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電商的平臺上「無印良品」的旗艦店讓「MUJI無印良品」的中心位收到了動搖,很多消費者會檢索無印良品,然後置頂旗艦店進行購物,但是可以收到貨物後並非是MUJI的產品。經過後續調查發現,其店鋪的設計風格和MUJI相似,且商品也相似度超高,不過尷尬的是,MUJI對該公司網店承認不侵權,也持有中文的無印良品商標,但是不是同一個品牌。其實,MUJI在市場上的處境不只有這個。無印並非無印。
無印良品主要兜售床品、毛巾、廚具等,風格同MUJI的極簡主義風格較為相似,此外,這個店家的交易量很大,評價多餘3000,不過這些評論中,大多都是,這個無印並非是真的無印。這家店的價格同MUJI的價格相差近一般,記者向MUJI的客服諮詢上述事件,表示並不知情,對於這家店的存在並不了解,且,兩個無印不是一個公司。但對於是否有侵權嫌疑,MUJI表示它也是一個正規公司。當消費者提出會將兩個混淆容易購買失誤,而客服人員則表示,只要輸入「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就可以搜索到我們自己的店鋪。
其實雙方對於商標的爭議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但是沒有判決,兩方不同的就是簡體和繁體的商標,但是由於消費者可能不了解兩個公司的狀況,可能會購買不同的產品,這樣反而會對MUJI的品牌形象有一定的損害。
在雙方對商標的爭奪中,線上的店鋪惹人非議,根據公開的信息表示,日本的MUJI最早起訴北京的無印良品不正當競爭,訴訟請求中就包括了個電商平臺的刊載聲明。
很多房的因素在制約著MUJI中國的市場發展,本土的消費者品牌的成本和售價也會偏低,這大大的影響了MUJI的銷售額,近年來的食品安全問題也讓MUJI對消費者的商品質量信任度下降,如今的MUJI大部分的價格已經開始不斷降價迎合消費階層,親民程度和優衣庫沒太大的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