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83年,施琅率領25000人,戰船二百餘艘,從福建出發,經過臺灣海峽,在澎湖與鄭軍大戰,結果鄭軍大敗。鄭克塽投降,臺灣和大陸統一,劃歸清朝版圖。
清朝政府在臺灣設立了臺灣府和臺灣、鳳山、諸羅3個縣,都歸福建省管轄。清朝政府剛剛管理臺灣的時候,因為戰亂的頻發,耕地稀少,臺灣經濟非常落後,福建閩南和廣東嘉應州一帶的大陸居民,一大批一大批地向臺灣遷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與發展,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臺灣已成為「糖谷之利甲天下」的祖國寶島了。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開始腐敗無能,外國列強開始不斷的騷擾臺灣,先後多次發動各種形式的侵略戰爭,因為臺灣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列強多是海軍侵略,陸軍無法到達,臺灣的物產豐富引得英、法、美、日、德,等列強覬覦。經過接近50年的的侵略和騷擾,清政府終於認識到臺灣的重要性,在1885年,也就是光緒十一年,開始設立行省,加強對臺灣的管理,防止列強侵略。1885年,劉銘傳被委任臺灣第一任巡撫,管理臺灣。劉銘傳,合肥肥西縣人,洋務運動期間,1862年(同治元年)二月,李鴻章受曾國藩指派,到合肥招募淮軍。劉銘傳同張樹珊、潘鼎新、吳長慶等各領本部團練投奔。劉銘傳-銘字營、張樹珊-樹字營、潘鼎新-鼎字營、吳長慶-慶字營4支淮軍主力。劉銘傳隨曾國藩、李鴻章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有功,最來被封提督。隨後赴陝甘,配合左宗棠鎮壓回民叛亂。至陝甘後,劉銘傳頭傷後遺症復發,加之李鴻章保薦出任陝西巡撫未成,以「腦痛欲裂」為由,奏準獲假3個月回籍休養。此時銘軍已有2萬人馬,劉銘傳推薦甘肅提督曹克忠統領。劉回家不久,銘軍武毅右營士兵因不服曹克忠管理而發生譁變。因此,劉銘傳以薦舉非人而受革職處分,賦閒在家。
1884年六月,法國侵略者把戰火燒到臺灣海面,清廷詔令劉銘傳入京,他當即上了一道《遵籌整頓海防講求武備折》,慷慨主戰。6月26日,清廷下詔,命劉銘傳督辦臺灣軍務,就在同一天,法國政府下令將駐越南的東京灣艦隊和南中國海艦隊混合編組,成立一支特遣艦隊。隨後中法在臺灣海戰。在中國軍民的英勇抵抗下,法國侵佔臺灣的戰爭以失敗而告結束。1885年,劉銘傳被委任臺灣第一任巡撫,管理臺灣。劉銘傳在臺灣執政6年,積極推行近代化的管理政策,對臺灣的國防、行政、財政、生產、交通、教育等事業,進行了大膽的改革,使臺灣的面貌煥然一新。
1895年,日本挑起戰爭,清政府被迫應戰,最後慘敗結束,白洋水師全軍覆沒。《馬關條約》籤訂,規定割臺灣給日本,籤訂馬關條約的正是淮軍統帥李鴻章。《馬關條約》籤訂的消息傳來,劉銘傳得知自己一生中花精力最大創置的臺灣省被割讓給日本,憂思鬱結,口吐鮮血,於光緒二十二年一月十二日在六安劉新圩病逝。贈太子太保,諡壯肅。劉銘傳淮軍出身,為了寶島臺灣嘔心瀝血,最後卻是被自己的淮軍上司李鴻章籤訂《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讓寶島臺灣在日寇的鐵蹄下蹂躪50年。悲哉壯哉!
歷史時刻,我等銘記,歡迎評論、點讚、關注!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