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地區如何發展農業經濟?

2020-12-16 四川日報

川中丘陵地區如何發展農業經濟?


    川中丘陵地區由坡地和谷地交錯構成,因坡地的絕對高度不同,又可分為淺丘、中丘和深丘。不同程度的坡地和谷地造成地勢極不平坦,地表蓄水、保水、固水等功能相當差,農業生產條件較弱,農業資源處於相對劣勢。針對這一地區的農業經濟特點,本文對實施與其相適應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作出了探析。
調整優化現有經濟模式的原則
    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為了解決人們的溫飽問題,川中丘陵地區絕大部分都是以農作物栽種為主、經濟作物為輔、漁牧副業補充的農業經濟格局。長期以來,儘管農業生產成本相當高,但以糧為主的格局始終未打破。
    傳統的農業經濟模式成本高,效益差,加之對環境的破壞不斷加劇,這樣的經濟模式不能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因此,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對現有經濟模式進行調整優化。
    調整優化應遵循的原則:一是堅持可持續發展。當前農業生產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做代價,在追求產量及收益的同時,不能給生態和環境帶來負面的影響,能耕則耕,不能耕種則不能強求。二是效益最優。發展農業要算好經濟帳,要儘可能以低成本去開發和發展,特別是在農業生產資料成本及費用上。三是注重生態效益。要充分認識到川中地區在全國生態系統的位置。特別是水資源及環境的保護問題上,川中地區泥沙衝刷嚴重、肥水流失大,不僅對當地,對長江中下遊乃至全國大部分地區生態和環境都有很大影響。四是重視市場化。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則,讓市場機制在農業生產資料的配置、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農業綜合服務等諸多環節發揮作用。五是強調現代化。要以現代農業為發展方向,將現代要素充分運用在農業經濟發展中,規劃布局和建設具備現代條件的農業產業。
農業經濟最優模式的基本格局
    針對川中丘陵地區的自然資源條件,本著可持續發展和效率最優等原則,其經濟模式應確定為:旱地以種植林果業、草業為主,水地以種植水稻和水產養殖為主,坡地堅決以林業種植為主,擴大森林覆蓋面積,特別是大幅度減少土上作物的種植,儘可能避免耕作坡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和高成本,以大幅度提高森林覆蓋面積,達到固沙、保墒和改善生態的多種功效。在優化農業經濟模式的過程中,要儘可能連片成規模,農業相關產業要互相依託、關聯和補充,為形成具有當地特色和現代化水平的農業區域經濟打下堅實基礎。
如何實施農業經濟模式優化
    川中丘陵地區自然條件特殊,氣候條件好,適宜動植物生長;不利的一面是,地形及土地條件相對較差,極易造成環境及生態破壞。要實現經濟模式的優化,就必須從多方面考慮,多角度入手。
    首先,積極實施好退耕還林(還草)政策。充分利用好退耕還林(還草)相關政策,是當前川中地區經濟模式優化的首要任務和重要途徑。實施退耕還林 (還草),實實在在將25度以上的坡耕地,儘可能退耕還林(還草),大幅度提高森林覆蓋面;25度以下的旱地,以種植蔬菜和優質經濟作物為主,水田以種植水稻和稻田養魚為主。這樣,水土流失少,利於生態的優化,也避免了農業的高成本。
    其次,抓好農業產業化經營。將農業生產要素市場化,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農業產業為基礎,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為依託,以系列化服務為手段,實行種養加、產供銷、農工商一體化經營,將農業再生產過程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
    第三,推進現代農業進程。要把現代元素,組合融入農業各領域,讓農業基礎條件、科技水平、經營方式、經營主體、發展理念都充分具備現代要件。特別是針對丘陵地區農業基礎條件差的特點和難點,要規劃建設好大中小型提蓄水工程,解決丘陵地區水資源蓄積差的問題;建設具備現代物質條件的高標準田土,為現代農業打下堅實基礎。要政府引導、基地示範、業主或大戶帶動,以點帶面,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
    第四,集聚發展區域工業。工業發展要克服「村村冒煙、鎮鎮有廠」的工業發展模式。集聚發展區域工業,要走工業園區發展的道路,降低成本、減少環境汙染,也有利於為農業經濟發展留有更大的空間和更生態的環境。
    第五,結合新農村綜合體的建設,加快小場鎮的發展。小場鎮發展起來,一方面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服務場所,也為工業和第三產業發展提供了場所,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農民群眾收入增加,需要改善生活環境和條件,水、電、氣等基礎設施齊全的小場鎮是較理想的選擇。
    第六,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川中丘陵地區人口密集,農村勞動力嚴重過剩,勞動生產率極低。農村經濟要發展,必須採取發展本地工業、外派勞務、發展第三產業等多種措施,增加非農業崗位的就業機會,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
    第七,大力開展農村新村建設。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統籌實施、循序漸進等原則,整合惠農政策項目,引導、扶持村民,建設規模適度、設施配套完善、服務種類齊全、有利於生活和生產、風格時尚的新農村社區。
    第八,統籌區域農業經濟協調發展。針對各地獨特地理位置、傳統特色農業、經濟社會狀況等,在充分彰顯主導產業優勢的前提下,統籌規劃布局發展相關適宜產業,達到互相依託、促進和提升。
    (作者系隆昌縣農業局局長)□黃體元

相關焦點

  • 發展溝域經濟,山區丘陵彎道超車的良機
    發展溝域經濟有何意義我國山區、半山區和丘陵地區面積佔整個陸地面積66.7%的國情和農情,決定了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階段後,這些地區的發展越來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它們既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點地區,也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地區,更是我國最有增長潛力的一類地區。因此,推進山區丘陵溝域經濟轉型發展,是「十四五」時期我國新階段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任務。
  • 丘陵地區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農」專家論劍榮縣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秦勇 文/圖)4月21日,由四川省社科院、省鄉村振興戰略研究智庫主辦,榮縣縣委、縣政府承辦的丘區鄉村振興學術峰會在自貢市榮縣舉行,來自省內外的「三農」專家齊聚一堂,就丘陵地區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展開熱烈討論,建言獻策。
  • 再造一個產業威遠 夯實建設全省丘陵地區經濟強縣支撐
    ,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近年來,威遠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新的產業格局正在形成。在新的起點上,如何充分發揮工業強縣的基礎優勢,積極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的產業發展新路?威遠提出,要做大存量,更要引進增量,再造一個產業威遠,夯實建設全省丘陵地區經濟強縣支撐。
  • 溝域經濟你知道嗎?它是廣大山地、丘陵地區彎道超車的良機
    發展溝域經濟有何意義我國山區、半山區和丘陵地區面積佔整個陸地面積66.7%的國情和農情,決定了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階段後,這些地區的發展越來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它們既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點地區,也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地區,更是我國最有增長潛力的一類地區。因此,推進山區丘陵溝域經濟轉型發展,是「十四五」時期我國新階段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任務。
  • 【高質量發展看四川】資陽建丘陵地區綠色發展示範基地
    全會提出,建設「成渝門戶樞紐、臨空新興城市」,必須著力夯實國際口腔裝備材料基地、國家機車商用車製造基地、國家級臨空製造服務基地、成渝中心城市配套服務基地、丘陵地區綠色發展示範基地、成渝空鐵陸立體綜合交通樞紐「六大支撐」。即日起,本網將為大家深度解讀這五基地一樞紐「六大支撐」,今天一起來關注「丘陵地區綠色發展示範基地」。
  • 2020中國(重慶)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展覽會將於5月舉辦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月7日訊 以「助推丘陵山區農機化,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主題的「2020中國(重慶)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展覽會」(以下簡稱展覽會)將於5月7—9日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同期舉辦第二屆中國(重慶)泵與電機展覽會。
  • 四川中部的地理特徵——川中丘陵與米倉道
    當時在重慶地區興起的是與蜀國齊名的巴國。蜀國四川的核心區對應的是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巴國和重慶的核心範圍對應的則是盆地東部的「川東平行嶺谷」地區。正因為如此,如果你想找一個古色古香的名稱代指整個四川盆地的話,「巴蜀之地」會更為準確。既然四川盆地三大地理單元的東、西兩部,都成就了重要的國家,那麼居於其間的川中丘陵地帶有沒有什麼突出表現呢?
  • 丘陵山區農業開發的設計師
    講述人:孫學方,句容市農業局生態科科長2001年,退休後的趙亞夫與省老區促進會在江蘇省率先提出建立茅山丘陵有機農業圈的設想,並以項目化方式上報省政府。當省老促會將這一規劃報至省委,時任省委副書記的李源潮當即寫了一大段批示,予以肯定和支持。
  • 三大丘陵名稱是什麼
    我國三大丘陵是什麼  中國的丘陵有很多,特別是在東部地區分布相當廣泛,我國主要有三大丘陵,自北向南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東南丘陵等。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地理位置優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雨水充沛、交通便利、經濟發達。  中國的丘陵約有100萬平方公裡,佔全國總面積的十分之一。
  • 加快丘陵地區新型城鎮化進程
    加快丘陵地區新型城鎮化進程     南充著力七個突破    本報訊(記者 張立東 萬瑤)力爭到2015年,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120平方公裡、人口達120萬,全市城鎮化率達45%以上——南充市委書記劉宏建8月16日透露,
  • 山區丘陵實現彎道超車?洛陽打造53條溝域經濟示範帶
    導讀:我國是一個多山區丘陵的國家,那麼如何利用好山川丘陵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事實上要以山區自然溝域為單元,充分發掘其中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遺蹟等元素,將山、水、林、田、路、村等元素融入產業發展,建成含有綠色生態、高端成效的經濟模式。
  • 山地、丘陵地區不能機械化?看日本是如何做的
    日本是全球農業強國中,老齡化問題最為嚴重的。日益下降的農產品自給率,使日本政府意識到,擴大耕地面積、推廣機械化、提高勞動生產率,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即使是在山地、丘陵地區的果樹種植,日本農民也能使用機械化。
  • (圖)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陳孟坤調研三臺縣丘陵地區宜機化改造情況
    11月25日,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總農藝師陳孟坤,農機化處處長楊建國,省農機推廣站站長張小軍,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曾德軍等領導一行調研三臺縣丘陵地區宜機化改造情況。楊建國處長表示,宏運專合社這種適當調整地塊大小、坡度的方式,正是因地制宜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於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的工作指引》,最大限度節省了農田宜機化改造成本。陳孟坤總農藝師肯定了「宏運模式」的低成本高效率宜機化改造,有利於促進適度規模化經營,推動農業生產「五良」(良種、良田、良法、良機、良制)融合發展,值得推廣和借鑑。
  • 為什麼贛州經濟發展水平在江西最低?未來贛州應該如何崛起?
    贛州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盆地為主,總面積39379.64平方千米,下轄3個市轄區、14個縣、1個縣級市、2個功能區,02那麼,為什麼贛州經濟發展水平在江西最低?我想主要是這兩個方面的原因!贛州這座城市的幾乎全都是山地、丘陵和盆地,可利用發展的土地很少很少。
  • 農業觀光旅遊的發展有利於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帶動旅遊經濟的發展
    農業觀光旅遊的發展有利於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帶動旅遊經濟的發展,而旅遊經濟又是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鄉村旅遊正處於發展的上升期,如何讓農業和旅遊更好結合是決定農業經濟的發展走向的重要因素。我們知道,近幾年發展的一帶一路、南北經濟走廊等工程的建設,讓東北失去了東北二連浩特等天然的旅遊資源,發展時遇到很多瓶頸,隨著低碳經濟、小農經濟、旅遊觀光園等工程逐步推進,東北地區旅遊經濟正在發生著變化。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的第5年,青海湖景區旅遊經濟正在由低潮走向平穩,經濟地位在不斷提升,影響國內外旅遊經濟形勢、進而影響到政府和旅遊行業。
  • 從華北平原到渤海、黃海之濱,丘陵如何改變了山東
    經濟對人文、歷史、文化有多大的影響,在當下的山東可見一斑,因為經濟發展暫時有困難,所以不少人認為其文化、歷史積澱、風俗習慣均成了劣勢,熱情好客的酒文化、江湖俠義的性格也被人們看成了落伍的因子。而在最早期,地理環境才是影響山東各地最大的因素,地理環境不僅塑造了山東的文化、人文、人群秉性,深刻影響山東歷史進程,也關係著山東經濟的興衰。
  • 丘陵地上的「繡花農業」——四川省武勝縣「白坪—飛龍鄉村旅遊...
    長江第二大支流嘉陵江,挾秦嶺風雨而南下,歷九曲迴腸入長江,流經四川省武勝縣境內117公裡,聚川東、渝北要津之地利。典型的丘陵山地,因為活水的滋潤而容光煥發;丘陵山地開發路徑,因為注入鮮活的理念而活力四射。前不久,武勝縣「白坪—飛龍鄉村旅遊度假區」創建國家4A級景區的各項指標,先行通過省級專家組的驗收認定。
  • 我省將加快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進程 - 山西新聞網
    為大力推進全省丘陵山區機械化進程,全面提升丘陵山區農機裝備服務水平和作業質量,持續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近日,山西省農業機械發展中心印發 《丘陵山區農機化技術提升示範實施方案》。 《方案》指出,要抓好丘陵山區農機化提升示範區創建工作。
  • 第四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灣舉行(圖)
    第四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灣舉行(圖) 2017年03月09日 13:1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開幕式現場(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3月9日臺灣訊  3月8日,第四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灣新北市舉行
  • 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灣雲林舉行
    據介紹,近年來,四川憑藉農業資源豐富、基礎良好、市場巨大、政策優渥等比較優勢,與臺灣在精緻農業、現代農業方面開展有效對接,合作領域廣泛。截至去年底,四川共有臺資企業2317家,項目投資總額197億美元,各項指標均位居西部地區第一位。其中,在川臺資農業企業發展迅速,川臺農業合作已逐步形成多層次、全方位合作的良好態勢,合作項目近300個,金額超過2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