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24日,解放軍海軍著名戰鬥英雄率領6條魚雷艇在金門海戰中衝進敵艦編隊,一舉擊沉臺生號登陸艦,重傷中海號登陸艦(後報廢),創造了「海上拼刺刀」的奇蹟。然而就在撤出戰鬥過程中,意外發生了。本文是張逸民老英雄的回憶:
我一方面觀察戰場形勢,一方面在注意收聽2中隊情況匯報。我偶然回頭發現我的艇身後一條艇也沒有!我想,這不對頭啊,應該有2艘艇跟來的嘛。我馬上呼叫長江2號、3號在何處?我馬上清楚聽到2號艇徐鳳鳴回答:「2號左主機故障,我可以自行返航。請參謀長放心!」這是2號艇艇長徐鳳鳴的聲音,我聽得十分清晰。此刻,我又聽到長江3號艇王幹的回答:「我是3號,我正在向1號靠近。」此刻又超短波又傳來2中隊長的報告:他帶領105艇正在向梧嶼靠近,178艇也向梧嶼靠近。我同時用超短波向長江各號呼叫:「我是長江1號,我正在低速向梧嶼靠近,請2、3號向我靠攏。」
大約在19時38分,103艇靠近了我所在的指揮艇。我再次呼叫175艇,175艇毫無聲息。我當即產生一種預感:2號艇可能遇上了麻煩。我當即將此情況向劉政委報告了。劉政委:「再觀察一下周圍有快艇嗎?」
我與劉政委商量後向指揮所報告:「175艇失去聯繫, 184艇請示返回射雷區尋找175號艇。」大約在20時10分,指揮所下達明確指示:「命令184艇立即返航,並在梧嶼集結待命。」指揮所還明確告訴我:「有關戰場救護之事,艦隊前指指示,統由護衛艇負責。」我立即將這些情況報告給了劉政委。我當即向劉政委建議:由我帶領3中隊再次趕往戰區,一是尋找175艇。二是指揮3中隊對2號目標補射魚雷,將2號目標擊沉。劉政委表示同意,並要我立即上報,大約是20時15分我的建議上報之後,始終不見答覆。我要求重返戰區,並帶領3中隊補射一事,一直拖到25日凌晨1時,才接到岸指再次給我的命令:「帶隊立即返回虎嶼,堅決執行。」事後獲悉,指揮所之所以決心難下,就是因這時已有美艦駛入戰區,175艇人員救護以及3中隊再戰問題,均因此下不了決心。直到25日凌晨1時,才下定決心,我艇不再返回戰區,並命我返回虎嶼。
175魚雷艇遇難的思考。175艇在此役中遇難沉沒,並由此而產生了一系列的不可預期的後果。此事對1大隊有重大影響,也對我福建前線有重大影響。
首先,175艇遇難一事,對我的打擊是巨大的,又是長期的。艇上有13名官兵出戰,他們都是我帶著上戰場的。艇上絕大部分人都是英雄好漢,而最後被俘了3人。戰事之後三天內,有5名官兵先後被漁民救回,但仍有五人下落始終不明。另有3人被俘後叛變變節,他們叛變應當受到譴責。五個下落不明的官兵,有2個可以證明因戰死亡,他們是艇長徐鳳鳴、大隊魚雷副業務長尤志民兩人,後來均定為烈士。另外3個失蹤的人,上級先說要觀察觀察再說,但一直觀察到快艇建制撤銷也無定論。這三個犧牲的是我帶上戰場的,不給烈士稱號,那不就等於是無形鞭笞我嗎?直到今天,上級都沒給他們個說法,我這一生都難安啊!有什麼處分比這更揪心的呢?
175艇參戰人員名單:中隊政治指導員周方順海軍上尉、艇長徐鳳鳴海軍少尉、水手長季德山海軍上士、輪機長李茂勤海軍中士、槍炮兵趙慶福海軍下士、槍炮兵陳家林海軍上等兵、魚雷兵於德和海軍上等兵、雷達兵邱玉煌海軍上等兵、電訊兵陳學富海軍上等兵、輪機兵黃忠義海軍上等兵、輪機兵楊榮金海軍上等兵、大隊部防化業務長朱陶然海軍少尉、大隊魚雷副業務長尤志民海軍少尉。
艇沉後,經過三天高速炮艇和漁船反覆多次搜救,先後有五位英雄被救回,他們是:周方順、季德山、李茂勤、趙慶福、黃忠義。
最後上級確認有失蹤五人,其中有人證證明已犧牲的烈士有:徐鳳鳴、尤志民。還有三人此後一直下落不明,他們是:陳家林、邱玉煌、朱陶然。
上級確認被俘3人:於德和、陳學富、楊榮金。
175艇參戰的13人中,有軍官四人:周方順、徐鳳鳴、尤志民、朱陶然,有共產黨員7人:周方順、徐鳳鳴、尤志民、朱陶然、季德山、李茂勤、趙慶福。
最令人痛心的就是禍起蕭牆。就在此刻,全大隊為175艇遇難沉沒的悲痛時刻,竟有個別大隊領導在夥房裡大吃大喝不算,借著175艇沉沒事件,宣洩自己沒指揮這次海戰的不滿,一肚子的怨氣都發洩出來:散布說,這次175艇本不該沉沒,就是編隊指揮員不及時搶救造成的,並以此來激起群眾義憤。於是就發生了少數幹部、戰士到大隊部大吵大鬧,要求上級來調查真相。為此事,劉建廷副支隊兼大隊長專門從鎮海角指揮所趕回虎嶼,將大隊編隊指揮員在海上所有指揮情節及實施指揮全部資料,一份不少地全部公之於眾,這才算讓幹部戰士明白了真相,在實事面前,才有了正確答案。也因此,劉副支隊長跟副大隊長談了話,指出其錯誤作法,並限令其改正。我之被冤屈,根源就是有些人為了一已私利而已。對這類爭權奪利的事情,我一向採取退讓的辦法,絕不主動參加。之後,我一再向劉建廷副支隊長表示,如果有誰想指揮海戰,我真的願意拱手相讓,絕不戀權。
窩裡鬥剛完,壞消息接踵而至。突然,從艦隊前指傳來壞消息:175艇落水13人中,有3人被國民黨軍虜去。三人被俘的消息一傳到我耳裡,真是晴天霹靂啊,我頓時被擊得頭暈眼花。在當時那個時代環境下,若是一個單位打仗有人被俘,那可成了天大的事件,其巨大的負面影響會接踵而至。不止是立竿見影,甚至是層層環繞,讓你威名掃地更讓你在社會上抬不起頭來。大隊本來要為175艇請功,甚至要求命名175艇為英雄快艇,上級都已點了頭。被俘之事一冒出來,一切都變得漆黑一團。175艇有再多的功德,艇長徐鳳鳴有再多的優秀表現,突然間全部都煙消雲散,至此不再。說實話,這三人被俘造成的影響,完全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長時間裡都有一種令人窒息,甚至有一種無法在社會上抬起頭來的感覺,整天都是在灰溜溜狀態中度過。
我身為海戰編隊指揮員,帶領1大隊出海打仗,因175艇戰歿全艇官兵而落水海上,其中艇長徐鳳鳴和魚水雷副業務長被歸隊人員確認已犧牲,其他除了3人被俘外,還有3人下落不明。儘管一直無法確知他們的死因和表現,可我清楚,他們確實是為祖國獻身了。只因死因無法確定而長期不能開追悼會,又長期不能追認為革命烈士。我很慚愧,我藉此寫回憶錄的機會,向三位革命先烈表示:我很對不起你們,特向三位革命先烈及其家屬表達我的歉意!向你們三位深深鞠躬了!你們如果在天有靈,我真誠地告訴你們:我為此所承受的煎熬,為此所付出的代價,和你們親人一樣很大很大、很深很深。也許這些對今天的國人是無法理喻的,但這卻是昨天真實的歷史。
每當我回顧175艇英雄事跡時,心裡總會產生針刺一般的痛疼。說實話,175艇的英雄事跡,很能牽動一般人的心腸。但那絕不是一般的好人好事,而是頂天立地的英雄行為。而這一批英雄戰友中,最優秀的代表就是徐鳳鳴。我說他是位頂天立地般的英雄,絕不為過。一想到他,我的感情閘門就會洞開,像翻江倒海般的傾瀉而下,箇中的酸甜苦辣鹹一概俱全。或許我的這份感情,局外人無法全然明白,但是無法了解我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徐鳳鳴艇長。
如果說快艇1大隊的175艇是英雄艇,那麼艇長徐鳳鳴則是駕駛這艘英雄艇的英雄艇長。評說一個人的功過是非,總會有不同解讀,不同觀點,或許這類現象就叫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吧。這是差異,不足為奇,關鍵是要看他的英雄事跡的本質,看看究竟是為的什麼?俗語說:為誰扛槍,為誰打仗?
大禹治水的故事,這大概是自古以來,在中國人心中是家喻戶曉的,且又能代代相傳。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最核心、又是最感人的情節,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傳說。如果說大禹治水光環中,其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光環的最明亮之處,那麼徐鳳鳴則是當代的大禹了。至少應該是今天中國人學習榜樣了。
徐鳳鳴艇長,是吉林省敦化縣人。他的愛人是敦化縣的一位小學老師,據當地人說,她很敬業、很賢惠,是一位頗受愛戴的好老師。徐鳳鳴有一愛女,時年五歲。徐鳳鳴因長期與妻子分居兩地,又相距千裡,一南一北,天各一方。相聚同居是很難的事情,那個時候他差不多每年只有一個月的探親假,而這一個月就是一年中他和妻子團聚的時間。因為快艇部隊很特別,每年的探親假不是安排在最冷的月份,就是安排在最熱的月份。因為只有最冷或最熱時,徐鳳鳴駕駛的快艇才能因保養而上岸解除戰備了,因此徐鳳鳴才有空閒離隊探親。
1958年7月17日,大隊通知徐鳳鳴休假探親。7月18日徐鳳鳴就踏上了返家的行程。先是乘車船到上海,再在上海購買回吉林的火車票,然後再轉車到敦化。這一路有車船勞累不說,到家最快的速度也不會少於四、五天吧。其實,他走到上海時,就曉得中東的局勢很緊張,反美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可以說,徐鳳鳴是頂著中東局勢的大風大浪踏上探親之路的。
就在他走後的第三天,即1958年7月21日,粟裕總參謀長發布預先緊急戰備令。快艇1大隊於當天就接到緊急戰備的命令。受領緊急戰備使命後,1大隊要做的第1件大事就是立即召回離隊休假和療養的幹部戰士。當天部隊就往徐鳳鳴所在敦化縣人武部發了「立即返隊」的緊急電報。此電報經幾周折,才於7月25日上午送到徐鳳鳴愛人的手中。徐鳳鳴妻子接到電報後,始知徐鳳鳴正在歸途中。這對徐鳳鳴的妻子來說,當然是件兩難的事情,丈夫每年只有這麼一次團聚的機會,而今人還沒到家呢,催歸的電報卻先到家了。那心情,當然會非常痛苦與無奈。
大約收到催歸的電報到兩個小時後,徐鳳鳴興高採烈的回到了自己闊別了一年的小家。徐鳳鳴到家時,妻子手捧著一份電報:催歸令。徐鳳鳴看到妻子淚流如注。這對於革命軍人來說,在感情漩渦中不會被捲走,而是能順利走出來。徐鳳鳴深明大義,此刻的小家只能服從國家的需要。他從妻子手中接過電報,看看內容後對妻子說:「等著吧,等我打了勝仗一會專門回家來看你們的。」
這就樣,徐鳳鳴將部隊「速歸令」看得高於一切,而置自己的小家於不顧。他在家只與家人吃了一頓午飯,便匆匆告別親人,獨自踏上返隊的歸途。這就是徐鳳鳴艇長的短暫人生中,一次最短暫的夫妻重逢。我們這些倖存者,今天再回憶這段往事,再回憶徐鳳鳴這段崇高的敬業精神,以國家利益為已任的情操,能不深深受到感動嗎?若以徐鳳鳴艇長的高尚情操與大禹相比,那更是光芒萬丈的。單就憑這一條,徐鳳鳴艇長就稱得上是一位鏘鏘有聲的英雄豪傑。他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好榜樣!
一晃間,五十年過去了。到了2008年,兩次金門海戰正好是五十周年,而這時的我已是年屆八十的老人了。這五十年我過得很坎坷,這五十年裡,我嘗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鹹,有崇高的榮譽、有隔離審查、有窮困潦倒、有被迫離職。無盡的折騰,無盡的你爭我奪,我被這些風塵俗事折騰得筋疲力盡了,我想到福建廈門去拜拜定臺灣、天界寺。兒子幫了我的忙,他託人在鼓浪嶼給我租了一套房,我在那住了近半年。
其間,我去定臺灣祭拜了戰友。我給金門海戰中犧牲的烈士們帶去三瓶茅臺酒、三盒罐頭、厚厚的紙錢。在定臺灣當年快艇出擊的地方我給犧牲的戰友叩了三個頭,將三瓶茅臺酒潑在地上,紙錢也燒了,我高喊:「死去的戰友們,我張逸民來此祭奠大家啦,雖然時隔五十年,我還是活著來了,我給大家叩頭了!」面對大海,我老淚橫流。
雖然二次金門海戰已經過去很久很久了,我們這些當年參戰的老兵也已大多黃土埋脖了,但是我們真的無法忘懷當年這些一同赴死的戰友。我不知道在歷史的長河裡能否留下他們那英雄的印記,我多麼希望如今生活在和平環境的人們不要忘記這些英烈,國家的安寧正是由這些忠骨堆積而成的。
作者簡介:張逸民,新中國海軍第一代魚雷快艇艇長,先後參加六次海戰,共擊沉敵艦3艘,重創1艘,是人民海軍中參加海戰次數最多,擊沉敵艦最多的海軍英雄。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盜圖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