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下40多度的嚴寒天氣裡,印度怎麼還不撤兵呢?就當前來看,印軍非常抗凍,他們是不會輕易後撤的。因為印軍可以在零下50度到70度,常年積雪厚度超過1米,一場暴風雨可以持續21天的錫亞琴冰川堅持抗凍36年了。
錫亞琴冰川絕對是生命禁區,普通人上到這裡就會立刻出現凍傷、缺氧等症狀,甚至直接被活活凍死。這就要求印軍必須要掌握一些特殊技能,比如如何攀爬冰牆,清理雪崩,面對風雪時如何避免哨所被掩埋以及怎樣防止武器不被凍壞。
因此,印度國防部不惜花費巨資從美國、瑞典等西方軍火商那裡購買了大批禦寒物資,包括保暖衣、護目鏡、登山裝備以及生命探測儀等高寒地區作戰物資。據不完全統計,每一名印度士兵的耐寒裝備價值超過1300美元,而印軍在錫亞琴冰川部署了大約5000人,每天的維護成本就達到了100萬美元,每年大約能花費4億美元。
如今,印度軍隊在比錫亞琴冰川海拔更低的拉達克一帶跟中國軍隊進行對峙,再加上已經配備了美國第3代高寒防護系統,同時修建了極地帳篷,所以印軍更就不用著急撤退了。
目前部署在拉達克地區一線的印軍部隊所需的物資還是比較充足的,只是二線部隊缺乏物資。
這一次印軍下了很大的血本,動用了不少運輸機空運物資,修建公路和機場,並花費了幾十億美元購買了美國防寒裝備。花費了這麼大的代價,印度豈會因為損失了幾名低種姓軍人而放棄既定目標呢?更何況,在印軍高層眼裡,大量的低種姓軍人可以隨時犧牲。
除了要把佔控地方據為己有外,印軍還不退兵的另外一個理由是,中國軍隊在拉達克地區部署了不少重兵和先進裝備,這印軍認為是一種戰術欺騙陷阱。據《印度斯坦時報》報導稱,中國軍隊在加勒萬河谷深部地區,三宗嶺西南方向至少部署了285個重型貨櫃,還出現了大批坦克運輸車。這意味著中國正在加強邊界管控力度,其兵鋒將指向德普桑平原的1-2萬印軍精銳部隊。
此前印軍還通過衛星圖片對比發現,中國軍隊在實控線附近的13個邊界機場增加了戰機、無人機和防空飛彈等裝備,還在班公湖一帶增加了人員和裝備部署。
也就是說,印軍的後路已經被切斷了,只能在寒冬當中乖乖呆著。印度下不去,我軍也不會上去,這有點像三國時期馬謖守街亭的形勢。再加上印度那邊基建設太差,導致其機動力缺乏,只能原地待命,做不出任何自救動作。
不過話說回來,造成今天這樣的困局,都是印軍一手造成的。畢竟,自今年4月以來,印軍不顧兩國達成的邊界共識一再越線,挑釁中國軍隊,將中國的警告視為「軟弱可欺」,結果造成今天這種騎虎難下的局面。
現如今,印軍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跟中國搞對峙,除了像美國購買大量防寒設備外,印度還將從法國購買的陣風戰機部署在了拉克達地區,以此來威懾中國。對於印度的小九九,我們千萬不能大意,既要與其談判,還要做好一戰的準備,守住不挑事不怕事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