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帶來的這家公司,大家都比較的熟悉。他們家的商品小到一支鉛筆,大到一個沙發,從生活用品到廚房用品。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沒有的東西。它創立於1980年,當時的世界經濟增長陷入低迷,日本也經歷了嚴重的能源危機。當時的消費者不僅要求商品有好的品質,也希望價格從優。在這種情況下,「無品牌」概念在日本誕生了。
它就是這個時候建立的。剛開始時他只是一家普通的雜貨店。他在1983年的東京青山成立第一旗艦店,1991年時它就在倫敦開設了它的第一家海外專賣店,此後陸續進入法國、瑞典、義大利、挪威、愛爾蘭等國家。直到2019年的今天它在全球的門店超過900多家,年收入超過260億元。如果根據定位來說的話(定位是定位理論中最核心、最基礎和最早的概念和觀點,正是定位這個概念和觀點奠定了定位理論的基礎,以至於人們把這種「視心智為戰場、打造品牌就是要在這場心智戰爭中取得主導地位」的理論稱為定位理論。)它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它沒有品牌。我想現在大家應該已經知道他是誰了。沒錯他就是無印良品。小編現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 「無印良品」是如何從一個小小的雜貨店變成如今全球連鎖的店鋪。
我們就從無印良品的成立來說起吧!無印良品的成立的時間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的時代背景是世界經濟增長陷入低迷,日本也經歷了嚴重的能源危機。當時的消費者不僅要求商品有好的品質也希望價格從優。根據定位之父特勞特認為。一個品牌想要佔據人們的心智最好呢,是有一個清晰的焦點,過多的焦點反而會模糊人們對品牌的印象,造成認識的障礙。
可是無印良品卻反其道而行,他不但沒有被時代淘汰,甚至它在年輕消費者心中,品牌的好感度高達50%以上,位居第一。這是為什麼呢?其實無印良品從一開始就不打算打造一個好的品牌,而是打造商品,打造一種生活方式。它在產品的設計上追求灰度的設計,不迎合也不盈利,就是作為頂尖的創業者和消費者。就好比說的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一樣。就是這麼一個意思。
在經濟學裡面有這樣一句話:「要想成功就要有一個中心點」,就好比說寫文章一樣,如果你的一篇文章都沒有中心的觀點,那麼你的那篇文章基本上就是沒有用了。而無印良品的這個中心點就是無。就像一張白紙,消費者可以隨心所欲畫出自己想畫的畫面,無論你畫的是什麼都是合理的、而無印良品這樣做更能讓消費者感覺這是為自己塑造出來的一個品牌一樣,你不得不說這樣的方法不僅不差作用還特別的不錯。
我們再來講講無印良品是怎麼從無出發,如果說它完全沒有定位那是不可能的,就好比說它利用放射定位來做企業的。
第一就是感知放射,也就是無印良品的物件擺弄,無印良品的排放從來就不是什麼規規矩矩的,而是隨意、隨性的擺放。因為他們講究的就是隨意就好。你可以把無印良品的擺放和自己家裡的擺放做一個比較,你就會發現無印良品的場景比家擺放更為的動人。就好比說坐在沙發上,你會看見旁邊的桌上放著一杯咖啡杯還有一本隨意擺放的書;通過一個烤箱時你會看到一本關於烘焙的書;假如你來到賣褲子的區域,你會發現地上的白色拖鞋。各種看似漫不經心,但其實都是無印良品的一點兒小心機。同時也直接呼應出了公司的理念「從生活者而非生產者的視角看商品」。這種隨意而放鬆的環境,其實給了消費者一種真實的家的感覺,在這裡他們關於生活的理念可以盡情的發散。所有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是你理解無印良品傳達的生活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就算沒有購物計劃,也特別喜歡到無印良品去逛一逛原因。
第二就是時間的放射。無印良品的店面環境也將無的主張表現得淋漓盡致,以無為中心,連接了各個時代的經典和特色,把新舊的材料同時展現在你的面前,店裡的裝修也是非常的有意思,裸露的混凝土牆面就擺放著嶄新的金屬貨架,從舊的物架上拆下的厚重木材會被做成貨架放在店裡,上面是擺滿了各種全新的產品,新與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電子媒介,工業風,原始的自然環境,這些聽起來好像不搭嘎的元素,也能在無印良品裡完美的搭配,毫無違和感,這種混搭的界面風格去給人帶來了視覺上的衝突感,又讓人感受到了一種跨越時空的和諧感。
第三就是空間的放射,這一點上,無印良品的無,主要就是體現在無國界,無印良品雖然是日本的品牌,但是它在一開始就沒有想要打造完全的日本風格,他把自己比作一個空瓶子,吸收全世界各個國家的美,無印良品的工作人員會深入到世界各地,去調查當地最受歡迎的樣品款式,收集全世界的好東西。所以走出國門的時候,他身上的本土氣息也並不是很濃厚,而是融合了各種各樣不同的美。全世界的消費者都樂於接受。並且還能從中發現本國的美學,產生一種親切感。
我們來總結一下,無印良品以無為中心。實現了感知放射時間,時間放射和空間放射。成功的佔據了消費者的心智,走出了一條反品牌反營銷的另類道路,最終他成為一個受大家喜歡的品牌。
艾·裡斯說過:毀滅一個品牌最輕易的方法是把這個品牌名稱使用在所有的事物上!如果說品牌像根「橡皮筋」。到了無印良品這裡,他的彈性就成無限大。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個倡導無的品牌,反而更容易被接納,包容所有人的理解,讓人民生成自己的認知。實際上無印良品向我們闡釋的是+
一個哲學的命題,一種無品牌的品牌藝術,就像一個不表達的表達語境,有那麼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產業。
這樣的無印良品,你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