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雜貨店的戰鬥,無印良品將會沒落?

2020-12-17 第一財經

編者按:

近段時間,無印良品安全問題頻發,但這並非這家日本雜貨店品牌呈現頹勢的主要原因。在中國,諸如名創優品、網易嚴選、蘇寧極物、淘寶心選等一批雜貨店品牌相繼而生,對無印良品大有圍剿之勢。

這些本土品牌已經從簡單學習中走出來,各自有了特色和渠道,並在價格上力壓無印良品。

但似乎無印良品信心滿滿,他們認為,「無印良品擁有7000多種品類的商品,外界可以模仿其中一個、兩個,甚至三個,但不可能把7000個產品用這樣的思維做,這是我們自己最強項的東西。」

無印良品也通過開辦酒店等延伸模式拓展品牌影響力。他們雖然沒有正面回應第一財經1℃記者對延伸模式評價的採訪要求,然而,可以眼見的是,他們正在通過價格調整以及相關延伸模式,全力反圍剿之中。

 

「榛子燕麥餅乾」被媒體報導含致癌物事件仍在發酵,59萬瓶含潛在致癌物的飲用水又被宣布召回,最近,日資家居雜貨巨頭無印良品安全問題頻發。

3月2日,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下稱「無印良品中國」)對外發布聲明通報稱,因「無印良品天然水」被檢出所含「溴酸鹽」超過了限量值,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下稱「良品計畫」)決定對容量為330ml、500ml的兩款「無印良品天然水」進行自主召回。因「無印良品碳酸水」由同一設備生產,出於安全考慮,良品計畫對「無印良品碳酸水」一併自主召回。

除了安全問題,無印良品的產品和銷售模式在中國也遭遇挑戰。

從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主打「簡潔、環保、好用」的無印良品(MUJI)深受以年輕一族為代表的人群喜愛。但近年來,隨著中國本土市場的快時尚品牌崛起,無印良品遭遇激烈市場競爭。在經歷了10次降價之後,其在華業績仍未出現大幅提振。

中國年輕的消費者發現,無印良品早已不再「獨樹一幟」。與無印良品模式接近的「雜貨店」品牌遍地開花,孕育出了一些定位各異的「追趕者」,以名創優品、網易嚴選等為代表的品牌,在資本的助力下強勢崛起。它們在產品風格、品牌定位上與無印良品類似,而價格卻比後者更親民。外界認為,這些「後起之秀」已經成為無印良品未來在華發展的最大競爭對手。

再爆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引發的品牌管理危機,讓無印良品成為眾矢之的。

「食品飲料是高頻次快銷品,可以通過高頻次快銷品帶動其他品類的流量引入。」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在接受第一財經1℃記者採訪時認為,這是包括無印良品、宜家、名創優品、NOME等家居雜貨連鎖企業先後將食品飲料引入產品線中的初衷。

3月1日早間,無印良品日本總社株式會社良品計畫100%出資的中國子公司無印良品中國向第一財經1℃記者發來情況通報稱,「2月12日,在出口中國臺灣時,該款『天然水』產品被有關部門抽檢後,接到相關機構聯絡,『天然水500ml』中溴酸鹽的含量超過標準。」

據良品計畫在其官網的公告,該公司於2018年7月4日至2019年2月21日出售的「天然水」檢測結果顯示致癌物溴酸鹽超標,違反了日本《食品衛生法》規定標準,因此對旗下「天然水」和「碳酸水」在全球範圍內召回。

2月13日,無印良品日本總社對上述「天然水500ml」產品進行自主檢測的同時,立即決定將對象批次的產品停止銷售。一周後的2月20日,根據上述自主檢測結果,且為了避免同系列產品造成顧客混亂,無印良品日本總社自主回收對象產品為兩款「天然水」產品(500ml和330ml)及一款「碳酸水」產品。

據悉,此次召回的兩款「天然水」產品,1L中的溴酸鹽檢測含量為0.02mg~0.04mg,按日本相關規定,超標2倍至4倍。上述3種商品除在日本全國約400家無印良品門店和網絡銷售之外,還出口到了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地區。據媒體報導,上述「碳酸水」曾在中國內地售賣。

「媒體報導中提及的1款『碳酸水』產品,現在已沒有在中國內地銷售。」無印良品中國向第一財經1℃記者發來採訪回復確認稱,媒體報導中提及的兩款「天然水」產品,在中國內地從未銷售過。

公開資料顯示,溴酸鹽是飲用水行業大量使用臭氧進行殺菌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的一種毒副產物,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定為2B級潛在致癌物。

根據新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GB8537-2008)主要起草人介紹,正常情況下水中不含溴酸鹽,但普遍含有溴化物。當使用臭氧對水消毒時,溴化物與臭氧反應生成溴酸鹽。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認為,溴酸鉀對實驗動物有致癌作用,由於對人的致癌作用還不能肯定,因此溴酸鹽被列為有可能致癌的物質。

我國早期很少使用臭氧對水消毒,因此舊版國家標準並未規定溴酸鹽限量。但近年來,礦泉水企業普遍採用臭氧殺菌工藝,致使礦泉水含溴酸鹽問題出現。2008年,國家發布的新國標《飲用天然礦泉水》增加了溴酸鹽的限量指標:0.01mg/L。

「從靠近沿海城市地方的水源地取水生產的瓶裝水,容易出現溴酸鹽超標的問題。」水質專家趙飛虹在接受第一財經1℃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媒體報導,此次涉事生產瓶裝飲用水的工廠位於富山縣黑部市,緊鄰日本海。

「這個水源地離海邊比較近,水中溴化物的含量可能比較高,用了臭氧消毒以後可能就會出現溴酸鹽超標的問題,那麼實際上這個問題可以利用生產工藝解決。」趙飛虹對1℃記者進一步表示,採取不同的工藝可以把溴酸鹽超標的問題解決,也就是說無印良品涉事工廠的生產管理可能出現了問題。

對於產品為何檢出溴酸鹽超標,良品計畫公司表示,還沒找出原因。「目前還未收到危害飲用者健康事件發生的相關聯絡。」無印良品中國對1℃記者表示。

對於公眾關心的食品飲料業務採購檢測流程、佔比收入等問題,無印良品中國則對外回應稱,「由於涉及具體的財務數值與公司內部方針,因此不便進行分享。」

「部分涉及公司銷售情況等內部信息,不便告知,煩請理解。」無印良品亦不願對1℃記者透露太多關於公司的信息。

據1℃記者了解,進入2019年不足兩月的時間裡,無印良品方面就出現了兩起與食品飲料有關的安全通報。2019年1月,無印良品售賣的一款進口燕麥餅乾亦被香港消委會「點名」,被檢出縮水甘油、丙烯醯胺含量較高。

儘管這次召回產品主要在日本及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但接連爆出的食品安全問題,還是讓外界懷疑這家家居雜貨巨頭的管理出現了問題。

「食品飲料在保質期上要求確實很高,需要無印良品真正重視起來,一是在採購管控上要做好品質監控;二是在上架銷售過程做好保質期管理。」程偉雄對1℃記者表示。

頻繁降價難掩頹勢

事實上,食品安全問題只是無印良品在華遇到的困境之一。這家日資品牌進入中國13年來,目前正遭遇嚴重的價格危機,何去何從仍讓外界捉摸不透。

公開資料顯示,無印良品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爆發嚴重經濟危機的日本,主推服裝、生活雜貨、食品等各類優質商品。無印良品是指「沒有名字的優良商品」,因樸實、回歸本質的企業理念,受到青睞,同時亦滿足了危機中人們節衣縮食、一切從簡的願望。

由於受到廣大日本消費者的肯定,短短幾年內,無印良品就有了上百家專賣店,並在倫敦開設了第一家海外專賣店,此後陸續進入歐洲其他部分國家。

2005年,無印良品在上海南京西路開設了第一家店鋪,首次引進中國市場的商品種類過千種,其中包括生活雜貨、服飾、箱包以及食品等。直到2008年,無印良品才陸續在中國開設更多的門店,緩慢增長。

無印良品在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快速發展是在2012年。彼時,淘寶「雙11」交易額突破190億元,電子商務持續以井噴狀態爆發。實體零售則在電商的衝擊之下出現關店潮,輿論甚至斷言,實體零售的寒冬已至。

不過,無印良品卻逆勢擴張,其以「高人氣」成為各大商業地產商的「座上賓」,門店數量急劇攀升,2013年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首次突破100家。

外界認為,無印良品持續快速增長與當時奢侈品行業下行、快時尚崛起的大趨勢有關。優他國際品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楊大筠對第一財經1℃記者表示,主要是中國新成長起來的年輕階層比較願意接受無印良品所倡導的環保、自然以及消費理念,並且非常認可日本人做零售的細節和對品質的追求。

「這種無意的、性冷淡風的消費場景我們沒有見過,同時它對品質和性價比的強調性,是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所以當無印良品在中國出現的時候,我們覺得這非常新鮮。」楊大筠認為。

無印良品在中國順勢崛起,並在2015年和2016年強勁增長。經過多年耕耘,截至2018年年底,無印良品在中國已有256家門店。

雖然門店在增加,但近年來,無印良品的業績增長勢頭卻已經放緩。

據良品計畫披露的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無印良品在中國連續兩個季度銷售額下降。財報顯示,在2018財年二季度,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可比銷售下滑2.2%,中國市場上半財年營業收入為361.68億日元,同比下滑0.2%。

外界稱,無印良品業績持續下滑,緣於中國消費者觀念的改變。新鮮感過後,中國的消費者發現,無印良品的許多商品都是「中國製造」,在中國的價格卻要比日本高出10%。

無印良品回應稱,「今年我們精選了約百種生活中的必需品,進行價格調整。今後,無印良品還將繼續努力,通過簡化商品包裝、省去多餘製造工序、改善物流配送形態、擴大生產規模等一系列手段,為顧客提供更多便宜的豐富商品。」

自從2014年10月首次降價以來,截至目前,無印良品已在中國實施了10輪降價。2018年8月底,無印良品宣布進行第9次降價,平均降價幅度為20%。

「無印良品不是一次性降價到位。因為一次性降價到位的話,會對一個品牌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它就分批次降價,那麼降到今天為止,我覺得無印良品如果還是靠降價來尋求生存空間的話,機會不是特別的大,因為這並不是他的強項。」楊大筠告訴1℃記者。

據了解,目前無印良品在中國所售服裝比日本地區整體貴10%,生活雜物類商品貴20%。良品計畫代表取締役社長松崎曉最近透露,無印良品每年都會通過物流、供應商交流等方式下調價格,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中國和日本商品價格一致。

松崎曉進一步表示,希望每個城市、每個國家的價格都一樣,「這是我們在做的工作,也是我們2020年最終的目標。現在的價格(中國)跟日本相比,已經做了很多改進。」

「無印良品在價格的調整方面,確實是一種策略。原本在日本國內就是大眾化的雜貨店,價格比較平民化,但到了中國反而定位變高,成了中高檔品牌,這本身就是一種失策,給國內眾多模仿無印良品的企業留下了空間。」程偉雄認為,「無印良品當下狀況有點高不成低不就,往高走就無法進行大範圍的渠道下沉,做全方位的線上線下布局;往下繼續拉低定位,目前已無法和本土雜貨店品牌進行抗衡。」

發起品牌文化「阻擊戰」

中國是無印良品除日本之外的第二大市場,降價壓力源自中國本土同類企業的競爭。

2019年1月18日,無印良品在華東「新一線「城市杭州開啟了中國的第4家世界旗艦店,總面積超過3500平方米。同在這一天,快時尚巨頭名創優品在廣州舉行了盛大的2019年年會。

名創優品創始人兼CEO葉國富現場對外透露:截至2018年底,名創優品的門店數量突破3500家,進駐79個國家和地區,營業收入超過170億,全球員工數量達到3萬人。並且,名創優品仍在以每月開店80家~100家的速度快速擴張。

近年來,快時尚品牌迅速崛起,無印良品門店周邊很容易見到名創優品等品牌門店的身影。無印良品簡約、自然的風格不再是「獨樹一幟」,包括名創優品、網易嚴選、蘇寧極物、淘寶心選和小米有品在內的多個品牌都主打同類風格。

名創優品誕生於無印良品在華「跑馬圈地」的2013年。當年,打著「日本設計師品牌」旗號的名創優品悄然進駐廣州,並以此為原點,迅速在全國複製。

接著,快時尚連鎖品牌在中國呈井噴之勢。

2016年,網易正式推出原創生活類自營電商品牌網易嚴選,通過ODM模式與大牌製造商直連,去掉了大牌溢價帶來的附加成本。網易掌門人丁磊聲稱,嚴選將布局線下,並在2018年底起開設線下實體店。同樣是在2018年,蘇寧智慧零售新物種「蘇寧極物」全國門店在南京開業。

2018年,小米登陸港交所。在此之前的2017年4月,小米上線了精品生活電商平臺「有品」,並布局線下實體店,除小米的自有品牌之外,還引入第三方獨立品牌。

在程偉雄看來,中國本土廉價雜貨店品牌崛起,無印良品境遇尷尬。從日本風格的名創優品、北歐風格的NOME、韓式潮流的木槿生活等可見,這些「本土雜貨店已經開始尋找自己的品牌定位,風格差異化已經造成對無印良品的衝擊。」

「很多公司都在學無印良品,產品品類跟它差不多,最要命的問題是,這些企業還利用無印良品現有在國內的供應鏈和生產製造廠家生產同品質的商品,但價格比它低得多得多。」楊大筠對第一財經1℃記者表示。

在程偉雄看來,當前無印良品面臨來自線上和線下的雙重挑戰。「線上面臨類似網易嚴選對它的分化,線下面對名創優品的攻勢。網易嚴選和名創優品憑藉價廉物美以及線上平臺、線下高覆蓋的網點布局對無印良品衝擊很大。」程偉雄表示。

面對接二連三的同類競爭對手,松崎曉似乎並不擔憂。無印良品擁有7000多種品類的商品,在他看來,外界可以模仿其中一個、兩個,甚至三個,「但不可能把7000個產品用這樣的思維做,這是我們自己最強項的東西。」

同時,為了應對競爭趨勢,無印良品開設體現自身文化特點的旗艦店,試圖通過開「大店」的形式展現無印良品的理念。在凸顯自身風格的同時,無印良品亦針對中國市場進行了更多的嘗試,切入餐飲和酒店板塊,力圖通過良好的消費體驗,進行場景化營銷。

2017年6月,無印良品在上海推出了「MUJI餐廳」;2018年1月和6月,無印良品MUJI酒店(MUJIHOTEL)分別在深圳和北京開業。

無印良品的MUJIHOTELBEIJING位於距離天安門廣場450米的「北京坊」內。3月3日,第一財經1℃記者來此探訪。這是一棟多層的集合了購物、住宿和餐飲等功能的無印良品「文化中心」,地理位置優越,前方就是天安門廣場,步行可至故宮。

前臺酒店客房信息顯示,這裡共有6種大小不一的房型,價格在550元至3000元不等,共有40餘間房,最便宜的每晚550元的A房型僅有3間,每晚700元的B房型17間。前臺工作人員告訴1℃記者,「A房型非常搶手,不在網上提前預訂的話,到店基本無房。」

外界並不看好無印良品的上述延伸業務的探索,其經營情況如何,無印良品亦未對外透露。第一財經1℃記者向無印良品中國發去採訪函,詢問無印良品的延伸業務發展情況,以及緣何在實體門店的銷售還未完全鞏固時,又投入巨資進行新業務拓展。無印良品中國在回復函中未正面回復這一問題。

雜貨店的競爭,或許還有一場好戲、大戲要上演。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將在上海開生鮮超市 日式雜貨店也有生鮮夢
    【CNMO新聞】得益於中國人對於烹飪的熱愛,中國人對即時新鮮食材的需求遠超海外,這催生了一個擁有巨大規模的生鮮市常有報導稱,2019年中國生鮮市場交易達2796.2億元,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市場規模將會有更大的提升,預計在2023年市場規模超8000億元。
  • 無印良品:日本的中低端雜貨店 在中國價格翻番
    然而在中國,無印良品是一個奇葩的案例,沒有logo、廣告、代言人、繁複的顏色與樣式,業績卻一飛沖天。許多中產階層和文藝青年都對無印良品鍾愛有加,為什麼傳說中的一家日本中低端雜貨店,能夠在中國逆襲成功,實現身價翻番。無印良品只是日本的中低端雜貨店?
  • 探秘「無印良品」如何從一個雜貨店做成全球連鎖
    沒錯他就是無印良品。小編現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 「無印良品」是如何從一個小小的雜貨店變成如今全球連鎖的店鋪。我們就從無印良品的成立來說起吧!無印良品的成立的時間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當時的時代背景是世界經濟增長陷入低迷,日本也經歷了嚴重的能源危機。當時的消費者不僅要求商品有好的品質也希望價格從優。根據定位之父特勞特認為。
  • 無印良品MUJI繼續「混搭」 將雜貨店改造成為書店
    早在2010年前,無印良品(MUJI)就開始嘗試多元化的經營策略。自嘗試了咖啡館、餐廳,建設露營基地乃至裝修、造房子等諸多業務後,無印良品終於毫不意外地開起了書店。對於長久以來被貼上簡約、文藝、小清新乃至「清心寡欲」標籤的無印良品來說,賣書這事非但沒有違和感,相反還顯得如此的順理成章。
  • 無印良品:生活美學販賣者
    除了純樸、簡約、顏值高的雜貨,無印良品還販賣什麼?自疫情期間以來的國內市場中,盒馬鮮生等生鮮業態的走勢持續良好,而無印良品也踏入了這一領域,要在中國賣起了「菜」。在十月上海瑞虹天地太陽宮召開的招商發布會上,無印良品宣布將要在該商場推出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中國首店的消息。而這一項目,也是無印良品「以食為主」的最新業態之一,在宣布入駐中國之前,東京和大阪的繁華地帶也同樣有著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的身影。
  • 無印良品的中國困局
    從早先進入中國市場時火爆的「中產標配」,到如今頻頻降價仍無法挽回頹勢,無印良品究竟發生了什麼? 01 由盛轉衰 對無印良品而言,最好的時光停留在2015年。 2005年進入中國後,無印良品經歷了長達7年的蟄伏期。到2010年無印良品在國內的新增店鋪數量僅為8間,隨後的2011年這一數字變為12間,依舊緩慢。
  • 夾縫中的無印良品:自家「良品」屢現不良,對手「良品」迎頭趕上
    相關監管部門介入調查今日,記者在無印良品官方商城搜索「榛子燕麥餅乾」,未能找到相關產品。位於上海市美羅城、光啟城等多家無印良品門店店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該款餅乾已無售賣。此外,記者在走訪中注意到,儘管是在工作日,但無印良品多家門店內顧客頗多,「致癌門」事件似乎並未影響門店的客流量。
  • 日本無印良品首家大型生鮮賣場「aeon mall堺北花田店」開業
    3月20日,日本品牌無印良品旗下最大規模賣場「aeon mall堺北花田店」今日在大阪開業。這是無印良品開設的首家大型生鮮食品賣場,主要出售產地直送蔬菜、精肉、鮮魚等。   據悉,堺北花田屬於大阪府堺市北區東淺香山町,向來以人流量大而聞名。此次無印良品生鮮賣場總面積超過4300平米,顯然是圍繞「食」文化再次大力布局。
  • 讓無印良品丟失「優越感」的罪魁禍首,其實是善變的消費者?
    你買過無印良品嗎?相信肯定很多人會回答:當然買過了。巧了,我也是。但是如果問及你最近一次去無印良品消費過的經歷,可能會有不少人已經記不清了。之前關於無印良品新一輪降價的新聞炒的沸沸揚揚,最近在一個周末中我無意路過無印良品,發現在店裡的顧客相比印象中的無印良品,相差了很多。
  • 無印良品餅乾致癌物含量均最高 無印良品如此回復
    ,其中無印良品的一款產地為馬來西亞的榛子燕麥餅乾,在檢測的非預先包裝或豁免營養標籤的預先包裝樣品中,其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含量均為最高。呂敏儀稱,食品安全中心針對法例未訂立標準的有害物質,將以風險為本的原則,抽取食物樣品進行化驗,如果風險評估結果顯示有關食物不適合供人食用,將會要求商戶停售,並回收有關食物。此外,還可能會檢控涉事商戶。15日下午,北青報記者在無印良品內地官方網站上找到了該報告中同名的榛子燕麥餅乾,但官網顯示該產品暫時缺貨。
  • 無印良品成都世界旗艦店將於雙十二開業
    原標題:無印良品成都世界旗艦店將於雙十二開業 據日本媒體報導,經營日用雜貨店「無印良品」的日本良品計劃公司,將於2014年12月12日在中國成都開設海外最大店鋪「成都太古裡世界旗艦店」,加快海外業務發展。
  • 無印良品跨界開酒店,一個家居雜貨店是打造生活方式閉環的?
    在移動互聯的無邊界時代,無印良品可能會給你一個打開線下生意邊界的與眾不同的經典示範。如今的無印良品,已經無法以零售連鎖商店來簡單定義,它以三大業態為主,同時延伸出了MUJI Books、MUJI Meal&Caf ,此外還有房屋建築、花店、生鮮等產業類別,8000餘種商品。MUJI變得越來越像圍繞著消費者的吃穿住行的生活方式公司。
  • 日本「無印良品」VS中國「無印良品」,究竟誰在「偷梁換柱」?
    然而,無印良品卻在布局中國市場多年後,同北京一家同樣以「無印良品」為品牌的家紡店不期而遇,並由此上演了一場商標大戰。一年前,一件由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下稱「棉田公司」)註冊在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等商品類別上的「無印良品」商標,曾讓「日本『無印良品』敗訴中國『無印良品』」的輿論甚囂塵上。
  • 無印良品曝定價比日本貴一倍
    無印良品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低迷時期,以「沒有商標但優質」著稱,但在引入中國後,憑藉新穎的商業模式儼然成為一個高端品牌。據一位長期居住在日本的消費者透露,無印良品在日本市場實為中低端品牌,多出現在超市中,以雜貨店定位示人。
  • 夾縫中的無印良品:自家「良品」屢現不良 對手迎頭趕上
    早在2014年9月,原國家質檢總局便發布報告稱,無印良品多批次進口食品出現不合格的問題;2017年,無印良品因產品質量、誇張宣傳等問題被行政處罰多次;2018年4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抽查出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款軟殼行李箱振蕩衝擊性能不合格。  除了產品質量,無印良品此前的「問題地圖」事件和「不配合抽檢事件」也頗受質疑。
  • 無印良品:「去品牌化」的品牌化
    無品牌?提起「無印良品」這個品牌,你第一個會聯想到哪個關鍵詞?以「去品牌化」聞名的無印良品在國內有著一眾信徒,他們希望在中國複製無印良品在日本的成功,然而這條路似乎並不好走,不僅是他們很艱辛,就連先行者無印良品在中國也沒混出個門道。
  • 無印良品在華困局:產品問題頻出 品牌定位動搖
    無印良品又陷入了產品質量風波。7月17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2018年家具抽查檢驗不合格名單》,其中,6款無印良品產品出現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等問題。7月19日,無印良品發布情況說明並致歉,表示願為購買這6款家具的顧客提供退換貨服務。
  • 關於無印良品拒絕抽檢你怎麼看?
    首先,我給大家科普一下,無印良品是一個來自日本的品牌,意味著以簡潔樸實為風格的雜貨店。就在2018年9月21日,中國地區的無印良品門店拒絕工商部門抽檢,商品信息全部清空。這一舉動,不得不說是對中國數以億計的消費者極大的不尊重,中國作為無印良品最大的經銷地,為什麼拒絕抽檢?為什麼偏偏是中國地區拒絕抽檢?拒絕抽檢的原因是什麼?到底有沒有質量問題?床品怎麼保障質量?無印良品到底在隱藏什麼問題?我們現有的消費者如何安心繼續使用產品?
  • 無印良品五年降價10次 或將繼續以降價謀翻身
    對素來高冷的無印良品來說,「新定價」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委婉又得體的打折降價策略。 近日,無印良品產品再度降價,其中不乏明星產品。這已經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第十次降價。不過,無印良品在華的日子並不好過,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連續下滑。
  • 從一到零 回歸原點 無印良品的自我發現之旅
    理想雜貨店理想中的雜貨店啊,應該是擺滿了氣味相投的東西,不要有什麼太高的格調,都是好用的、耐用的、耐看的、經久的東西。雜貨代表的生活方式就是到處搜集一堆破爛,然後和諧地安置在家裡的每一個角落。雜貨代表的生活方式雜貨店往往是一座城市人們生活的縮影,當人們開始著眼於當下平凡的日常,便會試圖去將家和生活的小細節變得更生動且有趣。雜貨代表一種個人風格、一類生活方式,同時也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可能性。①為什麼想要開一家這樣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