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引西進南下北連 中國新"石油路線圖"布局提速

2020-12-26 搜狐網

  據香港商報報導,在過去的數年間,高企的石油能耗和過度依賴馬六甲海峽的進口油運渠道,越來越成為中國經濟發動機上的無形桎梏。進入2007年,中國緩解石油供給的轉機已經出現: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陸續傳出發現新油氣田的捷報;與此同時,中緬、中巴石油運輸管道的進展也由學術界的紙上談兵,進入了實質的籌劃階段……來自各種渠道的消息顯示,中國正在謹慎地破解「石油困局」,新的石油路線圖日漸清晰。

  北連:中俄泰納線入「快車道」北方戰線逐漸操之在我

  相比於遲遲未破土的中緬管道和中巴管道,中國「能源突圍」的北方戰線鋪設,已經駛入了「快車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去年9月宣布,泰舍特至納霍德卡石油管道(泰納線)將先通向中國。據中國石油大學的龐昌偉教授介紹,泰納線一期工程目前已完成730公裡的管線鋪設。這期工程全長2800公裡,預計於2008年下半年如期完工並投入使用,年輸油能力3000萬噸,原料供應由西西伯利亞地區油田保障。而二期工程預計在2015年完成,年輸油能力5000萬噸,原料供應由東西伯利亞地區油田保障。理論上,泰納線投入使用後,將極大地緩解中國目前原油進口的壓力和風險,日本介入競爭和俄方開價過高的風險趨於消除,中國也將擺脫泰納線建設初期的被動態勢。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樂觀預期在近日也蒙上了一層陰影:俄羅斯自然資源部4月10日宣布,泰納線面臨原油供應短缺問題,主要原因是各大石油公司不願投入更多資金開發新油田。從現行開發力度來看,今後10-15年內使泰納線輸油能力由3000萬噸增至8000萬噸的目標難以實現。不過,該部門也表示會敦促各油企迅速加大勘探力度,並且可能會在明年將對歐洲供應的部分石油調轉到泰納線,以保障每年對華出口3000萬噸原油的計劃。

  西進:中巴合作漸行漸近中亞通道可破馬六甲困局

  從去年以來,業界和學術界有關修建中巴石油管道的爭議不斷,焦點主要集中在:耗費巨資修建中巴石油管道,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中國的石油進口多元化指數。構思中的「中巴石油管道」的具體路徑是,在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瓜達爾港至新疆的紅其拉甫山口之間修建一條石油管線。支持者認為,瓜達爾距離石油輸出大國伊朗邊境只有72公裡。如果計劃實現,來自中亞的石油,將從這裡直接輸送至中國境內。但也有不少專家對上述管道的可行性保持懷疑。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的龐昌偉告訴記者,同樣服務於中國能源西進戰略的中哈石油管道長3088公裡,設計運量2000萬噸,總投資30億美元。如果按這個運量和造價推算,中巴石油管道的總裡程為7000公裡,總投資將起碼需要60多億美元。而通過海運將波斯灣石油運往上海,每噸運價一般約10美元,一年2000萬噸的運量運費只需2億美元,相比之下,修建中巴石油管道極不划算;從技術角度看,中巴之間橫亙著終年地勢險惡的喀喇崑崙山脈和帕米爾山脈,在這樣的地方鋪設和常年維護管道,中國尚未有這方面的經驗;最為重要的是,中巴石油通道並不能促使中國與沙特等中東國家籤署長期穩定的石油供應協議,而巴基斯坦自身有限的產油量則不足以打動中國耗費巨資修建管道。

  「修建中巴輸油管道,不是一個近期內能啟動的事情,但中長期來看,也不失為一個破解馬六甲困局的方法。」龐昌偉表示。不過,政府的行動步伐或許已經比學者們的探討走得更遠。目前,在中國西部已投入使用的第一條「跨境油氣補給線」,是西起哈薩克斯坦境內阿塔蘇、東至中國境內新疆阿拉山口的中哈石油管道。但這條管道目前的輸送能力為1000萬噸,即使在2010年二期工程竣工後,其輸油能力也僅為2000萬噸,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原油供應體系大部分依靠海運的局面。從這個角度看,開闢其他跨境輸油管道,應是題中應有之義。事實上,由中國援建的瓜達爾港工程竣工儀式就在今年3月20日舉行。對其一期工程的建設,中方提供了1.99億美元的融資;對其二期工程,中方的援助或高達5億美元,這也是中國迄今最大的援外工程。儘管決策層至今對巴方修建石油管道的提議不置可否,但以援建瓜達爾港推動能源戰略布局的意圖應該是不言自明的。

  南下:中緬管道呼聲高企印度洋路線呼之欲出

  2007年3月23日,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透露,由中國和緬甸技術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組,正就兩條並駕齊驅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的建設開展可行性調查,而且這條管道可能會設兩個煉油點,一是雲南昆明,一是重慶。由於此前包括黃奇帆在內的多位重慶和雲南的官員已屢次聲稱中緬輸油管道可能會落戶當地,但管道的破土卻未相應而至,使得人們一直對中緬輸油管道是否真正納入決策層視野心存疑問。近日,本報記者從多位長期關注中緬輸油管道進展的人士那裡獲得證實,中石油、中石化的有關中緬石油管道具體項目的實施方案和投資計劃,確實已上報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極有可能於年內動工。這標誌著熱議數年的「中緬輸油管道」構想終於向現實邁出了步伐。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研究院林錫星向本報透露,中緬石油管道的走向是:把來自中東和非洲的石油,經遠洋油輪從印度洋運至緬甸實兌港輸送上岸,再通過長達900公裡的輸油管線經過緬甸曼德勒、雲南瑞麗,直達昆明,可能還會延伸至重慶。目前這條管道將承載多大的運量尚不明確,但鋪設管道至少需要20億美元的投資,這其中還不包括在雲南興建相關煉油設施和建設緬甸實兌港所需要的巨額費用。

  「在過去幾年裡,對投入成本和經濟回報的反覆算計,一直是導致中緬輸油管道遲遲不能敲定的最主要因素。」林錫星說,「可我認為,修建中緬輸油管道,僅從保障國家石油供應安全的角度看,再多的錢也值得花。」林錫星所說的「國家石油供應安全」問題,實際上是指中國在馬六甲海峽面臨的海路油運困局。目前,中國從中東和非洲的石油進口通道主要依賴於海上油輪運輸,其中90%左右要依靠外籍油輪運輸,而且80%的石油進口需要通過馬六甲海峽。但頻繁的海盜及美國駐軍等複雜的軍事政治因素,使中國石油運輸大動脈時刻有受制於人的危險。因此,近年來,中國學術界有關降低進口石油海運風險、開闢陸路運輸管道的呼聲此起彼伏。

  「中緬輸油管道的作用就是分散中國進口石油渠道過於單一的風險。它開闢了中國油運「印度洋線路」,即中國從中東和非洲買來的石油可以直接從印度洋經緬甸過境,進入中國。與通過馬六甲海峽將原油運抵廣東湛江或浙江寧波的「太平洋線路」相比,要近1200多公裡,比運到廣州近1820海裡,而且相對安全得多。」林錫星對記者說。與林錫星持相同意見的還有中國社科院國際戰略研究室的盧國學教授。他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將中緬輸油管道形容成「紓解馬六甲困局的良方」。盧國學說:「馬六甲海峽承擔著全球約50%的石油運輸重任,每年約有5萬艘船從那裡經過。中緬輸油管道建成後,通往中國的油輪可以分流走印度洋路線,這不僅對中國有利,幾乎所有東南亞國家都能受益。」

  東引:新油田難紓用油壓力能源多元化迫在眉睫

  過去的15年中,幾大石油巨頭在中國的國土上進行全面搜索,希望發現新的油田資源,但結果令人失望。而最近中石油和中石化發現的幾個新油氣田,似乎令人們看到了油氣供需緊張局勢將得到緩解的希望。近一個月來,A股市場上中石化股價迅速上漲超過三成,即是市場樂觀情緒的一個明證。從東部引入海洋石油,一時間成為中國解決石油困局希望之所在。然而,接受本報採訪的一些專家認為,市場可能過高地估計了新油田對中國石油產出水平的提升幅度。以中石油近日在渤海灣發現的「10年來最大油田」為例,其日產量料在投產後三年內達到20.08萬桶原油,但相較於中國2006年日進口石油290萬桶的規模,無異於杯水車薪。中國社科院的一位劉姓石油專家向本報指出,近期新發現的油氣資源大多分布於深層、隱蔽目標以及沙漠、戈壁、山地等複雜環境中,開採的難度使得產油量並不那麼樂觀。他說:「新油田的發現,無法從根本上緩解中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中國的石油儲備量要取得突破性增長,還有賴於加大在南海深海油田的勘測力度,以及推進中日在東海領域的能源合作。而在中國自身石油儲備量和能源技術沒有出現本質變化之前,地緣政治仍然是決定著石油這種重要資源現實分配的關鍵因素。目前,中國石油戰略的多元化布局刻不容緩。」

(責任編輯:王燕)

相關焦點

  • 中國新石油路線圖布局大提速 中俄泰納線入快車道
    進入2007年,中國緩解石油供給的轉機已經出現: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陸續傳出發現新油氣田的捷報;與此同時,中緬、中巴石油運輸管道的進展也由學術界的紙上談兵,進入了實質的籌劃階段……來自各種渠道的消息顯示,中國正在謹慎地破解「石油困局」,新的石油路線圖日漸清晰。
  • 綜述:河南「東引西進」戰略成效顯著
    中新社鄭州六月二十九日電(趙飛)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地處中西部的河南省實施「東引西進」的發展戰略,在吸引東部地區的資金、技術、人才的同時,積極開拓西部市場。  河南地處中原,資源豐富,是連接東西部的交通樞紐,在全國布局中具有承東啟西、連貫南北的區位優勢。
  • 港商「北上」「西進」路線圖漸清晰
    踏準「十二五」轉型節拍 港商「北上」「西進」路線圖漸清晰  新華網上海7月4日電(記者 許曉青)「到北京設分公司,到天津接項目,到成都設辦事處……」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踏準「十二五」規劃的經濟轉型節拍,港商從珠三角、長三角出發,
  • 「河南製造」俏西部 「東引西進」戰略顯成就
    從1999年起,河南省創造性地提出並開始實施「東引西進」戰略,至今已4年時間。  前不久,記者走進甘肅、新疆,在採訪中欣喜地發現:如今在這片遼闊的西部地區,已越來越多地出現了河南企業、河南產品的身影。
  • 鐘樓區著力推進老城復興西進提速東西融合產城一體
    鐘樓區將圍繞「中軸樞紐支點、都市智造高地、運河文創名區、生態宜居家園」的功能定位,著力推進「老城復興、西進提速,東西融合、產城一體」,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以敢為人先的魄力、敢於擔當的作風,深化攻堅克難的鐘樓實踐,奮力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 偃師編制完成了城市西進空間戰略規劃
    偃師編制完成了城市西進空間戰略規劃   近日,起於偃師市城關鎮新寨村一路向西的新陽路開工建設,最終將與洛陽中州路一線貫通。這條路建成後,將與310國道、洛偃快速通道、夾河洛偃快速通道、連霍高速、顧龍公路「六路齊發」,多點融會於洛陽主城區。
  • 鄭州西水東引工程合作框架協議籤約
    3月15日下午,鄭州市與河南省水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西水東引工程合作框架協議籤約儀式暨第一次推進會舉行。市領導靳磊、王躍華、楊福平、李喜安,市政府秘書長王萬鵬出席籤約儀式和推進會。河南水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森參加籤約。
  • 鄭州「西水東引」能否夢想成真
    對此張可欣的回答是:(出錄音)    「城市飲用水目前是不缺,但是從遠期來講,你比如說我們下一步我們說水源問題,我們目前的水源應該說是過度依賴黃河的,下一步南水北調水源到鄭州來,事實上會解決鄭州市的源水單一的問題。」    自來水供應並不缺乏,兩年後竣工的南水北調又解決了鄭州市飲用水水源單一的問題,那麼,是出於什麼目的的考慮,鄭州市水利局要斥巨資「西水東引」呢?
  • 四至九月份直升機馬祖南竿——東引航班排定
    圖:2006年12月6日,臺灣中興航空公司B-77009號直升機因機上儀器指示異常返回馬祖西莒機場檢修。攝影:臺灣《馬祖日報》記者陳樂團   臺灣地區連江縣政府交通局公布今年4到9月份「南竿——東引」航線直升機交通航班。
  • 駐馬店市「西水東引」工程展雄姿
    1月20日,位於驛城區蟻蜂鎮宋衝村的市中心城區生態引水(西水東引)工程在陽光下展現雄姿。
  • 觀察‖打破藩籬、合力共進,中國酒業有一種精神叫「南醬北清」!
    近半年時間的成長與蛻變,南醬北清正從競合事件進化為一種行業精神今年春糖期間,「南醬北清·登高共進」中國白酒中堅企業共創大會的舉行,將一個全新的概念引入酒業圈——「南醬北清醬清兩大勢力在頭部品牌帶動下演繹「花開別樣紅」,而這一重要時期,以國臺、金沙、汾陽王等為代表的中堅力量們通過同唱一首歌,共站一個臺的方式,在全面跟進和各展風採中,呈現出品類爆發的集體力量。而如今,這一眾勢力在「南醬北清」的旗幟下找到了破局未來的精神圖騰。
  • 陽江石油:跨界合作推動銷售提速「新引擎」
    2020年4月起,陽江石油聯合建設銀行陽江分行選取市區10座油站開展「周六車主卡8折」、「周日信用卡9折」的優惠活動,全年促成油品銷售額48萬。    汲取經驗,創新優惠。在與建設銀行緊密合作、共同發展,取得初步成績後,陽江石油從中汲取先進的合作經驗,持續加強與外單位溝通合作,商討制定創新的優惠方案。
  • 南西田園新城 南充城市發展新亮點
    這裡,既是西充未來對外展示城市形象的新門戶, 也將成為西充縣全面融入南充主城區的前沿陣地。2月26日,記者在南西田園新城看到, 一座座高樓正拔地而起,建設場面壯觀。  全力衝刺 掀起施工火熱浪潮塔吊林立、車輛穿梭、機器轟鳴……26日,記者走進南西田園新城各子項目施工現場看到,一臺臺大型機械運作不息,運輸鋼筋和混凝土、 棄土的車輛排隊進進出出,施工人員各司其職,秩序井然,工地上處處皆是一派全力衝刺搶抓工期的火熱浪潮,新城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正全面加快推進。
  • 鄭州西水東引工程年底前開工 2020年有望用上「陸渾水」
    河南日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長嶺 通訊員 楊其格 3月15日,鄭州市政府與河南水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籤署合作框架協議,實施鄭州市西水東引工程,將陸渾水庫優質水引至鄭州市尖崗水庫。該工程有望今年年底前開工,力爭後年通水。 據介紹,鄭州市西水東引工程引水水源為陸渾水庫,工程供水線路包括兩部分,即原有渠道改造和新修管線。
  • 東引燈塔
    東引燈塔位於東引島東坡一方突出的岬角,列為三級古蹟,建於清光緒三十(1904)年,工程由英國人設計,充滿十八世紀歐洲建築風味!一旁附屬的房舍純白優雅,當地人稱為「東引別墅」!天氣晴朗時,燈塔前是觀日出的好地方。沿著石階步行至海邊,可見到兩尊霧炮,但目前已作廢。交通風向標:1.前往東引有兩條途徑:一是從基隆搭臺馬輪直接抵達。
  • 「東強、西美、南動、北靜、中優、外聯」,新城市發展方向下,如何...
    近日鄭州召開十一二屆委員會,針對鄭州城市功能的布局提出了最新發展思路,那就是「東強」、「西美」、「南動」、「北靜」、「中優」、「外聯」,為鄭州城市發展和建設明晰了方向。02湖居優質區鄭州向東,雁鳴湖鄭州的主流發展方向是由鄭州的地勢決定的,向西發展有山的阻隔,地勢決定這裡只能碎片式的發展,鄭州向北有黃河天塹,發展區域有限。一馬平川的東部是鄭州發展的主旋律,也是鄭州高端住宅發展的主流方向。得益於「中部崛起」戰略、「國家中心城市」確定後的一系列規劃布局、招商舉措、基礎設施建設。
  • 中國鐵路建設有了新路線圖
    會上,中國鐵路總公司還提出2020、2025、2035年的奮鬥「路線圖」:到2020年,高鐵達到3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高鐵達到3.8萬公裡左右;到2035年,率先建成發達完善的現代化鐵路網。陸東福介紹,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裡程將達到15萬公裡左右,基本覆蓋20萬人口以上城市;其中高鐵3萬公裡左右,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覆蓋廣泛、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高鐵網,並與其他交通方式實現有機銜接和深度融合。
  • 鄭州斥資建西水東引工程 將來鄭州人將喝上洛陽水
    陸渾水庫「西水東引」工程,將陸渾水庫的水引入鄭州尖崗水庫,擬確定工程引水規模為1.8億噸/年,引水工程總長171公裡。工程估算總投資21.21億元,今年將計劃投資2000萬元,完成前期工作。謝景豹 製圖   □記者劉瑞朝張渝   核心提示   以後,鄭州市民不僅能喝上甘甜的丹江水,還有望喝上從洛陽西來的乾淨水。昨日,鄭州市政府官方網站發布《鄭州市2013年生態水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計劃今年內完成洛陽陸渾水庫到鄭州尖崗水庫的「西水東引」工程的前期工作。
  • 珠海鬥門:產業集群活力迸發 打造珠海西進戰略新增長極
    珠海西進戰略推進、港珠澳大橋通車雙重利好下,鬥門迎來發展契機區域融合背景下,珠海加速推進「西進」戰略,高標準規劃建設西部生態新區、推動綜合立體交通和公共服務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珠西地區打開一張全新發展藍圖。
  • 珠海鬥門:產業集群活力迸發,打造珠海西進戰略新增長極
    2、珠海西進戰略推進、港珠澳大橋通車雙重利好下,鬥門迎來發展契機區域融合背景下,珠海加速推進「西進」戰略,高標準規劃建設西部生態新區、推動綜合立體交通和公共服務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珠西地區打開一張全新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