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愛爾蘭文藝之旅——愛爾蘭

2021-01-13 移民全視野

愛爾蘭籍美國哨笛大師Joanie Madden的經典之作《The South Wind》,純淨如水,婉轉悠揚,卻略帶淡淡的憂傷,仿佛她念起了那闊別已久的故土的茵茵綠草,潺潺流水,溫暖土壤,安詳牛羊...

06

翡翠綠島 愛爾蘭

0.序

愛爾蘭的音樂美得讓人心動。風笛和豎琴築成的印象裡,那是一個浪漫、熱情、憂鬱且略帶神秘的民族。此行之前,關於它,曾聽聞過「曉說」,閱讀過葉芝的《當你老去》,知曉金氏世界紀錄和《大河之舞》,但終究,我對於這個國度其實還是很陌生的。高曉松那句「 愛爾蘭到處都是綠、到處都是酒吧,到處都是熱情淳樸的人,更是一個被最早譽為世界的盡頭地方」顯然不能滿足我對愛爾蘭的好奇。

查資料,看攻略,才知道這個素有「翡翠島」之稱的清新文藝的西歐小國,是全世界公司巨頭的避稅天堂,人均GDP近些年均位於世界前十。除了獨特的凱爾特文化和旖旎的自然風光,還有很多迷人之處,譬如文學、音樂、舞蹈......

01.愛爾蘭文學

愛爾蘭盛產遊吟詩人,其最著名的詩人當屬我們熟悉的威廉.巴特勒.葉芝,因「以其高度藝術化且洋溢著靈感的詩作表達了整個民族的靈魂」於1923年獲得諾貝爾獎。有人說愛爾蘭可以沒有風笛,但不能沒有葉芝,因為,他是愛爾蘭的靈魂。

葉芝寫過許多與愛爾蘭文化相關的詩和文章,我年輕時候讀過一些,大多不記得了,而《凱爾特的薄暮》讓我印象深刻,聽聽,「奈何一個人隨著年齡增長,夢想便不復輕盈;他開始用雙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實而非花朵」,這不正是我此刻的心情嗎?

他寫給一生摯愛女子的情詩《當你老了》「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沒有感動茅徳.岡,但一定感動了如我般的很多人。

除了詩人,愛爾蘭小說家中也有很多大家熟悉的名字,《格列佛遊記》的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尤利西斯》的作者詹姆斯.喬伊斯、唯美主義代表奧斯卡.王爾德,以及大文豪蕭伯納,等等。在都柏林的詹姆斯.喬伊斯中心可以找到《尤利西斯》中的布魯姆之家,在都柏林「大柱子」附近可以找到詹姆斯.喬伊斯的雕塑,當然,還可以去都柏林南部的布雷看看詹姆斯.喬伊斯的故居,去北部海灣瞧瞧葉芝長期居住的霍斯港。Nice!

02.愛爾蘭的音樂

愛爾蘭被稱為流行音樂之鄉,其音樂作為一道獨特的具有無窮魅力的音樂風暴存在於世界樂壇。豎琴、風笛,還有許多星光熠熠的名字——作為最著名的傳統愛爾蘭音樂的闡述者在國際上被廣為尊崇的「酋長樂隊」;因其瑰麗神秘的樂聲把人帶入超現實的空靈美妙世界而被譽為「New Age音樂之後」的恩雅;還有小紅莓、U2和西城男孩......

03.愛爾蘭的舞蹈

愛爾蘭的踢踏舞熱情奔放,旋律優美,節奏極其鮮明而富於變化,集愛爾蘭傳統音樂、歌曲、舞蹈的精華於一身。有「愛爾蘭文化使者」之稱的大型舞劇《大河之舞》融合了愛爾蘭舞、踢踏舞、俄羅斯民間舞蹈和西班牙的弗拉明戈等多種舞蹈形式,被稱為「世界第一踢踏舞」。

04.愛爾蘭的自然風光

愛爾蘭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令人神往,這裡有寧靜秀美的鄉村,蜿蜒曲折的河流,驚濤駭浪的大西洋,鬼斧神工的懸崖。沿著最著名的野性大西洋之路,可以欣賞到世界十五大最奇妙地貌現象之一的巨人堤、被稱為「西部的威尼斯」的高威、全歐洲最高聳的懸崖莫赫懸崖......

一切聽起來都那麼誘人!帶著對這個國度的好奇和嚮往,我們從布里斯托登上了飛往都柏林的飛機。飛機上,聽古老的愛爾蘭民謠,聽酋長,聽恩雅,聽westlife ......或熱情或夢幻的充滿靈氣的音樂叩擊著靈魂深處的浪漫情懷,人未至,心先到。

短短三日,流連在酒香樂聲美景中,深深地被它吸引。只可惜,這次我們不能沿野性大西洋之路去深度探訪愛爾蘭的美麗。唯有來過,才能切身體會為何愛爾蘭人民能夠擁有把平淡事物變成不朽傳奇的天賦。

1.都柏林的文藝氛

歐洲的美有很多種,去過的城市中,倫敦高貴繁華,巴黎時尚浪漫,羅馬悠久歷史,米蘭奢華震撼...都柏林雖小,但同樣氣質獨特,喬伊斯的小說與葉芝的詩歌,恩雅的音樂與貝克特的戲劇,王爾德的不羈與蕭伯納的才情……這座用大師的名字雕刻出來的城市,骨子裡透露著溫情和文藝。沿著文學和音樂的脈絡走過這座夢幻般的城市,終會明白,為什麼這座凜冽島嶼中會記錄下如此多的巨匠足跡。

從酒店出發,邊走邊逛,沿途感受都柏林的文藝氛圍。

沒用濾鏡沒調色 真實的天空 真藍

隨手拍的鮮花裝點的房屋 溫馨

聖史蒂芬綠地公園 三三兩兩閒聊的人

難得現還能在大都市看到這種古老的交通工具

頗有特色的觀光車和可愛的遊客

鮮花給街道帶來暖意

脈脈相望的戀人,我以為他們在拍婚紗照,其實不然

技術真棒 或許將來會成為閃亮的足球明星

獲多項國際設計大獎的光之紀念碑 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作為歐洲的音樂重鎮,都柏林街頭隨處可感受到濃濃的文藝氛圍。格拉夫頓大街的街頭巷尾,小提琴、吉他、鋼琴、寶思蘭鼓...你唱,我彈,他炫,各顯神通。街頭藝人們的演奏水準都很高,被他們的精湛表演所吸引,我時不時駐足聆聽觀看。短短一條街,從街頭走到街尾來回兩三遍,絲毫未覺得無趣,反倒樂在其中了。

格拉夫頓大街的街頭文藝表演 似乎在欣賞一場流動的音樂會

這個帥氣的小夥子,那麼投入地唱著 Coldplay 的《yellow》。溫暖熟悉的曲調,帥氣的他微微蹙眉淺吟低唱,柔情賦予誰?讓我不禁去遐想,他的心底是不是住著一個溫柔美麗的姑娘,他要把自己所有的柔情都傾注在這首曲子的彈唱裡,讓經過的人駐足聆聽他對她浪漫的愛戀?歌聲吸引了好多觀眾,久久不願離開,目不轉睛,心也隨著他的音樂和歌聲遊移……

Gaiety Theatre(歡樂劇場)觀賞精彩之作《大河之舞》。這是一部敘述愛爾蘭祖先與大自然抗爭,以及經歷戰爭、饑荒等種種苦難後流離失所,重建家園的長篇血淚史詩。

古老的 GaietyTheatre 。劇院不大,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裝飾風格。

GaietyTheatre 門前來來往往的人群

GaietyTheatre 內部

狂野的腳步節奏、磅礴的情緒表達、多種新式曲風及樂器的演奏、豐富精彩的舞臺效果、眼花繚亂的服裝...所有的元素被融合,碰撞出驚人的火花。為不影響演出,演出期間全場無一人拍照。我只能在演員謝幕時拍了幾張,但實在不足以表現它的精彩。

神採飛揚的女主角

表演結束 全體演員謝幕 掌聲如潮

02.聖三一學院的學術氛

聖三一學院,愛爾蘭最古老最著名的學府。校園裡人來人往,隨時可見前來參會的學者,遊學的學生或者是參觀的遊客。

喜歡校園裡這些充滿藝術感的門窗!

圖書館久負盛名,藏有大量珍貴著作。一樓珍藏著「愛爾蘭國寶」——公元9世紀,蘇格蘭修道士在牛皮紙上以拉丁文書手繪的福音經書《The Book of Kells》(譯為《凱爾經》),世界上最古老的手抄巨作。光是這份手稿,便能吸引眾多的遊客到訪。

排著長隊等待參觀的遊客

打卡紀念排隊將近兩小時才進去的古老的圖書館

二樓圖書室經典的Long Room,是圖書館最震撼、最具魔幻風格的主體。圖書館的長廊和高高的書架充滿了濃鬱的魔幻色彩,那便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我們熟悉的魔法學院圖書館。遊人絡繹不絕,但圖書館的莊嚴肅靜的氛圍,會讓你不自覺地低聲細語。

高高的書架

仿佛在沉思的學者們

03. 莫赫懸崖

位於愛爾蘭克萊爾郡的莫赫懸崖被稱為歐洲的天涯海角,面向浩瀚無邊的大西洋,以奇險聞名,是《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選景拍攝地之一。《閏年》中男主斷崖邊求婚、westlife 《My Love》的MV也都在這裡拍攝過。為了一睹其壯美景觀,我們從都柏林坐車來回8小時前往,所見如所聞,沒有辜負我們的辛苦奔波,正應了那句「世間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

大巴在公路上飛馳,美景在車旁閃過

下車走到海邊,映入眼帘的是壯闊的海岸風景:整個海岸如同被斧劈劍鑿,筆直地矗立在大洋邊。險峻筆直的大西洋斷層海岸,鱗次櫛比的深黑懸崖巖壁,給我們帶來驚喜和震撼,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作了這樣令人嘆為觀止的傑作。

經典角度,完整地呈現了階梯狀的莫赫懸崖

奧布瑞恩塔聳立在莫赫懸崖靠近最高點的岬角 是懸崖最佳觀景點

遊覽步道的一側是臨海懸崖一側是綠茵茵的草場悠閒的牛羊,壯闊而秀美。遊覽要是藍天白雲的晴朗天氣,那是極幸運極妙的,很遺憾我們沒能遇上。但能見度很好,我們能看到這般景色,也是很幸運的了。

跟懸崖對比起來人類真的很渺小

懸崖岸邊搖曳的野花小草 真美

瞧瞧海水裡那一座寶塔似的山峰 不知哪裡是哈利波特與鄧布利多同在懸崖邊尋找魂器的巖洞?

走在沒有任何防護欄的陡峭懸崖邊步道,風大的時候,真有被吹到海裡的危險。唯有親臨,才能感受到那種驚心動魄。

我鬥膽在觀賞區開闊的地方小心翼翼地蹲下來拍了張照片,沒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意境,除了心驚膽顫便是膽顫心驚!

兩個歪果仁坐在懸崖邊悠閒看海,還有一個若無其事地玩無人機,看得我心驚膽顫。

天色在不知不覺中已開始變暗。暴風雨來臨的前奏。

往回走的時候,從大西洋的驚濤駭浪以及天空的風雲變幻中,已深切感受到了它冷冽的霸氣。不料又忽遇黑壓壓的烏雲下一陣狂風緊隨一陣暴雨,真讓人無處可躲!彼時一定有很多遊人跟我們一樣在心中祈禱,上帝保佑,千萬別把我們吹進海裡!

艱難地從狂風暴雨下的懸崖景區出來,到咖啡館喝了杯熱咖啡,終於緩過勁來!照片能記錄下景致,卻無法記錄下親臨現場的感受。氣勢滂沱的世界盡頭,哈利和鄧布利多、westlife來過的地方,我們來過了。開心,難忘,耶!回味一下 westlife 的 《My Love》!

04.霍斯,都柏林邊上的小鎮

霍斯小鎮是位於都柏林的海邊的一個小漁村,在市中心的 Connolly 火車站乘坐火車可以前往,半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從現代化的都柏林來到霍斯港,可以感受到寧靜、浪漫和鄉村氣息。這裡曾是葉芝長期居住的地方,「人心所願之土,其美永不褪衰」,在這裡你會感受到葉芝對自己故土的讚美之情。

Howth 美如童話 喜歡小鎮上多彩繽紛的房屋

天氣晴朗,無風無雲,漁船沒有出港。隨時在高空或者低空飛行的海鳥,無處不在。

海鳥怕人?在愛爾蘭好像不太可能。這只可愛的海鳥已經跟隨了我們很久,似乎很好奇我們從哪兒來又將到哪去。來來,享受跟它四目對視的驚喜。

遠處有一個城堡。循跡而往,登上小城山頂。很喜歡這裡,往外眺是愛爾蘭海,真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往裡望是藍天白雲綠茵中別致的建築,閒適宜居。

從霍斯回來,去了 I Monelli ,據說是都柏林最受歡迎的義大利餐廳。地處偏僻位置,但味道確實很好。哪一天,能去義大利吃上正宗的義大利餐呢?期待著!

喜歡這個文藝浪漫熱情美麗的國度,我們會記住在「翡翠島」上的快樂時光。但願將來有一天,能聽著酋長的歡快樂曲,疾馳在野性大西洋之路上!

相關焦點

  • 英國愛爾蘭文藝之旅——愛爾蘭
    高曉松那句「 愛爾蘭到處都是綠、到處都是酒吧,到處都是熱情淳樸的人,更是一個被最早譽為世界的盡頭地方」顯然不能滿足我對愛爾蘭的好奇。查資料,看攻略,才知道這個素有「翡翠島」之稱的清新文藝的西歐小國,是全世界公司巨頭的避稅天堂,人均GDP近些年均位於世界前十。除了獨特的凱爾特文化和旖旎的自然風光,還有很多迷人之處,譬如文學、音樂、舞蹈......
  • 英國愛爾蘭文藝之旅(五)— 倫敦 2
    最左邊低矮狹角處第一個為男性人物,赤身裸體象徵兩百五十萬年的破土而出;迎接他屈膝下蹲張開翅膀手持金色神燈的天使為人類點燃智慧之光,畜牧狩獵之神教人們獵養家畜,後面坐著手持卡尺和錘子的女神分別為代表著建築與雕刻藝術,旁邊站著那拿著調色板的女神代表繪畫藝術。
  • 愛爾蘭的大饑荒為何使得英國和愛爾蘭反目成仇?
    在1845年,英國殖民者統治下的愛爾蘭出現了天災,一種晚疫病菌導致當時愛爾蘭人主要糧食來源地馬鈴薯腐爛繼而失收,這就讓愛爾蘭人非常難受了,因為愛爾蘭人主要靠這個吃飯。大部分愛爾蘭人生活十分困難,這跟英國人的壓迫是強相關的,首先,英國人佔據了大量的土地,而且多數大地主居住於英格蘭,只關心穀物和牲畜的出口,也就是只管KPI,不管底下人是死是活,畢竟英國人覺得愛爾蘭人跟他們不是一個物種。其次是在遭遇饑荒的時候,英國人自己不救愛爾蘭也就算了,還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儘可能的阻止別人救援愛爾蘭。
  • 愛爾蘭翡翠綠色之旅——必去的愛爾蘭旅遊景點!
    愛爾蘭是歐洲西部的小國,西臨大西洋,東靠愛爾蘭海,與英國隔海相望。愛爾蘭自然環境保持得相當好,素有「翡翠島國」之稱,全國綠樹成蔭,河流縱橫。
  • 英國、愛爾蘭之旅與吃、住、行
    暮春去英國、愛爾蘭,好友伴行攬勝經典,北京發團,時尚組合,領隊兼導遊一肩挑,不再有英、愛地接導遊,精幹精簡,世界已不遙遠。高配行程,購物隨需求,一價全含,吃住標準高於平價團。約賞英倫風情,不推介自費項目,避免隊友歧義,隨拍點滴編輯。
  • 愛爾蘭與英國的血仇
    這讓羅馬教廷和愛爾蘭人都非常不爽,至此以後,愛爾蘭與英國的關係已經不單單是兩個民族之間的恩怨了,這其中摻雜了信仰的分歧。「影子5號」作為蒙巴頓的心愛之物,受到了他的精心照料。這艘船本身刷的是淡黃色的油漆,為了今年的假期,蒙巴頓特意命人重新給船刷了一遍油漆。這一次刷的是一種高檔的綠色油漆,由於價格不菲,只有少數的高檔遊艇才會使用這種油漆。唐諾文在電子顯微鏡下,發現嫌疑人鞋上恰好有一塊油漆的碎片,而且更讓他驚喜的是,碎片呈現了淡黃色與綠色兩種顏色,這與「影子5號」上的油漆組成一致!
  • 英國 愛爾蘭之旅——英格蘭切斯特古城 威爾斯蘭蒂德諾小鎮
    英國 愛爾蘭之旅——英格蘭切斯特古城、威爾斯蘭蒂德諾小鎮1、切斯特古城        切斯特
  • 翡翠島的避暑之旅:愛爾蘭夏季旅行攻略指南
    愛爾蘭有著翡翠之島的稱號,這個歐洲島國旅遊資源豐富,從人文歷史到自然景觀,從文學音樂到工業成就。凱德印象聯合國泰航空,帶你開啟愛爾蘭之旅!此次的愛爾蘭之旅我們依然選擇香港,從蛇口坐船半小時即可抵達香港機場,這次乘坐國泰航空香港直飛都柏林,是都柏林飛往亞太的第一條航線。
  • 愛爾蘭都柏林,世界文藝之都,極具浪漫情懷
    橫跨利菲河的都柏林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化之都,被譽為「文藝之都。」都柏林位於愛爾蘭島的東端,距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兩百多公裡。在喬伊斯筆下的利菲河在這裡入海,還的另一端就是英國的利物浦。在痞子蔡的《愛爾蘭咖啡》當中,愛爾蘭人都嚮往自由,極具有浪漫情懷。
  • 愛爾蘭的大饑荒為何使得英國和愛爾蘭反目成仇?
    在1845年,英國殖民者統治下的愛爾蘭出現了天災,一種晚疫病菌導致當時愛爾蘭人主要糧食來源地馬鈴薯腐爛繼而失收,這就讓愛爾蘭人非常難受了,因為愛爾蘭人主要靠這個吃飯。大部分愛爾蘭人生活十分困難,這跟英國人的壓迫是強相關的,首先,英國人佔據了大量的土地,而且多數大地主居住於英格蘭,只關心穀物和牲畜的出口,也就是只管KPI,不管底下人是死是活,畢竟英國人覺得愛爾蘭人跟他們不是一個物種。其次是在遭遇饑荒的時候,英國人自己不救愛爾蘭也就算了,還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儘可能的阻止別人救援愛爾蘭。
  • 愛爾蘭都柏林,世界文藝之都,極具浪漫情懷
    橫跨利菲河的都柏林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化之都,被譽為「文藝之都。」都柏林位於愛爾蘭島的東端,距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兩百多公裡。在喬伊斯筆下的利菲河在這裡入海,還的另一端就是英國的利物浦。在痞子蔡的《愛爾蘭咖啡》當中,愛爾蘭人都嚮往自由,極具有浪漫情懷。
  • 愛爾蘭影單推薦:愛爾蘭的精靈
    誠然光腳在陰雨綿綿的天氣,徒步完成愛爾蘭高地的朝聖之旅會是難得的行之體驗,但是在現實有限的條件下,我們通過讀書、電影、音樂、博覽,甚至通過使用物品,品嘗和製作美食,只要用心智去體會,不都可以作為在無法移動身體到某個遙遠空間時的「行」嗎?當這種邊界被打通後,我們便會將無限多有意思的事物連結、聯結起來,便不再被所謂的時空所束縛了,我想這也是開頭提到的精神層面不可或缺的本質吧。
  • 愛爾蘭
    國名:愛爾蘭(Ireland)    獨立日:12月6日(1921年)    國慶日:3月17日(聖派屈克日)>>>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綠色代表信仰天主教的愛爾蘭人,也象徵愛爾蘭的綠色寶島;橙色代表新教及其信徒,這一顏色還取意於奧倫治·拿騷宮的色彩,也表示尊貴和財富;白色象徵天主教徒和新教派教徒之間永久休戰、團結友愛,還象徵對光明、自由、民主與和平的追求。    國徽:為盾徽。天藍色的盾面上繪有金黃色的豎琴。藍色象徵大海和天空,豎琴為愛爾蘭人民喜愛的「天使之琴」。
  • 足球地理之愛爾蘭:歐洲盡頭的空谷幽蘭
    綜述:第一觀感——綠色、文藝的國度愛爾蘭共和國所處的愛爾蘭島在歐洲的西北部,歐羅巴洲到了這裡似乎也來到了盡頭,以至於在拉丁語裡把這裡稱為「冬眠之地」,羅馬的徵服者都沒有把這個和不列顛一衣帶水的小島放在心上。實際上這個國家不但不是冰雪皚皚,反而是綠意盎然,愛爾蘭以丘陵、平原地形為主,遍布著森林及湖泊,它是這個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 走遍愛爾蘭-「翡翠島國」愛爾蘭之旅遊攻略
    愛爾蘭,是個和平寧靜的西歐島國,一直以來都是去英國旅遊不可錯過的附加目的地。10、僱主證明,比如職位、休假許可、地址、電話、公章等。短期籤證免籤計劃雖然愛爾蘭的籤證相對其他歐洲國家要難籤一些,但他們也推出了一些鼓勵中國人去旅遊的政策。愛爾蘭政府自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10月底實施了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短期籤證免籤計劃」。該計劃主要內容是:1、持英國「一般籤證」的中國公民在其英國籤證有效期內可免籤進入愛爾蘭,但最多停留90天。
  • 走進愛爾蘭:一個寧靜淳樸,「小清新」、「文藝」的國度
    愛爾蘭共和國(Republic of Ireland)位於歐洲西北的愛爾蘭島上,面積約佔該島的5/6(其餘為北愛爾蘭,目前屬於英國),僅相當於重慶市大小。由於自然環境優越,這裡素有「翡翠島」之稱,其象徵是豎琴和三葉草,傳說中,這是被綠色小精靈守護的島嶼。
  • 走遍愛爾蘭-「翡翠島國」愛爾蘭之旅遊攻略!
    在這間教堂中,除了有早期凱爾特人的墓碑以外,還有在愛爾蘭建國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包括愛爾蘭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可以說,聖派屈克大教堂對愛爾蘭民族的重要性堪比英國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鐵路南通首都,北連英國。
  • 綠色王國之旅——愛爾蘭與北愛爾蘭
    愛爾蘭是歐洲西部的小國,與英國隔海相望。愛爾蘭自然環境保持得相當好,素有「翡翠島國」之稱,全國綠樹成蔭,河流縱橫。
  • > 愛爾蘭
    4、幸運草最先起源於歐洲,尤以英國、愛爾蘭最為盛行。時至今天,它已變成西方國家的民間傳統。小朋友會以在草原上找尋四葉草為樂,而每年三月在紐約舉行的聖比德日,人們都會穿上綠色衣物,帶上吉祥...另外,通過莊園之行,中國領導人往往能與外國民眾近距離交流,...
  • 日不落英國為何讓眼皮底下的愛爾蘭獨立?
    如果留心1921年前後英國地圖的話,大概就會發現兩者之間的巨大變化,愛爾蘭從與英國相同的顏色變成了一個獨立國家。僅從愛爾蘭島與大不列顛島一衣帶水的位置來看,人們很容易將二者混為一體,但事實上不論從人種屬性還是歷史文化上說,英國與愛爾蘭差異很大。然如此的話,為什麼數百年來愛爾蘭始終作為英國的組成部分呢?後來又是什麼變故導致他們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