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記者唐奕奕報導】聖誕假期即將來臨,西班牙中央政府和各自治區政府在12月初就已達成協議,規定了聖誕節期間的疫情防控措施。聖誕假期來臨有哪些注意事項?另一方面,西班牙已宣布明年起計劃為全民免費接種疫苗。如果不想接種疫苗怎麼辦?政府會強制民眾接種疫苗嗎?《歐洲時報》採訪了西班牙中國律師事務所主任季奕鴻律師。他介紹了近期華人遇到的問題,並結合歐洲社會的歷史與發展,分析了接種疫苗後可能會遇到的情況。
12月1日,人們戴口罩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聖露西亞市集遊玩。(圖片來源:新華社)
出行證明不可忘帶
季律師表示,經過這近一年與疫情的較量,西班牙目前非常重視聖誕節的防控措施。在12月初,中央政府就與各自治區政府達成了協議。西班牙衛生大臣薩爾瓦多·伊拉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就談到,防止病毒在假日期間傳播是今年聖誕節最重要的事,但成功與否將取決於全體民眾的責任心。
目前,許多自治區依然處於封鎖邊界的狀態。如果不是工作或者就醫等重要事宜,不能隨意跨越地區。因此季律師提醒旅西僑胞,在聖誕期間需要出行的話,攜帶出行證明是非常重要的。
季律師介紹,他了解到,有僑胞因為工作而前往託雷多。但託雷多當時處於封城狀態,不可隨意進出。這位僑胞出行前已準備好了出行證明,但出門時卻忘帶了。當他到達馬德裡和卡斯蒂利亞-拉曼查自治區的交界處時,被警察攔住。他向警察解釋自己出行是因為工作,但出行證明忘帶出門了。儘管如此,這位僑胞還是被警察開了600歐元的罰單。
季律師表示,對於有出行證明但沒帶出來的情況,警察是有權給予罰款的。理論上說,這名僑胞也可以上訴,但是上訴未必能免去罰款。這樣的做法是為了防止有人在被警察開罰單以後,為了不交罰款,事後再補證明。因此季律師提醒大家,聖誕節期間,各自治區一定會頒布防控措施。如果大家需要出門的話,一定要帶好出行證明,不然被罰款了事後再補出行證明是沒有用的。
根據《20分鐘報》的統計,西班牙在憲法的橋假期間,只有巴利阿里群島、加那利群島和埃斯特雷馬杜拉沒有實行封鎖邊境的自治區。目前,加那利群島的累積發病率最低,為每10萬居民中有71例。但是所有進入加那利群島的人都需提供PCR測試為陰性的證明。
阿拉貢的封城計劃將延續至12月20日,宵禁時間為晚上11點至早上6點。
阿斯圖裡亞斯自治區還沒有確定目前的邊界關閉日期,但已於12月3日宣布繼續關閉所有設施15天,該自治區政府將在下周評估降級可能。
坎塔布裡亞的封城計劃至少到12月16日。宵禁時間為晚上10點至早上6點。
卡斯蒂利亞-拉曼查計劃在12月整月都封閉邊界,但會在12月24日、25日和31日採取特殊舉措,讓家人親友相聚。
為何歐洲的「戰疫」拉得更長?
季律師表示,面對第二波疫情,歐洲各國幾乎都採用了「宵禁」的做法。這讓人聯想起中世紀時,歐洲也一直都有「宵禁」的傳統。當時不僅為了防瘟疫,也為了防火災。
1789年爆發了法國大革命,對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法國大革命的口號就是「自由、平等、博愛」。這一口號之後還被寫進法國憲法中,不僅是法國精神的代表,也對歐洲的其他國家影響深遠。 這一口號列舉的三個詞中,「自由」又列為首位,可見自由對於法國大革命的重要性。
1789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指出:「自由即所有人皆擁有的,做一切不傷害其他人的自主權。除了保障社會上其他人享受同樣權利外,此天賦的權利不應有任何限制」。「不自由毋寧死」(Vivre libre ou mourir)這句話在法國大革命之後開始在歐洲盛行。從這裡可以看出,歐洲人更講究自由主義,也更講究個人主義。
與此同時,亞洲各國在這場疫情前似乎更有效率。我們可以看到,不僅中國是全世界控制住疫情最快的,亞洲的其他國家如日本、韓國等也都在疫情中做得不錯。
為何在疫情下,亞洲國家普遍比歐洲國家做得更好?這可能與亞洲文化、亞洲人的思維方式有關。亞洲文化更注重集體主義,較少講究個人主義。亞洲人比歐洲人更順從,也更信任國家,在日常生活的組織上,亞洲比歐洲更為嚴格。
如果疫情是一次對系統的測試,那麼顯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歐洲的抗疫戰線拉的時間更長。但是相信隨著疫苗計劃的啟動、歐盟內部開展的緊密合作,歐洲也能儘快迎來曙光。
警惕疫苗將引發的歧視等問題
近期的好消息是各國疫苗捷報頻傳,這也給歐洲各國帶來了希望。英國時間12月8早上6時31分許,90歲的瑪格麗特·基南(Margaret Keenan)在英國考文垂大學醫院接種了輝瑞疫苗,成為除臨床試驗外,世界上首位接種輝瑞疫苗的人。
12月8日當天,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開始為首批民眾注射輝瑞疫苗。堪稱現代醫學史上鮮有先例的公共衛生行動。英國人因此也成為世界上首批接種經過授權、進行過完整試驗的新冠疫苗的人群。英國的醫生、護士、年過80歲的人和養老院工作人員屬於高危人群,因此他們都已經收到了報名預約接種的邀請。
民眾在接種第一針疫苗後,會拿到一張卡片,上面有時間,並提醒他們按時接種第二針疫苗。接種卡除了作為接種證明,還可能作為出行、參加活動的通行證。儘管有人擔心疫苗接種卡日後可能會成為疫苗強制接種計劃的一部分,但英國的衛生官員已明確表示,疫苗卡不會有這種用途。
與此同時,根據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西班牙民眾有接近一半的人對疫苗持觀望態度。季律師表示,從歐洲各國的情況來看,應該不會強制民眾打疫苗。但是當疫苗在全世界範圍內都被推廣以後,去餐館、酒店是否需要出示接種疫苗的證明,可能是未來會遇到的問題。比如澳洲航空公司在11月底就已宣布,未來國際旅客在搭乘澳洲航空的航班前,必須接種新冠疫苗。這是首家大型航空公司提出乘機前接種疫苗要求,但日後可能成為航空業的常規。
澳航執行總裁喬伊斯相信這項規定對出入澳洲的國際旅客來說是「有必要」的,但至於澳洲境內航班是否需要,則將「視新冠疫苗在市場上的情況而定。」
今年,疫情重創全球旅遊業,國際航空運輸協會10月就曾表示,預計今年航空運輸量將暴跌66%,各航空公司2021年營收將比2019年下跌46%。因此,該協會正在研發名為Travel Pass的手機應用程式,目前已進入最後階段,計劃在2020年底試用,明年第一季度推出。這個應用程式除了可以讓旅客了解各地防疫資訊、旅遊限制外,也可以讓航空公司掌握機上旅客是否注射過疫苗、是否符合出行條件等信息,並與政府分享檢測結果。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執行總裁亞歷山大表示,推出該應用程式是希望遊客能更放心地出遊,希望藉此機會重振國際旅遊業。
這樣的做法是否會有更多的國家和地區效仿?是否會有更多的行業對顧客提出這樣的條款?季律師表示,短期內不會有任何變化,但是當疫苗接種了一段時間後,各國可能會從明年開始對這一做法進行討論。此外,明年的新冠疫苗可能會像今年的口罩問題一樣,引發包括歧視等一系列問題。企業招聘也有可能會要求應聘者打過疫苗,將會引發一系列勞工糾紛。當然這是不合法的。旅西華僑華人在碰到此類問題時,應做到心中有數。在法律不強制民眾打疫苗的情況下,公司不可以強制員工打疫苗,不可以在招聘時要求應聘者出示接種疫苗的證明。
西班牙中國律師事務所介紹
西班牙中國律師事務所由季奕鴻律師創立於1999年,秉承創始人為旅西僑胞伸張正義以及追求卓越的現代法律理念,現在西班牙中國律師事務所已經成為西班牙最權威的綜合性律師事務所之一。西班牙中國律師事務所從屬於西班牙律師公會(Abogacía Espa.ola),並且與西班牙本地、中國大陸和海外多個國家的知名律所、政府企事業單位、文化教育機構和投資金融機構建立長期的信息交換渠道和業務合作平臺,能夠有效和精確地滿足國內外客戶不同的法務和商務拓展需求。
電話:915 400 600,
傳真:915 415 505,
電郵:info@abogadochino.com,
地址:Gran Via, 51, Planta 5, Oficina A. 28013, Madrid, S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