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開封的茶與茶坊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今天,代表著時尚的「咖啡運動」正在滲透著茶中國的角角落落,咖啡館在每個城市的擴張速度都與它日日暴漲的營業額成正比。

  可一千多年前,就是在這片土地上,就在那座曾經輝煌的大宋皇城開封,中國的茶是引領當時世界飲料潮流的代名詞;「點茶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直至今天也是最令日本茶道豔羨和仰止的衝茶藝術;而「龍團鳳餅」更是餅茶的巔峰之作。

  茶與茶館

  如今,做官兒做到一定級別,家裡是必有好茶的,無論你愛喝與否。

  生意做大了,有錢了,辦公室、家裡,是必備一套好茶臺的,因為那是「門面」。這情景有點類似改革開放之初,一些人一夜暴富後,開始瘋狂地為自己裝修書房並瘋狂地為書櫃塞滿各類圖書一樣,愛與不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書就在那裡,茶也在那裡。

  在成都等地,無論逛到哪裡,總有個茶館可以喝喝茶、歇歇腳、聊聊天什麼的。但在今天的中原地區,想尋一處正經喝茶的地兒,有點兒不太容易。即使尋到一處茶館,也大都跟「棋牌樂」有關。想在這些曾經塞滿歷史的城市裡找個茶館坐下來喝喝茶、聊聊天,似乎有點「圖樣圖森破」。

  茶與咖啡

  與此同時,咖啡館在中國各個城市的擴張速度與它日日暴漲的營業額成正比。報載,年初,韓國「漫咖啡」在鄭州店面中,客流量每天穩定在600人次左右,高峰期甚至需要排隊。

  「咖啡運動」正在滲透著茶中國的角角落落。

  喜歡泡咖啡館的消費群體基本以宣稱時尚、小資、文藝範兒的白領為主,他們認為:「當整座城市都上緊發條時,咖啡這扇門,可以讓他們暫時逃離世界;咖啡是有價格的,但坐在咖啡店裡的時間無須付錢。」

  但其實,當整座城市都上緊發條時,茶這扇門,也是可以讓你暫時逃離世界的;茶是有價格的,但坐在茶館裡的時間也是無須付錢的。

  曾幾何時,中國的茶是引領當時世界飲料潮流的代名詞;曾幾何時,中國的茶館也是小資、時尚的代言人;曾幾何時,中國北宋的「點茶法」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直至今天也是最令日本茶道豔羨和仰止的衝茶藝術;曾幾何時,中國北宋的「龍團鳳餅」是餅茶的巔峰之作。

  茶與奇葩的大宋王朝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的大宋王朝是一個特別奇葩的朝代。

  一方面經濟實力當時全球最強,長於「文治」,卻又短於「武功」,以至於當時世界上最強大、跺跺腳都會造成國際輿論影響的大宋王朝還要看人家金國、遼國的臉色,年年要給這兩個馬上民族上貢;另一方面,大宋王朝的好幾任皇帝雖然都不算是好皇帝,卻能稱得上書畫家、美食家,皇帝當不好就當某某家的概率超出了中國歷史上的其他任何朝代。

  比如那位丟了江山、當了俘虜的極品皇帝宋徽宗,這貨不僅詩書畫皆曉,也是一位茶的熱愛者和追隨者。因為愛茶到極致,他曾經寫了一本《大觀茶論》,對茶的採制過程及烹煮品飲、民間鬥茶之風都描述頗詳。不僅如此,他老人家還針對當時開封城內茶、酒合宴的情形做了一幅《文會圖》,對後世研究文人茶文化極具參考價值。

  唐朝由文人、隱士、僧人領導茶文化。到了北宋,從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開始,歷代皇帝都有嗜茶之好。因此,各地貢茶越做越精,民間鬥茶之風亦愈演愈烈,以至於當時上至宮廷、達官,下至百姓,茶成了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北宋諸王納妃的禮品中除羊、酒、彩帛之類外,還要有「茗百斤」。而後來民間訂婚行「下茶禮」即由此而來。

  由於嗜茶,趙匡胤執政時還常常光顧開封街頭的茶坊、茶肆。據說,他有次逛到寺東門大街「丁家素茶」品茶,一時高興,竟將宮中收藏的三國著名畫家曹不興的畫親賜給店主。店家獲此寶物後喜極而泣,懸掛於店中。從此,開封城內的茶坊、茶肆就有了懸掛字畫的風俗。

  鬥茶與茶藝

  北宋依然流行餅茶。

  但那個時候的餅茶跟現在流行的普洱餅茶是兩個概念。無論製作工藝還是技術含量,北宋的餅茶都更加複雜、講究。

  首先,茶葉的採摘強調時節,主張以驚蟄為候,且要日出前採茶,避免日照耗其精華。然後,把採下的芽分出等級,蒸、榨,研成茶末,放進各種形狀的模具中,最後再過黃焙成茶餅。「龍團鳳餅」是當時等級最高的貢茶茶餅,製造這種茶有專門的模具,刻有龍鳳圖案。

  北宋的餅茶喝起來也有講究,稱為點茶法。點茶,就是把團茶碾碎,滾水衝下去,用力攪拌,使茶與水融為一體,然後趁熱喝下去。注意,這個時候,茶末的好壞、攪拌的均勻度就直接影響到茶湯的品相與口感了。如果茶與湯不分離,並且跟茶盞如乳膠狀咬合在一起,就叫「咬盞」,是最高等級的茶湯。

  點茶法嚴重促進了當時開封城內上至宮廷(宋徽宗就愛糾集群臣一起鬥茶,估計他最快樂的事就是鬥敗所有參賽選手)、下至民間的「鬥茶」風。「鬥茶」也叫「茗戰」,有點類似於今天街頭巷尾的「棋戰」,過往行人可以集體品評參賽人茶品的優劣和烹茶技藝。

  今天,日本所謂的茶道採用的就是點茶法。不過,大概由於當時倭國經濟、資源以及自家茶種所限,所以,至今他們向世界人民所呈現的茶道技藝中,茶末總是很粗,茶和湯形成不了乳膠狀,因此也就沒有「咬盞」之說,茶藝的觀賞性,茶湯的品相、口感也相對降低。

  北宋開封的茶坊

  市井茶坊的發展在北宋達到高峰,這也是北宋政府取消夜禁後帶來的最直接的市井效應。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年間的開封城,凡鬧市和居民集中之地,茶坊鱗次櫛比。而且大多如朱雀門外一帶那樣全天經營的茶坊,從早開到晚,至夜市結束才關。

  如「潘樓東去十字街,謂之土市子,又謂之竹竿市。又東十字大街,曰從行裹角,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歸曹門街,北山子茶坊內有仙洞、仙橋,仕女往往夜遊吃茶於彼。」就是說,在這一帶,除白天營業的茶坊以外,還有一種專供仕女夜遊吃茶的茶坊和商販、勞動人民拂曉前進行交易的早市茶坊。這種「鬼市子」茶坊,不但「至曉即散」,實際上也是一種邊喝茶邊做買賣的場所。

  《水滸傳》是明人所著,但水滸故事自宋以來便在民間廣為流傳,所以,對北宋生活與北宋茶館文化的研究至今還有較高價值。在《水滸傳》裡,有專為公人候時、辦事的衙門前茶坊,有小鎮閒坐的茶坊,也有王婆專門說媒拉縴的茶坊。茶坊中,有閒來無事「會茶」聊天的,有打發時光等待上班辦公的,也有刺探各類情報的外國和本國的間諜分子。反正,在北宋,尤其是在開封城內,吏、卒、工、商各色人等,大都以茶坊為根據地,以喝茶為主要聚會方式。(記者 馬紅麗)

相關焦點

  • 北宋的茶坊有什麼特點,和現在的茶樓有什麼不同?
    茶坊的種類和消費人群宋代自上而下盛行飲茶,茶坊如雨後春筍般崛起,遍布大江南北。開封城內茶坊更多,在鬧市和居民聚居的地方,茶坊鱗次柞比。《東京夢華錄》中多有記載,其朱雀門外,以南東西兩坊,餘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 北宋都城——開封府
    為何北宋要將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定在開封呢?究其原因,不外以下幾點:其一,五代以來,中原的經濟中心開始由西北向東南移動,定都開封只是反映了這種移動;其二,五代的4個王朝都曾定都開封,特別是周世宗對京師東京增築了外城,整頓了街道,疏通了水陸交通,從而為北宋定都開封,以及開封成為全國大都市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其三,這裡是趙匡撤發動兵變的地方.是他的政治根據地,他在這裡有一班人馬。
  • 文化傳承多古韻——開封北宋官瓷藝術博物館紀實
    位於金明大道西側的開封北宋官瓷藝術博物館自2013年10月正式開館以來,數以千計工藝精湛、風韻獨特、體態唯美的現代北宋官瓷製品在八朝古都開封精彩亮相,散發出濃鬱的大宋文化氣息,成為開封市眾多非國有博物館集群中的佼佼者和展示古都開封無窮魅力的一張不可或缺的城市名片,受到絡繹不絕前來參觀的中外遊客一致好評。
  • 《清明上河圖》其實就是北宋開封府的美食地圖志
    [摘要]大排檔、酒樓、外賣、茶坊、冷飲鋪、小吃、夜市……應有盡有。展開《清明上河圖》,你會發現,這其實就是北宋開封府的美食地圖。茶坊腳店的左近,有一家茶坊。跟現代人愛喝咖啡一樣,宋朝人愛飲茶,城市中茶坊到處可見,如同今日的咖啡館。
  • 從汴州到北宋都城,開封是如何崛起的?
    河南省開封市是我國著名的古都之一,曾當過五代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以及金朝後期的國都。但對大多數人來說,東京汴梁主要是和北宋王朝緊緊捆綁在一起的。北宋的開封「太平日久,人物繁阜。……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季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結飄香。……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禁區之異味,悉在唐廚。
  • 北宋時期開封的元旦實為春節
    北宋時期開封的元旦實為春節 2009年01月05日 15:54  來源:大河報
  • 北宋開封夜市被譽我國夜市「鼻祖」晚上「逛吃逛吃」千百年前就...
    北宋的開封夜市,就被譽為我國夜市的「鼻祖」。經歷了元朝的短暫低迷,夜市在明清重現繁盛,只是隨之而來的各種問題也暴露無遺,可謂毀譽參半。最早記載夜市的文獻是東漢哲學家、思想家桓譚的《新論·離事第十一》,「扶風漆縣之幽亭,部言本太王所處,其民有會日,以相與夜市,如不為期,則有重災咎。」可見,殷周年間,夜市的萌芽已經出現。
  • 雪域水泡臺灣茶:玉山茶坊紮根世界屋脊
    新華社拉薩6月4日電(記者朱青)「快10年了,越來越多的藏族朋友從愛上臺灣烏龍茶到愛上了更多臺灣美食。」對於玉山茶坊的女主人餘雅琪來說,將臺灣茶帶到雪域高原的拉薩「不僅是門生意,更是一種緣分」。拉薩的初夏,遊人如織。在離雄偉的布達拉宮不遠處的德吉北路上,玉山茶坊頗為熱鬧。
  • 雨林古茶坊怎麼樣?專注於手工製作古樹茶
    雨林古茶坊為了提供真正優質的古樹茶,坊遍尋各處古茶樹,萃取真正古茶樹之鮮葉,煉於純正的傳統手工,打造真正醇厚口感的古樹茶,以真待真,品茶,品人生! 優上擇優,採集古茶樹之上 雨林古茶坊作為專注於生產真正高品質的古樹茶品牌,追求極致,力求完美。古茶樹原料是製作古樹茶的第一步,是開啟味蕾享受的起點。
  • 走近開封傳統文化藝術瑰寶——北宋官瓷
    編者按:一千年前,開封是世界上最大.最有魅力的都城。當時北宋東京城坐擁百萬人口,可謂「文化鼎盛.經貿繁榮」。作為一個歷史上曾經引領全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古都,歷史不應該成為包袱,在全球化浪潮席捲的今天,開封或許需要收藏好那些寶貴的文化遺蹟,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盤活文化建設這盤棋局,讓開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深具歷史文化底蘊的開封更加出彩!
  • 開封:這裡有個北宋官瓷藝術博物館,三位皇帝與北宋官瓷有關
    北宋官瓷是最能體現大宋文化品位和內蘊的一種藝術式樣。  半成品  據考證,北宋官窯是宋徽宗趙佶親臨指揮的皇家御窯。因此,可以說三位皇帝與北宋官瓷有關。  河南開封:這裡有個北宋官瓷藝術博物館,三位皇帝與北宋官瓷有關
  • 河南開封 北宋鼎盛時期的皇城遺址
    東京開封地處黃淮之間,控引汴河、惠民河、廣濟河和金水河,具有便於漕運的優越條件,被宋朝定為首都,遂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北宋的東京城,在唐汴州城及後周東京開封府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和擴建。共有外城、內城及皇城三重。
  • 【豫見國際 】探訪開封北宋官瓷千年神韻
    北宋官瓷作為一種尊貴和權勢的象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在市場上流通的瓷器。近日,國際在線河南頻道來到了位於河南開封的北宋官瓷藝術博物館,探訪這個歷史上存續不足二十年,專供宮廷使用的北宋官瓷,一睹它的千年神韻和今日仿北宋官瓷的精美。
  • 朱仙鎮木版年畫集團發布最後一批文化動產 「開封號」宋高古茶將重現
    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集團是一家國有企業,專注推廣開封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期推出第三批非物質文化動產「龍團高古茶」。高古茶文化資產與朱仙鎮木版年畫、官瓷同樣採用全球銷量發售及區塊鏈防偽溯源技術。北宋都城開封是中國茶文化的最巔峰,也是成品藥茶的起源地。
  • 開封北宋官瓷藝術博物館在朱仙鎮啟封故園設置分館
    記者從開封北宋官瓷藝術博物館獲悉,該館於近期在中國開封朱仙鎮啟封故園設置分館, 10月中旬開館,並在中國開封第38屆菊花文化節期間迎來絡繹不絕的遊客觀賞由開封北宋官瓷藝術博物館自主研發的仿北宋官瓷精品。僅11月1日至15日,該分館已累計接待遊客2670餘人。
  • 「八荒爭湊,萬國鹹通」:北宋時期的都城開封,到底有多繁華?
    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的繁華與落寞1.古城開封的歷史演變與都城史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陳橋驛兵變」篡奪後周政權,開創了國祚長達167年的北宋王朝。至此東京開封府被確立為北宋都城,直到公元1127年北宋覆亡。
  • 開封府、包龍圖,北宋最璀璨的官府與官員
    到開封遊玩,一定要去的地方是開封府。站在開封府大門口,我忽然想到,北宋文官的社會地位是古中國曆朝歷代中的最高,為什麼包拯最有名至今打坐在開封府?難道北宋的清官很少嗎?為紀念包大人,改革開放以後建造了如今遊玩的景點開封府。這是個擁有古老名頭的人文新景點。
  • 成也黃河,敗也黃河:開封為何在北宋之後迅速衰落?
    不過在北宋之前,這裡也曾是多個政權的都城,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從戰國到北宋,是開封不斷向上發展的時期。五代之後的開封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取代長安、洛陽成為北宋首都,離不開這漫長歷史打下的基礎。周世宗不僅重新對開封城進行規劃建設,修建開封新城,擴大外城,擴寬城市街道,他還注重興修水利,疏通汴河,恢復之前以開封為中心的水陸交通網。後周東京城的修建為北宋東京城市布局奠定了基礎,且為開封取代洛陽,一躍成為行政中心城市開闢了道路。
  • 為何北宋要定都開封,易守難攻的長安和洛陽不香嗎?
    從地緣關係上:到了北宋年間開封的地緣優勢已經遠超長安和洛陽。長安在北宋的疆域劃分上就是邊境,而洛陽雖然離開封很近,但是地形偏於山地,不利於城市外拓。開封則是不同,其位置位於黃河衝積扇平原的西面,是黃淮的平原的交界地帶。雖然地處北方,但是漕運卻異發達。特別是在京杭大運河溝通之後,開封和洛陽正好是京杭大運河的中點。
  • 巨幅汴繡《盛世中國夢》亮相開封北宋官瓷藝術博物館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日前,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金鐘專門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製作的巨幅汴繡作品——《盛世中國夢》亮相開封北宋官瓷藝術博物館據開封北宋官瓷藝術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更多人感受汴繡的魅力,該展覽將在開封菊花文化節期間繼續展出。  巨幅汴繡作品——《盛世中國夢》作品從構思到創作耗時近一年之久,除了運用傳統的手工汴繡技法,還創新性地將繪畫和汴繡技法相融合,使整幅作品看起來恢宏、飽滿,描繪出新中國的壯麗景象。另外,數十幅金鐘精品人物、書法、名畫等汴繡精品也同期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