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製造VS中國製造,有些「鍋」中國不背!

2020-12-20 騰訊網

  ▲米宅海外提醒:本音頻大小2.02MB

  提到德國製造,嚴謹精緻是中國人的第一印象。

  奔馳、寶馬、西門子、大眾、彪馬、阿迪達斯和妮維雅等世界名牌更是成為德國製造的代名詞。

  大到汽車,小到運動鞋,中國人對於嚴謹精密的德國製造可謂推崇備至,甚至從合理讚美上升到誇張神化。

  許德國人自己都不知道,德國製造在中國人心中地位儼然超凡脫俗,甚至是達到了迷信和神話的地步。

  青島永不內澇的德國殖民時期建造的下水道系統的「百年神話」;

  蘭州鐵橋的德國設計師多年後寄來維修保養信的「美麗傳說」。

  這兩則德國製造神話流傳甚廣也是因為「德國製造」的嚴謹精細在中國享有極高的聲譽。

  對很多中國人來說,Made in Germany無疑是高品質與工匠精神的象徵。

  這倒也不完全怪中國人,「德國製造」在世界上本就備受青睞,德國產品的普遍標籤為「質量」與「安全」。

  「德國製造」一直被視作質量過硬的代名詞,「中國製造」卻一度因山寨貨被扣上低劣的帽子。

  然而,德國權威質量管理機構德國質量協會(DGQ)和德國市場研究機構「Innofact」近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情況已今非昔比。

  德國《質量管理雜誌》網站早前報導稱,這項調查顯示,將近82%的德國人認為「中國製造」已經成為「德國製造」的對手

  其中54%的受訪者認為,來自中國的競爭者正加大步伐,將超越德國品牌和德國企業的創新能力

  面對正在不斷崛起的中國製造,德國坐不住了

  官方阻撓吉利入股奔馳。

  先是針對近日吉利收購戴姆勒近10%股權一事。

  3月1日,德國經濟部長正式要求吉利需對入股戴姆勒的動機作出解釋。

  同日德國媒體《稜鏡》報導稱,戴姆勒將尋求阻礙吉利獲得公司監事會席位。

  焦慮中國製造輸出"後花園"。

  另外,剛剛走出組閣危機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與來訪的馬其頓總理扎埃夫舉行的記者發布會上稱:

  她警告中國正在通過經濟合作「滲透巴爾幹」,反對中國製造業輸出東歐國家。

  要知道,二戰後至今,德國費盡心機地將中東歐國家打造成自家「後花園」,成為德國製造業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一部分,依仗的就是手中的「屠龍刀」——德國製造

  德國角色定位非常明確,它是中東歐國家的資本和技術母國,處於製造業產業鏈上遊。

  東歐國家扮演被產業分工者的角色,或提供廉價勞動力,或成為德國製造業的生產基地。

  而今過去崇拜敬畏德國製造的「中國龍」如今看到「屠龍刀」竟然選擇「逆流而上」、「逆天而為」,這讓德國十分不滿。

  加之,近幾年中國製造對德國的反向輸出不斷增多,角色反轉下的德國表示:心態已徹底炸裂。

  1

  是什麼讓德國心態炸裂?

  1

  高鐵領域

  德國高鐵出醜,中國來"背鍋"。

  中國的高鐵如今已經是世界領先水平。而此前,德國高鐵一直以來都被推上神壇。

  高鐵中國製造還沒有開始時,我們虛心向德國學習經驗,由最開始的模仿到逐漸有了自己的風格,直到把中國高鐵打響到海內外。

  而作為一直以質量著稱的德國也遭受打擊。

  今年2月,德國建造了近20年,耗資達100億歐元的ICE高鐵在首趟運行時因拋錨而停車三次。德國高鐵故障停運後,大量爆發了德國製造召回事故。

  圖為德國最新型高鐵ICE4試運行

  德國媒體無奈表示,德國高鐵之所以墮入危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製造帶來的過大壓力而造成的。

  中國高鐵持續擴大海外市場,競爭優勢越來越大,逼得德國的高鐵技術一步步沉溺墮落。

  晚點不斷、故障頻繁的德國高鐵,連德國自家網友也忍不住頻頻在網上吐槽。

  連接德國最大城市慕尼黑和柏林的全新300公裡高鐵在首秀當日當眾拋錨,被一位女記者拍下照片吐槽

  晚點73分鐘

  晚點465分鐘

  而德國反觀中國高鐵,跑出了中國速度,讓世界震驚。

  中國高鐵8分鐘硬幣不倒已成世界高鐵界的一段神話

  「復興號」已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中國高鐵也走出國門,在美國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等世界各地斬獲訂單。

  而徵地困難、拆遷成本高、建設周期長等因素更是限制德國高鐵的快速發展,這讓作為世界鐵路發源地之一的的德國心態爆炸。

  2

  基礎設施

  德工人抗議建橋進口中國鋼材。

  據德國《西德意志匯報》報導稱,德國北威州計劃在萊茵河上新建一座大橋,建橋的鋼鐵將從中國進口。

  德國最大的工會組織「五金工會」負責人對此深表不滿,稱用中國鋼鐵建造萊茵河橋是個「笑話」,他們甚至要求德國政府給予解釋。

  那為什麼修一座橋會因為中國而搶佔頭條?又為什麼會引起德國最大的工會不滿呢?

  原因很簡單,這座橋所用鋼鐵的三分之二都將從中國進口!

  這讓作為西方鋼鐵中心的德國的工人界感到恥辱,心態瞬間炸裂

  五金工會認為北威州可以說是「歐洲的鋼鐵中心」,但州政府卻從中國進口大量鋼材,簡直是個笑話。

  他們不明白為什麼德國要從中國進口鋼材,這是一個政治謎題。

  五金工會聲稱,中國鋼材質量不如「德國製造」。德國鋼鐵公司的利益組織「鋼結構建築論壇」也批評州政府使用質量不佳的中國鋼材。

  他們認為「中國製造」的鋼材質量不如「德國製造」。

  德國鋼鐵公司的利益組織「鋼結構建築論壇」也跟著批評州政府使用質量不佳的中國鋼材。

  圖為萊茵河"德國製造"舊鋼鐵橋

  不過諷刺的是,用「德國製造」建成的舊橋一直被認為是德國西部基礎設施崩潰的象徵。多年以來,載重超過3.5噸的卡車不能通過此橋,還有大橋部件脫落。

  3

  重工機械

  起重機之鄉引進中國重工。

  在去年10月的「中國正在說」節目中,振華重工原董事長、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副總裁宋海良,與大家分享了振華重工一步步壯大的艱難歷程;

  其中他分享了一則德國漢堡港引進振華重工貨櫃起重機的故事:

  作為起重機故鄉的德國現在居然進口中國製造的起重機。

  國貨入德振華僑人心。

  當振華重工的貨櫃船,帶著那四個貨櫃起重機,經過德國漢堡港河流兩岸時,兩岸華僑留下了激動的眼淚。

  當時岸邊有個娛樂場,娛樂場老闆看到這一幕,自發升起了中國國旗。

  運輸船的船長迎著國旗致敬,說沒想到作為一個中國的普通人,也能為國家帶來榮譽和驕傲,受到別人的尊重和特殊禮遇,作為一個中國人非常自豪。

  可能有人會問振華重工能有多厲害?那凱撒告訴你一件事。

  2013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美國港口演講「讓美國製造回到美國」時,一陣風把他背後龍門吊上的美國國旗吹翻了。

  露出裡面原先被蓋住的標誌,正是振華重工的標誌。

  德國曾是起重機的故鄉,而德國在重工機械方面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先進水平,現在居然開始引進中國製造了,德國這心裡更是五味雜陳。

  4

  醫藥領域

  神奇中藥徵服德國民眾。

  前段神秘的東方藥膏京都念慈庵枇杷膏徵服了許多久咳不愈的美國人,同樣來自中國的神藥也徵服了德國民眾。

  在德國亞馬遜上,每瓶150ml的將近12歐元,300ml的居然賣到23歐元了!喉糖也要近8歐元,簡直天價!而且居然還都是五星好評!搞得凱撒都想辭職去德國賣枇杷膏了。

  再來看看德國網友的五星好評

  「我兌水一天三次喝完止咳糖漿後,第二天症狀就減輕多了,這藥太贊了!」

  德最大仿藥廠受困中國原料藥短缺。

  3月2日,德國最大仿製藥生產商STADA負責人Ronald Seeliger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由於中國環保督查力度持續加大,導致大量原料藥廠被關閉。

  因而這些原料藥廠向STADA的產品交付被中斷,這對於依靠中國原料藥生產的STADA來說,是個沉重打擊。

  近二十多年來,全球原料藥生產中心逐步從歐美轉移至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國。

  目前,中國在抗生素、維生素、激素、解熱鎮痛等大宗原料藥佔據了國際市場主導地位,幾乎全部中國企業生產。

  我不吃你的中藥還不行,現在就連吃自己生產的西藥也要受制於中國製造,這讓曾經作為西藥生產中心的德國心態徹底爆炸!

  2

  今非昔比,德國心態崩裂

  為何德國心態如此爆炸呢?僅僅是因為中國製造的迅速崛起嗎?

  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原因,除了這個原因,德國製造過去和現如今對中國的影響力的強烈反差是德國現如今心態爆炸的重要原因。

  讓我們來看看近代以來中國工業是優多麼依賴德國製造吧:

  山東的膠濟鐵路,德國製造

  近代山東的重要工業基地——淄博煤礦,德國製造

  黃河第一條大橋蘭州中山橋——德國製造

  大清北洋艦隊主力艦——定遠艦,德國製造

  抗戰時期中國陸軍的標配——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德國製造

  自清末以來,從工業生產到基礎設施再到國防建設,幾乎全部依賴於德國製造 。

  可見在中國的工業近代化進程中,德國製造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

  經歷了無數列強輪流入侵、割地、賠款之後百年積貧積弱的中國,在德國看來,中國不過就是德國製造的傾銷地和原料產地,僅僅是德國龐大製造業產業鏈上的一個小齒輪。

  而當今中國應經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不僅實現了「橋自己造,路自己鋪」,也實現了鋼鐵、汽車、手機、電視產量等多個製造業產品達到世界第一;

  更是把鋼鐵、醫藥、重工等德國原有成熟工業體系的製造業產品出口到了德國。

  天下沒有長盛不衰的國家,德國正如同一個遲暮的老人,依靠自己前半生以各種手段從中國掠奪來的財富,在虛幻的榮華之夢中逐漸地走向衰敗。

  而近代以來一路上臥薪嘗膽、披荊斬棘的中國,正如一頭東方雄獅沉睡中醒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逐步實現。

  看著曾經落後於自己的「低劣山寨貨」中國製造逐步崛起,甚至有超越自己的可能。

  以往都是中國完全進口依賴於德國製造,現在在某些領域竟是德國進口甚至是仰仗於中國製造,這樣角色反轉,德國既著急卻又無計可施,心態怎能不爆炸?

  3

  正視中德製造發展

  "質造"必經"劣造"之路。

  不管是日本製造,還是德國製造都是從劣質產品階段演變為優質產品階段的。

  誰能想到如今高質量的代名詞「德國製造」,也曾意味著粗製濫造,是假冒偽劣品的代名詞。

  早在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工業革命接近尾聲,德國卻依然是一個農業國家。

  德國便仿造英國產品,再用英國製造的標籤出口到世界,從鉛筆玩具到鋼琴家具,「德國製造」甚至完成了德國軍隊不曾完成的壯舉——佔領英國,儼然就是現在的中國製造。

  深受德國工業仿製品侵害的英國廠商推動議會通過商標法案,要求用「德國製造」的標籤用來標識來自德國的便宜複製品

  誰能想到,以質量著稱的「德國製造」,曾經是英國賜給德國的劣質標籤

  同樣,中國也在學走德國製造的道路: 先做劣質產品—賺錢—投入以提升產品質量—賺更多錢—繼續投入以提升產品質量。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製造業發展過程。因此,某些國人也不必過度神化德國製造,本就底子單薄的中國製造被貼上山寨劣質品的標籤也不足為奇。

  德國"覺醒"應對中國"醒來"?

  去年11月德國《明鏡》周刊封面上那個醒目的黃色拼音「Xing lai!」令人印象深刻。

  這裡的「醒來」一語雙關,文章最後以拿破崙兩百年前的名言結尾:「中國是一隻沉睡的獅子,一旦覺醒,將會震驚世界。」

  但文章更著重強調德國應該「醒來」,中國經過40年的驚人發展,已經跨越了政治、經濟和科技超級大國的門檻,德國卻不知自己面臨怎樣的挑戰。

  因此,德國應該「醒來」,從而更好地應對中國的「醒來」。

  《明鏡》周刊的這篇文章乍一看是一篇稱讚中國發展的文章,實際上是一篇「中國威脅論」。

  這完全突顯出德國面對崛起的中國製造挑戰時的無奈恐慌

  德國製造仍為中國之師。

  凱撒認為,德國應該先抱著平和公正的心態去客觀看待中國製造的崛起,然後再去思索如何應對中國製造的崛起。

  然而,雖然中國製造在質量方面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來對中國質量的質疑聲逐漸減少,但與傳統製造業強國的德國相比差距仍存。

  德國製造依舊是質量過硬的代名詞,德國製造的精密嚴謹的工藝技術水平依然值得中國製造學習和借鑑。

  未來,質量提升依然是中國製造的首要,德國製造依舊是中國製造學習借鑑的榜樣。

  不過話說回來,德國製造是時候走下神壇了,如今我們中國已經做到了「橋自己建,路自己修」。

  有句話說得好,昨日你對我愛理不理,今日我讓你高攀不起。

  如今我們中國製造不僅打破了你德國製造壟斷中國的神話,還把中國製造輸送到了你德國本土。

  過去完全依賴你德國製造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聽好了!我沒說德國製造不牛逼,但也請不要忽視正快速成長的中國製造

  米宅海外歷史文章推薦:

  END

相關焦點

  • 德國製造:高品質的廚具
    直到最近,幫朋友從德國買了個WOLL牌中式炒鍋寄回去,又帶國內來旅遊的朋友去百貨商店買了一套Silit的套鍋加煎鍋帶回家,百貨商店的店員順口提起說,亞洲的客人最愛買的產品之一就是鍋和刀具,這終於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不看不知道,網上搜搜,周圍德國的朋友問問,讓我在瞬間對「德國製造」所代表的品質和精神肅然起敬。
  • 必諾複合:德國品質 中國製造
    德國是製造強國的代名詞。赫曼·西蒙的研究發現,全球2700個隱性冠軍中幾乎一半(約1300家)是德國公司。中國是製造大國的代名詞。很多製成品的出口佔到了全球出口的一半以上。如果德國的品質再加上中國本土化生產和售後服務,那麼將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 中國家電距離「德國製造」還有多遠?
    一年一度的德國柏林IFA展,如今已經成為中國家電企業在歐洲展示技術和創新實力的一個重要窗口和舞臺。那麼,以海爾、美的、格力、海信、TCL為代表中國家電企業,距離德國製造為代表的世界水平還有多遠?  中國家電距離德國製造還有多遠?隨著一年一度的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將於9月1日再次拉開大幕,中國軍團再次成為本屆展會的絕對主角,由此這一話題再度受到中外企業的關注。作為與美國CES齊名的全世界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消費電子展會,透過IFA展可以看到存在於中國家電與歐美外資企業的差距。  首先體現在智能化戰略上。可以說智能已經成為各大領域和產業發展未來的最大趨勢。
  • 打響鍋具爭奪戰 康巴赫:希望在中國製造一流品質產品
    德國康巴赫品牌創始人、公司董事長周和平先生在發布會上表示,2013年3月,德國康巴赫蜂窩不粘鍋專利技術得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權威認證,德國康巴赫成為官方認證的蜂窩不粘鍋的原創發明者。同年,德國康巴赫正式將第一代蜂窩不粘鍋推出市場,隨即獲得消費者的一致好評。目前,德國康巴赫蜂窩不粘鍋經迭代更新後已發展至第三代,新產品已於今年上市。
  • 光大證券:德國電車 中國製造
    我們認為,中國/歐洲作為大眾兩個最為核心的市場(2019年總銷量佔比約39%/41%)分別通過雙積分/碳排放等政策引導,倒逼大眾加快新能源車產業鏈的強勢布局(維穩其全球市佔率)。與特斯拉形成差異化定位,通過平臺化效應進軍純電動車市場我們判斷,1)當前純電動車仍處於滲透率抬升過程(vs.
  • 如何解讀「中國製造2025」?為什麼必須以德國為師
    2015年兩會期間,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報告會上推出「中國製造2025」,震驚了國人,世界大國紛紛表示關切!作為十年跨度的經濟戰略發展目標,那麼我們如何解讀「中國製造2025」。這裡我們需要解釋一下為什麼中國製造業以德國為師的原因。
  • 同樣是中國製造 為什麼家電產品在德國寸步難行?
    說起製造業,不得不提到兩個典型的國家,以品質成就自己名譽的德國、和以數量佔據全球大部分生產訂單的中國。每每提到這兩個家電製造強國,德國毫無疑問的以嚴謹的設計和良好的品質成就了自己全球頂級製造業的地位;而中國製造則是以低廉的價格、超高的性價比,在,迅速成就中國製造業大國的名號。
  • 德國製造WOLL 雙十一搶鍋指南
    小編最近發現一個德國鍋具品牌WOLL,經過我多方位的考察,已然牢牢的種了草,就等雙十一零點秒殺了。好東西當然要大家分享了,小編選了幾款自己準備入手的產品分享給大家。     營養美味 微壓鍋  這款WOLL新推出的微壓鍋,德國製造的高品質,還獲得了今年德國IF設計大獎!高壓鍋大家都不陌生,每次聽著高壓鍋閥門放氣的呲呲聲,有沒有覺得非常恐怖?
  • 當《中國製造2025》遇上「工業4.0」(上)
    《中國製造2025》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企圖讓中國在「先進位造」中取得世界領先地位,無論其成功與否,將會對全球產生影響。《中國製造2025》「戰略計劃」是一個由中國政府訂定的積極策略,旨在讓國家製造業擺脫低成本勞動力的競爭。中國打算透過採用最新技術並發展國內創新和研發能力,與歐洲和北美的高附加價值製造業競爭。  與歐洲的先進位造策略相較,《中國製造2025》表現如何?
  • 有一種品質叫「德國製造」 有一种放心叫WOLL不粘鍋
    「德國製造」的優勢並不在價格上,連德國人自己都承認「德國貨就是物美價不廉」。你跟日本人可以談價格,但你跟德國人談價格,一刀都砍不下來。德國人甚至不承認有「物美價廉」這回事。「德國製造」的優勢在於它的質量,它解決問題的專有技術,它優秀的售後服務。德國企業發展的一般產品都是具有高水平、高難度,別國一時無法製造出來的產品。德國30%以上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都是沒有競爭對手的產品。德國人生產的工業製造品,大到挖地鐵的掘進機,小到家居廚房中的一口鍋,從質量上講都是十分精良。
  • 最硬的玻璃、最先進的鍋具!老外驚嘆中國製造:我們比不了
    看到老外面對中國製造的鋼化玻璃開始懷疑人生,每個中國人心中都莫名升起了一股自豪感!被譽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在中國製造上不僅僅是數量的龐大,產品質量也謂之上乘。除了鋼化玻璃十分"強悍",有一款中國製造的鍋也是美名在外,甚至歐洲一半的家庭都在使用。
  • 一個鍋用100年,不是開玩笑,這就是德國製造!
    眾所周知,在遷徙過程中會產生很多日用品的損耗,然而德國的本土資源卻十分的匱乏,為了讓家中婦女長期使用和打包,男人們就將家中常用的這些物品做得特別堅固、耐用。就這樣,這種品質一代一代流傳下來。2在家居市場,尤其是廚房產品,提到鍋具,不得不提德國製造。在德國的機場裡,時常能見到手上拎著盒子等待辦理登機手續的遊客,盒子裡面裝的十有八九是德國的鍋或菜刀。
  • 德國製造世界第一刀
    雙立人標誌變遷1731年的佐林根擁有豐富的礦資源,是著名刀劍業製造中心。STAUB琺寶琺瑯鑄鐵鍋1731年6月13日,刀匠彼得.亨克斯(Peter Henckels)在德國佐林根刀具同業會以「Zwilling」(雙立人)註冊為標誌。
  • 牽手德國智能製造把脈中山製造轉型
    論壇由副市長雷嶽龍主持,來自德國和中山市政界、工商界、學界近200多位知名人士、企業家、專家學者參會,共同探討中德智能製造對接等話題,為中山製造向智能化、網絡化、綠色化和服務化轉型「把脈問診」。    焦蘭生在致辭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
  • 從KNIPEX工具看德國製造
    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都有著對德國製造的品質崇拜。德國品牌的BBA汽車在中國熱銷、德國機械在中國有良好口碑,對德國品質的崇拜甚至製造出青島德國下水道的油紙包神話。當然,神話是假的,但是德國製造品質卻是實實在在的。對於德國製造,北京作家薩蘇說過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
  • 德國製造為什麼好?德國製造好在哪裡?
    一說起『Made in Germany』也就是「德國製造」,大家都覺得好,大到汽車,小到螺絲刀,但它們為什麼好,到底好在哪,到底是什麼成就了德國製造?並不是所有人都說得清楚。「德國製造」之所以聲名遠揚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 雷軍推出不粘鋼菜刀,硬漢德國雙立人,不再敢黑「中國製造」
    雷軍推出不粘鋼菜刀!硬漢德國雙立人,不再敢黑「中國製造」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所需商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通常當我們開始購買一些家具必需品時,人們開始改變他們的購物標準,從考慮性價比到商品的品牌、質量和外觀。
  • 硬槓德國雙立人,再也不敢黑「中國製造」
    硬槓德國雙立人,再也不敢黑「中國製造」最近「價格屠夫」真沒閒著,又插足不粘鋼菜刀。和德國雙立人同款的高品質,卻僅售著超低的價格,很多人看完,都會跟筆者一樣瞬間想丟掉家中的那把超鈍的菜刀,立刻丟棄,換上小米不粘鋼菜刀的衝動。
  • 「德國製造」為什麼能聲名遠揚?國內企業應該學學
    有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德國人每賣出一口鍋,就等於永久失去一位顧客,因為質量太結實了,甚至可以用上100年。且不論故事真假,但是現在提到「德國製造」,大到汽車,小到螺絲刀,大家都覺得好。但凡是德國生產出來的產品,似乎都備受人們青睞。
  • 「產品能用100年」——德國製造精益求精,我們應從中學到些什麼?
    德國風景一、德國人說「產品能用100年」德國製造最大的優勢在質量,最大的劣勢也在質量,因為德國製造動不動就「能用100年」。德國柏林菲仕樂鍋具店的經理對來訪者說過這樣的話:「我們德國人造的鍋可以用上100年,因此,每賣出一口鍋,看起來是丟失了一位顧客。而日本人造的鍋,用20年就到頭了,顧客每20年就得再找他一次。但是,所有買了我們鍋的人都不用買第二次,這樣就會有很好的口碑,就會招來更多的人買我們的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