最左邊低矮狹角處第一個為男性人物,赤身裸體象徵兩百五十萬年的破土而出;迎接他屈膝下蹲張開翅膀手持金色神燈的天使為人類點燃智慧之光,畜牧狩獵之神教人們獵養家畜,後面坐著手持卡尺和錘子的女神分別為代表著建築與雕刻藝術,旁邊站著那拿著調色板的女神代表繪畫藝術。
正中間最高處的旗杆之下,手持金色權杖和金球的是智慧女神雅典娜,她腳邊金色圓球意為地球儀,代表著科學女神的誕生;旁側坐著略帶沉思狀的男神,手邊似乎靠著三角板,他是數學幾何之神;再旁側手裡拿著面具的是戲劇之神,並肩而坐拿著七弦琴和倚著豎琴的是音樂和詩歌女神,她們賜給人類靈感,讓人類在現實生活和宗教信仰之外,也從未放棄對美好的情感與精神的追求。
最右側的雕像和最左側的相呼應,亦是人類。如今的他衣著華麗,神態安然,斜倚著大象,腳邊是溫順的獅子,以及延展出去的更多的動物。此時的人類,已走出鴻蒙和愚昧的遠古,經歷過藝術、科學、美學的教育,將成為這個世界最強大的存在。太有意思了,這些精美複雜的雕像,真的令人驚嘆不已!
現代著名建築家諾曼.福斯特設計的大中庭,極具氣勢。這個玻璃穹頂是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據說頭頂有2346塊三角形玻璃。當中巨大的圓柱形建築是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曾經是大英圖書館,歷史上許多學者、名流曾在這裡讀書、研究、寫作。
為了避免逛起來毫無頭緒,我們租借了語音導覽器,租用處在大中庭的左側。導覽器有各種不同語言的,中文導覽器使用很方便,內容豐富編排方式多樣,既可選擇精品導覽,也可以按圖索驥導覽,還可以到展廳按數字鍵靈活選擇。內容可以重複播放,配有小螢屏展示樣品,後續證明,它對參觀和尋找藏品確實很有幫助。我們先大致了解了博物館的分布情況:大英博物館按照樓層高度區分,分為主層(Ground Floor,包括Level 0-2)、上層(Upper Floor,包括Level3-5)和下層(Lower Floor,包括Level-1、-2)三部分,共100多個展廳。從文物展示上,博物館被劃分為非洲館、美洲館、古埃及館、古希臘羅馬館、亞洲館、歐洲館、中東館、特別展覽館等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包含數量不等的展廳。絕大多數展廳都位於主層和上層,很多館會跨越幾個樓層。跟著導覽的十大鎮館之寶確定好路線,我們在匆忙中勉強看完重要寶物的同時,小跑著大致逛完了各個展館。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古埃及館、古希臘館和古羅馬館。以下略略地回憶一下那些印象深刻的展品。
鎮館三寶之一,埃及羅塞塔石碑。這塊石碑是古埃及法老託勒密五世詔書,同時刻有同一段內容的三種不同語言版本,上面14行古埃及象形文,中間32行埃及草書,下面54行希臘古文。根據這些文字的對照,近代考古學家才得以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字的意義和結構。但這塊石碑的科研價值大於藝術價值,關於石碑後面的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BBC紀錄片《羅塞塔石碑之謎》。
鎮館三寶之二,埃爾金大理石雕塑。它是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的雕刻殘件,距今2500多年的歷史,震撼,歷史感超強。18世紀末,希臘還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之下,英國大使埃爾金勳爵從神廟切割了一部分石雕,運回英國。後來英國王室花了3.5萬英鎊買下,放在大英博物館展出,被稱為埃爾金石雕。
鎮館三寶之三,中國畫《女史箴圖》。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一幅中國專業畫家的畫作,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它本為清宮所藏,當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英國軍官從圓明園中盜出,攜往國外,後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成為該館最重要的東方文物。遺憾的是,中國館閉館因故未開放,沒能看到也沒能拍到。神秘的古埃及館,展有多具保存完好的木乃伊,棺木上的彩色紋飾清晰且色澤鮮豔;還有各種金字塔裡的壁畫。不喜歡拍這些,因此沒留照片,但還是很推薦去現場看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頭像。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最偉大的法老。
海仙女神廟。它是一個巨大的建築,三款玲瓏身姿翩然於高臺之上,雕塑已殘缺無頭,但神韻依在。望著生動的衣袂和飄逸的姿態,仿佛溼潤的海風之中美麗的面容呼之欲出,真不敢相信這是由堅硬的大理石雕鑿而成!走到建築側方和後方,會發現其實這裡一共有八位女神。薩頓胡船葬墓頭盔。被視為薩頓胡文物代表的頭盔是公元7世紀一位英格蘭國王的頭盔,帽盔由整塊鐵片打制左右兩邊的護耳和護頸另有皮質勾環附上,製作精美,旁邊還有一個復原品。咦,我拍的怎麼是復原品?!奧克瑟斯寶藏戰車。這個小小的模型戰車是阿契美尼德在公元前550年到公元前330年的王朝時期遺留下來金銀藏品,出土於中亞,是奧克瑟斯河域發現的寶藏中最著名的一件。四匹馬拉著戰車,兩個人一個站著一個坐車,坐著的是馬夫,站著的推測是波斯王朝的一位官員。
波特蘭花瓶。這個花瓶號稱是現存最精美的古羅馬寶石玻璃製品。很神秘,據說除了手裡拿著彎弓和火炬的丘比特可以確定身份,剩下的人和故事從神學和歷史學角度有50多個不同解釋和猜測。
綠松石摩賽克雙頭蛇。這件雙頭蛇是阿茲特克人的代表作品,它由一塊西班牙杉木雕出來的。蛇體有兩千顆綠松石馬賽克精心排列組合;張口的四顆獠牙,兩個是海菊蛤,兩個是帶刺的牡蠣,壓根和鼻孔是鮮紅色的貝殼片。仔細看,眼睛很神秘,裝飾也夠奢侈。
摩艾石像,失落的朋友。這個雕像來自這個世界上最與世隔絕的島,南太平洋上的復活節島。這是1869年英國軍艦Topaze帶給維多利亞女王的禮物。很好奇在當時島上原住民沒有任何金屬工具的情況下,這些巨大石像是怎樣雕刻怎樣運輸的。在中國瓷器區看到青花大瓷瓶、雞缸杯、釉裡紅,美到讓人心疼,也感慨到讓人想哭。真希望,這是在國內的博物館!有充裕的時間慢慢流連其中細細品味藝術的美感,於我是一種令人嚮往的奢望!回望這雕塑那生動的面容和飄逸的姿態,真羨慕那些畫畫的學生,但願今後還有機會來欣賞她的美麗。特別喜歡這裡的雕塑,美輪美奐的,力量,自由,人體的健美,人性的綻放,真贊!
《神奈川沖浪裏》,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著名木版畫,充滿神秘色彩的動與靜。
中國的精美瓷器。
成立於1824年的國家美術館,位於特拉法加廣場。其最重要的藝術藏館收藏有從13世紀到20世紀早期的西歐名畫。美術館內富麗堂皇,大部分展品是油畫,人類歷史珍藏的藝術珍品。與大英博物館的泱泱參觀者相比,國家美術館的觀展體驗宛如一股清流。凝視特拉法加廣場的英國國家美術館
國家美術館入口
觀展的時候遇到一個畢業於中央美院的北京小夥,他說,學西洋畫的人,到倫敦最幸福的事情便是天天啃著麵包,喝著礦泉水泡在美術館中。我們雖然不能像藝術家一樣沉浸其中,但也不想走馬觀花地遊覽如此宏偉的藝術聖殿,於是重點尋了十幾幅「鎮館之寶」的大師作品跟著導覽器的講解細細品味。偌大的美術館,由於每幅畫有了明確的展室編號,並不難於尋找。我們穿梭在不同展室之間去找尋我們的所需,在尋找過程中觀賞美術館內的富麗堂皇,並把其他不能仔細端詳的名作拍照帶回家慢慢欣賞。畫作美妙絕倫,但展出與呈現卻保持了簡樸的方式:為了讓藝術愛好者和這些寶貝近距離接觸,美術館並沒有把畫用玻璃框或者其他什麼罩起來。我們只要彎腰往前一湊,便可以聞到那些無價之寶的陳年的墨香。在這裡,藝術不那麼高高在上的,無論貧富,都能面對面欣賞到世界藝術的瑰寶。對待作者,也沒有因為大師生前或死後人們的高度評價而有特殊的禮遇。《花瓶裡的十四朵向日葵》,梵谷
《梵谷的椅子》,梵谷
《麥田裡的絲柏樹》,梵谷
《睡蓮池》,莫奈
如此,藝術是平等的,親民的。站著,坐著;正面,側面;遠處,近處,各個角度不同距離欣賞品味。想想,那些課本、畫本上傳說中的遙遠不可及的名畫原作,近在咫尺,我甚至懷疑,這是不是在做夢呢?泰特現代美術館。在倫敦諸多好逛的美術館和博物館中,泰特現代美術館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其卓越之處不僅在於豐富的藏品和獨特的展放方式,也在於建築特色。魅力十足的現代藝術作品與寬敞硬朗的工業設計風格融合在一起,使得美術館成為一個藝術傑作,也成為倫敦的地標性建築之一。在泰晤士河岸,遠遠地,便可瞥見灰暗的河岸電站上高聳的大煙囪與不知名的大廈默默對望。靜靜矗立在泰晤士河南岸,與聖保羅大教堂隔岸相望,以千禧橋相連,別具特色。
由於館內的藏品不間斷輪流展出,所以儘管各展廳的基本主題保持不變,但展出的繪畫和其他藝術作品可能會經常變化。此行匆匆,很遺憾沒來得及拍攝泰特館建築的特色便到了閉館時間,但有幸看到了畢卡索、莫奈、達利、塞尚、馬蒂斯等大師級的真跡。莫奈的大型壁畫《睡蓮》
沒有大英博物館和國家美術館的擁擠喧囂,靜靜的欣賞自己喜歡的作品而不被幹擾,真好!從美術館回住所經過地下通道的時候,被這兩個小夥子的琴聲深深吸引了。駐足良久,不捨得離開。藝術是一種迷人的享受,觀展如此,看畫如此,聽音樂也如此。期待明天的歌劇和音樂會!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往期精彩文章
【浮生小記】
遇見 布衣陽
【旅行筆記·國內】
我的桂林 我的城 ——風景篇
遇龍河,鄉野療愈之旅
旅拍 |龍脊稻香,天然成畫
旅拍| 興坪佳境,老寨風光
旅拍| 肇興侗寨,驚豔了時光
英國愛爾蘭文藝之旅(三)—— 愛爾蘭
英國愛爾蘭文藝之旅(四)愛丁堡、蘇格蘭高地
【美食日記】
Home Cook︱宅家美食日記 1
Home Cook︱宅家美食日記 2
Home Cook︱宅家美食日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