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中國製造2025」?為什麼必須以德國為師

2020-12-17 股城網

2015年兩會期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報告會上推出「中國製造2025」,震驚了國人,世界大國紛紛表示關切!作為十年跨度的經濟戰略發展目標,那麼我們如何解讀「中國製造2025」。這裡我們需要解釋一下為什麼中國製造業以德國為師的原因。

中國製造2025

如何解讀「中國製造2025」?

中國國務院2015年兩會期間公布了《中國製造2025》報告的刪減本。《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這份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製造業的戰略方針和目標、戰略任務和重點以及戰略支撐與保障。那麼如何解讀「中國製造2025」?下面分幾個步驟,分別解釋一下。

1、「中國製造2025」三步走

《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中國通過「三步走」來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第一步:從2015至2025年,中國力爭用十年時間邁入製造強國行列。其中,到2020年,中國基本實現工業化,製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製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製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邁上新臺階。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重點領域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整體競爭力明顯增強,優勢行業形成全球創新引領能力,全面實現工業化。

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中國製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製造業主要領域具有創新引領能力和明顯競爭優勢,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

2、中國製造業:以德國為師

首先,在我們看來,《2025》的出臺得益於三個大的背景:一是中國經濟和產業結構處於空前的轉型和調整壓力之下,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發展受到約束。二是受德國「工業4.0」戰略和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刺激,激發了中國強化工業能力的決心。三是全球製造業與信息產業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以及各國製造業科技創新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需要找到一條新的發展之路。報告稱,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重點在製造業,難點在製造業,出路也在製造業。因此,強化製造業應該成為中國未來宏觀政策和產業政策的重點。

其次,《2025》受德國工業4.0的影響很大,核心思路與工業4.0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中國製造2025》強調的一個核心是「智能製造」,這也是工業4.0戰略的核心思想;此外,作為智能製造基礎的信息物理系統(CPS),也是德國工業4.0中所強調的核心概念。

中國的製造業發展戰略借鑑德國的思想也無可厚非,雖然中國的製造業水平比德國要差很多,但中國也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在製造業規模上已居全球第一,經濟結構也以製造業為主要支撐。中國製造業的致命問題是大而不強,因此向製造業強國德國學習,方向上毫無問題。

3、中國為什麼發展「中國製造2025」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產業,也是一國經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誌。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德國憑藉強大的製造業優勢依然保持了經濟的穩定增長,成為受危機影響最小的國家。德國提出的「工業4.0」被譽為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金融危機後,各國都開始高度重視製造業的發展,美國提出了「先進位造業國家戰略計劃」,並採取多種措施「吸引製造業回流」,英國提出了「高價值製造業戰略」,日本提出了「產業復興計劃」、法國提出了「新工業法國」等。製造業的競爭將成為未來大國競爭的關鍵。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也需直面這場競爭,以大國戰略思維和戰略布局,提升中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新優勢。

中國作為一個正處於工業化中期的發展中國家,製造業落後於早已進入後工業化階段的發達國家也是客觀必然。「大而不強」,一直是困擾中國製造業發展的難題。雖然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生產國,產值佔全世界的20%,,但技術水平普遍比國際落後5至10年,有的甚至落後20至30年。在製造業如此落後的情況下,中國必須不能固步自封,這就是李克強總理為什麼急著發展「中國製造2025」的真實原因。

4、「中國製造2025」的9大戰略任務及網際網路經濟

《中國製造2025》明確了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1、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2、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3、強化工業基礎能力;4、加強質量品牌建設;5、全面推行綠色製造;6、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工具機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7、深入推進位造業結構調整;8、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9、提高製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在發展中國製造業的同時,還要著力發展網際網路經濟,這就是李總理所說的「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經濟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新方向。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農業、網際網路+文化、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流通、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家電、網際網路+零售、電商、物流等,所有這些網際網路都需要寬帶網絡、雲計算、大數據、計算機應用和通信技術、通信服務、通信設備。中國制度2025中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列出第一的位置是有理由的。為了提高這一技術,提高網速,加強寬帶硬體建設,加強航天技術就勢在必行。國內新型經濟中,網際網路經濟一定會是今後快速發展的部分。網際網路經濟需要信息技術和航天技術等技術上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工信部解讀《中國製造2025》
    【財新網】(記者 王力為)5月19日,《中國製造2025》正式公布,該文件10天前由國務院正式印發。在這一中國製造業未來30年「三步走」第一階段的綱領性文件之外,年底前還將出臺一系列行動計劃或是專項規劃,對《中國製造2025》中的難點問題加以應對。
  • 當《中國製造2025》遇上「工業4.0」(上)
    與歐洲的先進位造策略相較,《中國製造2025》表現如何?隨著此戰略計劃的發展,歐洲企業又將受到什麼影響?  《中國製造2025》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企圖讓中國在「先進位造」中取得世界領先地位,無論其成功與否,將會對全球產生影響。《中國製造2025》「戰略計劃」是一個由中國政府訂定的積極策略,旨在讓國家製造業擺脫低成本勞動力的競爭。中國打算透過採用最新技術並發展國內創新和研發能力,與歐洲和北美的高附加價值製造業競爭。  與歐洲的先進位造策略相較,《中國製造2025》表現如何?
  • 參展「德國漢諾瓦工博會」、南京企業落實「中國製造2025」
    中國江蘇網訊 (通訊員 郭家志)「德國漢諾瓦工業博覽會」是世界頂級的專業性貿易展覽會,創辦於1947年,每年一屆,該展薈萃了各個工業領域的技術,引領著世界工業的創新與發展,是「世界工業發展的晴雨表」也是德國工業4.0的發源地。
  • 「德國製造」為什麼能聲名遠揚?國內企業應該學學
    且不論故事真假,但是現在提到「德國製造」,大到汽車,小到螺絲刀,大家都覺得好。但凡是德國生產出來的產品,似乎都備受人們青睞。在世界製造業中,「德國製造」已成為全球公認的標杆,是「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德國製造」為什麼能聲名遠揚?
  • 默克爾訪問瀋陽 當「中國製造2025」遇上「德國工業4.0」_遼寧頻道...
    德國總理默克爾12日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並與李克強總理共同主持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14日上午默克爾將前往瀋陽,參觀瀋陽故宮和工業博物館。下午,她將訪問瀋陽的寶馬工廠。默克爾此次對瀋陽中德合作工業園區的參觀和訪問,「中國製造2025」遇上「德國工業4.0」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 「中國製造2025」技術路線圖日漸明晰
    新華社記者  牟 宇攝  隨著全球製造業發展格局的變化和技術快速迭代,已經發布兩年的《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迎來了首次修訂。業內專家表示,《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只有在越來越多的產業領域處於世界的先進水平,中國製造強國戰略才有實現目標的底氣  前不久,由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主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承辦的《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2017年版)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與2015年版路線圖相比,新版路線圖補充了一些新技術、新業態。
  • 中國製造2025,金嘉成旗下高端智能裝備品牌利建華迎來新機遇
    3.0時代;智能製造,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工業4.0時代,一個全球公認的製造業金字塔頂端的強國一呼百應,而超級大國的美國給人製造業滑坡的假象,卻依靠強大的工業網際網路優勢,走出一條不同於德國工業自動化控制見長的路徑,而中國整體水平全面落後的情況,找到了一條中庸的"兩化"融合之路,形成美國"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和智能管理、德國"工業4.0"嵌入式控制設備的先進技術和中國"中國製造2025"
  • 必諾複合:德國品質 中國製造
    德國是製造強國的代名詞。赫曼·西蒙的研究發現,全球2700個隱性冠軍中幾乎一半(約1300家)是德國公司。中國是製造大國的代名詞。很多製成品的出口佔到了全球出口的一半以上。如果德國的品質再加上中國本土化生產和售後服務,那麼將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 牽手德國智能製造把脈中山製造轉型
    論壇由副市長雷嶽龍主持,來自德國和中山市政界、工商界、學界近200多位知名人士、企業家、專家學者參會,共同探討中德智能製造對接等話題,為中山製造向智能化、網絡化、綠色化和服務化轉型「把脈問診」。    焦蘭生在致辭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
  • 德國製造VS中國製造,有些「鍋」中國不背!
    那為什麼修一座橋會因為中國而搶佔頭條?又為什麼會引起德國最大的工會不滿呢?   原因很簡單,這座橋所用鋼鐵的三分之二都將從中國進口!   這讓作為西方鋼鐵中心的德國的工人界感到恥辱,心態瞬間炸裂。
  • 美國炮製中國?也來了一份美國製造2025,美媒:恐怕不行
    摘要:面對全球化競爭給美國帶來的打擊,美國學者提出了類似於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計劃,希望通過提高美國企業競爭力的方式保住全球領導力。上期節目咱們講到,對於如何看待全球化,美國社會存在著很多錯位的觀點。
  • 德國製造為什麼好?德國製造好在哪裡?
    一說起『Made in Germany』也就是「德國製造」,大家都覺得好,大到汽車,小到螺絲刀,但它們為什麼好,到底好在哪,到底是什麼成就了德國製造?並不是所有人都說得清楚。「德國製造」之所以聲名遠揚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 《中國製造2025》解讀之:推動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發展
    為此,《中國製造2025》把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作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加快推進,明確了今後10年的發展重點和目標,為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發展指明了方向。海洋與陸地的一個根本區別是海上的一切活動必須依託相應的裝備,人類對海洋的探索與開發都是伴隨著包括造船技術、海洋工程技術在內的裝備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深化的。經略海洋,必須裝備先行。特別是我國海洋強國建設進程向前推進,綜合實力不斷上升,已經對傳統海洋強國形成挑戰,西方強國在一些核心技術和裝備上對我封鎖。
  • 湖南代表團為何要向國家爭取「中國製造2025」試驗區?
    就在3月3日下午,湖南代表團第一次全體會議決定,擬以全團名義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提出建議,呼籲將湖南作為加快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試點省,並將長沙市、株洲市等相關城市明確為「中國製造2025」試點城市。 湖南代表團提出的建議有哪些亮點?湖南成為試點省份有哪些優勢?湖南團的代表們對這個建議持什麼樣的觀點?今天,弗小微帶您來一探究竟!
  • 從KNIPEX工具看德國製造
    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都有著對德國製造的品質崇拜。德國品牌的BBA汽車在中國熱銷、德國機械在中國有良好口碑,對德國品質的崇拜甚至製造出青島德國下水道的油紙包神話。當然,神話是假的,但是德國製造品質卻是實實在在的。對於德國製造,北京作家薩蘇說過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
  • 黃亞生:《中國製造2025》本應是美國的又一個「斯普特尼克時刻」
    路透社、《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報導,美國在談判中給中國設立了極為苛刻的條件:美國提出從6月1日開始的一年時間裡把美中貿易逆差削減1000億美元,並在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之間再削減1000億美元。另外一個兩國分歧的焦點問題是《中國製造2025》。美國要求中國停止向《中國製造2025》計劃涉及的先進技術領域提供補貼。
  • 德國教育福利改革:從2025年起,全德國境內各小學開始實行全日託
    近日,德國聯邦內閣啟動了兒童和青少年福利改革。德國聯邦和各州政府達成共識:從2025年起,全日制小學的託管將在全德範圍內成為法定權利。德國總理默克爾對此表示:「德國小學全日託的法定權利計劃將從2025年開始分階段實施。從2025年起,全德國的小學生都有接受全日託的法定權利。這就是德國黨政各界都積極推動發展的目標。
  • 實地拜訪,探尋和感知德國製造強大的內在基因
    「不忙碌」,是對德國企業和產業工人的第一印象,但效率驚人,以寶馬工廠為例,對外宣稱 60 秒下線一輛寶馬 7 系轎車。對中國製造的啟示一:工業 4.0 是搶佔未來工業制高點必須經歷的「科技競賽」基於硬體自動化和軟體信息化,已完全實現柔性製造,德國率先邁入工業 4.0(即智能製造時代)。
  • 解讀德國工匠精神 創新中國工業文化
    在「中國製造2025」深入推進的過程中,強健工業筋骨,實現真正的現代工業文明,仍然是最重要最迫切的戰略任務之一。製造強國建設是技術創新、匠藝精進的過程,不僅需要耐心和意志,還需要資源、科技、文化共同支撐。據統計,截至2012年,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
  • 同樣是中國製造 為什麼家電產品在德國寸步難行?
    說起製造業,不得不提到兩個典型的國家,以品質成就自己名譽的德國、和以數量佔據全球大部分生產訂單的中國。每每提到這兩個家電製造強國,德國毫無疑問的以嚴謹的設計和良好的品質成就了自己全球頂級製造業的地位;而中國製造則是以低廉的價格、超高的性價比,在,迅速成就中國製造業大國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