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陸東福介紹,到2017年年底,全國鐵路營業裡程達12.7萬公裡,其中高鐵2.5萬公裡,佔世界高鐵總量的66.3%。2018年,全國鐵路預計投產新線4000公裡,其中高鐵3500公裡。
會上,中國鐵路總公司還提出2020、2025、2035年的奮鬥「路線圖」:到2020年,高鐵達到3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高鐵達到3.8萬公裡左右;到2035年,率先建成發達完善的現代化鐵路網。
建成發達完善的現代化鐵路網
2017年12月28日,石家莊至濟南高速鐵路開通運營,標誌著我國「四縱四橫」高速鐵路網中的「四橫」完美收官。中國高速鐵路網進一步發達完善,「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運營。陸東福介紹,過去五年,全國新增鐵路營業裡程2.94萬公裡,其中高鐵1.57萬公裡,是歷史上鐵路投資最集中、強度最大的時期。
會議透露,2018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安排7320億元,其中國家鐵路7020億元,投產新線4000公裡,其中高鐵3500公裡。
「中國鐵路將實現鐵路網規模和質量達到世界領先。」陸東福介紹,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裡程將達到15萬公裡左右,基本覆蓋20萬人口以上城市;其中高鐵3萬公裡左右,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覆蓋廣泛、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和高鐵網,並與其他交通方式實現有機銜接和深度融合。
在實現以上目標的基礎上,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接續奮鬥,力爭到2025年,鐵路網規模達到17.5萬公裡左右,其中高鐵3.8萬公裡左右;到2035年,率先建成發達完善的現代化鐵路網,基本實現內外互聯互通、區際多路暢通、省會高鐵連通、地市快速通達、縣域基本覆蓋,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強大運輸保障,進而使中國鐵路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標誌和組成部分。
實現鐵路技術裝備和創新能力世界領先
2017年12月28日,全國鐵路調圖,現有的南寧東—南京南G1504/3次改為使用CR400BF型動車組重聯運行,「復興號」首次出現在南寧。
去年,中國標準動車組命名「復興號」並實現時速350公裡商業運營,樹立起世界高鐵建設運營的新標杆。如今,越來越多的「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陸東福說,2017年,中國鐵路總公司技術創新躍上新臺階,高鐵工程建設、裝備製造、運營管理三大領域成套技術體系進一步完善,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目前,我國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創新成果,高速鐵路、既有線提速、高原鐵路、高寒鐵路、重載鐵路等技術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17年,時速350公裡長編組,時速250公裡、時速160公裡系列化中國標準動車組研製工作取得新進展。
「到2020年,動車組保有量達到3800標準組左右,其中『復興號』動車900組以上。」陸東福表示,到2020年,中國鐵路將實現鐵路技術裝備和創新能力達到世界領先。鐵路成套技術標準體系更加先進成熟、科學完善、經濟適用,高速鐵路、高原鐵路、高寒鐵路、重載鐵路技術世界領先,鐵路速度、密度、重量、效率等主要技術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進一步叫響中國鐵路國際品牌
2018年1月1日零點零分,新年的鐘聲剛剛敲響,從荷蘭蒂爾堡發車的中歐班列經過十餘天的旅途,順利抵達成都國際鐵路港,成為獻給新年的一份「厚禮」。在過去的一年中,中歐班列成為「一帶一路」建設標誌性成果。2017年,中歐班列共開行3600列,超過2011年至2016年六年開行數量的總和。
陸東福介紹,2017年,中國鐵路總公司與絲路沿線六國鐵路部門籤署的合作協議納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主導成立中歐班列國際鐵路合作機制和國內運輸協調委員會,推動中歐班列出境換軌三列並兩列,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運輸效率。
「2018年,中國鐵路總公司將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以發展國際鐵路物流和推進政府間合作項目為重點,穩步推進鐵路走出去,進一步叫響中國鐵路國際品牌。」陸東福表示,除積極發展以中歐班列為重點的鐵路國際物流外,還要紮實有序推進境外重點鐵路合作項目。
他說,以政府間合作項目為重點,發揮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企業層面的牽頭作用,推動中老鐵路有序建設,推進印尼雅萬高鐵、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全線開工建設和中泰鐵路項目一期工程建設,做好馬新高鐵投標和莫喀高鐵前期合作相關工作。(本文來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