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抗金名相李綱賞瀑去》
作者:陳彥儒
跟著詩詞去旅遊,能找回激蕩心底的詩意嗎?
且不論滄海桑田時代變遷,且不論古詩詞中膾炙人口的地名或蕩然無存,或被密密麻麻的樓群覆蓋,躋身在平凡的、普通的他鄉景色之中,在失望、疲憊衝擊之下,你又會有哪些反應呢?
想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搖了搖頭。自媒體時代一些炒作的概念和語言,總是讓世人像被驚擾的蜂群般趨之若鶩……
有段時間,「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所謂的名言流行甚廣,隔三差五,就有位好友或熟人,把這虛假又矯情的對立組合晾在朋友圈,就像暴發戶熱衷於在脖頸上掛條老粗的金項鍊……
當然,話也不能說「死」了!跟著詩詞去旅遊,也不是一定就找不到讓你心動的「遠方」!嗯,坦率地說,除了眾多令人大失所望的古詩詞地名外,也還是有一些古地名依舊保持著「原生態」的美。能不能找到這一塊兩塊真正能觸發思古之幽情的地方?靠的大概就是能否逮住的運氣,加上提前做足功課的「出遊攻略」吧!
比如,曾在宋代抗金名相李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楊萬裡筆下出現過的「夜明場驛館」,就是一個不會讓自駕遊客失望的地點。
宋代的「夜明場驛館」位於廣東興寧市永和鎮夜明村,這裡有長達150多米的東文嶺瀑布、響水磜等多條瀑布。
1130年,宋代抗金名相李綱途經興寧夜明場驛館,詩興大發,口佔《午暑憩夜明館二首》,其中一首是:「火雲千丈映溪山,正是人間行路難。賴有道旁飛瀑在,噴霜翻雪做清寒。」
行路難,即是實景,也是心境。緣何行路難?據日本學者小島毅寫的《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1125年金兵分兩路南下,宋徽宗思避難江南,力主抗金的李綱挺身而出,上疏要求徽宗遜位,為此刺臂肘血書奏摺,徽宗感動之餘遂於當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讓位太子趙桓。
《簡明中國通史》則記載:「1126年初,金軍渡過黃河,逼近開封。」李綱和開封軍民頑強抵抗,金兵久攻不下暫時退兵。當年8月金軍再次南下,11月包圍開封,宋欽宗此次相信自稱能調遣「神兵」的無賴,令他大開城門施法,開封被攻破後宋徽宗、欽宗二帝被俘。
資料呈示,1127年宋高宗起用李綱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主政75天後,主張抗金的李綱遭罷相。1128年11月,李綱被謫萬安軍(今海南萬寧),1129年11月29日被赦放還。1130年,李綱在返鄉途中經過興寧,屢遭貶謫的他留下了讓當地百姓吟誦八百多年的佳作。
除了李綱留下了佳作之外,51年後的1181年,著名詩人楊萬裡在任廣東提點刑獄之時,也曾住宿夜明驛館,儘管他是在冬季枯水期在此邂逅瀑布,但水量依舊充沛的瀑布還是給他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當夜激情難抑的楊萬裡刷刷寫下一首古風《題興寧縣東文嶺瀑泉,在夜明場驛之東》:
「筍輿路轉崖欹傾,只聞滿山泉水鳴。卷書急開已半失,眼不停注耳細聽。石如鐵色黑,壁立鏡面平,水從鏡面一飛下,蘄笛織簟風漪生。石知水力倦,半壁鍾作玉一泓。水行到此欲小憩,後水忽至前水驚。分清裂白兩派出,跳珠躍雪雙龍爭。不知落處深幾許?但聞井底碎玉聲。安得好事者,泉上作小亭。釀泉為酒不用曲,春風吹作葡萄綠,醉寫泉聲入枯木,何處更尋響泉曲?」
圖:東文嶺瀑布
圖:夜明古橋
圖:夜明香雪
圖:宋朝古銀礦坑洞
到夜明村賞瀑布,在美景中尋覓著遭貶謫又赦還的李綱足跡,體驗著楊萬裡面對瀑布詩情勃發的狀態,舉目四眺,還能欣賞到曲徑通幽的古驛道風光,見證宋代的礦洞遺址。
夜明村古銀礦何年開採?北宋中期王存主編的《元豐九域志》卷九已有「興寧夜明銀場」的紀載。我後來查找到《宋會要輯稿》一書,在書中《食貨三三》卷終於找到「循州興寧縣夜明場,治平二年置」。宋治平二年即是1065年,至今已有954年歷史。該書還提到夜明銀場食鹽稅額為六百九十七貫,而當時興寧全縣鹽額為七千零四十五貫,一個銀礦,居然能佔全縣食鹽稅額的近十分之一,開採規模看來不小。
「如今的夜明村在武警廣東省總隊的幫扶下,大力發展蒲公英茶葉產業,」興寧永和鎮中心小學語文老師鄧浩宏告訴我,日前村裡又與一知名企業籤約,採用「線上線下平臺+基地+農戶」的蒲公英茶葉產業化合作經營模式,計劃初期種植一百畝,年產量可達15萬斤。
蒲公英不是野草嗎?大規模種植的信心來源於哪裡?「蒲公英是藥食兼用的植物,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有研究證明,蒲公英根提取物在48小時內就會對癌細胞起到抑制作用。加拿大癌症治療中心的Carolyn Hamm博士表示,蒲公英根提取物還能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鄧浩宏文筆好,被永和鎮政府借調從事鎮村宣傳,他認為發展蒲公英茶種植基地不僅能帶動村民致富,而且會助推鄉村旅遊發展……
提到鄉村旅遊發展,就不能不提日本大力發展「第六產業」的經驗。所謂的第六產業,本質就是以種養為主的第一產業、加工為主的第二產業,配套服務第三產業相互融合,從整體上提高農業經濟效益。日本有個小山村叫「馬路村」,坐落在被海拔千米的群山環繞的山坳裡,1979年日本政府立法保護生態,砍樹賣木為生的400多戶人家的財路被切斷,為了解決生計難題,當地村長和農協會長帶領全村「伐木工」轉型發展「第六產業」。全村種有機柚子,製造柚子果醬、柚子飲料、柚子香皂、柚子美容液,修溫泉民宿、農林產物直賣所,吸引遊客前來觀光……截至2016年底,全球有一萬多人成為馬路村特別居民,全村一年接待300多個團體遊學觀光,賣出1000多萬件商品,年銷售超過2億元人民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著954年歷史古銀礦礦洞開採遺址的夜明村,有抗金名相李綱、著名詩人楊萬裡留下的名詩「代言」,該地古驛道風光旖旎,每年初春,漫山遍野的李子花開,吸引了周邊市縣大量遊客前來拍攝,如今該地大力發展蒲公英茶葉產業,附近農戶又自發開展豪豬、果子狸等特種養殖,加上當地擁有「紅軍粥」典故、「武仙祖師」神話傳說等等資源,未來這個小山村是否可以往開拓「第六產業」方向著力呢?
跟著抗金名相李綱賞瀑去,也許,這將成為粵東旅遊的一大亮點……
(本文發表在2019年10月25日《中山日報》「文棚」APP,詳見截圖——
圖:《中山日報》「文棚」APP發表截圖
附:
作者簡歷:
陳彥儒,原名陳鏡堂,廣東興寧人。2019年6月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出版了作品集《放牧星群》、長篇小說《白天失蹤的少女》、散文集《印象興寧 水墨珠海》 、新聞理論隨筆集《新聞課——如何學會與讀者「拍拖」》等專著。其中《白天失蹤的少女》獲得了2015年首屆報業文學獎年度長篇小說大獎。 《新聞課——如何學會與讀者「拍拖」》被清華、人民大學、復旦、上海交大、武大、浙大、西安交大、哈工大、廈大、華東師大、暨大等眾多高校圖書館和國家、省、市縣區圖書館購買收藏。據《中山日報》《梅州日報》、中國作家網、中青網、長江網等媒體報導,一些高校教授在上新聞專業課時,常常會援引本書一些觀點及新聞案例去解讀新聞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