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又陷入了產品質量風波。
7月17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2018年家具抽查檢驗不合格名單》,其中,6款無印良品產品出現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等問題。7月19日,無印良品發布情況說明並致歉,表示願為購買這6款家具的顧客提供退換貨服務。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這已經是2019年以來無印良品第4次出現產品質量問題。
此外,根據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劃2019財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中國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5.7%至308.2億日元,但經營利潤同比下滑4.2%至33.4億日元。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無印良品近幾年在中國市場上表現平平,或與其戰略失誤有關。
「如今中國的新中產消費者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審美主張,而無印良品依舊直接把在日本成功的市場營銷策略應用到中國市場,已很難應對中國本土雜貨店品牌帶來的價格威脅和渠道挑戰,無奈之下只能頻頻降價,打響價格戰。」宋清輝說。
降價的副作用
在無印良品的官方微博和微信上,「價格的重新審視」一詞頻頻出現,無印良品將其解釋為「更合理的價格,不變的質量」,調價的物品有文具、香薰機、沙發、床墊等。從2014年起,無印良品就開始在中國推出「新定價」策略,降價頻率達到每年兩次。除此之外,無印良品還通過夏季促銷、6·18年中大促、無印良品周進行降價,最高降價幅度超過50%。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劃代表取締役社長松崎曉曾表示,無印良品每年都會通過物流、供應商交流等方式下調價格,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中國和日本商品價格一致。
無印良品方面表示,價格的重新審視是為了讓消費者更輕鬆地購入每日穿用的衣物與用品等遍及生活方方面面的基本商品。
然而,與無印良品降價計劃相伴的是頻頻曝出的產品問題。7月17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2018年家具抽查檢驗不合格名單》,其中無印良品的櫸木衣架、胡桃木實木椅、客廳餐廳兩用沙發椅、邊桌臺、組合式木架等5件家具均存在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的問題:3件標稱為「胡桃木」的家具,實際材質分別是「黑核桃」或「膠合板」;1件標稱為櫸木實木的產品,實際材質為水青岡;1件標稱為白橡木的產品,實際材質為纖維板。另外還有一款低型餐桌存在耐磨性問題。7月19日,無印良品官方微博發布關於家具抽檢的情況說明,表示會對家具所使用木材名稱進行全面檢查及更正,同時改正店鋪內展示的產品信息,列明家具各個部位所使用的材質,並增加家具產品的檢測力度。
今年以來,無印良品已多次出現產品質量問題。今年1月15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布檢測報告稱,無印良品售賣的一款產地為馬來西亞的榛子燕麥餅乾,包含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2月22日,無印良品在官網發出的召回公告顯示,公司於2018年7月4日至2019年2月21日出售的「天然水」,檢測結果顯示潛在致癌物溴酸鹽超標,違反了日本《食品衛生法》規定標準,因此對相關產品啟動了召回機制;4月2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告顯示,無印良品向其提交了召回計劃,召回部分存在安全隱患且不符合我國強制性標準相關規定的進口「MUJI」品牌繪畫用筆記本(M)和不鏽鋼尺。
清華大學快營銷專家孫巍表示,無印良品質量問題頻出,說明其供應鏈管理存在漏洞,企業質量標準體系和供應商管理之間脫節,一個可能的誘因就是無印良品頻頻降價,導致在產品採購上壓低成本,影響了產品質量。
在被問及對於代工廠的質量內控時,無印良品方面回應稱,關於代工廠間的合作情況,涉及公司內部信息,不便回復。
「頻頻降價並不是無印良品的破局之道。」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認為,由於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無印良品一直都定位為中高端品牌,降價一方面會讓老顧客產生對於品質的擔心,而頻頻曝出的產品質量事件又與降價形成認知上的惡性循環。
品牌調性失效?
無印良品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消費者期待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主張回歸本質、主打「長久耐用」的無印良品滿足了人們一切從簡的願望。2005年無印良品進入中國之後,改變了市場策略,從「大眾雜貨鋪」定位為中高端生活品牌,在選址時遠離超市,進入各大商場的熱門位置,定價也高於日本。其簡約的日式生活哲學受到了國內中產階層的追捧,原本的「無品牌」理念也成為溢價資本。
截至2019年2月28日,無印良品在日本共有420家門店,在海外共有497家門店,其中中國門店數量達到324家,包含中國香港地區的20家和中國臺灣地區的48家。從銷售額上看,無印良品2019財年(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完成的4096.9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62億元)銷售額中,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達到750.9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8億元),佔到東亞市場(除日本)銷售額的61.38%。
然而,中國的消費者對於無印良品的熱情似乎在漸漸消失。無印良品方面表示,在大陸地區營收增幅放緩,主要是由於內部更換了出入庫的流通管理系統,另外,基礎潤膚系列的化妝水庫存也少,但現在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凌雁管理諮詢首席分析師林嶽指出,無印良品進入中國之後,已經吸引了大量的中高端人群,甚至粉絲群,現在如果定位下移,逐步向大眾化雜貨店轉型,除了會被原有消費者「嫌棄」之外,利潤率也會受到損失,其經營數據已有體現。對於品牌定位,無印良品方面向記者表示,MUJI一直強調沒有「品牌定位」,只追求產品本身和自然共生的理念。
「無印良品要想在中國市場上有更好的業績表現,需要更了解中國市場。」在優他國際品牌投資管理公司CEO楊大筠看來,雖然同樣是日企,但優衣庫更像是「日本的中國企業」,而無印良品更像是「日本在中國的企業」。楊大筠指出,從優衣庫身上能明顯看出針對中國消費者的營銷策略,包括打折、推新、IP營銷、飢餓營銷等,但無印良品的店鋪風格還和日本的店保持高度一致性,本土化不到位。
多名消費者告訴記者,買了無印良品的床墊,但是和家裡的床存在尺寸差異,買了無印良品的床,但是和國內其他品牌的床墊不合適,而這一問題直到2019年3月才得到解決。無印良品在其官方微信中表示:「2019年3月29日起,MUJI審視了床/床墊等一系列商品,統一調整為中國標準的120/150/180cm。」無印良品方面告訴記者,至2023年底,中國市場本土化商品的比例將提升至生活雜貨部門商品總量的50%。
在無印良品希望通過降價更加親近中國消費者的同時,網易嚴選、小米有品等依託網際網路平臺興起的雜貨店品牌,主打北歐風格的NOME以及主打「日本設計師品牌」的名創優品等國內企業迅速興起。
無印良品方面表示,MUJI一直以來並沒有去研究「對手的產品」,MUJI更關心顧客會不會關注MUJI的品牌,如何才願意走進MUJI的店鋪、購買MUJI的商品。
來源: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