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紫禁城裡的「牡丹亭」 章若楠化身「杜麗娘」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尋找紫禁城裡的「牡丹亭」 章若楠化身「杜麗娘」

2020-12-18 15:15:24 來源:國際在線 作者:房家梁 責任編輯:房家梁

2020年12月18日 15:15 來源:國際在線

參與互動

  國際在線消息:故宮裡名亭眾多,但卻鮮少有人知道還有一座神秘的「牡丹亭」。本周六20:30,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九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章若楠,將尋找紫禁城裡的「牡丹亭」,為觀眾帶來精彩的戲曲表演。

  感受故宮獨特的東方審美 探尋紫禁城的神秘建築「牡丹亭」

  和往期有所不同,此次探尋剛開始就突遇困境。節目裡,鄧倫、魏晨接到線索意見相左,一個認為「牡丹亭」與戲曲有關,一個覺得它是字面意義上的亭子。據「故宮倫」鄧倫回憶,在故宮探索的這三年,他並未聽聞過名為「牡丹亭」的建築,但第一季卻在文物醫院見過一件高規格的華麗戲服蟒袍。當時蟒袍破損嚴重,需要耗時一年才能完成修復,鄧倫曾與故宮專家立下一年再見的「蟒袍之約」,這件蟒袍會是《牡丹亭》的戲服嗎?被復原後的蟒袍有多震撼,「故宮倫」能否夙願得償?

  多番探尋下,三人還在乾隆花園找到一座很多故宮人都不曾知曉的神秘建築——如亭。走進如亭,猶如置身於江南園林,精巧別致的設計不僅處處蘊含著東方的審美韻味,還隱藏著諸多秘密。有別於故宮內其它用於觀景的亭子,位置隱蔽的如亭竟是一座小巧的戲亭。此外,亭子內還設有一個神奇的天然「混響設備」,可以達到很好的攏音效果。令人疑惑的是,雖然如亭初建時間為乾隆三十七年,但卻無史料記載乾隆皇帝以及其他人是否在此聽過戲,這座與戲曲、亭子均有聯繫的建築,是否就是他們想要找的「牡丹亭」?

  魏晨首唱崑曲驚豔鄧倫 老朋友鍾華回歸再造文創精品

  置身在神秘的如亭,開發員魏晨還不忘站上戲臺體驗一番。現場,魏晨不僅演唱了自己的國風歌曲《少年遊》,還帶來了一段崑曲表演,引得臺下「哇」聲不斷,鄧倫更是化身「鐵粉」激動地揮舞手臂,大讚:「你唱完我都知道皇上為什麼那麼愛聽戲了,真的好聽。」另一位文創新品開發員章若楠,則在小劇場換上精美的紅蝴蝶花卉女帔(清晚期私人藏品),化身「杜麗娘」表演《牡丹亭·遊園》片段,到底魏晨表演的是哪段崑曲?當年戲曲《牡丹亭》又是否在如亭上演過?

  令人期待的是,曾打造過文創爆款「雀鳥纏枝美什件」的設計師鍾華,本期將再度打造全新的文創精品。此次鍾華將國色天香的牡丹花和故宮斷虹橋的小獅子相融合,展現了東方美的設計力量。同時,北京理工大學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同學們,還根據隊長的回傳元素,打造出了兩款實用又好看的元文創。清華的同學創作出一款既實用又美觀,在冬天最「愛不釋手」的文創;北理工的同學則為魯班等喵星人量身打造了一款專屬玩具,魏晨稱讚這種類型的文創以有西式元素的最為多見,而同學們的創意則體現了中式傳統美學。鄧倫與馬雪陽更是感慨它「又有實用性」、「又有代表性」。

  鍾華與同學們的設計,究竟會給觀眾帶來哪些意想不到的上新驚喜?敬請期待本周六20:30,在北京衛視和愛奇藝播出的《上新了·故宮》第三季。

相關焦點

  • 《上新了·故宮3》鄧倫魏晨章若楠尋找紫禁城裡「牡丹亭」
    故宮裡名亭眾多,但卻鮮少有人知道還有一座神秘的「牡丹亭」。本周六20:3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九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章若楠,將尋找紫禁城裡的「牡丹亭」,為觀眾帶來精彩的戲曲表演。
  • 《上新了·故宮3》鄧倫魏晨章若楠探尋紫禁城的神秘建築「牡丹亭」
    故宮裡名亭眾多,但卻鮮少有人知道還有一座神秘的「牡丹亭」。本周六20:3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九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章若楠,將尋找紫禁城裡的「牡丹亭」,為觀眾帶來精彩的戲曲表演。
  • 《牡丹亭》中杜麗娘遊園,感春傷情,卻是因為這首詩
    經典戲曲劇本《牡丹亭》為明代戲曲家、文學家湯顯祖的代表作,它主要通過杜府千金小姐杜麗娘和貧寒小生柳夢梅的曲折愛情故事,揭示封建禮教對女性思想的禁錮,同時,對女性追求自由戀愛和婚姻自由的願望表達了讚美之情。整個愛情故事的起因,竟是因為杜麗娘學了一首詩後去自家花園遊玩引起的。
  • 人鬼情未了,江西大餘牡丹亭文化園,還原杜麗娘悽美的愛情故事
    中國牡丹亭文化園位於江西大餘縣縣城東部東山之麓,章水之濱,是明代戲劇家湯顯祖名劇《牡丹亭還魂記》故事的發源地。牡丹亭公園景觀以歷史文化為背景,藝術地再現了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牡丹亭還魂記》劇中的人文景觀,構成了一組情趣盎然的園林勝景。
  • 牡丹亭內春光短,遊園夢裡痴情長
    這是《牡丹亭》第十齣《驚夢》裡的經典唱詞。《牡丹亭》是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的經典著作,自1598年成書以來便驚豔了時光,數百年來傳唱不衰,其中尤以崑曲《遊園驚夢》為人所熟知。《牡丹亭》傷春感懷,是中國古典文學裡常見的主題。女主人公杜麗娘出場時,其時正是「嬌鶯欲語,眼見春如許」,其人正是二八芳華情竇初開的妙齡少女。
  • 不可思議的《牡丹亭》
    有一次去周莊,恰好碰上一個戲班在表演,唱的是《牡丹亭》,聲音婉轉,眼波流轉,令人嘆服。《牡丹亭》是明劇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全名《牡丹亭還魂記》,即《還魂記》,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傳奇劇本,二卷,五十五出,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而成,明代南曲的代表,湯顯祖著。
  • 多劇種《牡丹亭》奼紫嫣紅開遍
    晚會不僅匯集了崑曲、京劇、越劇、川劇、黃梅戲和贛劇、盱河高腔等八大戲曲劇種,還有中央芭蕾舞團的芭蕾舞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中英肢體劇和中美合作的話劇《牡丹亭》片段,共同為觀眾奉獻了風格各異卻又同樣光彩照人的杜麗娘形象。  崑曲是《牡丹亭》的最佳載體,《牡丹亭》是崑曲的最佳品牌。這是一個戲劇史上最為真實的悖論組合與驚天逆轉:湯顯祖作為江西人,其《牡丹亭》原本是為當地的宜黃腔寫作的。
  • 整個的《牡丹亭》的故事,就是一個夢
    自《牡丹亭》一問世,就有不少人研究它的用詞,也研究它的思想內涵,將一部《牡丹亭》剖析到了深處。小子不才,我看《牡丹亭》,其實只是淺嘗輒止,並不能將其中的深意全部領會,不過,卻有一些拙見,說出來,以博諸位方家一哂。既然《牡丹亭》乃是「臨川四夢」之一,那麼毫無疑問,這故事中,便一定是有一場夢的。
  • 尋夢崑曲《牡丹亭》
    【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每年,總有一場場纏纏綿綿的秋雨將江西撫州一次次喚醒,在秋雨的呼喚下,無數遊人紛至沓來,在文學巨匠湯顯祖的故裡尋覓流連,找尋大師筆下「杜麗娘」的故事。撫州那芬芳的大地,是沃野田疇,是湯顯祖《牡丹亭》誕生地,是遊客嚮往的詩和遠方。為了放大湯顯祖的名人效應,讓《牡丹亭》的影響力助力撫州文化旅遊事業發展,撫州市經過細緻論證、精心策劃,推出了實景穿越版《牡丹亭》——《尋夢牡丹亭》,讓遊客在如夢似幻的觀劇體驗中穿越時空,與「杜麗娘」一起悲愁一同歡笑。
  • 千古名作《牡丹亭》的男女主原型是誰?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還魂記》,又稱《杜麗娘慕色還魂記》、《牡丹亭夢》,是明朝戲劇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故事。 劇中描述道:南宋時期的某一天,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在花園睡著了,夢中和一位叫柳夢梅的書生一見鍾情,醒來後尋找不到夢中人,不久抑鬱而終。 杜麗娘臨終前把自己的畫像封存起來,埋在了夢見柳夢梅的的亭子旁邊。
  • 為愛毅然殉情,還是更好地活下去,梁祝和牡丹亭給了最好的回答
    《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牡丹亭》都是民間傳唱的經典,而這其中梁山伯與祝英臺,柳夢梅與杜麗娘幾人都可謂是典型的愛情至上主義者。但是仔細分析會看出,這兩部作品所表達的故事、所體現的精神有著截然不同的差異,也體現著兩種不同的審美取向。
  • 戲頭條《崑曲 牡丹亭 遊園 皂羅袍》名段欣賞
    《遊園驚夢》是崑曲《牡丹亭》的一個曲目,皂羅袍是崑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唱段《遊園驚夢》就是用該曲牌演唱的。崑曲的劇本主要以傳奇的形式出現,如著名的《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這些傳奇由許多「折」組成,三、四十折到五、六十折不等,如《牡丹亭》有五十五折。
  • 《牡丹亭》湯顯祖代表作,故事發源於贛州大餘,成純美愛情傳承地
    《牡丹亭》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每個故事都不是無中生有的,而很多故事都是源於現實生活中,《牡丹亭》就是根據現實生活編寫的,而故事就是發源於贛州大餘縣。
  • 《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油畫杜麗娘與春香再如劇本第二出《言懷》裡柳夢梅出場語句:河東舊族、柳氏名門最。論星宿,連張帶鬼。更有那第十齣《驚夢》裡的絕妙佳句: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讀劇本《牡丹亭》,感嘆明代湯顯祖文採不凡,他以絕妙的筆墨才華為後人留下了這樣經典的藝術作品。
  • 《牡丹亭》:愛情是個鬼故事
    嚴格意義上說,《牡丹亭》其實講了一個鬼故事。女主人公杜麗娘是個情竇初開的妙齡少女,杜家家教森嚴,小姐整天只知道「長向花陰課女工」,長到十六歲居然都沒發現自家有個後花園。《牡丹亭》是湯顯祖「臨川四夢」中傳唱程度最高的作品,完整詮釋了湯顯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至情寫作原則。據說在寫作《牡丹亭》杜麗娘離魂一折時,湯顯祖曾哭倒在柴堆上,他確實把「至情寫作」,發揮到了極致。
  • 《牡丹亭·遊園》賞析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與《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 《牡丹亭》又名《還魂記》,或稱《牡丹亭還魂記》,是湯顯祖劇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他也說:「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
  • 《牡丹亭》:超越生死的愛戀
    (圖片來源:鳳凰網讀書)書名:牡丹亭作者:湯顯祖出版:中國書籍出版社   《牡丹亭》以文詞典麗著稱,賓白饒有機趣,曲詞兼用北曲潑辣動蕩及南詞宛轉精麗的長處湯顯祖在該劇《題詞》中有言:「如杜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閱讀《牡丹亭》,享受文字的饗宴,穿越時空的生死之戀,不必藉助現代科技,纏綿穠麗,至情弘貫蒼茫人世,迤邐而來。【作者簡介】湯顯祖: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
  • 名人故事|孤山的烈女和才女,都是杜麗娘的閨中伴
    玉茗堂批評紅梅記李慧娘的人物形象創造,來自賈似道「遊湖殺妾」的元代故事,亦深受《牡丹亭》中杜麗娘人物形象的影響。《牡丹亭》面世以後,其「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深情和傳奇令世人趨之若鶩,引洛陽紙貴,亦影響了文學創作的一時潮流,由是出現大量為愛而死的「情鬼」,李慧娘就是情鬼之一。
  • 章若楠新劇《師爺請自重》要涼涼?男女主只顧著撒糖了
    《師爺請自重》講述的故事也很簡單,章若楠飾演的譚鈴音與張昊唯飾演的唐天遠一起攜手破案,維護天下正義,最終各自收穫愛情。作為古裝言情劇,《師爺請自重》中的每一處道具,每一個景點,都顯得十分精美。唐大人與譚師爺一起看花燈,放煙花,怎麼看道具都不是假的,也不存在穿幫鏡頭。
  • 《牡丹亭》就給大家講述了一個與夢有關的悽惻愛情
    比如《牡丹亭》就給大家講述了一個與夢有關的悽惻愛情。《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麗娘,是一個因夢而死,死而復生的女子,她的生死,都是源於一個夢。而杜麗娘之所以會做夢,皆是因為心中有情,「因情成夢,因夢成戲」。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其中的《驚夢》一出,那是一個奇幻之夢,讓所有人一見之下,都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