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拒絕就《尼斯條約》重新談判

2020-12-06 搜狐網

  新華網柏林6月12日電(記者呂鴻)德國總理施洛德、法國總統席哈克和總理若斯潘12日在德國南部城市弗賴堡舉行會晤時,一致拒絕就關於歐盟擴大的《尼斯條約》重新談判。

  施洛德和席哈克在會談結束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一致表示,儘管愛爾蘭全民公決拒絕批准《尼斯條約》,德法仍將竭盡全力務必使條約能於2002年生效。至於愛爾蘭的立場,德法希望愛爾蘭通過再次舉行全民公決尋求出路。

  德法領導人還就即將於本周末在瑞典哥德堡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協調了立場。雙方表示,將在會上討論進一步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倡議。談到在歐盟首腦會議前舉行的歐美首腦會晤,德法領導人表示,將繼續堅決捍衛為美國所背棄的《京都議定書》,同時準備在美國飛彈防禦計劃問題上與美國「對話」。

  德法領導人還在與種族主義作鬥爭方面達成了共識,表示將建議歐盟出臺有關法規,對種族排外行為予以懲罰,並嚴密監視種族主義和種族仇視的言論在網際網路上的傳播。(完)

相關焦點

  • 新聞資料:《尼斯條約》
    當地時間2000年12月11日凌晨,尼斯歐盟首腦會議通過了《尼斯條約》草案,之後宣布閉幕。  《尼斯條約》草案是在歐盟《赫爾辛基條約》基礎上進行全面修改後形成的文件。草案涉及歐洲一體化建設和東擴進程等各方面的問題。
  • 德法一笑泯恩仇:100年過去了,如何評價《凡爾賽條約》?
    從馬克龍力推的、包含法英德在內的「歐洲幹預倡議」(IEI)10個籤約國組成的聯合方陣走過香街,到包括德國A400M運輸機在內的歐洲多國機隊低空掠過巴黎,再到德國總理默克爾對歐洲合作和德法友好大加讚賞,歐陸各大國、特別是法國與德國之間的距離從未如此之近。在德法友好的大背景下,或許是為了顧及德國人的情緒,兩周前的巴黎凡爾賽宮舉行了一次低調的慶典活動。
  • 法國國民議會批准《尼斯條約》
    新華網巴黎6月12日電(記者王敬誠)法國國民議會12日以壓倒多數的贊成票批准了關於歐盟機構改革和歐盟擴大的《尼斯條約》。  法國國民議會就《尼斯條約》投票的結果是407票贊成,27票反對,113票棄權。  獲得國民議會通過後,《尼斯條約》將提交法國參議院審議。此間輿論認為,法國參議院在一個月內也會順利批准這一條約。
  • 貢比涅的又一次談判,德法間似曾相識的場景,勝負卻完全相反
    坦白的說,從軍事角度看魏剛沒有說錯,因為法軍現在已經四分五裂,戰線給德軍割裂不說,部隊的士氣也在下降,甚至於法國民眾都已經驚慌失措,大規模的逃亡在北部的各個城市展開。這一切都證明了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法國已經打輸了戰爭。
  • 崇厚喪權辱國籤訂條約,曾國藩之子力挽狂瀾重新取得伊犁主權
    崇厚匆匆地就締結了裡瓦幾亞條約,名義上是將伊犁交還中國,實際上卻將十分之七的土地割給了俄國,其中包括具有戰略意義的特克斯河流域和木扎提山口。它使俄國得到500萬盧布賠款,有權在七個重要地點設置領事館,並且可以沿松花江航行直至滿洲的伯都訥。當這些條款電告北京時,驚訝的總理衙門電令崇厚不要在條約上簽字。
  • 德法籤《亞琛條約》共建強大歐洲 被指只具象徵意義
    據德國電視一臺22日報導,德法兩國領導人當天在德國亞琛市籤署友好條約《亞琛條約》。有評論稱,新條約將有利於德法共同應對英國脫歐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在歐洲不斷高漲的民粹主義。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在德法都面臨國內危機以及兩國利益存在分歧的情況下,《亞琛條約》只具有象徵意義,實際操作性不強。亞琛曾是一世紀時查理曼大帝統治西歐的權力中心,富有鮮明的象徵意義。
  • 蔣經國與1945年中蘇條約談判
    這些資料為學界研究中蘇談判與《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奠定了基礎。學界對中蘇條約談判之經過,中蘇美三國在談判中之複雜關係,蔣介石、宋子文、史達林等人在談判中之地位,中蘇條約對戰後中國政局的影響已有成熟研究。然而,在已出版的資料與論著中,對蔣經國在談判中之作用鮮有論及。抗戰後期,蔣經國雖非外交人員與中央要員,但其特殊的身份與經歷使其多次參與中蘇交涉。
  • 虎口奪食 曾紀澤與《中俄伊犁條約》
    在中俄伊犁爭端的交涉中,他從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出發,孤身一人前往俄國談判,以強烈的民族使命感,抱定「多爭一分,國家即少受一分損失」的宗旨,不畏強暴,終於改訂條約,為維護祖國的領土主權和民族利益做出了重要貢獻。1864年,浩罕汗國貴族、軍事首領阿古柏發動叛亂,建立「哲德沙爾」政權,遭到清朝陝甘總督左宗棠的西徵軍討伐,兵敗身亡。
  • 虎口奪食 曾紀澤與《中俄伊犁條約》
    在中俄伊犁爭端的交涉中,他從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出發,孤身一人前往俄國談判,以強烈的民族使命感,抱定「多爭一分,國家即少受一分損失」的宗旨,不畏強暴,終於改訂條約,為維護祖國的領土主權和民族利益做出了重要貢獻。1864年,浩罕汗國貴族、軍事首領阿古柏發動叛亂,建立「哲德沙爾」政權,遭到清朝陝甘總督左宗棠的西徵軍討伐,兵敗身亡。俄國卻趁著中俄邊境混亂之時,奪取了包括伊犁在內的中國領土。
  • 中葡雙方訂立《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葡萄牙獲得對澳門的侵佔!
    同治元年(1862年),葡萄牙政府派遣特使基馬郎英士到北京談判締約,企圖迫使清政府承認葡萄牙對澳門的佔據。雙方籤訂了《和好貿易章程》。規定:中國在澳門設官,其職權同於英、法在澳門的領事。兩年後,新任總署大臣薛煥發現該條約幾乎將澳門割讓給葡萄牙,於是堅持換約前修改有關條款,終於使該約未能互換。
  • 屈文生:從《天津條約》《煙臺條約》看外交談判中的「翻譯」
    1858年《天津條約》訂立,西方國家同中國訂立條約的地點,從地理上已經從1842年訂立條約的南京北上到天津,從原先一口通商的廣州直逼中國的心臟地區北京。鹹豐六年九月十日(1856年10月8日),發生亞羅號事件,英方藉機聯合法國北上,是為第一次英法聯軍之役。
  • 美國與加拿大將於2018年重啟哥倫比亞河條約談判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加拿大《全國郵報》12月17日報導,華盛頓州的國會議員稱讚明年年初就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哥倫比亞河條約》的未來開展談判的決定《哥倫比亞河條約》是一份有關兩國共同管理哥倫比亞河沿岸水電和防洪行動的條約,已有半個世紀之久。據報導,來自美國西北部的立法者多年來一直在敦促美國政府重啟該條約的談判。
  • 美國退出的《開放天空條約》是什麼?拜登會重新加入嗎?
    目前各國經常在《開放天空條約》框架下進行偵察。據俄媒此前報導,法國於11月9日至13日對俄羅斯進了空中偵察,使用的機型是羅馬尼亞的安-30飛機,沒有配備武器,俄羅斯專家也乘坐該飛機並確保偵察任務嚴格合規。據美國《星條旗報》今年8月消息,俄羅斯於8月12日使用圖-154對德國進行了空中偵察,路線經過駐德美軍基地。
  • 聯合國開始禁止核武條約談判 安理會五常集體缺席
    據海外網3月28日報導,聯合國當地時間周一(27日)開始就禁止核武條約展開談判,超過100個國家派代表出席,唯獨是作為安理會5大常任理事國的中、英、美、法、俄缺席,美國駐聯合國代表直言,這份條約不切實際,故而帶領20多個國家抵制談判。中國早在今年年初通過外交部聲明表示不參與談判。
  • 俄羅斯歷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上)
    蘇聯和英國、法國之間的關係在發生變化,蘇聯和德國之間的關係也在發生變化,而德國也在全力尋找蘇聯與英法間的矛盾,以便加以利用。史達林原先對德國給蘇聯提供的大額信貸和企業界人士的信任逐漸產生猜疑。在和英法的合作談判沒有取得實質性結果的情況下,史達林判斷,希特勒德國遲早要繼續東進,劍刃要指向蘇聯,一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而在東方,史達林又擔心日本人。
  • 拒絕延長軍控條約,趁機拿我國當幌子,表示中國不加入就免談
    據俄媒報導,俄方與美方所籤署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距離失效期只剩下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到期的時間是:2021年2月5日。這一條約,是俄美之間目前僅剩下的唯一核軍控條約,但也即將失效。為了做出讓步,俄方在2020年12月25日表示,願在該條約中納入「先鋒」高超音速巡航飛彈,而令人一點都不感到意外的是,美方再次拒絕了延長這一條約,一向霸道的它,就喜歡這種不配合的態度。那麼,為什麼說美方是再次拒絕呢?因在這之前,美方拒絕延長該條約的一個原因就是,俄方當時不同意在高超音速武器上做出讓步。
  • 美國再次提出大膽倡議,要求中國加入談判,豎子不足與謀必須拒絕
    川普在紀念籤訂《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五十周年的重要歷史性時刻再一次強調美國有意願向中國和俄羅斯提出關於籤訂三邊軍備控制的協議,以免長期陷入高昂的無休止的軍備競賽的漩渦,一起努力建設一個更安全而繁盛的未來世界。最後,川普話鋒一轉,對中國和俄羅斯在發展軍事力量方面頗有微詞,卻唯獨沒有提到美國。
  • 美臺所謂《共同防禦條約》談判內幕
    美臺之間的談判從11月2日正式開始,共談了9次。 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雙方就條約文本達成協議。國民黨方面迫切希望美國協防金門、大陳,美國為避免承諾防衛沿海島嶼,只願將臺灣、澎湖列島列入條約,但為照顧臺灣的面子,又加上了「經共同協議所決定的領土」。 1954年12月2日,美國與臺灣當局終於籤訂了《共同防禦條約》。
  • 李鴻章在北京參加辛丑條約談判 為什麼要住在賢良寺
    1900年5月,慈禧太后向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匈、西、荷、比11國宣戰,引發八國聯軍侵華。聯軍在天津登錄,直取北京。就在北京城陷落之際,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匆忙西逃。在西逃途中,慈禧太后一紙詔書,任命兩廣總督李鴻章、慶親王奕劻為全權大臣,與11國進行談判。彼時,李鴻章已年滿77歲。
  • 中葡有關澳門主權交涉內幕——從1862年條約換文到1887年條約談判
    英、法、德、俄、美等同葡國關係密切的國家,都與中國立有條約,都有代表駐京,都有領事駐紮各大口岸城市。如陛下政府決定繼續促成換約,似不應再有遲疑。此外,仍不能放棄請求列強及其駐華全權公使給予支持,因為其在華權益並不會因中葡立約而蒙受任何損害。(註:{K32b10.JPG} com a China,vol.Ⅰ,pp.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