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架馬路上的博物館,原以為是隧道,沒想到是青島的百年獨家記憶

2020-09-04 樊凱凱凱子

夏日的風吹到青島,這裡除了有海藍藍天的秀麗風光之外,還有一個東方的「電影造夢工廠」。青島,中國的電影之都。2019年的《流浪地球》、《瘋狂外星人》都是在這裡創作完成的。近幾年,隨著政策的引領、軟硬體的不斷完善,青島的電影產業正不斷的發展著。

隨著青島電影博物館在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正式開館,中國的電影記憶、青島的電影故事正從這座擁山面海的博物館不斷被人熟知。無論是在地的老青島,還是特地趕來打卡的外地遊客,青島電影博物館總是會讓你有點收穫。


電影博物館坐落於朝陽山畔,外形是一棟歐式古堡式的建築,精緻而又秀氣的外牆裝飾和色彩搭配讓這裡成為了小友名氣的網紅打卡地。更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橫建於馬路之上,一條雙向四車道的公路從博物館下方穿過,它也是一個公路隧道。


除了擁有著華麗的城堡外觀,和坐擁山與海的環境之外,這座博物館也是首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的活動舉辦地之一。博物館的一層場館面積有2730平方米,分為世界電影展廳和青島電影展廳兩大部分,展廳以「光影長河」為敘述主線,通過圖文、實物展品、數字展廳等方式介紹了青島與中國電影百年的不解之緣。



在博物館內,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室內的炫酷的設計。青島電影博物館的室內世界充滿科技感,在一剎那間仿若自己走進了科幻電影的情節之中。在這裡,你可以通過全息展臺、VR體驗、綠幕摳像等技術,沉浸到電影影像之中。



博物館內也展示了許多國內外經典的電影作品,滿滿一牆的海報,總會有一張不經意的勾起回憶。從博物館上二樓也是別有洞天。二層的空間是一個集休閒娛樂與科教為一體的新型文化藝術空間,在這裡你可以喝一杯經典的美式咖啡,也可以從書架上拿起一本喜歡的書,慢讀一下午的時光。當然,這裡以航空航天為主題的展覽館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青島電影博物館坐落在西海岸新區濱海大道2777號,位於融創茂步行街的北側,這裡自駕更為方便,有停車場。博物館每周一閉館,其他日期的早上9點至下午五點對遊客開放。

相關焦點

  • 專訪青島啤酒博物館姜衛:歡迎解鎖百年老館的新潮玩法!
    近日青島新聞網記者獨家專訪青島啤酒博物館常務副館長姜衛,了解青島啤酒歷史文化,並走進博物館品嘗最純正的青島啤酒,解鎖百年老館新潮玩法,體驗青島的「城市味道」。百年老建築被完整保留下來  他們甚至不遠千裡只為挑選最適合的玻璃原片。  記者:彩色玻璃原片有什麼特點?
  • 探訪電影博物館 走進光影中的青島電影故事
    在青島除了有碧海青天、紅瓦綠樹的秀麗風光之外,還有一個東方的「電影造夢工廠」——青島東方影都。作為全球投資規模最大的影視產業綜合項目,不僅已成為《瘋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環太平洋:雷霆再起》、《長城》等多部電影作品的取景地,更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發展的強勁助力。
  • 【獨家】青島老街之十七 青島下水道傳奇
    【青島新聞網獨家報導】 清朝末年,青島口是一個繁榮的市鎮,商店林立,作坊眾多。 龍口路南端兩側牆壁上新裝飾的青島風景畫。(陳志偉) 點擊最下方「閱讀原文」查看相關報導>>>> 獨家:青島老街之一 大學路上的愜意慢生活 獨家:青島老街之二 第一大澡堂天德塘的輓歌 獨家:青島老街之三 名流薈萃的三十年代 獨家:青島老街之四 贓官巷的前世今生 獨家
  • 青島:百年水塔成「袖珍」博物館
    依託具有近百年歷史的青島「雙山水塔」為原型重建而成的博物館--青島臺柳路博物館即將面世,成為全國少見的「袖珍」博物館,向世人展示青島市臺柳路及「雙山水塔」周邊地區的百年歷史。青島市市北區創新資源片區管委會副主任王軍介紹,1903年建成的青島啤酒廠,使青島逐漸成為頗具名聲的東方「酒城」。
  • 獨家:青島記憶之三 三十年前的臺東街頭
    點擊查看>>獨家:青島記憶之一 老照片還原臺東舊貌              獨家:青島記憶之二 老膠片重溫臺東風情    【青島新聞網獨家報導】    在老青島人眼中    現在,讓我們沿著它的發展脈絡,去探尋屬於老青島人的美好記憶。    註:本文搜集的多張舊照,多數原版藏於德國歷史博物館,部分照片系首次公開露面,轉載請註明出處。 提示:支持← →箭頭翻頁
  • 獨家:青島記憶之六 寫滿滄桑的老建築
    車站飯店    點擊查看>>    獨家:青島記憶之一 老照片還原臺東舊貌    獨家:青島記憶之二 老膠片重溫臺東風情    獨家:青島記憶之三 三十年前的臺東街頭    獨家:青島記憶之四 寫滿故事的臺東地標    獨家:青島記憶之五 鐫刻時光的臺東馬路    【青島新聞網獨家】    車站飯店舊址:    青島市歷史優秀建築。
  • 發現青島啤酒之美 | 青島啤酒博物館:百年青啤,一座城市的記憶
    活動以獨特視角的原創內容為基,用創新多樣的新媒體技術形式與全媒體平臺,透過鳳凰衛視、鳳凰網、鳳凰周刊及22家鳳凰網地方頻道的億級曝光量,深度聚焦承載國家戰略、擁抱企業與企業家的新青島,為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產業振興建言獻策。助推青島站在世界新的發展風口上,揚帆遠航。
  • 【獨家】探尋青島記憶 一條微信還原臺東鎮舊貌
  • 青島·海底隧道博物館徵集博物館標誌和紀念品
      半島全媒體記者 婁花  11月1日,半島記者採訪獲悉,青島·海底隧道博物館作為國內首家以海底隧道為主題的博物館,即日起到2017年12月24日,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博物館標誌(logo)設計方案和博物館紀念品設計、產品,兩項最高各獎2萬元。
  • 獨家:青島記憶之一 老照片還原臺東舊貌
    德佔時期通往臺東鎮的大道(今威海路)   【青島新聞網獨家報導】    青島新聞網7月28日訊 在老青島人眼中,臺東是一個神話,無淡旺季之分    現在,讓我們沿著它的發展脈絡,去探尋屬於老青島人的美好記憶。    註:本文搜集的多張舊照,多數原版藏於德國歷史博物館,部分照片系首次公開露面,轉載請註明出處。 提示:支持← →箭頭翻頁
  • 青島紡織博物館新館開啟 傳承百年紡織歷史文化
    9月29日上午,青島紡織博物館新館在市北區四流南路80號紡織谷隆重舉行開館儀式。據了解,青島紡織博物館新館項目一期投資4000餘萬元,按照國家4A標準規劃建設,在紡織谷打造國內首家紡織主題動線博物館和紡織遺址公園,在定位功能、設計理念、場館建設、服務項目等諸多方面積極探索並走在了國內前列。
  • 山東青島紡織博物館開館 百年織就歷史人文景區
    近日,國內首家紡織主題動線博物館和紡織遺址公園在青島市掛牌開館,新館所在地前身為始建於1934年的上海紗廠舊址。據了解,有著一百餘年歷史的紡織業是島城的「母親工業」,曾為青島贏得「上青天」的盛譽(上海、青島、天津)。
  • 嘉陵江側,鵝嶺崖下一條百年老巷,有重慶的獨家記憶
    在12秒人行綠燈對面一條藏於石門的小巷     新都巷  石階兩邊有一些石版畫和面、曬面、煮麵、吃麵掏耳朵、擦皮鞋、拉板車是小巷百年歷史風貌右側往下   是一處盡頭住著一位老奶奶和她的花貓看到有人四處看   以為尋路熱情地擺談開來   又說到雨天石階上布滿了青苔   路滑易摔    感嘆道人老了
  • 中國最美博物館原來在青島 11月門票半價(圖)
    在獲獎之際,青島啤酒博物館為感謝青島市民對青島啤酒和博物館一直以來的厚愛支持,在2016年11月1日到11月30日期間開展青島惠民月,活動期間青島市市民憑有效身份證件可享受25元/人的半價優惠。憑票暢遊青島的驕傲,品嘗最新鮮正宗的青島啤酒,搭配免費領取的啤酒豆,享受愜意青島生活。  中國最美博物館之旅可謂亮點多多。
  • 博物館的獨家記憶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將參觀博物館作為一項重要的文化休閒活動,各大博物館開發的衍生文創產品,也成了不時賣斷貨的「網紅」。盤點自己從博物館買回的形形色色的紀念品,雖然沒有網紅款,但每一件輕巧物件背後,是一段段難忘的獨家記憶。巴黎奧賽博物館的莫奈睡蓮主題薄絲巾,是我最喜歡,也是日常生活場景中使用最多的一件紀念品。
  • 青島啤酒博物館晉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加冕文博行業最高桂冠
    圖片來源:青島啤酒博物館遊覽一小時,收穫醉美百年工業文明。青島啤酒保護的不僅是一段品牌記憶,更是中國工業文明的發展傳承。2006年,青島啤酒博物館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內百年電機、糖化鍋、發酵桶等21件館藏已經被評為國家級文物。館內現有三萬多件藏品都嚴格管理;建築的一磚一瓦、一窗一欞都按照國家文物保護標準精心修繕與維護。
  • 青島知行5D5N,青島博物館/名人故居/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青島貝殼博物館/青島海信科學探索中心
    我沒去過珠啤不好對比,但感覺如果青啤硬性宣傳的東西少一點,改善一下互動性,會比目前更好。以前去過康寧博物館和好時博物館,前者放了很多珍貴的展品,後者則主要是形式有趣(小火車),青啤博物館的互動遊戲我感覺實在弱爆了(要人彈幕許願)。
  • 51米巨幅攝影長卷《記憶中山路》亮相青島百年老街
    青島中山路歷史街區是青島老城的核心街區,中山路是一條沉澱了青島最初記憶和承載了青島城市商業文化底蘊的百年老街,她是青島百年歷史的一個縮影
  • 青島「大馬路」知多少
    或許這原本不能被作為路名,然而在青島歷史上,大馬路不僅曾經被作為路名,而且曾是青島最繁華的中山路北段的俗稱。不過,在很長一段時期,提起大馬路,大多數青島人的第一反應多是滄口大馬路。只是,青島是否僅有這兩條路曾經被稱作「大馬路」呢,不妨通過檔案一探究竟。關於中山路,老青島都知道其路名曾一變再變。相應的,其北段路名也是一變再變。
  • 國際博物館日,探尋博物館的獨家記憶
    盤點自己從博物館買回的形形色色的紀念品,雖然沒有網紅款,但每一件輕巧物件背後,是一段段難忘的獨家記憶。巴黎奧賽博物館的莫奈睡蓮主題薄絲巾,是我最喜歡,也是日常生活場景中使用最多的一件紀念品。猶記得那年六月,從陽光明媚的法國南部一路北上,到達陰鬱寒冷的巴黎,如同從初夏一夜回到料峭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