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經歷過苦難,才更懂得,人生也需要像樹一樣紮根

2020-12-12 璽雪文子

一棵樹從種下去、澆上水,經過一段時間的休眠狀態,便開始逐漸的萌芽、植根,然後長大。

在樹的生長過程中,紮根至關重要。

如果一棵樹根部很淺,而樹幹很快長高,葉子也很快繁榮,看起來賞心悅目,種的人也內心愉悅,而這樣的樹,風雨未至,自己便先不堪重負,逃不脫轟然倒地、連根拔起的命運。

人也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根,這根就是我們的學識、修養、德行。

我們的學業、事業、家庭,無一不是建立在這個根基之上,我們想要的,一定是我們的學識、修養和德行有能力託起的。

記得有個朋友說過,該幹什麼的年紀,就要去幹什麼,沒長大的年紀不要急著做長大後的事。

這話看著簡單,真正能悟到的人並不多。

生活中,有多少人在根尚淺的時候 ,就恨不得直入雲霄,一步登天,又有多少人因此而被生活狠狠地摔在地上。

小的時候,從《火燒圓明園》知道劉曉慶,風華絕代、潑辣、張揚是那時對劉曉慶的印象。

在我幼小的心裡,覺得一個女孩,就該像劉曉慶一樣,活出自我。

後來,從雜誌知道了劉曉慶比電影更豐富的個人生活,提到她,父母便滿眼的鄙視,在那個純潔的年代,劉曉慶的婚姻觀已經足夠挑戰大眾的道德極限。

演藝事業的成功,對劉曉慶來說只是一塊磚,只是這塊磚成就了劉曉慶人生的巔峰。

劉曉慶下海經商了,那一年是1990年。

劉曉慶實業發展總公司、劉曉慶美麗世界化妝品公司、曉慶經典廣告公司、曉慶影視文化公司、曉慶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相繼成立。

劉曉慶迎來了自己的億萬富姐生活,可謂大富大貴,然而,富貴的日子當然需要與之對等的德行來支撐。

古人說:德不配位,必有餘殃。

劉曉慶的億萬富姐生活短短10年就走上了不歸路,2000年劉曉慶涉嫌偷稅漏稅而不得不得不開始牢獄生活。

從巔峰到低谷,劉曉慶經歷了耀眼奪目到見者皆哀。

所幸,從雲端瞬間調入谷底的劉曉慶很快清醒,在獄中,她堅持用冷水洗澡,堅持讀書、運動、健身。

人往往在低谷裡,反而能清醒的思考,冷靜的沉澱。

在經歷了422天的牢獄生活後,劉曉慶在姜文的幫助下被保釋出獄。

出獄後的劉曉慶背負巨額債務,但她並沒有消沉,而是堅定的扛起了責任,目標明確的重新撿起了她的愛好,在橫店開始了跑龍套的生活。

當跌入谷底的人好不容易鼓足勇氣培育出一對翅膀,準備飛向太陽時,人們總是習慣用自己的有色眼鏡來剪斷別人飛翔的翅膀。

那時的劉曉慶大概也經歷了不少鄙夷和白眼吧,畢竟成年人的社會,拜高踩低也是司空見慣的。

人們無需為自己的勢利和虛偽負責,我們卻要為自己的生活和未來負責,經歷過苦難,才更懂得,人生也需要像樹一樣紮根。

生活是自己的,債務也是自己的,除了她自己,沒有人可以替劉曉慶分擔。

一向心高氣傲、張揚的劉曉慶,絕不允許自己的字典裡有頹廢二字。

一個人的今天絕不代表她的明天。

跑龍套的劉曉慶更加敬業、刻苦和認真,工作之餘,她還會堅持讀書、寫字,書法日益精進的同時,劉曉慶的內心也更加豐富。

星光不負趕路人,畢竟是演技在線,劉曉慶漸漸被業內再次認可,先後主演了電視劇《寶蓮燈》、《京城四少》等。

2014年,劉曉慶獲得中國時尚大典時尚影響力人物獎,她還曾赴萊斯大學演講,演出當日被市長定位「賽金花及劉曉慶日」。

2019年4月,第52屆休斯頓國際電影節,64歲高齡的劉曉慶獲得了組委會頒發的「終生成就獎」。

相信,這時候劉曉慶反而不會因此內心有太大的波瀾。

一棵樹,根深深地扎進泥土裡,高聳入雲、接受太陽的燦爛便是順理成章的。

人生就像一幅山水畫,有高峰、有低谷,才顯得風韻有致。

即便是雲,也有雪落山坳,雨落窪地的時候,人生的低谷只是生活在告訴我們,我們需要把自己的根扎的更深一些,讓生活這棵樹幹長得更粗壯一些,才能撐起我們想要的人生。

相關焦點

  • 經歷過大苦大難的人,人生會怎麼樣
    往往吃過大苦大難的人才會更加懂得生活的真諦,懂得人活著的意義。經歷過苦難的人生,看清了人情冷暖,世事紛爭,人們對於追逐名利的嘴臉之後,才終於明白了到底什麼才是對於自己最重要的,到底人生所追求的生存價值是什麼。
  • 經歷過苦難的人,才不再整天抱怨,這是人生大智慧
    剛開始和他不是很熟,我們私底下聊過他。當時還說,羨慕他有如此樂觀的心態,自己身體都有缺陷,還能夠笑對生活。後來熟了,才知道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他並沒有天生殘疾,而是在頭幾年工作的時候,自己一不小心,由事故引起的。
  • 武漢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院長:經歷過苦難,才懂得敬畏生命
    張院長曾經說過:「醫學事業需要非常努力的同學,為人類健康做貢獻。希望更多學子選擇醫學。作為你們的終身職業。」當主持人撒寶貝寧問到,張院長當年投身醫學行業是因為什麼。他給我們講述了一個自身的故事。小時候母親咳血厲害,父親盼望他學醫照顧母親。
  • 經歷過貧窮的人,更懂得來之不易
    因為我是農村出身的,也幹過一些農活,知道糧食來自不易。但是就經常看到別人會剩菜剩飯,這讓我覺得很可惜也很難受,於是後來我就喜歡自己一個人去吃飯了。而且即使我現在不缺吃穿,還是不喜歡浪費、不買奢侈品。別人沒有經歷過的事情,確實很難去理解和接受,就像歷史上那句「何不食肉糜?」一樣,可笑,但的確是現實。不過也沒必要強制要求別人去理解,畢竟人家也沒有這個義務。
  • 可以簡簡單單生活的人,一般都經歷過人生的苦難與滄桑(人生)
    什麼樣的生活才是人生這一世最好的生活?有的人說天天吃山珍海味,天天喝酒唱歌跳舞,天天做美夢。其實相信這是每個人的生活,也是我們最嚮往的;但也有人說了人最嚮往的生活就是:天天忙碌,風裡來雨裡去,這樣才有年輕人的激情。這樣的生活也一定會有自己的成就感。
  • 王俊凱:我要像樹一樣努力紮根,不畏風雨繼續成長
    我想說,這首歌的旋律啊,音調啊真的很吸引我,詞曲非常美妙,給人一種安逸舒適的感覺,會使人產生一種我要像樹一樣努力紮根,不畏風雨這種感覺,特別正能量,再者一個16歲的男孩在各種練習這類的娛樂圈的壓力下,寫出這樣一首歌,來抒發自己的內心的一些情感,我覺得特別好,他作為一個還沒有成熟的男孩來說,一直在娛樂圈穩紮穩打真的很不錯,期待他未來更好的發展。
  • 《傾城之戀》:男人經歷過愛情才懂得女人,經歷過生死才懂得珍惜
    張愛玲一生有過三段感情,三個男人,數量不多,卻將男人的心理摸得透透的。大概是受過情傷的緣故,在她的筆下,男人總是讓人有股說不出的氣憤和無奈感,就像恨鐵不成鋼,但仔細想想,他好像又有自己的苦衷,你想恨又恨不起來。
  • 人生,經歷過磨練後,才逐漸懂得
    很多時候,人,是經歷過生活磨練,才逐漸懂得。曾經以為,擁有的情誼,會天長地久的好下去,然而,事實證明,終有一天,所有的一切將會背道而馳,往昔的一切,只不過是惺惺作態的表演,所擁有的,也只不過是水中月與鏡中花。這一年,我懂得了,人生,沒有什麼是永恆的。
  • 寫盡人性的餘華告訴你,經受苦難、挫折後,人生該怎樣滿樹繁花
    笑對人生,才不辜負人生。就像餘華寫的《兄弟》中的主人公李光頭一樣。他從一個碌碌無為,受盡欺侮的無名小卒,到最後逆襲為劉鎮,乃至全國首富,他所有的經歷都成為了人生路上的寶貴財富。餘華的作品總是充滿了荒誕、諷刺、誇張,而幽默背後是深深的疼痛。當你閱讀一本書,讓人感到疼痛,那無疑就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了。
  • 註定要經歷很多,人生沒有永遠的悲痛;也沒有永遠的歡欣
    生活,不會因你抱怨而改變;人生,不會因你惆悵而變化。怨或不怨,生活一樣;愁或不愁,人生不變。你哭,生活不會流淚;你苦,生活不會煩惱。把不愉快的過往,在無人的角落,摺疊收藏。告訴自己:我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真實;我可以不富有,但一定要快樂。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
  • 武漢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院長:經歷過苦難,才懂得敬畏生命
    張院長曾經說過:「醫學事業需要非常努力的同學,為人類健康做貢獻。希望更多學子選擇醫學。作為你們的終身職業。」當主持人撒寶貝寧問到,張院長當年投身醫學行業是因為什麼。他給我們講述了一個自身的故事。小時候母親咳血厲害,父親盼望他學醫照顧母親。
  • 苦難和生活的關係,經歷過大苦才更懂世態炎涼嗎?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老師有這足以讓別人羨慕的人生,不憂生活,活的精緻,苦難對他來說幾乎是一個陌生的詞。但是他卻能活的透徹,一本情商課,讓多少雖經歷過苦難但仍舊深陷人情困頓的人大悟過?很多東西,也不一定要親身經歷,見得多了,自然能夠明白。
  • 《人生海海》:一句閩南方言點破扎心現實,苦難才是人生的真相
    02《人生海海》書名就來自一句流傳閩南民間的方言,形容人生像海一樣複雜多變,起落浮沉。這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繼《解密》《風聲》《暗算》, 沉寂八年後推出的長篇小說。蔣正南在戰場經歷過生死,也親眼目睹過太多的絕望,他視金錢如糞土,於是用病號送的金子做了一套純金的手術器具,「別人的刀殺人,他的刀救人」,多少次起死回生的美名把他造成了一個神。
  • 那些經歷過逆境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他們比一般人更懂得生活!
    萌萌,我的髮小,不僅長得好看,學習成績還好,也就是別人家的小孩,她前二十年的人生可以說是一個勵志的典型,在我看來,她一路順風順水,沒有遇到過值得一提的挫折,也沒有遇到過什麼大風大浪。不出意外的話,她的一生應該就這樣美滿的過去了,可是在24歲那年,上天好想和她開了一個玩笑一樣,在那樣花一樣的年紀,年僅24歲的她卻患上了抑鬱。當我知道的時候已經是她走出抑鬱後一年了,在患有抑鬱的半年了裡,她睡覺也睡不著,記憶力變差,腦袋也變得遲鈍,。整個人變得極度自卑,敏感,不敢見人。更重要的是她感覺不到絲毫的快樂,感受到的只有無盡的焦慮與恐慌。
  • 《菜根譚》:在經歷中體悟,在苦難中獲得
    ,如果不是經過生活錘鍊所得到的,都如同沒有根的浮萍一樣,只會輕易的隨流而去;而內心覺悟也是如此,如果不是自己在生活中摸爬滾打帶來的真切體驗,也只不過像隔靴搔癢一樣,起不到真正的作用。人生需要自己實實在在的錘鍊之後,得到的東西才足夠真實,足夠紮實,當自己的人生在經歷過磨礪錘打之後,形成的心性才能足夠沉穩。人生沒有捷徑也正是這個道理,世間沒有什麼能夠通過取巧的方式達到的目的,如果你的人生很幸運地得到了一份意外收穫,非但不要過于欣喜,反而要用極其慎微的心思來對待,因為它本身就不屬於你,而會稍縱即逝。
  • 懂得「苦中作樂」的星座: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從不「怨天尤人」
    一事無成,好像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一樣,所以每天都是一副喪氣的樣子、唉聲嘆氣。但有些星座他們卻懂得「苦中作樂」即使生活再艱難,也能過得有滋有味,非常的樂天派,一起來看看是哪些星座吧!雙子座雙子座的人典型的沒心沒肺,他們只管自己享樂,對於他們來說,生活就是用來吃喝玩樂的,就是要瀟灑地過完一生,那些身邊的苦難,或者是已經經歷過的,就一笑了之。甭管有沒有跨過那道坎,但絕對不能頹廢的過完一天。
  • 佛教:每個人經歷的苦難都是一樣多的
    人一生所經歷的事情走過的道路也都是有限定的,你一生需要吃多少的苦頭,經歷多少的磨難都會給你記得一清二楚。所以不管你是早吃苦也好晚吃苦也好,都是有各自的因緣,我們在橋上看風景,別人在橋下看我們,羨慕別人為什麼比我們那麼好運,那是你沒有看見他吃過的苦,所有成長的背後都有自己一定的苦楚。
  • 李宗盛一首山丘,唱盡人生,只有經歷過才能更好的懂得!
    李宗盛一首山丘,唱盡人生,只有經歷過才能更好的懂得!都說年少莫聽李宗盛,其實第一次聽山丘的時候對它的印象僅停留在「向命運的左右,不自量力的還手,至至死方休」或許聽多了,或許好久沒聽了,又或許突然覺得它和蘇軾很像。
  • 人生要懂得放棄的八個心理負擔
    人生要懂得放棄的八個心理負擔,你已經放棄了嗎?人生是要學會珍惜,珍惜身邊一切值得珍惜的事物和人;人生也需要學會放棄,放棄一切不值得珍惜的事情和東西。下面是八個人生中該放棄的東西,你已經放棄了嗎?我們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裡安家落戶。心裡的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序,然後心也跟著亂起來。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裡,就會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掃地除塵,能夠使黯然的心變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別煩亂;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快樂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間。緊緊抓住不快樂的理由,無視快樂的理由,就是你總是覺得難受的原因了。
  • 怎樣的人生才算有意義?讓親歷過集中營的心理醫生告訴你
    這本書的作者弗蘭克爾是親歷過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猶太人,他奇蹟般地挺過了這段被關押的艱難歲月,並且超越了這地獄般的非人痛苦,將這段經歷結合所學,開創了意義療法——被稱為是繼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之後的第三個心理治療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