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籠,只屬於上海寧的滬上經典!

2021-02-16 上海老底子

小籠還有一位遠方表親叫湯包,雖然長相和口感類似,但實際上卻是不同的兩味經典~


小籠是上海,常州,無錫,江西,杭州,南京,蕪湖等江南地區著名的小吃,起源自上海南翔。常州味鮮,無錫味甜。

湯包比小籠稍大,而且更注重湯的味道,有些湯包還做成用吸管來吸裡面的湯汁,餡味和皮味可能要稍好一些。

掛著小籠的名字,上來的卻是湯包的樣紙,那麼這家的包子大多數情況下味道會不怎麼樣,因為連老闆和廚師都傻傻分不清小籠和湯包的區別,那麼又怎麼會做的好吃呢?

上海的小籠做工精細,小巧玲瓏,皮薄,餡多、蝦肉、蟹肉,不論是哪一種餡,都鹹淡適中,口感極好。一口咬開皮,包內許多鮮湯流出,一時是眉毛都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


據考證,上海的小籠始於清代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年),由南翔鎮日華軒點心店主黃明賢所創。他用不發酵的精麵粉為皮,餡料採用豬腿精肉由手工剁成,肉餡裡還加上肉皮凍。


他為了避免同行間的惡性競爭,對傳統的大肉饅頭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選用精白麵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又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


還根據不同節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和入肉餡,每隻饅頭折襉十四隻以上,一兩麵粉製作十隻,形如荸薺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



出籠時任意取一隻放在小碟內,戳破皮子,汁滿一碟為佳品,逐步形成皮薄、汁鮮、肉嫩、餡豐的特點,成為古猗園內獨家出售的美味佳點,皆稱" 古猗園南翔小籠"。

後來旅滬的南翔人邀請黃明賢到上海城隍廟開設南翔饅頭店和西藏路上開設古猗園饅頭店,掛名南翔小籠,至今盛名不衰。因南翔小籠味道鮮、膾炙人口而出名,同行老闆紛紛效仿,使南翔小籠在上海及全國各都見其身影。


不過要說好吃的小籠有交關多。

南翔饅頭店作為豫園那家知名老字號的姐妹店,門口碩大的招牌很吸引人。震店頭牌鮮肉小籠,皮非常薄,透著光可以看到裡面鮮紅的肉,湯汁也是滿滿,吃時不仔細還會被燙到,真的很多汁,又鮮又燙~肉也是很緊實的那種,咬上去有嚼勁,很有質感~

山陰路上的萬壽齋也是一家,這家店清一色手腳麻利言辭犀利的上海老阿姨,呵呵,這就是特色。喜歡這家小籠是因為這個味道每次來吃都是一樣的,跟上海其他小籠的味道都不一樣,是一種傳承的味道!雖然小籠的外觀看著不怎麼漂亮,但勝在甜鹹比例正好,皮薄餡大~~~

坐落在愚園路上的富春小籠有超過30年歷史,分店有7間,是本地人最喜愛的小籠店之一。這家小籠的外皮不會過薄,肉餡吃得出用的是新鮮豬肉。最叫絕的皮凍,聽說經過前後五道工序才做成,鮮甜而帶膠質,是用大量雞爪的效果,非常用心!

傳統的小籠製作也是國營餐館的保留項目。

鴻瑞興作為國營老館,口味上也自然有譜,聽說很多明星光顧過。招牌小籠以自己的店名冠名,很有氣勢,當然口味上也不妨多讓,除了鮮和香,還多了一味甜,是那種似有似無的甜,把握的恰到好吃,隱隱約約,層次愈加分明~


綠波廊在上海是很有名氣的一家老字號飯店。這裡的蟹粉小籠很有名,價格也很辣手。不過好在貴有貴的道理,幾十年的手藝擺在那裡,你不得不服。味道上蟹的鮮完全被凸顯了出來,也不腥,倒是能吃出點蟹的鮮甜味來,到位~~

光明邨是老上海人只要提到上海菜就會想起的一家飯店,幾乎半數以上的上海人都去排過隊,老字號就是這麼任性。這家的蟹粉小籠也無需贅言啦,熱騰騰的上桌,肉很鮮嫩,皮薄湯多,蟹粉味道也很濃,抹不去的味蕾之癮...

老半齋又是上海人心心念、心心念的一家老店。最有名是刀魚汁面,當然小籠也是一絕。幾十年的手藝是時間磨不去的,這手法、這火候、這小籠上的一褶一褶,都是技術的沉澱。口味就更沒話說了,兩個字~美味!

王家沙也是老字號的點心店啦,現在還可以看到很多叔叔阿姨過去吃。多年過去了,這家店的招牌依舊是蟹粉小籠,期間不知經過了多少代的打磨。味道就不多評述了,這種經典的美味,只有自己吃過才知道箇中奧妙~

當然不是所有小籠都是上海製造。

佳家湯包就是一家很有名的蘇氏小籠店子。別看這家名字叫湯包,其實是湯包、小籠兩手抓的明星小吃食府。招牌蟹粉小籠的麵皮薄薄的,頂部已有蟹黃汁水,很誘人,一口下去,湯汁四溢,鮮肉加上蟹肉的餡鮮味升級,蟹粉也算是比較多的。

你看光是一顆小小的小籠

就有這麼多的說法

這麼多的學問

而且這裡面壓根沒湯包什麼事~

話說肚子餓的時候寫這種最慘,因為你會經歷從飢、到饞、到飽、到撐、到吐的過程,唉~吃貨的意淫功力真可怕!!!

相關焦點

  • 上海最正宗的小籠,都在這裡了!
    毫無疑問,小籠饅頭是上海第一經典小吃!甚至有人把它稱為能夠品嘗的″上海方言″,可見小籠包在上海的地位之高。這種「小而美」的食物,卻徵服了無數上海人。從城隍廟的南翔饅頭店,到蜿蜒巷弄裡的網紅名店,魔都的日常裡,一屜小籠,看似簡單,卻能讓尋常的日子,閃閃發光。
  • 上海寧只曉得小籠包,湯包只是個鄉下寧
    要說上海人的滬上經典...那就是小籠包然鵝,小籠包還有一位遠方表親叫湯包
  • 上海最好吃的小籠都在這裡了!史上最全!
    小籠就是阿拉上海寧的命,每天睡眼朦朧走在街頭,來上一籠熱騰騰的湯包,精神抖擻,睡意全無,整個人的精氣神都活了。提到上海小籠,恐怕無人不知南翔,可以說,是它創造了上海小籠包的傳奇。作為滬上最知名的小籠店,已有百年歷史,門口永遠都排著長隊。
  • 上海小籠VS無錫小籠,都是小籠包卻大有不同?你更喜歡哪只小籠?
    小籠包在上海其實是小籠饅頭的簡稱,個頭比較小巧玲瓏,一隻大約直徑2.5~3釐米左右,白淨剔透,標準的上海小籠包一般一籠是十六個。上海小籠湯汁飽滿,夾起來能明顯感覺到那種沉甸甸的下墜感,小籠的皮是死面得很薄,裡面的肉餡若隱若現,非常誘人!輕輕咬開一小口,裡面的湯汁立馬就湧出來了!
  • 上海最正宗的小籠,都在這裡了!
    毫無疑問,小籠饅頭是上海第一經典小吃!甚至有人把它稱為能夠品嘗的″上海方言″,可見小籠包在上海的地位之高。這種「小而美」的食物,卻徵服了無數上海人。從城隍廟的南翔饅頭店,到蜿蜒巷弄裡的網紅名店,魔都的日常裡,一屜小籠,看似簡單,卻能讓尋常的日子,閃閃發光。
  • 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 「上海小籠」跟「揚州湯包」更近了
    上海7月1日電 (王子濤 康玉湛)「滬蘇通鐵路!通了!」「長三角鐵路一體化」「『上海小籠』跟『揚州湯包』更近了」……7月1日,在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上海站首發列車現場,列車乘務員手舉標牌與旅客合影,與旅客共慶滬蘇通鐵路的開通運營。
  • 上海最好吃的小籠都在這裡了!史上最全
    小籠就是阿拉上海寧的命,每天睡眼朦朧走在街頭,來上一籠熱騰騰的湯包,精神抖擻,睡意全無,整個人的精氣神都活了。阿拉吃小籠可有講究,不能猴急,不然湯汁會燙到你叫苦不迭,一定要遵循吃小籠口訣:「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可見上海人對小籠的這份虔誠和尊重。
  • 吃遍上海各種特色小籠地圖!
    如今小籠的種類越發五花八門,小資為大家搜羅了滬上最好吃的特色小籠,小籠包控們趕緊來看看!如果來上海記得一定要來七寶老街吃蟹黃湯包!在江浙吃過不少小籠包了,他們家的蟹黃小籠味道真心好!一籠8個,每個小籠只大飽滿、皮薄,蟹黃超鮮美,流下來的湯汁一定要全部喝光,老闆再來一籠!
  • 在上海吃小籠,有這一條就夠了
    推薦原因:一家挺復古的店,做的菜都是老上海的經典。個人感覺這家的小籠包偏蘇式,要趁熱趕緊吃才更有感覺,皮薄餡兒也大,加上湯頭鮮甜,很適合口味略甜的阿拉上海寧享用。>人均:81元推薦原因:他們家的無錫小籠算是上海灘上比較出名的了,還上過電視。
  • 「上海小籠」跟「揚州湯包」更近了!滬蘇通鐵路首發列車體驗報告來啦
    圖說:上海至蘇州至南通鐵路一期(以下簡稱滬蘇通鐵路)今天開通運營 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上海至蘇州至南通鐵路一期(以下簡稱滬蘇通鐵路)今天開通運營,通過這條新線的連接,「上海小籠」跟「揚州湯包」更近了。上午11時28分,C3836次列車準點從上海站始發,將於下午1時09分抵達南通站。
  • 全球限量魚子醬鵝肝小籠只送不賣,上海竟然有這麼任性的老闆!
    分店開滿全亞洲,上海5家分店,全球首創八色小籠,一店就能打卡八大菜系!為慶祝上海中心店隆重開幕,任性老闆更是將創新玩到了新境界!即日起——5月24日,全球限量魚子醬鵝肝小籠送!送!送!只送不賣!只送不賣!只送不賣!
  • 南翔小籠饅頭、淨素菜包、寧波湯糰……豫園餐飲老字號護航「舌尖...
    >現制現售的製作工藝,南翔小籠饅頭、寧波湯糰、淨素菜包等特色小吃,將整個製作、蒸製、出籠的過程展示給來賓,讓人在一覽上海海派美食的匠人匠心之餘,吃得也更安心了。
  • 老字號新氣象丨南翔小籠:從上海味道到非遺"國字號"
    「今年我們在傳統的原味、蟹粉、蝦仁、乾貝口味基礎上,創新了香菇和鹹蛋黃兩個新品種,非常受歡迎。但點得最多的還是傳統的鮮肉小籠。」李建鋼是古猗園小籠館的掌門人,也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南翔小籠饅頭製作技藝的第六代傳承人。
  • 上海人的小籠饅頭
    梁實秋寫湯包,說:「上海沈大成、北萬馨(此「馨」是不是那「新」,已經問不到梁先生了)、五芳齋所供應的早點湯包,是令人難忘的一種。包子小,小到只好一口一個,但是每個都包的俏式……妙處卻在包子皮,半發半不發,薄厚適度,製作上頗有技巧。」這就是他心目中的上海小籠包了。
  • 南翔小籠走出「國際範」 上海嘉定首發南翔小籠世界地圖
    2018上海南翔小籠文化展9月28日正式拉開序幕,圖為我嘉書房。 張亨偉 攝中新網上海9月28日電 (記者 繆璐)隨著千桌萬人「小籠長街宴」的開筵,2018上海南翔小籠文化展28日正式拉開序幕。本次文化展上,上海嘉定不僅首發南翔小籠世界地圖,還啟用我嘉書房(南翔·名士居),同時滿足人們的味覺和精神需求。上海南翔小籠文化展至今已連續舉辦12年,今年文化展聚焦「小籠新傳」「古鎮新韻」「非遺新篇」主題,並融入國際化元素。其中上海(南翔)小籠世界地圖首次以地圖形式呈現上海小吃標誌性品牌之一的南翔小籠在全球的發展態勢,彰顯「上海品牌」的世界影響力。
  • 上海小籠VS無錫小籠,都是小籠包卻大有不同?你更喜歡哪只小籠?
    小籠包在上海其實是小籠饅頭的簡稱,個頭比較小巧玲瓏,一隻大約直徑2.5~3釐米左右,白淨剔透,標準的上海小籠包一般一籠是十六個。上海小籠湯汁飽滿,夾起來能明顯感覺到那種沉甸甸的下墜感,小籠的皮是死面得很薄,裡面的肉餡若隱若現,非常誘人!輕輕咬開一小口,裡面的湯汁立馬就湧出來了!
  • 憶南翔小籠 上海特色小吃
    但是說起上海有啥特色小吃,還是當屬南翔小籠了。以前的城隍廟南翔小籠沒有那麼多人排隊,價格也遠比現在低的多,味道也好。現在的城隍廟,連外賣小籠都會排隊排到轉彎,樓上排隊的人少些,但是價格卻更貴。因此,吃南翔小籠最好的地方還是去南翔。因為去那裡可以逛古漪園,更能品嘗最正宗的南翔小籠。古漪園的門票很便宜,大人是12元一張,好像滿60歲就可以辦年卡,折合下來更便宜。
  • 上海人舌尖上的鄉愁,南翔小籠登上音樂劇舞臺
    南翔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發源於南翔的南翔小籠不僅是南翔的金字招牌,更是海派飲食文化的符號,是上海人舌尖上的鄉愁。 繼以南翔小籠為題材的原創話劇《日華軒》後,南翔又於2018年底啟動了原創音樂劇《愛情小籠包》的製作,挖掘南翔小籠非遺傳承與創新背後的故事。
  • 小籠包還是小籠饅頭?上海人為啥把包子叫做饅頭?上海爺叔一次講清了!
    而北方人意義上的沒有餡的饅頭,   上海人則稱之為   淡饅頭、實心饅頭或者高莊饅頭。   上海人吃包子,可能是全中國最精緻的。小籠饅頭,就是一種典型的海派美食。   上海的小籠饅頭,最出名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就是南翔小籠。
  • 「滬蘇通」今日通上海小籠跟揚州湯包更近了,海岸君登上首發列車
    上海至蘇州至南通鐵路一期(以下簡稱滬蘇通鐵路)今天開通運營,通過這條新線的連接,「上海小籠」跟「揚州湯包」更近了。上午11時28分,C3836次列車準點從上海站始發,將於下午1時09分抵達南通站。海岸君登上這趟從上海首發的滬蘇通鐵路列車,帶來「嘗鮮之旅」的體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