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無印良品」如何從一個雜貨店做成全球連鎖

2020-12-18 企業探秘

今天小編帶來的這家公司,大家都比較的熟悉。他們家的商品小到一支鉛筆,大到一個沙發,從生活用品到廚房用品。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沒有的東西。它創立於1980年,當時的世界經濟增長陷入低迷,日本也經歷了嚴重的能源危機。當時的消費者不僅要求商品有好的品質,也希望價格從優。在這種情況下,「無品牌」概念在日本誕生了。

它就是這個時候建立的。剛開始時他只是一家普通的雜貨店。他在1983年的東京青山成立第一旗艦店,1991年時它就在倫敦開設了它的第一家海外專賣店,此後陸續進入法國、瑞典、義大利、挪威、愛爾蘭等國家。直到2019年的今天它在全球的門店超過900多家,年收入超過260億元。如果根據定位來說的話(定位是定位理論中最核心、最基礎和最早的概念和觀點,正是定位這個概念和觀點奠定了定位理論的基礎,以至於人們把這種「視心智為戰場、打造品牌就是要在這場心智戰爭中取得主導地位」的理論稱為定位理論。)它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它沒有品牌。我想現在大家應該已經知道他是誰了。沒錯他就是無印良品。小編現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 「無印良品」是如何從一個小小的雜貨店變成如今全球連鎖的店鋪。

我們就從無印良品的成立來說起吧!無印良品的成立的時間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的時代背景是世界經濟增長陷入低迷,日本也經歷了嚴重的能源危機。當時的消費者不僅要求商品有好的品質也希望價格從優。根據定位之父特勞特認為。一個品牌想要佔據人們的心智最好呢,是有一個清晰的焦點,過多的焦點反而會模糊人們對品牌的印象,造成認識的障礙。

可是無印良品卻反其道而行,他不但沒有被時代淘汰,甚至它在年輕消費者心中,品牌的好感度高達50%以上,位居第一。這是為什麼呢?其實無印良品從一開始就不打算打造一個好的品牌,而是打造商品,打造一種生活方式。它在產品的設計上追求灰度的設計,不迎合也不盈利,就是作為頂尖的創業者和消費者。就好比說的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一樣。就是這麼一個意思。

在經濟學裡面有這樣一句話:「要想成功就要有一個中心點」,就好比說寫文章一樣,如果你的一篇文章都沒有中心的觀點,那麼你的那篇文章基本上就是沒有用了。而無印良品的這個中心點就是無。就像一張白紙,消費者可以隨心所欲畫出自己想畫的畫面,無論你畫的是什麼都是合理的、而無印良品這樣做更能讓消費者感覺這是為自己塑造出來的一個品牌一樣,你不得不說這樣的方法不僅不差作用還特別的不錯。

我們再來講講無印良品是怎麼從無出發,如果說它完全沒有定位那是不可能的,就好比說它利用放射定位來做企業的。

第一就是感知放射,也就是無印良品的物件擺弄,無印良品的排放從來就不是什麼規規矩矩的,而是隨意、隨性的擺放。因為他們講究的就是隨意就好。你可以把無印良品的擺放和自己家裡的擺放做一個比較,你就會發現無印良品的場景比家擺放更為的動人。就好比說坐在沙發上,你會看見旁邊的桌上放著一杯咖啡杯還有一本隨意擺放的書;通過一個烤箱時你會看到一本關於烘焙的書;假如你來到賣褲子的區域,你會發現地上的白色拖鞋。各種看似漫不經心,但其實都是無印良品的一點兒小心機。同時也直接呼應出了公司的理念「從生活者而非生產者的視角看商品」。這種隨意而放鬆的環境,其實給了消費者一種真實的家的感覺,在這裡他們關於生活的理念可以盡情的發散。所有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是你理解無印良品傳達的生活方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就算沒有購物計劃,也特別喜歡到無印良品去逛一逛原因。

第二就是時間的放射。無印良品的店面環境也將無的主張表現得淋漓盡致,以無為中心,連接了各個時代的經典和特色,把新舊的材料同時展現在你的面前,店裡的裝修也是非常的有意思,裸露的混凝土牆面就擺放著嶄新的金屬貨架,從舊的物架上拆下的厚重木材會被做成貨架放在店裡,上面是擺滿了各種全新的產品,新與舊得到了完美的融合,電子媒介,工業風,原始的自然環境,這些聽起來好像不搭嘎的元素,也能在無印良品裡完美的搭配,毫無違和感,這種混搭的界面風格去給人帶來了視覺上的衝突感,又讓人感受到了一種跨越時空的和諧感。

第三就是空間的放射,這一點上,無印良品的無,主要就是體現在無國界,無印良品雖然是日本的品牌,但是它在一開始就沒有想要打造完全的日本風格,他把自己比作一個空瓶子,吸收全世界各個國家的美,無印良品的工作人員會深入到世界各地,去調查當地最受歡迎的樣品款式,收集全世界的好東西。所以走出國門的時候,他身上的本土氣息也並不是很濃厚,而是融合了各種各樣不同的美。全世界的消費者都樂於接受。並且還能從中發現本國的美學,產生一種親切感。

我們來總結一下,無印良品以無為中心。實現了感知放射時間,時間放射和空間放射。成功的佔據了消費者的心智,走出了一條反品牌反營銷的另類道路,最終他成為一個受大家喜歡的品牌。

艾·裡斯說過:毀滅一個品牌最輕易的方法是把這個品牌名稱使用在所有的事物上!如果說品牌像根「橡皮筋」。到了無印良品這裡,他的彈性就成無限大。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個倡導無的品牌,反而更容易被接納,包容所有人的理解,讓人民生成自己的認知。實際上無印良品向我們闡釋的是+

一個哲學的命題,一種無品牌的品牌藝術,就像一個不表達的表達語境,有那麼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產業。

這樣的無印良品,你了解了嗎?

相關焦點

  • 圍繞雜貨店的戰鬥,無印良品將會沒落?
    編者按:近段時間,無印良品安全問題頻發,但這並非這家日本雜貨店品牌呈現頹勢的主要原因。在中國,諸如名創優品、網易嚴選、蘇寧極物、淘寶心選等一批雜貨店品牌相繼而生,對無印良品大有圍剿之勢。這些本土品牌已經從簡單學習中走出來,各自有了特色和渠道,並在價格上力壓無印良品。但似乎無印良品信心滿滿,他們認為,「無印良品擁有7000多種品類的商品,外界可以模仿其中一個、兩個,甚至三個,但不可能把7000個產品用這樣的思維做,這是我們自己最強項的東西。」
  • 無印良品MUJI繼續「混搭」 將雜貨店改造成為書店
    早在2010年前,無印良品(MUJI)就開始嘗試多元化的經營策略。自嘗試了咖啡館、餐廳,建設露營基地乃至裝修、造房子等諸多業務後,無印良品終於毫不意外地開起了書店。對於長久以來被貼上簡約、文藝、小清新乃至「清心寡欲」標籤的無印良品來說,賣書這事非但沒有違和感,相反還顯得如此的順理成章。
  • 無印良品:日本的中低端雜貨店 在中國價格翻番
    然而在中國,無印良品是一個奇葩的案例,沒有logo、廣告、代言人、繁複的顏色與樣式,業績卻一飛沖天。許多中產階層和文藝青年都對無印良品鍾愛有加,為什麼傳說中的一家日本中低端雜貨店,能夠在中國逆襲成功,實現身價翻番。無印良品只是日本的中低端雜貨店?
  • 如何打造一個無印良品的家?
    無印良品書+帆布袋套裝► 無印良品所倡導的自然、簡約、質樸的生活方式,一直以來都深受品位人士推崇
  • 無印良品:生活美學販賣者
    除了純樸、簡約、顏值高的雜貨,無印良品還販賣什麼?自疫情期間以來的國內市場中,盒馬鮮生等生鮮業態的走勢持續良好,而無印良品也踏入了這一領域,要在中國賣起了「菜」。2018年於大阪Aeon Mall堺北花田店開業的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是全球面積最大的MUJI marché(菜市場)。與普通菜市場不同,MUJI marché與國內的盒馬鮮生更像是相似的模式體系,但從店面設計或是販賣的產品來看,極簡而又富於環保的觀感,依舊讓我們能夠產生一種漫步於無印良品雜貨店的既視感。
  • 無印良品將在上海開生鮮超市 日式雜貨店也有生鮮夢
    【CNMO新聞】得益於中國人對於烹飪的熱愛,中國人對即時新鮮食材的需求遠超海外,這催生了一個擁有巨大規模的生鮮市常有報導稱,2019年中國生鮮市場交易達2796.2億元,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市場規模將會有更大的提升,預計在2023年市場規模超8000億元。
  • 江瀚視野:無法召回的無印良品
    來源:金融界網站在中國零售領域,無印良品一直都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外來者,其 "中高端"的品牌定位受到了一眾都市白領的歡迎,但其較高的價位卻同樣讓人詬病不已。 最近無印良品又出事了,瓶裝水深陷"致癌門"。無印良品經常猝不及防地給它的"擁躉"當頭一棒。
  • 無印良品跨界開酒店,一個家居雜貨店是打造生活方式閉環的?
    就像臺灣誠品不只是一間書店,也是一個購物中心,它還是一個地產綜合體;日本的無印良品不只是家居雜貨賣場,它也售賣服裝、食品、書籍、咖啡、生鮮, 更超乎想像的是,無印良品即將開出全球第一家跨界酒店。在移動互聯的無邊界時代,無印良品可能會給你一個打開線下生意邊界的與眾不同的經典示範。如今的無印良品,已經無法以零售連鎖商店來簡單定義,它以三大業態為主,同時延伸出了MUJI Books、MUJI Meal&Caf ,此外還有房屋建築、花店、生鮮等產業類別,8000餘種商品。MUJI變得越來越像圍繞著消費者的吃穿住行的生活方式公司。
  • 無印良品召回59萬瓶問題水 家居連鎖賣食品靠譜?
    (原標題:無印良品召回59萬瓶裝「問題水」 家居連鎖賣食品靠譜嗎?)據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官網信息顯示,該公司在2017財年的年銷售額達3795.51億日元(折合約229億元人民幣),在日本境內的門店有454家,中國大陸地區的無印良品店鋪有229家,香港和臺灣地區分別為19和45家。事實上,除了無印良品,包括宜家、大創、名創優品、NOME等家居雜貨連鎖企業都先後將食品飲料引入產品線中。
  • 無印良品曝定價比日本貴一倍
    無印良品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低迷時期,以「沒有商標但優質」著稱,但在引入中國後,憑藉新穎的商業模式儼然成為一個高端品牌。據一位長期居住在日本的消費者透露,無印良品在日本市場實為中低端品牌,多出現在超市中,以雜貨店定位示人。
  • 無印良品能否繼續「中產神話」
    在北京前門大柵欄,很多品牌的旗艦店林立,其中日本最大家居連鎖品牌無印良品在全球的第二家無印良品酒店也在這裡。最近半年來,這家代表著中產生活的企業可謂風波不斷。7月17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2018年家具抽查檢驗不合格名單》,其中,6款無印良品產品出現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等問題。
  • 無印良品的中國困局
    最新一季財報顯示,無印良品的疲軟已經綿延兩年,而且形勢愈發不樂觀,無印良品2019財年第三季度市場可比銷售出現4.1%的跌幅,較二季度2.2%再度惡化。 02 不再是「中產標配」 降價對無印良品而言,並不算一個好方法,一個重要原因是品牌定位。
  • 如何打造一個無印良品的家
    無印良品所倡導的自然、簡約、質樸的生活方式,一直以來都深受品位人士推崇。
  • 無印良品能否繼續「中產神話」?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9年第15期)    在北京前門大柵欄,很多品牌的旗艦店林立,其中日本最大家居連鎖品牌無印良品在全球的第二家無印良品酒店也在這裡。最近半年來,這家代表著中產生活的企業可謂風波不斷。
  • 「無印良品」和「無印良品」,如何抉擇?
    日本無印良品和中國無印良品的官司打了十幾年,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談到無印良品這家公司,其實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他是日本的品牌,所以更多人認為中國的品牌是抄襲了日本,是品牌侵權。但是兩家公司在中國十幾年的明爭暗鬥當中,打了大大小小不下於10場官司,卻各有勝負呢。
  • 無印良品在中國失去的市場份額,這個日本品牌能搶到嗎?
    先有宜家中國的首個城市店在上海靜安寺開張,後有日本知名生活雜貨連鎖品牌LOFT中國首店落戶上海徐匯美羅城。據了解,這是LOFT在海外,也是中國的第一家直營店。在日本,LOFT和MUJI(無印良品)、niko and...被視為「雜貨三巨頭」。每年,不少去日本旅行的遊客,都會去這幾個品牌的店鋪逛一逛,以體驗日本當地的雜貨文化。
  • 無印良品在中國失去的市場份額,這個日本品牌能搶到嗎?
    一個多月過去了,當初排隊的盛況現在如何了?落戶徐家匯這個老牌商業中心的LOFT,與淮海路上的無印良品、niko and...相比,有怎樣的不同?畢竟,上海「首店經濟」的影響力是公認的,無論是優衣庫、無印良品,還是去年剛剛進入中國的niko and...,都選擇從上海試水中國市場。
  • 無印良品前社長:我靠這7個措施才讓無印良品起死回生
    而無印良品是需要用科學性來運作的一個公司,所有的產品的設計和運營的理念都需要科學性,這與母公司集團出現了衝突。而且無印良品強調的是連鎖品牌,這與母集團強調單店經營的文化也是衝突的。西友集團的文化強調經驗主義,日本員工講前輩和晚輩,是由前輩員工做過後輩員工看,這和良品計畫要做的方式也是衝突的。
  • 無印良品召回59萬瓶裝「問題水」 家居連鎖賣食品靠譜嗎?
    據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官網信息顯示,該公司在2017財年的年銷售額達3795.51億日元(折合約229億元人民幣),在日本境內的門店有454家,中國大陸地區的無印良品店鋪有229家,香港和臺灣地區分別為19和45家。  事實上,除了無印良品,包括宜家、大創、名創優品、NOME等家居雜貨連鎖企業都先後將食品飲料引入產品線中。
  • 無印良品,涼了?
    其中,多款無印良品家具不合格,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合。產品質量問題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的靈魂,每一個長久不衰的知名企業,其產品或服務,都離不開過硬的質量。除了上述的家具質量問題以外,近幾年,無印良品頻頻出現質量上的問題:2017年,無印良品在央視的315晚會上被爆出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