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魚爾布開克 編輯 楊靜茹 rwzkhouchuang@126.com
Monique 是我讀書時在湖南旅行認識的朋友,她父親是荷蘭人,母親是柬埔寨人,出生在鹿特丹,也一直在那裡生活。她曾對我說過,如果你想認識真正的荷蘭,就要來鹿特丹看一看。就是因為這句話,我毫不猶豫地將第二次來到荷蘭的首個目的地定為鹿特丹。
抵達鹿特丹的第二天,我在一家酒店的 Cafe 見到了 Monique。這家 Cafe 位於新馬斯河河畔的一座大廈的高層,視野非常好,眼前就是連接鹿特丹南北的伊拉斯謨橋(Erasmusbrug)。這座橋以尼德蘭中世紀哲學家德西德裡烏斯·伊拉斯謨的名字命名,由於其彎曲的橋塔,這座橋也被稱為「天鵝橋」,算得上是鹿特丹的地標之一。或許是由於近日來一直遊蕩在歐洲的「小城鎮」,甚至沒有見到什麼劃破天際線的建築,而在這裡,俯瞰鹿特丹全城和面前的斜拉索橋,讓我感到一種別樣的開闊感和包容感。
我們聊起了湖南旅行分別之後彼此的生活,聊到了我的旅行,也聊到了她對鹿特丹這座城市的感情。在她看來,這座城市有一種積極的包容:這種包容並不是像美國那樣僅僅默認各個族群的存在卻又使彼此「老死不相往來」,只是像拼圖一樣把所有人消極地「拼接」在一起;鹿特丹的包容是融合的,它鼓勵在這座城市生活的所有人互通有無,這也如同它對於整個世界的意義——連接起全世界的港口。鹿特丹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貨櫃港口,如今也是歐洲最大的港口,得益於馬斯河與萊茵河,它成了遠洋貨物進出歐洲的大門。
即使不是 Monique 提起,在來到鹿特丹的前兩天,我也已經對這裡的開放刮目相看。我住在一個十分「士紳化」的街區,地圖上甚至直接標示這裡為 Cool District,僅在我住的這條街道上,就可以找到中東烤肉、中餐(甚至區分廣東菜和川菜)、日式定食、拉麵店、美式酒吧和漢堡店、夏威夷風味餐廳,甚至連冰淇淋店都分成了主打傳統義大利式的、美式的和融合風格的。而我住的旅館的前臺工作人員就是一位出生在鹿特丹的華裔女孩,街上往來的人們膚色各異,一時間讓人想不起來自己身處哪個國家……
Monique 還向我推薦了位於我們正對著的河岸上的世界博物館(Wereldmuseum),如果不是她說起我可能根本不會知道,原來真的會有一座博物館將自己的收藏視角放在整個「世界」。告別 Monique ,我來到這座博物館,發現它並不是按照國家來劃分收藏的,而是以一種世界「民族」的人類學視角策劃展覽。與此同時,在另一間博物館裡,我也見識到了港口對這座城市的重要性,海事博物館(Maritime Museum)通過多種媒介和模擬體驗向人們介紹著海港的日常工作方式和鹿特丹作為港口的歷史,在頂樓的露臺上,還有專門為小朋友準備的模擬港口樂園,讓孩子們在與夥伴一起玩耍的時候,了解到這座城市建立的根本。我一方面羨慕荷蘭教育基礎設施的完善,另一方面也不由得感慨,生活在這樣開放包容的城市,本來就是一種無形的「素質教育」。
這時我才真正明白 Monique 的話的含義,曾經我以為是阿姆斯特丹的現代冒險精神塑造了荷蘭,但其實更重要的,是鹿特丹所展現出的開放。離開鹿特丹的時候,我再次給 Monique 發了消息:未來某一天,我們一定還會在這個世界的其他角落見面的。
Cool District 街區非常多元化,各國美食齊全、夜生活豐富,如果第一次來到鹿特丹可以考慮預定附近的住宿;
個人感覺鹿特丹的各處景點相隔較遠,靠純粹步行遊覽比較困難,建議購買交通通票;市內交通通票另一個好處是可以直接搭地鐵前往海牙,比從其他城市乘火車更便宜、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