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技術路線圖在中國爭勝負

2020-12-1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全球汽車技術路線圖在中國爭勝負

  中國汽車市場已然成為全球車企的競技場。眾所周知,汽車將會集聚大量下一代先進技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最大的載體、龍頭和抓手。目前,從新能源到智能化、從共享化到網聯化,已經形成全球共識的汽車「新四化」都在中國蓬勃發展。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有全球最強有力的汽車支持政策、全球最大的汽車出行應用環境,全球汽車技術路線圖在中國爭勝負,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汽車市場倒逼海外車企亮「絕活」

  海外汽車製造商今年大力布局新能源車市場,在技術研發、升級生產線、投放新車等方面都體現了搶佔中國市場的決心。業內人士預計,由於中國還將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海外車企將加強本地化合作和新技術新車型應用。

  德系車加大本地化生產

  今年以來,德系汽車廠商通過研發、合作生產等方式加強對華新能源市場的布局,一方面提高自身生產效率,另一方面顯示出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德國之聲》專欄文章指出,由於中國是世界最先進的電動車市場,德國車企正加大對中國市場的布局力度。

  文章稱,大眾公司已宣告要進入一個「完全電動」的新時代。至2024年,大眾要在中國投資150億歐元開發電動車,並將在未來5年內同中方夥伴企業一起向市場投放15種新款電動車。目前,在中國生產的大眾車型中,已有五分之一是純電動或部分電動。在歐洲,大眾距此目標還有很大距離。在質量、續航力、價格,以及充電基礎設施方面,中國的電動車市場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一汽-大眾首款純電SUV ID.4 CROZZ日前亮相廣州車展。此前,ID.4 CROZZ已開啟預售,將於明年年初正式上市。

  隨著ID.4 CROZZ的到來,一汽-大眾電動化戰略也將提速。按照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車型將佔到一汽-大眾總產量的25%。

  面對電動化浪潮,一汽-大眾希望通過構建全新NEV生態系統,實現電動產品戰略升級,迎接電動時代新機遇。據悉,一汽-大眾將通過MEB平臺技術創新、全新E3電子電氣架構、一汽-大眾佛山MEB智慧工廠、360°全場景充電服務,以及代理制營銷模式創新,全面打造NEV生態系統。

  麥肯錫報告指出,至2024年,全球範圍將出現多達600個電動車新款,其中,中國以169個居首;日本次之,有145個;德國排名第三,為102個。

  德國汽車製造商戴姆勒日前也表示,將與中國吉利汽車合作打造用於混合動力汽車的下一代引擎。

  「兩家公司計劃開發一種高效的模塊化引擎。」戴姆勒發言人表示,該引擎將在歐洲和中國製造,用於混合動力汽車。

  《德國商報》引述公司和行業消息人士話稱,該引擎大多數將在中國生產,吉利持有戴姆勒9.69%股權。

  另外,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公開表示,戴姆勒將加速向電動化和自動駕駛方向轉型,專注於通過軟體服務獲取經常性收入。

  梅賽德斯-奔馳將加速推進「電動為先」戰略,在48伏智能電機技術、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等各個領域全面發力。梅賽德斯-奔馳將在2021年推出大型純電車型架構(EVA)平臺,生產全新純電車型。梅賽德斯-奔馳計劃至2025年,實現25%以上的銷量為純電動車型;到2030年,插電式混合動力及純電動車型將佔全球銷量的50%以上。

  最能代表梅賽德斯-奔馳豪華屬性的邁巴赫S級車型也正在電動化。根據規劃,全新梅賽德斯-邁巴赫S級將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版和純電動版,業內人士稱,其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擺脫「汙染」「浪費」的標籤,而在豪華屬性的基礎上兼具綠色特性。

  梅賽德斯-奔馳的「電動為先」戰略非常重視中國市場。去年推出的梅賽德斯-奔馳EQC純電SUV是首款中國本土生產的豪華純電車型,其配備的動力電池在北京奔馳動力電池工廠生產。今年,梅賽德斯-奔馳持續深化與中國電池製造商的業務關係,進一步提升了動力電池領域的專業能力。今後,梅賽德斯-奔馳將為中國市場引入更多豪華新能源產品,並實現本土生產。

  美系新車重視市場需求

  美國汽車廠商在加大對電動車技術和生產投資的趨勢下,格外注意中國市場的需求。

  通用汽車日前宣布,將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領域加大投入,未來五年規劃投資將達270億美元,投資力度超越其燃油車項目。2025年年底前,公司將在全球推出30款純電動車型。

  未來五年,通用汽車將在全球推出30款電動車型,覆蓋凱迪拉克、GMC、別克、雪佛蘭在內的所有全球品牌,滿足不同消費需求和使用場景。其中,通用汽車在中國推出的新車型中,新能源車型佔比將超過40%。

  得益於Ultium電池與電驅動技術平臺的靈活性,以及虛擬開發工具的成熟應用,通用汽車將提前完成12款全球電動車型的開發工作。其中,GMC悍馬純電動皮卡的研發周期從50個月縮短至26個月,將於2021年年底投產。凱迪拉克首款電動車LYRIQ豪華純電動SUV將於2022年一季度上市,較原計劃提前9個月。據悉,公司計劃在2021年一季度前招募3000名工程、設計和信息技術專家,提升公司軟體能力,支持電動車產品研發。

  目前,通用汽車已在中國市場推出10餘款新能源車型,包括近期發布的別克微藍7純電動SUV、別克微藍6插電式混動MAV和五菱宏光MINI EV。其中,宏光MINI EV於7月正式上市,並一度超過特斯拉Model 3站上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榜首。如今,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通用最大的海外市場。

  另一家美國廠商菲亞特-克萊斯勒日前與廣汽集團籤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在中國市場的合作,加快產品的快速導入,提升Jeep品牌市場表現力。

  目前,廣汽菲克Jeep品牌在售車型共有7款。根據規劃,Jeep品牌將在2022年前推出10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和4款純電動車型。

  福特汽車將明星車款電動化後的Mustang Mach-E於2019年年底在北美正式發布,這款基於福特全球首個高性能純電動平臺打造的先鋒純電SUV,繼承了Mustang家族56年以來的基因,今年9月的北京車展上首次在中國亮相,並將於2021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福特汽車還發布了「福特中國2.0」計劃,力求兌現「更福特、更中國」的承諾。福特方面表示,正加碼深耕中國市場,推動福特業務策略和業務運營飛速轉型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模式。

  日企緊盯燃料電池機遇

  由於中國正進一步加快環境友好型汽車的發展,日本汽車製造商均預期中國將加速燃油車轉變為混合動力車的進程,甚至最終禁止傳統燃油車的銷售。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等新能源車輛,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重中之重。

  日本車企均在加強中國市場新電動汽車車型的銷售,不少車企選擇將中國作為一些電動車型的首發地點。不久前舉辦的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上,日系各企業精心展示了各自的電動汽車。

  豐田汽車展示了於2020年春季已在中國發售的雷克薩斯首款電動汽車。本田汽車在全球首次公開了一款運動型多功能車(SUV)樣車,該車成為在中國發售的首款本田品牌電動汽車。日產汽車首次在國外公布其新款電動汽車,並擬於2021年開始在中國市場銷售。

  長期以來,日本在混合動力汽車技術領域發展較為領先,以豐田普銳斯為代表的日本混合動力汽車,在全球低排放汽車市場佔有重要位置。日資車企普遍將中國市場向混合動力車的轉變視為利好,希望依託此前業績在中國市場繼續擴大銷售。9月下旬,豐田汽車宣布,其在中國的混合動力汽車累計銷量突破100萬輛。

  與此同時,日本還緊盯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燃料電池汽車通過氫和空氣中的氧發生反應來產生電力,行駛過程中只排放水,因此被視為最環保的技術方案之一。但是,由於基礎設施欠缺等原因,燃料電池汽車的普及還需時日。

  豐田汽車6月份宣布在中國設立合資的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公司。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導,豐田將與中國五家大型汽車廠商設立合資企業,推進氫燃料電池的開發,並計劃將其用於豐田即將開發的燃料電池汽車上。豐田希望通過合作,在提升燃料電池性能的同時,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不少日本車企都計劃增加在中國的產能。據日本《讀賣新聞》近日報導,日產汽車公司擬在2021年內將在中國的產能提高約三成,由現在的每年約140萬輛擴大至每年約180萬輛。

  報導稱,日產的合資對象中國東風汽車集團在湖北武漢和江蘇常州的工廠將開設日產專用生產線,日產在中國的汽車生產基地將由4個增至6個。建成後,日產的生產能力將大幅超過本田在中國的約149萬輛的產能和豐田約127萬輛的產能。

  此外,豐田今年夏天開始在天津和廣州設廠,生產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等車型。本田今年在武漢和廣州的兩家工廠通過增設生產線,預計將產能增加24萬輛。

  海外車企競逐智能網聯新高地

  □記者秦天弘綜合報導

  目前,全球範圍內已進入智能網聯快速發展期,智能網聯不僅是產業生態的變革,更是未來競爭的戰略核心之一。智能網聯、自動駕駛,也正在成為全球汽車企業的競爭熱點,是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而作為世界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中國,已成為海外車企在智能網聯技術領域爭相佔領的高地。

  今年7月,福特中國宣布將在湖南長沙市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上進行基於C-V2X技術的車路協同,成為首個在長沙進行面向量產的「車路協同」功能測試和商業應用的整車企業。福特預計在今年年底將這些功能通過SYNC+智行信息娛樂系統的OTA推送給試用車主,屆時,車主可通過SYNC+申請開通這些功能,他們就可以在無錫、長沙特定開放道路上率先體驗車路協同功能為出行帶來的便利、輕鬆和高效。福特汽車將根據試用車主的反饋繼續優化車路協同功能,從而為2021年在中國量產首款搭載C-V2X功能的車型做準備。

  作為一種先進的車用無線通訊技術,C-V2X「車路協同」讓車輛、信號燈、交通標識、騎行者和行人的通訊設備實現互聯,幫助城市打造安全暢通的出行網絡,是智慧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配備C-V2X的車輛就像安裝了「順風耳」「千裡眼」,能夠使車主準確及時獲取前方道路信息狀況,提升車輛在視線盲區的感知力,從而降低碰撞風險和改善道路擁堵。

  通用汽車則更加注重在中國市場引入最先進的智能網聯技術來加大競爭優勢。據悉,通用汽車在華將堅持雙線並行智能網聯發展路徑,推進成熟型智能駕駛技術應用和智能網聯汽車研發。過去10年,通用汽車在中國達成了領先的車聯網服務規模,並建立了高度本土化的研發能力和供應鏈體系。

  未來,通用汽車在華將逐步推廣並升級Super CruiseTM超級智能駕駛系統。兩款搭載Super CruiseTM超級智能駕駛系統的凱迪拉克CT6車型已於7月底在中國上市。未來5年,該系統將實現對凱迪拉克品牌車型的全系覆蓋,並逐漸應用於別克和雪佛蘭品牌車型。與此同時,通用汽車將針對中國市場需求,加速智能網聯汽車研發,首款搭載V2X車聯萬物技術的別克GL8也將於年內上市。

  不僅如此,通用汽車將為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品牌旗下幾乎所有車型標配車聯網功能。通用汽車還將積極探索5G、人工智慧、智慧城市和大數據等技術,打造一流的車聯網服務能力。自2022年起,5G功能將搭載於凱迪拉克全系產品以及別克和雪佛蘭品牌旗下多數車型。通用汽車將基於海量車聯網用戶分析,並結合最新技術趨勢,提供更高質量、更具創新的車聯網服務。

  與此同時,寶馬汽車也通過與阿里雲的合作,共同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的開發和應用。今年7月,雲計算服務平臺阿里雲、寶馬中國與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和金橋集團籤訂四方戰略合作,宣布「阿里雲創新中心寶馬初創車庫聯合創新基地」項目正式落地浦東金橋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高樂表示,目前汽車行業正面臨由技術進步推動的重大轉型。多方合作會一起孵化最新的創新成果。阿里雲智能通用事業群總裁任庚表示,寶馬和阿里的合作代表著智能汽車領域未來的創新驅動力。數字新基建將全面降低創業者的創新門檻,創業者都能夠低成本使用先進的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基礎設施,因此,阿里和寶馬將通過大企業跨界融合併開放生態,讓小企業基於大平臺加速創新。

  此外,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規劃,主要圍繞智能動力、智能駕駛、智能互聯、共享出行四方面展開。在智能動力方面,日產將在2025年前,在中國投放9款電動化車型,包括日產Ariya和搭載日產e-POWER的核心車型;在智能駕駛方面,日產ProPILOT超智駕技術到2022年將搭載在5款車型上,並預計將有70%的車型具備該功能。在智能互聯方面,日產汽車計劃到2024年,將600萬臺日產車輛搭載智能網聯技術,實現90%的用戶覆蓋率。在共享出行方面,日產汽車將通過聯友科技與滴滴、東風出行、T3等企業開展合作,發展共享出行服務。

  目前,中國市場智能網聯汽車的應用場景更為豐富。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範區2019年8月正式開園。這個擁有國內最長雨霧測試道路、最長GPS信號隔絕隧道等設施的自動駕駛測試基地,成為國內「無人車」技術的「競技場」。今年9月,北京宣布建設全球首個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10月,北京有限地域自動駕駛計程車測試運營。

  國際數據公司IDC日前表示,與全球市場相比,中國的經濟環境較為有利,國家政策支持智能汽車產業創新,5G技術和智能網聯技術推廣迅速,消費者對汽車智能化的接受度更高,預計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在未來5年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DF522)

相關焦點

  • 【Car路裡學堂·汽車技術】全球汽車技術路線圖在中國爭勝負
    中國汽車市場已然成為全球車企的競技場。眾所周知,汽車將會集聚大量下一代先進技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最大的載體、龍頭和抓手。目前,從新能源到智能化、從共享化到網聯化,已經形成全球共識的汽車「新四化」都在中國蓬勃發展。
  • 我國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30年單車用鋁量超過350...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在上海發布。根據該汽車技術路線圖,將大力推進鎂合金材料在中國汽車上的應用,單車用鎂量的具體的目標是:2020年達到15kg;2025年達到25kg;2030年達到45kg。
  •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發布,這一細分賽道迎重大風口...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發布11月11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北京開幕,會上正式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
  • 「中國製造2025」技術路線圖日漸明晰
    新華社記者  牟 宇攝  隨著全球製造業發展格局的變化和技術快速迭代,已經發布兩年的《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迎來了首次修訂。業內專家表示,《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只有在越來越多的產業領域處於世界的先進水平,中國製造強國戰略才有實現目標的底氣  前不久,由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主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承辦的《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2017年版)發布會在北京舉行。與2015年版路線圖相比,新版路線圖補充了一些新技術、新業態。
  • 技術路線之爭,看小鵬汽車如何實力「亮劍」
    近來,小鵬汽車成為汽車圈熱議的話題。一邊是資本市場的紅火景象,北京時間11月24日小鵬汽車市值不斷飆升;一邊是技術路線之爭,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就雷射雷達技術問題與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爭論,引發關注。
  • 長城汽車發布全球首發「檸檬混動DHT」技術
    (文/潘昱辰 編輯/徐喆)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大趨勢,然而在轉型的具體路徑上仍存有純電動、油電混動、插電混動以及燃料電池等諸多分歧。說到混動技術,長期以來一直是豐田、本田等日系車企的代名詞。不過隨著中國汽車頭部企業技術實力的逐漸壯大,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開始展示出在混動領域的技術成果。
  • 《智能網聯汽車測試互認推進路線圖》正式發布
    02-《智能網聯汽車測試互認推進路線圖》正式發布11月13日,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工作組發布《智能網聯汽車測試互認推進路線圖》(以下簡稱《路線圖》)。
  • 韓國政府發布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路線圖
    這一路線圖符合韓國政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挖掘汽車工業增長動能以及減少對石油進口的嚴重依賴的計劃。韓國大部分能源需求依賴從中東進口石油。氫燃料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可以重振包括中小型企業在內的製造業,從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韓國政府的目標是通過氫經濟發展路線圖為鋼鐵生產、石油化工和機械工程等傳統行業帶來新的投資和就業機會。
  • 美國能源部(DOE)發布燃料電池長途卡車技術發展路線圖
    先進卡車技術技術目標是在21世紀卡車合作夥伴(21CTP)的幫助下制定的,並將被納入新的《電動動力總成路線圖》,為研究重點提供技術基礎,解決21CTP涵蓋的四個關鍵研究領域之一。本文檔介紹了由氫燃料電池驅動的8級長途卡車的技術目標。電動卡車的發展目標也將被納入《電動動力總成路線圖》中。
  • 2025年中國車聯網汽車數量或達2800萬輛 佔全球近4成
    《車市零距離》是車市物語旗下自媒體,每天提供最新鮮的汽車零部件和智能網聯相關資訊。日前,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高健在行業大會上表示,我國智能汽車行業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期,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車市場。
  • 綠色航空2050技術願景:全球航空業應對氣候變化2050路線圖報告
    2020年9月,世界航空運輸行動小組(Air Transport Action Group,ATAG)完成並發布了全球航空業應對氣候變化的2050路線圖報告《Waypoint 2050》。該路線圖指出,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第二輪大流行捲土重來,航空運輸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危機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聯繫世界各國人民和經濟的同時,航空業對於氣候變化的行動承諾決不能改變,要在疫情後實現「綠色復甦」。其目標是,到2050年全球航空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一半。在此基礎上,再過十年左右達到淨零碳排放。
  • 綜合油耗低至4.6L/100km 長城汽車全球首發「檸檬混動DHT」技術
    中新網12月16日電 12月15日,長城汽車在保定哈弗技術中心正式全球首發面向全速域、全場景的「檸檬混動DHT」技術。長城汽車輪值總裁孟祥軍、長城汽車商品戰略及技術研發副總裁穆峰、長城汽車研發副總裁單紅豔、長城汽車技術副總裁宋東先以及多位長城汽車高層領導、行業專家共同出席了此次發布會。「檸檬混動DHT」全球首發「檸檬混動DHT」是一種高度集成的、高效能、多模油電混動系統,採用雙電機混聯混動技術,可實現全速域、全場景下高效能與高性能的完美平衡。
  • 日本三重縣發布飛行汽車路線圖
    據jwing網站2020年3月26日報導,日本三重縣政府今日發布了《飛行汽車三重縣版路線圖》,確定了飛行汽車開發的時間表和產學官措施,旨在實現飛行汽車在該縣的應用。
  • TCL華星全球首發4+10款顯示新品,公布技術路線圖
    亮出科技底色此次TCL華星展示了多個「全球首款」產品和技術,並攜全系列產品亮相,包括TV顯示屏、手機顯示屏、車載顯示屏、電子紙等顯示屏,甚至推出了新型顯示的材料及器件。此外,TCL華星還展出另外10款創新產品,包括:65吋全球最窄邊框8K全面屏、全球首款基於IGZO技術的85吋8K+120Hz LCD高階TV顯示、器件效率和器件壽命居於全球領先水平的量子點發光材料及器件(QLED)、國內首支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折射率CPL材料、全球首款可實現多方向彎折的7.2吋十字折顯示、全球首發的13.5吋高分辨in-cell雙屏顯示、業界最大的黑白顯示
  • 肖成偉: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技術現狀及趨勢
    3月30日下午,「新能源客車技術與安全高峰論壇」召開,活動雲集行業專家、公交運營、客車製造以及配套企業在內的客車業內人士,共探行業發展,中國電科十八所研究員、國家新能源汽車重點研發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肖成偉博士出席了此次論壇,發表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技術現狀及趨勢》的演講。
  • 厚積薄發,長城汽車首發「檸檬混動DHT」 技術
    近日,長城汽車正式首發面向全速域、全場景的「檸檬混動DHT」技術。基於此,「檸檬混動DHT」可服務於全球不同地域、不同需求的用戶,擁有高度的靈活性,充分賦能長城汽車全球化戰略,再次詮釋了長城汽車「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做到了用技術創造價值。
  • 人民銀行等發布《全球法人識別編碼應用實施路線圖(2020-2022年)》
    原標題:人民銀行等發布《全球法人識別編碼應用實施路線圖(2020-2022年)》   據人民銀行
  • 中國民航航空器追蹤監控體系建設實施路線圖發布
    中國證券網訊8月15日從民航局獲悉,近日,民航局發布了《中國民航航空器追蹤監控體系建設實施路線圖》,明確到2025年底前,完善民航運行信息監控網絡,全面提升中國民航航空器全球追蹤監控能力,建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民航航空器追蹤監控體系。
  • 韓國「激活」氫燃料車路線圖 目標2040年普及620萬輛
    在全球車市下行、環保要求變高的背景下,韓國希望通過政府的支持,來幫助韓資車企在氫燃料時代佔領全球市場。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在該份路線圖中,韓國政府提出,截至2040年,韓國汽車行業共生產並普及620萬輛氫燃料汽車,其中韓國國內內需佔290萬輛,而向中國、歐美及東南亞市場出口則佔據330萬輛。這也就意味著從2019年起,韓國平均每年需要量產約30萬輛氫燃料汽車,而截至2018年年底,韓國國內生產的氫燃料汽車共為889輛,其中絕大多數供於韓國國內使用。
  • 從北京到布裡斯班 影響全球能源氣候政策的「中國路線圖」
    從APEC到G20,中國作為最重要的新興經濟體之一,在倡導新能源發展、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國際能源合作等方面勾畫出新的「路線圖」,發揮著積極的建設性作用。中國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推動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等議題上再次發出強音。「這件事關係到當代人及子孫後代的經濟前景,」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發表後撰文評論,「習近平主席與歐巴馬總統達成的共識可以造就一次全球經濟與能源轉型。」減排溫室氣體、應對氣候變化,治本之策在於實現能源結構轉型,以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