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跨越亞歐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極盛而衰的分水嶺,是發生在1683年9月奧斯曼帝國圍困維也納之戰的失敗。此戰不僅成功阻止了奧斯曼帝國攻入歐洲的腳步,而且也是奧斯曼帝國極盛而衰的分水嶺。
那麼,您知道英帝國的由盛而衰始於哪場戰爭嗎?其實,真的有一場戰爭跟奧斯曼帝國的維也納之戰一樣,被認為是英帝國走向衰落的開始。這場戰爭就是鮮為人知發生在非洲南部的布爾戰爭。
那麼,布爾戰爭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戰爭?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魔力能夠阻擋當時不可一世大英帝國擴張的腳步而使其極盛而衰呢?
布爾戰爭,是發生在英國與荷蘭移民後代布爾人(現在稱阿非利卡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為爭奪南非領土和資源而進行的戰爭。事實上,布爾戰爭有兩次,第一次是發生在1880年12月16日至1881年3月6日間的一場小規模戰爭。今天要說的是發生在1899年10月11日至1902年5月31日間的第二次布爾戰爭。
這場戰爭是英帝國擴張史上,出兵最多、戰況最慘烈的戰爭。就是這場布爾戰爭,終止了大英帝國擴張的腳步,不僅使大英帝國的顏面掃地,而且權威與實力都遭受到了重創,同時也更堅定了像德國這樣的新興帝國對它殖民地的覬覦之心,從而也間接地導致了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
荷蘭語的「布爾」,是「農民」的意思。布爾人指的就是非洲南部殖民地的「海上馬車夫」荷蘭人的後裔。1652年,首批荷蘭人來到南非的開普,建立殖民地。經過一百多年的擴張發展,布爾人成為了當地的主要民族。但是,布爾人並沒有實力獨霸南非。
1795年,英國人在南非開普登陸,開始了與布爾人在南非長達百餘年的爭奪戰。經歷多年衝突,布爾人自我感到不是英國人的對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布爾人開始向北遷徙,並分別在1852年和1854年建立了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兩個共和國。
布爾人本想到這兩個原本是所有殖民地中較落後的地方躲一躲,靠種地、養牛養羊過平靜的生活。因為這裡比較貧瘠,歐洲人根本不願意到這裡來。但是在1867年,奧蘭治河地發現了鑽石,1896年,德蘭士瓦又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蘭德金礦。這前後不到20年時間的兩大發現,一下子讓南非火了起來,一時間所有新老帝國蜂擁而來,德蘭士瓦和奧蘭治成為成千上萬的冒險家們的首選。
然而,靠殖民地發家的大英帝國怎麼可能放過這裡的鑽石和黃金呢?所以,英國一開始就想獨吞這塊埋鑽藏金之地。1887年,英國就出兵佔領了祖魯人領地,由此布爾人進入大海的通道被切斷。同時不斷侵蝕德蘭士瓦,與布爾人搶奪資源,導致矛盾衝突不斷。
到了1895年,英國政府秘密命令開普總督出兵吞併德蘭士瓦,然而,在近千人的偷襲準備就緒之際,德國人得到了這一情報,便把消息透露給了德蘭士瓦。可是,悲催的布爾人連個軍隊都沒有,只好臨時拼湊了兩千人的民兵。可是就這樣的一支隊伍,依靠有利地形,竟然把英軍打得落花流水,繳械投降。
當時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怎麼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緊接著在1896年,英帝國從本土、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調動了45萬軍隊,向布爾人發動大規模進攻。可當時布爾人的德蘭士瓦和奧蘭治所有人加起來不過44萬,青壯男人全部上陣,兵力也不到9萬人。
這時西方世界對布爾人的境遇發起了同情和聲援,荷蘭和比利時組建了眾多民間團體,徵募捐款,輿論造勢,捐贈戰時流動醫院和醫療設備。還有來自荷蘭、比利時、德國、法國、美國、俄國、愛爾蘭、義大利和斯堪地那維亞等國家的上千名志願者遠渡重洋來到德蘭士瓦,決心與布爾人並肩作戰。因而布爾人受到極大鼓舞,在所有人都為危在旦夕的布爾人捏把汗的時候,布爾人卻憑藉著英勇頑強的精神和靈活機動的遊擊戰術,硬是與英軍周旋了兩年半的時間。
然而,戰爭的殘酷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布爾人以陣亡七成青壯男丁的代價,導致英軍陣亡2.2萬人和支出20億英鎊軍費的巨大損失,最終與大英帝國進行了停戰談判。雖然英國獲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造成的嚴重後果漸漸顯現。
最主要的是英帝國老大的威名掃地。堂堂大英帝國世界老大,為了搶鑽石黃金而大動幹戈,有失大國風範,吃相難看至極,遭到了國家社會的鄙視譴責。還有就是讓人覺得稱霸世界百年的英軍戰鬥力如此低下,連僅有44萬人口的布爾人都打這樣難,所以人們認為英國不行了。於是急於想當歐洲老大的德國,更加蠢蠢欲動。再就是讓英國更吃虧的是在它全力打布爾人的兩年半的時間裡,德國、法國、俄國這歐洲三大列強可是一點也沒閒著,趁機搶奪地盤,擴充實力,這樣歐洲的均勢漸漸失衡,英國的帝國體系也難以繼續維持下去,也為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伏筆。
總之,布爾戰爭與維也納之戰一樣,對於英國來說就是極盛而衰的一個分水嶺,從此漸漸失去了往日輝煌與榮耀,緩慢地從頂峰跌落到低谷,開啟了衰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