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朋友景偉讓我知道了「情人橋」這個地方,不久就寫了篇《白水情人橋》。 後來,偶爾也去橋上,看到護欄、預製板、鐵軌、預製枕木上那些祝福和誓言,字跡新舊替換。或許那些消失的誓言,已在青春中七彩斑斕的綻放。也有已經消失的「愛的符號」又再次浮現,不知是有人廝守,還是有人回憶的緣故。
每到傍晚時分,去橋上散步的人總是絡繹不絕。在情人橋上觀看日落,不同的景致,讓人迷醉。
橋下河水潺潺,山谷涼風習習,站在橋上遠眺,夕陽從雲層緩緩落下,落紅將天地點燃,在夕陽餘暉下走走停停,很是愜意和放鬆。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路上看你。」
附:
《白水情人橋》
白水古有勝地古剎眾多,當以「八景」拔萃,各領風騷,吸引多少善男信女膜拜遊歷,騷客留墨。發展至文化產業百花齊放今時,這些不同時代的勝地,經過「文革」變遷多已變得瓦礫全非,餘存的且偶逢「會」才有客,相比之下今唯「情人橋」獨領風騷,時常人流穿行不息,也折射出白水城區「文化匱乏」的悲哀。
沿原蒲白公路南行約三五百米,西去有一小土坡,站在坡上就可看見,1985年底竣工的,蒲白礦務局運煤專線的一座鐵路橋。鋪滿石子的路基,外邊兩根主軌,裡邊兩根護軌,兩條預製板鋪設的人行道,從橋面穿過。除了橋側外護欄,兩道內護欄把人行道與鐵道隔離,還有檢查人員便於定期檢查橋墩的預設口,這些都不過是一座普普通通的鐵路橋所應有的而已。但卻因為白水以前的條件限制,加上離城較近,明代故城牆的背景、山溝草木四季襯託,穿谷而過的繞梁風,橋下的水流聲,具有現代元素的鐵路橋,便成為靚麗別致的「情人橋」。
鐵路橋的人行道,是便利故城周邊村莊的人們,往返白水的最佳捷徑,更有甚者騎摩託車在用腳一跺都動的預製板上快速穿行,讓人真替捏把汗;城區晨練、午後、節假日、雨雪後的人們休閒、郊遊去處;空暇的孩子三個一群,兩個一夥,去橋上玩,橋下戲水;但更多的莫過於各款情侶:幸福晚年的黃昏伴,正值青春的熱戀對象,但更多的是情竇朦朧的少男少女,去橋上散步談笑,釋放著自己的青春,讓人羨煞。不管是老人晚年的安逸,戀人婚後的幸福,少年經歷的成熟,這裡都有自己的美好時刻。
沒有同心鎖,只有一聲吶喊隨山谷迴蕩。最吸引人的還應數各類誓言了,不知從何時起就密密麻麻的佔領者了橋的護欄、預製板、鐵軌、預製枕木,大致有兄弟之盟,奮發誓言,暗戀愛慕一類,更多的當屬山誓海盟,羞澀朦朧、敢作敢為的表白,相逢離別的祝福贈言,讓人覺得好像大有奔向天南海北離別情愁的傷感,莫非傳言屬實:情人橋上留言的情侶就一定會分手。搞笑的吐糟:橋上風大的,吹得人感冒難受,但比感冒更難受的,還是分手的難受。這些都會使人聯想「情人橋下情人河,情人河畔無情人」的真諦。各種顏色塗鴉的各類誓言,與預製枕木上紅色警示「回頭望」,形成了一道「愛的宣言」長廊,使人置身其中,感受年輕,提示回憶,是一種美,無法用言語來詮釋,也許這就是「情人橋」的真實來歷。
或許只有這些誓言的主人,若干年後,相逢重聚此間,回想起曾經年少輕狂的自己,除了記憶美好,就只剩回味青春!(2015.1.31.)
作者:郭俊峰 杜康鎮莊子村人
您還可以繼續閱讀以下文章:
林皋湖畔的傳說故事
走出山溝
高山村娘娘廟
滿意村來歷
秋到雲臺
阿文拾遺
雪 落 雲 臺
五龍山傳說故事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