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聊汽車品牌#
趣味現象:
海馬汽車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品牌,因為在各大車企在線上線下「貼身肉搏」的階段,似乎這家車企有些與世無爭的味道。然而原因並不在於海馬真的看淡了是非,而是熱銷品牌不屑於和海馬相提並論,海馬自身也感受到了「無力回天」吧。因為海馬汽車(海南)的2020年其三季度總銷量僅為3000臺出頭,第四季度首月全國銷量329臺;一汽海馬累計消耗搜狐113臺,這與退場基本沒有什麼區別了。
所以海馬汽車儼然成為了一汽的負擔,近期也基本實錘了海南控股(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收購49%的一汽海馬股權;至此海馬汽車再次回到了海南大本營,實際是一汽明哲保身吧。那麼為什麼海馬汽車的銷量會如此低迷,與馬自達又有什麼關係呢?
01第一階段
海馬汽車的前身是「海南汽車製造廠」,於1991年就已經限制了;同期經營狀態很差的車企還有日本馬自達,在合資大潮之下兩家車企有了接觸,結果自然是順水推舟的抱團取暖。
1990年海南汽車製造廠試製馬自達929型旅行車,在渠道內銷售的反響還算挺不錯,不僅這一階段中還是以自然吸氣發動機為主,各大車企的技術差距不是特別大。於是次年兩方合資成立了「海南馬自達」公司,不過問題仍舊沒有得以解決。原因在於海馬汽車沒有生產許可證,雖然有地方保護但是只能面對海南省的小小市場,所以在合資六年之後也是一度破產。
轉折:海南省政府為了盤活這家企業,最終不得不接受了掛靠於一汽集團,由一汽100%控股掌控海馬汽車。自此海馬取得了轎車生產資質,然而矛盾也陸續出現了。
02第二階段
海馬汽車從199年開始只能見一些「殘羹剩飯」,比如一汽海馬同年推出了國產4Y發動機,裝備於馬自達323型轎車上;同期海南馬自達卻沒有技術可以更新,次年換裝了8A發動機才有所轉機。
2001年普力馬MPV開始在海馬工廠生產,銷量表現還是挺不錯的;然而這對於馬自達也是轉機,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與其選擇海南汽車廠作為靠山,為什麼不直接選擇掌控海馬的一汽集團呢?於是同年最有競爭力「馬自達6」給了一汽,而海馬指獲得福美來,兩臺車的命運是截然不同的。
因為福美來只用了幾年的馬自達車標,2006年海馬與馬自達終止了汽車合資生產的關係,至此只有一汽和後期的長安馬自達,海馬真的只是海南的汽車品牌了。不過兩家企業也是保持了一段時間的技術合作關係,只是馬自達以及諸多日系汽車的技術儲備,並不能做到與用戶市場的需求提升而同步提升。
比如在TURBO時代中,馬自達還是只能深挖NA自然吸氣發動機,不論採用壓燃技術還是偏門的轉子技術,這種機器相比同排量的增壓機都有巨大的功率扭矩劣質;同時轉子機器還沒有可以適配的材料,磨損與高油耗的問題是難以克服的,這些技術能為海馬帶來什麼轉機呢?
03第三階段
海馬汽車在相當長的階段內,能夠消化的技術仍然來自馬自達;但是同期的歐系、美系以及國產汽車全面轉型是渦輪增壓,動力的顛覆性升級基本否定了NA機型的價值,目前也只有兩田一產還能夠藉助強大的營銷能力讓這些車有些銷量。
然而技術升級是依靠營銷(謊言)無非否定的,只要車輛的價格定位合理,也就是打入快銷車等級則會被快速地發現並認可;這點可以參考哈弗和吉利,如果沒有4G15B/4B15,以及吉利的4G18TD這些發動機,國產SUV想要熱銷真的是太難,在這一方面海馬汽車有些後知後覺了,結果這是一步慢步步慢。
來得太晚的優秀機型:海馬汽車在2018年才推出了真正具備競爭力的發動機,也就是「HMA GA16-YF」型號的1.6T缸內直噴發動機,這臺機器是截止目前最強的1.6T。
最大功率143kw最大扭矩293N·m(1500~4500rpm)僅論參數可以說是非常優秀了,而且實際表現也可圈可點;比如匹配東安6AT的海馬8S,在整備質量達到1560kg的前提下, 破百成績可以達到7.8秒,目前沒有其他同排量SUV可以更快。
理論上任何車企打造出這種水平的發動機都能夠大熱,然而海馬畢竟冷門的時間太長;在推出這臺機器之前,大量的銷售網點都已經關閉,車輛採用網絡銷售的方式,不能確保用戶的正常維保服務,想要獲得認可也是基本不可能了。
這就是海馬汽車發展過程,初期的人設其實挺尷尬,後期又多多少少顯得不爭氣;在技術研發轉型後又已經無力回天,這家車企即使脫離一汽集團,未來也可能非常不理想了,其實福汽集團也是非常神似的,下一篇聊一聊福汽。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授權發布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