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哪裡人?民間7種說法,莫衷一是

2020-12-09 歷史觀景臺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的一生,平凡而傳奇。

之所以說他平凡,是因為他出生卑微,放過牛,討過飯,當過和尚,人一生中最卑微的階段,他都經歷過。

然而朱元璋又是一位傳奇的人物。

他的傳奇之處,就在於他能從社會的最底層,一躍而上,成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爬上了社會的最頂層。

所以,在各類史書中,常常能看到有關朱元璋的各種討論。

其中,有一個討論,至今仍存疑問。

那就是朱元璋的出生地之爭!

講白了,就是:朱元璋,究竟是哪裡人?

有人可能會說:這還用討論嗎?當然是安徽滁州鳳陽縣人了!

但是,如果你在蘇北,問這個問題,那麼得到的答案,肯定不一樣。

因為在蘇北,有一種普遍的說法是:朱元璋是江蘇盱眙人,不信你看,至今在盱眙,還有老朱家的祖陵。

盱眙,漢代建州,為唐宋名城——古泗州州府所在地,曾孕育一代開國帝王朱元璋。

其實,在蘇北,關於朱元璋的故鄉之爭,並非只有盱眙一家。

江蘇的句容、江蘇的沛縣,民間也流傳著各種版本的有關朱元璋出生地的傳說。

即使在皖北,關於朱元璋的出生地之爭,其實,也有多種說法,而並非只有「鳳陽說」這一種!

在明光市,明光人說:朱元璋的老家,就在我們嘉山。

在蚌埠的五河縣,當地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朱元璋,出生於五河。

在安徽宿州民間,甚至也有人認為:朱元璋,出生於宿州。

因此,關於朱元璋的出生地之爭,在民間,就有7種說法,分別為:盱眙說、嘉山說、鳳陽說、句容說、五河說、沛縣說、宿州說。

7種說法,莫衷一是。

不過,目前認可度比較高的說法是:朱元璋,出生於濠州(今安徽鳳陽)鍾離太平鄉孤莊村。

其實,熟悉蘇北和皖北的朋友,或許都知道,蘇北和皖北,這兩大塊區域,風土人情十分相似。

在安徽和江蘇沒有分開之前,兩地互通有無,所以,皖北和蘇北民間,關於朱元璋出生地之爭,實屬正常!

但是,如果其它地方出來相爭,比如湖北,浙江或者河南來爭,那麼,就有點說不過去了,你覺得是不是這個道理?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百家號:歷史觀景臺,更多歷史見聞,歡迎關注我。

相關焦點

  • 朱元璋不是鞋拔子臉!為何民間卻一直流傳這種說法?原因讓人疑惑
    在輕噴之餘,不少吃瓜群眾也好奇,真實的朱元璋到底長什麼樣?關於朱元璋的長相,《明史·太祖本紀》記載,"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這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鞋拔子臉可不是一回事。另外,南司空張瀚曾在武英殿供職,瞻仰過朱元璋的偉貌,他在《松窗夢語》中寫道,"太祖之容,眉秀目距,鼻直唇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與民間所傳奇異之像大不類。"透過這兩處描述,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的長相姿麗偉岸,並非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那樣。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畫像將朱元璋刻畫為鞋拔子臉形象呢?
  • 朱元璋不是安徽鳳陽人,那麼究竟是哪裡人!有待考究
    自朱元璋出來,十年九年慌。」中國古代唱這首歌謠的時候,人們公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就連《漢語大辭典·辭海》也說朱元璋是「濠州中裡(今安徽鳳陽東北)」人。權威字典裡好像有一個結論,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但事實上,朱元璋是江蘇句容、盱眙、沛縣等地人的說法一直流傳至今。每種說法都各有千秋。那麼,朱元璋是哪裡人呢?這裡有幾個說法。
  • 大陸遊客島內民眾莫衷一是
    大陸遊客島內民眾莫衷一是 2009年07月16日 22:0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人口91785人(2006年),人口密度723人/平方千米.極東是查母嶼,極西是花嶼,極南是七美嶼,極北為目鬥嶼;本島與白沙島、西嶼島呈環狀連接。  中國臺灣網7月16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因為嚮往「外婆的澎湖灣」,7月13日去到澎湖縣旅遊的大陸鎮江市觀光團經過4天3夜行程,對於「澎湖灣」在哪裡這個問題,卻是各說各話。
  • 朱元璋下葬時活埋了多少人,同時下葬了這麼多個棺材
    在歷史上,朱元璋的殘忍和狠毒是出了大名的,不少學者稱其為屠夫皇帝,一點也不為過。朱元璋掌權和統治時期,一個個功臣,一個個文人,莫名其妙地在他的屠刀下喪命;就連一些遠離政治的女人,也遭到了他的欺辱和殘害。這些苦命的女人中,有村野女巫,有民間才女,有青樓娼妓,有屬下婆姨,有功臣老婆,也有朱元璋本人自己的女人。
  • 朱元璋真的給徐達吃鵝了嗎?
    關於徐達死亡的原因民間流傳了很多版本,其中流傳最廣的有兩種版本。其一是得病很重,最終病死;而第二種則是因為一直燒鵝,因為徐達得了背疽,不能吃雞鴨鵝等肉類,而朱元璋賜給徐達一直燒鵝,徐達看到之後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含淚將燒鵝吃掉,然後病發而亡。徐達病疽,帝賜以蒸鵝,疽最忌鵝,達流涕食之,遂卒。
  • 你不知道的民間故事,明朝皇帝朱元璋與臘八粥的傳說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由於他出身於社會底層,所以在民間,流傳著許許多多和他有關的故事,有些故事被人們講述了一代又一代,已經成了一種文化,也是一種地區的文化符號。我們今天就再給大家分享一個關於朱元璋的傳說。
  • 朱元璋的外貌之謎:到底有沒有傳說中那麼醜?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傳奇的一個皇帝,草根出身,白手起家,創造了大明王朝,算是平民百姓奮鬥史中最成功的案例。不過,關於朱元璋外貌的記載,民間傳說中奇醜無比。那朱元璋到底有多醜呢?這些民間傳說到底有沒有可信度呢?
  • 朱元璋下葬時,擺下一個「迷魂陣」,如今已成為南京市的符號
    在南京,最膾炙人口的反盜墓故事,不是東晉王陵的集體消失, 而是大明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下葬傳奇。 據說,朱元璋下葬時,搞了一個「迷魂陣」,當天,十三個城門同時打開,每個城門裡都抬出了一模一樣的大棺材。誰也不知道朱元璋究竟在哪一個棺材裡。
  • 品味臘八粥,揭秘朱元璋與臘八粥的那些事兒!
    古時每逢農曆十二月初八,中國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臘八粥!臘八粥的歷史由來:一種說法就是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於元未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
  • 陸客島內民眾莫衷一是
    人口91785人(2006年),人口密度723人/平方千米.極東是查母嶼,極西是花嶼,極南是七美嶼,極北為目鬥嶼;本島與白沙島、西嶼島呈環狀連接。中國臺灣網7月16日消息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因為嚮往「外婆的澎湖灣」,7月13日去到澎湖縣旅遊的大陸鎮江市觀光團經過4天3夜行程,對於「澎湖灣」在哪裡這個問題,卻是各說各話。
  • 朱元璋明孝陵的傳說
    去過南京的人都知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墓,在南京東郊的紫金山,叫明孝陵。史書記載,裡面安葬的是朱元璋和大腳馬皇后。但民間有一種說法,說孝陵裡只有馬皇后,朱元璋並沒有埋在明孝陵,所謂的孝陵只不過是一座疑冢而已。曹操設疑冢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設疑冢的說法還是讓很多人覺得新鮮。
  • 民間故事:乞丐兄弟找朱元璋討封,一個當官,一個丟命
    當著關二爺塑像的面,朱元璋和這兩個乞丐結拜為異姓兄弟,發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誰將來福貴發達了,也讓其他兄弟跟著沾光享福。朱元璋是個有野心的人,不想一輩子當乞丐,所謂亂世出梟雄,英雄莫論出身,元朝統治者暴斂強徵,喪失了民心,各地紛紛揭竿而起。
  • 民間傳說:朱元璋與臘八粥
    吃臘八粥這個風俗,是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興起來的。朱元璋小時候給財主放牛,常常吃不飽,穿不暖。有一天,他餓得實在忍不住了,就偷偷爬進財主的灶房裡,想偷點兒東西吃。朱元璋看看小屋裡只有一個空鍋,連一點兒吃的也沒有。過了整整兩天,朱元璋餓得發慌,就東翻西找,翻騰了老半天,啥也沒找著。只發現一個老鼠洞。他想,沒有吃的,抓只老鼠吃吃也行。他找個傢伙挖老鼠洞,一挖開,露出半碗糧食來,有大米、小米、紅棗、芋頭、黃豆、綠豆、豇豆、豌豆。朱元璋把這八樣東西放在一起,倒到鍋裡,求財主家的女傭人偷偷給他弄點兒水,找個火,就用睡覺鋪的乾草煮了一鍋粥。
  • 朱元璋的臉型為何如此奇特?聊聊朱元璋的畫像之謎
    《明史·太祖本紀》描述朱元璋的相貌: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這樣的話,估計當時在大明流傳不少,也許對於一些民間的畫師很有啟迪,什麼是奇骨貫頂?什麼又是志意廓然?如果沒有見過朱元璋本人,那麼民間的畫像則是根據意思揣測了。
  • 歷史上徐達是怎麼死的,真的是被朱元璋一隻「燒鵝」害死的嗎?
    然而在民間,卻有這樣一種說法廣為流傳,徐達當時生了背疽,朱元璋聽說生有背疽之人吃了蒸鵝將會加重病情導致死亡,於是便派人賜給徐達一隻蒸鵝,徐達含淚吃下,不久疽發身亡。這種說法流傳甚廣,再加上朱元璋誅殺功臣的名聲,使得人們對此深信不疑。那麼,這個說法到底從何而來呢?
  • 孫中山為什麼把墓建在朱元璋的旁邊,竟然是為了向偶像看齊
    中山陵緊挨著明孝陵,中山陵是1929年建成,位於紫金山東峰茅山國父孫中山先生即安葬在此,都知道中山陵旁邊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安息之地明孝陵,那麼為何中山陵還要建立在此?中山先生臨終前對宋慶齡、汪精衛等人說:「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當然這只是官方說法,民間還有一種說法。
  • 朱元璋的畫像如此的醜,成為誰也說不清的歷史疑雲
    明太祖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 民間傳說劉伯溫是一個「未卜先知」的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漢族,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
  • 朱元璋與鳳陽花鼓
    中國民間很多人都知道有個鳳陽花鼓。特別是熟悉那首有名的鳳陽花鼓歌: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可是這鳳陽花鼓到底與朱元璋有何聯繫呢?這要從一段傳說說起。這件事也自然傳到了朱元璋的家鄉——鳳陽太平鄉。家鄉裡出了一個皇帝,這可是非同尋常的大事,鄉親百姓都聚在一起商量:「朱皇帝是咱們的老鄉,他登基坐殿啦,也得備點禮物去慶賀慶賀。」一人提議,眾人贊同,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十不閒 清代康熙年間始在北京流行,由鳳陽花鼓發展而成。初興時廣泛流行於民間,成為民間花會的演出形式之一。可是,帶什麼禮物去呢?
  • 明朝開國功臣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人皮示眾後哪裡去了?
    明朝的律法是非常嚴厲的,觸犯了律法得到的處罰也非常殘酷,挨板子什麼的在明朝的刑法裡都是輕的,明朝最嚴重的刑法是把犯人的人皮直接剝下再用稻草填滿,最後掛在人多的地方讓人看,這種處罰聽起來都受不了,但是明朝還真的有人受過這種刑法,這個人就是藍玉,也是明朝很有名的一位開國功臣,他後來被朱元璋剝皮填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