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兩會期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報告會上推出「中國製造2025」,震驚了國人,世界大國紛紛表示關切!作為十年跨度的經濟戰略發展目標,那麼我們如何解讀「中國製造2025」。這裡我們需要解釋一下為什麼中國製造業以德國為師的原因。
如何解讀「中國製造2025」?
中國國務院2015年兩會期間公布了《中國製造2025》報告的刪減本。《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這份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製造業的戰略方針和目標、戰略任務和重點以及戰略支撐與保障。那麼如何解讀「中國製造2025」?下面分幾個步驟,分別解釋一下。
1、「中國製造2025」三步走
《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中國通過「三步走」來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第一步:從2015至2025年,中國力爭用十年時間邁入製造強國行列。其中,到2020年,中國基本實現工業化,製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製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製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邁上新臺階。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重點領域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整體競爭力明顯增強,優勢行業形成全球創新引領能力,全面實現工業化。
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中國製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製造業主要領域具有創新引領能力和明顯競爭優勢,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
2、中國製造業:以德國為師
首先,在我們看來,《2025》的出臺得益於三個大的背景:一是中國經濟和產業結構處於空前的轉型和調整壓力之下,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發展受到約束。二是受德國「工業4.0」戰略和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刺激,激發了中國強化工業能力的決心。三是全球製造業與信息產業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以及各國製造業科技創新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需要找到一條新的發展之路。報告稱,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重點在製造業,難點在製造業,出路也在製造業。因此,強化製造業應該成為中國未來宏觀政策和產業政策的重點。
其次,《2025》受德國工業4.0的影響很大,核心思路與工業4.0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中國製造2025》強調的一個核心是「智能製造」,這也是工業4.0戰略的核心思想;此外,作為智能製造基礎的信息物理系統(CPS),也是德國工業4.0中所強調的核心概念。
中國的製造業發展戰略借鑑德國的思想也無可厚非,雖然中國的製造業水平比德國要差很多,但中國也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在製造業規模上已居全球第一,經濟結構也以製造業為主要支撐。中國製造業的致命問題是大而不強,因此向製造業強國德國學習,方向上毫無問題。
3、中國為什麼發展「中國製造2025」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產業,也是一國經濟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誌。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德國憑藉強大的製造業優勢依然保持了經濟的穩定增長,成為受危機影響最小的國家。德國提出的「工業4.0」被譽為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金融危機後,各國都開始高度重視製造業的發展,美國提出了「先進位造業國家戰略計劃」,並採取多種措施「吸引製造業回流」,英國提出了「高價值製造業戰略」,日本提出了「產業復興計劃」、法國提出了「新工業法國」等。製造業的競爭將成為未來大國競爭的關鍵。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也需直面這場競爭,以大國戰略思維和戰略布局,提升中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新優勢。
中國作為一個正處於工業化中期的發展中國家,製造業落後於早已進入後工業化階段的發達國家也是客觀必然。「大而不強」,一直是困擾中國製造業發展的難題。雖然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生產國,產值佔全世界的20%,,但技術水平普遍比國際落後5至10年,有的甚至落後20至30年。在製造業如此落後的情況下,中國必須不能固步自封,這就是李克強總理為什麼急著發展「中國製造2025」的真實原因。
4、「中國製造2025」的9大戰略任務及網際網路經濟
《中國製造2025》明確了9項戰略任務和重點:1、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2、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3、強化工業基礎能力;4、加強質量品牌建設;5、全面推行綠色製造;6、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工具機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7、深入推進位造業結構調整;8、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9、提高製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在發展中國製造業的同時,還要著力發展網際網路經濟,這就是李總理所說的「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經濟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經濟轉型的新方向。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農業、網際網路+文化、網際網路+教育、網際網路+流通、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家電、網際網路+零售、電商、物流等,所有這些網際網路都需要寬帶網絡、雲計算、大數據、計算機應用和通信技術、通信服務、通信設備。中國制度2025中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列出第一的位置是有理由的。為了提高這一技術,提高網速,加強寬帶硬體建設,加強航天技術就勢在必行。國內新型經濟中,網際網路經濟一定會是今後快速發展的部分。網際網路經濟需要信息技術和航天技術等技術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