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技術路線圖日漸明晰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圖為河北省沙河市一家企業的自動化浮法玻璃生產線。 新華社記者

  牟 宇攝

  隨著全球製造業發展格局的變化和技術快速迭代,已經發布兩年的《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迎來了首次修訂。業內專家表示,《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只有在越來越多的產業領域處於世界的先進水平,中國製造強國戰略才有實現目標的底氣

  前不久,由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主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承辦的《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2017年版)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與2015年版路線圖相比,新版路線圖補充了一些新技術、新業態。同時,突出強調了關鍵材料和關鍵專用製造設備的重要性。

  與會專家表示,新版技術路線圖是目前我國製造業領域中最具科學性、前瞻性、權威性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研究成果,在為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創新決策依據方面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為什麼修訂路線圖

  「中國製造在邁向2025年這一製造強國的首期目標過程中,正在不斷調整步伐,修正方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路甬祥說。2015年,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組織相關領域的院士、專家,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編制並發布了2015年版的《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

  兩年多以來,2015年版技術路線圖受到了廣泛關注和好評,對指導市場主體開展創新活動,引導社會資本和資源向製造業匯集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到2025年,我國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三個領域將整體步入世界領先行列,成為技術創新的引導者。

  既然如此,為什麼時隔兩年,就要修訂路線圖?「這是為了保持技術路線圖的科學性、前瞻性和指導性。」路甬祥表示,當前,全球製造業發展趨勢和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技術迭代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日新月異。以作業系統與工業軟體技術為例,最近兩年稱得上是飛速發展,並且引發了各國新一輪角逐。

  為及時反映製造業發展的新動向、新情況、新問題,向各界提供與時俱進的參考和指引,戰略諮詢委於2017年初啟動了技術路線圖的修訂工作。不過,新版技術路線圖修訂的過程並不輕鬆,400多位院士和專家對標國際最新進展,認真梳理存在的短板、瓶頸,才形成了2017年版技術路線圖。

  記者了解到,本次修訂沿用了2015年版路線圖所確定的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十大重點領域,以及23個優先發展方向,並對數百項重點產品、技術的種類、參數、量級、目標等作了認真細緻的調整和優化。

  「組織實施《中國製造2025》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廣泛參與、共同努力。」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技術路線圖是第三方諮詢機構及專家的研究成果和公共諮詢報告,是引導性和參考性的,不是政府指令性的。戰略諮詢委組織編制和發布技術路線圖與世界各國智庫發布各類產業技術創新研究報告的性質是相同的,不能誤讀和曲解技術路線圖的性質。

  發展水平仍不平衡

  「新的路線圖根據新的技術發展趨勢,並基於過去兩年的發展現狀對未來作出了新的展望。」中國工程院製造業研究室主任、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委會委員屈賢明舉例說,近兩年工業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雲平臺等發展迅速,這為工業軟體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所以新的路線圖在工業軟體領域作了較大的調整,特別強調了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邊緣計算等方面的發展。

  在屈賢明看來,目前十大領域的發展並不平衡。預計十大領域和23個優先方向到2025年的綜合水平將呈「兩頭小、中間大」的腰鼓狀。

  比如,中國的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三大產業將整體步入世界領先行列,而且創新模式將由跟隨進入並行,進而跨入引領階段。這三大產業的崛起將是中國成為製造強國的重要表徵。在此過程中,中國的5G、綠色智能軌道交通技術、特高壓輸變電技術、高性能大型關鍵金屬構件增材製造技術等一批重大技術將實現突破,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屈賢明建議,對於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三大產業,要進一步分析其存在的短板和瓶頸,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目前,中國的軌道交通需要在傳感器、軸承等關鍵零部件方面補齊短板,同時提升在遠程維護等方面的能力,「比如,中國高鐵出口到美國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的高鐵白天跑,晚上組織了很大的一個隊伍來檢修,但美國工人下班後是沒人願意晚上檢修的,所以高鐵必須解決遠程故障監測和運行維護的短板。」屈賢明說。

  「《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辛國斌說,當前有三個格局仍然沒有改變:一是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二是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整體上仍處於中低端的格局沒改變;三是前堵後追、兩面夾擊的外部競爭環境沒有根本改變。「當前我國製造業的重點領域還有很大一部分與世界強國存在較大差距,我們對此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加快實現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性跨越。」辛國斌說。

  鼓勵地方差異化發展

  屈賢明表示,到了2025年,我們至少有六大產業有可能進入世界第一。還有20多個產業會處於世界的先進水平,與國際同行進行同臺競爭。有這麼一批產業的支撐,中國製造強國戰略才有實現目標的底氣。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製造2025》在地方的實施將更加注重差異化的定位和錯位發展,以避免地方政府在發展部分行業時一哄而上。

  屈賢明表示,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產能過剩是普遍的問題,一些符合發展趨勢、具有潛力的行業受到各地的熱捧是不可避免的,適度的競爭會對產業帶來一定的刺激作用。令人擔憂的是,各個省都把十大領域作為自己的發展重點,然後加上自己的特色,最後都變成了「10+X」的發展重點。

  以機器人產業為例,目前多個省市都在發展相關產業,2016年底統計的數據是800多家機器人企業,40多個機器人園區。「從國際上看,機器人也只有『四大家族』,中國並不需要那麼多的企業,所以這必然是低效的重複建設。」屈賢明說。

  《中國製造2025》的十大領域是否有可能調整?屈賢明表示,十大重點領域在短時間內不會有改變,新技術路線圖在框架和方向上也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對新興的人工智慧等產業,以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與美好生活密切相關的產業,不排除在《中國製造2025》實施的後半程再增加一些鼓勵政策。

  記者了解到,工信部正在推動「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與產業集聚的建設。「示範區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解決地區間的同質化問題,根據國家戰略部署,引導各省市按照比較優勢聚焦主導產業、對標國際高端領域,培育發展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表示,今年工信部將滾動修訂《中國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加強世界產業集群發展趨勢和我國產業集群發展現狀的研究,並出臺《關於培育發展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的意見》。(吉蕾蕾

相關焦點

  • 我國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30年單車用鋁量超過350...
    根據該汽車技術路線圖,將大力推進鎂合金材料在中國汽車上的應用,單車用鎂量的具體的目標是:2020年達到15kg;2025年達到25kg;2030年達到45kg。路線圖總體框架採用「1+7」路線圖,主要包括:總體技術路線圖、節能汽車技術路線圖、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技術路線圖、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路線圖、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汽車製造技術路線圖、汽車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圖、汽車輕量化技術路線圖。本項技術路線圖描繪了我國汽車產業技術未來15年發展藍圖。
  • 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路線圖明晰 萬億級賽道或將開啟
    2017-2020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總體情況(億元,%)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東吳證券研究所工業網際網路再迎重磅利好。專家和機構認為,工業網際網路蘊含著我國信息技術領域中長期最大的市場空間和投資機會,此次政策加碼有望驅動行業景氣度繼續上行。工業網際網路發展路線圖明晰工業網際網路未來三年的施工路線圖正進一步明晰。
  • 當《中國製造2025》遇上「工業4.0」(上)
    《中國製造2025》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企圖讓中國在「先進位造」中取得世界領先地位,無論其成功與否,將會對全球產生影響。《中國製造2025》「戰略計劃」是一個由中國政府訂定的積極策略,旨在讓國家製造業擺脫低成本勞動力的競爭。中國打算透過採用最新技術並發展國內創新和研發能力,與歐洲和北美的高附加價值製造業競爭。  與歐洲的先進位造策略相較,《中國製造2025》表現如何?
  • 如何解讀「中國製造2025」?為什麼必須以德國為師
    2015年兩會期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報告會上推出「中國製造2025」,震驚了國人,世界大國紛紛表示關切!作為十年跨度的經濟戰略發展目標,那麼我們如何解讀「中國製造2025」。這裡我們需要解釋一下為什麼中國製造業以德國為師的原因。
  • 中國工程院:全球主要製造業國家中,中國製造整體提升最快
    今天上午,《2020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中國製造業重點領域技術創新綠皮書—技術路線圖(2019)》在中國工程院發布。《2020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我國仍處於世界主要製造業國家的第三陣列,質量效益在長時間內仍是我國製造業的最大弱項,但我國已經成為製造業整體提升最快的國家;「製造業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顯示,預計到2025年,我國通信設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方向將整體步入世界領先行列;航天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方向將整體步入世界先進行列;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航空發動機等方向與世界強國仍有較大差距。
  • 中國民航航空器追蹤監控體系建設實施路線圖發布
    中國證券網訊8月15日從民航局獲悉,近日,民航局發布了《中國民航航空器追蹤監控體系建設實施路線圖》,明確到2025年底前,完善民航運行信息監控網絡,全面提升中國民航航空器全球追蹤監控能力,建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民航航空器追蹤監控體系。
  • 工信部解讀《中國製造2025》
    【財新網】(記者 王力為)5月19日,《中國製造2025》正式公布,該文件10天前由國務院正式印發。在這一中國製造業未來30年「三步走」第一階段的綱領性文件之外,年底前還將出臺一系列行動計劃或是專項規劃,對《中國製造2025》中的難點問題加以應對。
  • 湖南代表團為何要向國家爭取「中國製造2025」試驗區?
    就在3月3日下午,湖南代表團第一次全體會議決定,擬以全團名義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提出建議,呼籲將湖南作為加快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試點省,並將長沙市、株洲市等相關城市明確為「中國製造2025」試點城市。 湖南代表團提出的建議有哪些亮點?湖南成為試點省份有哪些優勢?湖南團的代表們對這個建議持什麼樣的觀點?今天,弗小微帶您來一探究竟!
  • 發改委:內外資企業在中國製造2025等政策上享同等待遇
    4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表示,為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在資質許可、政府採購、標準制定、「中國製造2025」政策、科技計劃項目、企業上市、註冊登記等方面,給予內外資企業同等待遇。
  • 「中國製造2025」呼之欲出 概念股價值解析
    原標題:「中國製造2025」呼之欲出 概念股價值解析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王黎明2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製造2025」總體方案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爭取很快發布。業內人士認為,這個方案相當於未來十年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行動指南,它的發布對相關企業將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 《中國製造2025》九大戰略任務
    作為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九大戰略任務和重點。  第一,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製造業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源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創新能力。
  • 寶馬新大東工廠參觀:世界一流工廠助力中國製造2025?
    而在國產化率方面,奧迪以92%遙遙領先,奔馳為68%,寶馬僅為45%,也就是說寶馬2016年在中國賣出的汽車中,只有不到一半是在國內生產的,這對其利潤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這麼看來新大東工廠的建成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開業儀式中外領導的講話上,出現得最多的兩個詞就是「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在官方給的資料中,體現著新大東工廠的建設都是圍繞這兩個詞進行的。
  • 中國製造2025,金嘉成旗下高端智能裝備品牌利建華迎來新機遇
    ,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工業4.0時代,一個全球公認的製造業金字塔頂端的強國一呼百應,而超級大國的美國給人製造業滑坡的假象,卻依靠強大的工業網際網路優勢,走出一條不同於德國工業自動化控制見長的路徑,而中國整體水平全面落後的情況,找到了一條中庸的"兩化"融合之路,形成美國"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和智能管理、德國"工業4.0"嵌入式控制設備的先進技術和中國"中國製造2025"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製造業的三種模式鼎立的局面
  • 全球汽車技術路線圖在中國爭勝負
    原標題:全球汽車技術路線圖在中國爭勝負   中國汽車市場已然成為全球車企的競技場。
  • 黃亞生:《中國製造2025》本應是美國的又一個「斯普特尼克時刻」
    路透社、《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報導,美國在談判中給中國設立了極為苛刻的條件:美國提出從6月1日開始的一年時間裡把美中貿易逆差削減1000億美元,並在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之間再削減1000億美元。另外一個兩國分歧的焦點問題是《中國製造2025》。美國要求中國停止向《中國製造2025》計劃涉及的先進技術領域提供補貼。
  • 3月24日投資日曆:國務院送利好 關注中國製造2025編制
    李克強指出,中國將推出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基本可兌換,提高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為國內個人跨境投資和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資本市場提供更多便利,以開放帶動改革。  2、國務院:壯大創業投資規模 強化資本市場對技術創新支持  中共中央、國務院23日印發《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
  • 發改委:在"中國製造2025"政策等給予內外資企業同等待遇
    另一方面,就是要增強可預期性,改變以往「一次一放」的開放模式,將一次性列出部分行業未來幾年開放的路線圖時間表,明確過渡期。目前,國家發改委正會同有關部門抓緊推進這項工作,相關進展將及時向大家通報。關於您提到的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問題,我們將採取更大力度的措施。一是加快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 「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將享受土地供應等優惠政策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 劉育英)近日中國國務院部署創建「中國製造2025」國家級示範區。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張峰25日說,國家級示範區的優惠政策主要聚焦在四個方面。
  • 參展「德國漢諾瓦工博會」、南京企業落實「中國製造2025」
    中國江蘇網訊 (通訊員 郭家志)「德國漢諾瓦工業博覽會」是世界頂級的專業性貿易展覽會,創辦於1947年,每年一屆,該展薈萃了各個工業領域的技術,引領著世界工業的創新與發展,是「世界工業發展的晴雨表」也是德國工業4.0的發源地。
  • 南昌航空大學教師參與編寫的中國《無損檢測發展路線圖》一書正式...
    南昌航空大學謝強近日,中國無損檢測學會組織編著的中國科協學科發展預測與技術路線圖系列叢書之一《無損檢測發展路線圖》(以下簡稱路線圖)一書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南昌航空大學作為主要參與單位之一參與了本書的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