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課堂搬到「雲端」——疫情大考中的西藏教育信息化答卷

2020-12-12 新華教育

  西藏當雄縣烏瑪塘鄉巴嘎村的孩子在上網課(3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

  在距離當雄縣城約80公裡左右的烏瑪塘鄉巴嘎村,中國電信集團拉薩分公司當雄電信局的技術人員在調試基站設備(3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攝

  編者按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三區三州」作為脫貧攻堅重點區域,尤為引人關注。教育是阻斷代際貧困傳遞的重要一環,更關係著深度貧困地區能否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長遠脫貧。為此,我們聚焦「三區三州」在教育方面的改革和探索,特別推出「三區三州」教育突圍系列報導,以饗讀者。

  --------------

  日喀則一中的數學教師汪記平有一套「相面」的絕招。

  和許多教師一樣,這名高三理科班教師習慣一邊講課一邊觀察學生的表情:表情輕鬆的,說明聽懂了;表情木然、皺著眉頭的,顯然還困在各種函數或幾何圖形的「迷魂陣」中;一臉嚴肅地盯著黑板,但表情沒什麼變化的,十有八九是走神兒了。

  不過這套「秘笈」前段時間失靈了。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西藏各學校的開學時間一再延後。為了不耽誤學生學習,教室搬到「雲端」,汪記平這樣的教師成為新晉「網絡主播」。

  當課堂搬到「雲端」,會遇到怎樣的考驗?西藏師生們又有怎樣的收穫與期待?

  老師就在學生「面前」,學生少了距離感

  從教十幾年來,汪記平早就習慣了透過學生的表情來猜他們的心思。

  從3月10日起,日喀則一中的高三學生在線「開學」,每個學科由一位教師為全年級的平行班授課——這也是許多中學的通行做法。

  課堂上的學生數量比以前多了幾倍,卻又看不到學生的反應,只能自己對著電腦「盲」講,這對汪記平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也是教師們普遍面臨的考驗。

  線上授課前,汪記平要做的準備比平時更多。面對500多名學生,他要顧及到不同進度、不同學力的學生,備課得更加細緻。與此相應的是,一堂課所講的內容也大幅減少。

  教數學最重要的就是解題步驟和思路。由於用滑鼠在屏幕上寫板書不太方便,汪記平習慣用鋼筆在紙上寫寫畫畫,再對著攝像頭向學生解釋,靠PPT逐步「揭秘」解題步驟。做課件的任務,也因此比以前多了不少。

  拉薩那曲三中的漢語文教師石敬福也感覺到了差異。往常上課時,一個知識點最多講兩遍,班裡的學生就基本都懂了。但線上授課時,為了保證全年級學生都聽懂,講三五遍也是常事。

  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們想出各種辦法作為網絡大課之外的補充,比如成立本班的微信群、QQ群或釘釘群,在線答疑或給本班學生上小課。

  那曲二中的教師普布次仁自稱「深深體會到了主播的不容易」。他說自己「要拼命調動氛圍」「常常用高低起伏的聲音,搭配合適的語氣,再配上恰如其分的表情」,以免課堂變成一潭死水。

  雖然教師覺得跟學生之間的距離遠了,但學生的感覺恰恰相反。

  定日縣二中的初三物理教師索朗拉姆發現,當她在線提問時,點擊「舉手」按鈕的學生居然很多。她平時在教室裡講課時,學生有時會害羞、怕答錯,而在線上課堂,「老師看不見他們,他們就不怕,感覺很勇敢」。

  石敬福也得到過類似的反饋。在教室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隔著講臺和幾排座位,而在視頻上,教師就在學生「面前」,減少了與學生的距離感。

  一朵被寄予厚望的「雲」

  教師們順利「轉型」為主播,並非偶然。

  去年4月,西藏教育廳主導的「珠峰旗雲」平臺搭建完成。從它的名字中,不難讀出人們對它的期盼:希望高原上也有如珠穆朗瑪峰一般的高水平教育。

  這個在線教育平臺誕生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浪潮之下。教育信息化手段因為可以「突破時空限制、快速複製傳播」,而被寄予「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厚望。

  珠峰旗雲自誕生以來,還沒有過太大規模的訪問量。學生們平時都在學校上課,也沒有太多上網課的必要。這個新平臺的穩定性、流暢度都尚未經受過大批量用戶的考驗。

  3月5日是原定開學的日子,學生們還在家裡過「史上最長寒假」,西藏教育廳電教館館長朱生高和同事們已經忙了起來——他們要在線上為各地的教育行政人員開教學工作指導會,還要教更多的教師如何使用珠峰旗雲的「直播課堂」功能。在這之前,從去年年底到今年2月底,陸續有上萬名教師接受過這一平臺的使用培訓。

  因疫情停課期間,西藏初三、高三畢業班的5萬多名學生成了它的第一批學生用戶。其他年級的學生也加入進來——珠峰旗雲平臺與「國家雲平臺」連通,後者囊括了小學初中各年級、由名校教師主講的優質課程。珠峰旗雲投入使用後,還有個額外收穫:藏語文數字資源盤活了。這讓朱生高感到很開心。

  這朵「雲」背後,隱含著大量的技術支持、準備及改進工作。

  朱生高記得,3月5日的開學第一課,有51萬人次觀看。當時有師生和家長反映播放比較卡,教育廳組織運維團隊、技術支持團隊進行排查,次日晚上完成了機房的優化工作。

  3月10日,初三、高三年級開始通過「直播課堂」進行輔導,登錄人數超過兩萬。有些直播課堂出現延遲,當天晚上,技術人員再次做測試、排查問題,並升級了雲資源,優化了軟體系統配置。停課期間,最多時有近7萬人觀看直播。

  那曲三中的年輕教師也是「雲」後的人們。

  石敬福在線講課時,他的一名年輕同事正在後臺做助教。那曲三中素來有「老帶新」的傳統,即由經驗豐富的教師與新教師結對。這次線上教學,新教師就在後臺負責查看學生的在線情況、錄製講課視頻。如果學生的網絡條件不好、看不了課堂直播,還可以看回放——這顯然是非常現實的考慮。

  曾有學生發私信告訴石敬福,自己要騎馬半個小時去村委會才能連上網絡,或是翻過幾座山才有信號。從多所學校教師反饋的情況來看,一個年級的數百名學生上課時,總會有幾十人無法上線。

  出於公平考慮,西藏教育廳要求各學校在上網課期間不講新課,畢業班的複習任務也不再向下推行。

  對學生學習自主性提出更高要求

  與中小學相比,大學教師可選擇的平臺更為多樣。

  西藏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高定國這學期要為本科生上「數據結構與算法」課,還要為碩士生上兩門課。

  高定國根據教學內容,在「中國慕課」網站上為本科生挑選了一門由華中科技大學教師講授的同類課程,這是一門國家精品課程。每周兩次的直播課程中,他主要為學生做課前輔導、答疑。除此之外,他還在實訓平臺Educator上發布下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及學習要求,同學們可以在這裡討論作業。

  高定國過去向學生推薦過「中國慕課」等平臺,但不曾用於實際教學。「中國慕課」是一個在線教育平臺,其中收錄了國內多所名校的精品課程,供人們免費使用。最近上網課的經歷,讓他意識到這個平臺是個寶藏。「國家投入了大量資源建設『中國慕課』『智慧樹』等平臺,我們應該充分利用。」

  高定國和同事商量,等恢復線下授課之後,也要讓同學們多在這些平臺學習:「我們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也要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

  不過,這對學生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定國認為,學生上網課時需要轉變觀念,如果只是被動地學習,有可能只是打開直播頁面播放視頻,看上去顯示「在線」,其實沒有學進去。

  「有了優質教學資源,讓每個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是能夠做到的」

  初三學生扎西卓瑪接受記者採訪時,正熱切地盼望著開學:「快開學了,真的很開心。」

  扎西卓瑪在寄宿制學校上學,在校時總是很早就起床背誦課文,可在家就需要靠自覺了。

  扎西卓瑪用手機上課,有時忍不住想看電視連續劇,她會責備自己:「快要中考了,不能玩了,把自己的心思放到學習上。」而且物理、化學這兩科很難,線上聽講更難理解。

  3月25日,西藏的初三、高三學生開學,終於結束了漫長的寒假。他們的網課經歷暫告一段落,而「網際網路+教育」的大潮還在湧動。

  朱生高認為,這一次網課教學會帶來教育教研的革命。他考慮:「下一步,我們的課題一定是網上教研,如何把全區最優質的教師資源匯聚到我們平臺上。」對未來,他很有信心,「有了優質的教學資源,讓每個孩子享受最公平的教育,是能夠做到的。」

  3月底的西藏,氣溫正在回升。信號塔佇立在有數千萬年歷史的雪域高原上,現代科技和古老的雪山交相輝映。(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雅娟 見習記者 李怡)

相關焦點

  • Inspired教育集團推出雲端大課堂 開啟新型國際教育模式
    今年疫情發生以來,伴隨著國外疫情的起起伏伏,不少留學生只能選擇「網上留學」,在國內或者國外的家中上網課。以往,尋求國際教育機會的父母只能選擇純在線教育或將子女送往國外留學,但是疫情的發生,讓國內的家長和學生面臨兩難的選擇,而國王學院雲端大課堂則開啟了一種新型國際教育模式。
  • 空中樂學,繪本共讀,家園共育,疫情大考下幼教人的答卷
    文/陳冬雲(編者按:2020年3月23日,讀銅陵市楊家山幼兒園陳冬雲園長《疫情大考下幼教人的答卷》文章。空中樂學,繪本共讀,家園共育,疫情大考下幼教人的答卷。特轉至「新時代君子學堂」與朋友們分享。總書記說疫情是危機,也是一場大考。它是對每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終極測試,它沒有標準答案,但每個人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填寫著答案。作為幼教人,疫情當下,該扛起怎樣的責任與擔當?楊幼人又該上交一份怎樣的答卷?
  • 應對疫情大考,新基建狂魔柬埔寨上交完美答卷!
    在應對疫情的措施與行動上,柬埔寨政府一向迅速果決,對防止危機爆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新冠疫情殺傷力巨大,世界銀行今年5月份預測,受疫情影響,柬埔寨今年經濟增長率將下降1%-2.9%,創1994年以來新低防,控疫情已然成了當下重中之重。而抗疫之外,恢復經濟建設刻不容緩。
  • 全面小康 教育擔當 | 讓教育插上科技翅膀 信息化為全面小康提供...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近年來,江蘇教育系統加快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和優質均衡發展,為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深入實施教育助力脫貧致富行動。由江蘇省教育廳主辦、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教育頻道執行,「全面小康 教育擔當」全媒體環省行新聞行動開啟!我們將藉助文字和鏡頭,記錄下在堅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中湧現出的諸多感人事跡、典型人物和成功經驗。
  • 線上教學成「主課堂」 雲端中文課催生教學新模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中文教育的教學平臺由線下轉至線上。在線上教學成為中文教育「主課堂」的背景下,如何轉變思路,調整教學方法,中文教師們一直在思考並在不斷實踐探索。   相關專家認為,雖然疫情給國際中文教育帶來衝擊,但大規模的線上中文教學實踐為今後中文教育網絡化、信息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催生了新的中文教學模式、教學形態。
  • 吉林市:「網際網路+鄉村教育」,助推信息化2.0轉段升級
    為促進城鄉教育公平,吉林市實施「網際網路+鄉村教育」精準幫扶工程,闖出了一條促進教育均衡之路。就在今年11月,吉林市及其下屬樺甸市、龍潭區實驗學校,分別入選了全國在線教育應用創新項目區域和學校名單,成為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典型代表。
  • 南泥灣採油廠「大考」中交出「三五九旅」新答卷
    」中交出「三五九旅」新答卷延安新聞延長油田資訊2020-08-19 15:53與此同時,通過「補血、換血、造血」盤活資源,為採油廠在大戰大考中交出優異「答卷」增添了新動力。然而如何在減法中保證質量加法?控資金盯項目。
  • 在線課堂打通大別山深處教育最後一公裡——教育信息化助力扶貧...
    如今在這片紅色沃土,勇士們義無反顧跨越層巒疊嶂,孤軍深入國統區的故事早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群山環抱中,鄉村的樸實無華,新建的漂亮樓房和孩子們朗朗讀書聲……或許你不曾知道,這裡也是國家級貧困縣,是大山深處教育精準扶貧重點地區。
  • 南京中醫藥大學:最美逆行者登上「雲端」思政課堂
    國家有需要時要能頂得上南京中醫藥大學:最美逆行者登上「雲端」思政課堂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王平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為了講好戰「疫」這堂生動的思政課,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將奮鬥在「疫」線的師生校友
  • 海事「雲端課堂」連結水上安全
    7月14日,大連海事局開展「雲端課堂」水上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海事老師為即將開啟暑假生活的大連市中山區虎灘小學和大連市開發區格林小學的學生們送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線上教育課,海事課堂獲得了師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 助推「智慧入校」 邵陽市大祥區召開教育信息化智慧課堂教學試點...
    7月20日,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召開教育信息化智慧課堂教學試點研討會。紅網時刻7月22日訊(記者 蔡娟 通訊員 黃妍 鄧理明)為進一步推動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教育信息化進程,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使教育信息化能夠真正落地入校,7月20日,由大祥區教育局組織的教育信息化智慧課堂教學試點研討會在大祥一中舉行。
  • 2020年2月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月報
    中國教育報編發3期信息化專刊,刊發了《疫情面前,深度融合是在線學習的關鍵》《在線學習促教學模式改革》等文章。中國教育新聞網發布信息化相關報導243篇,中國教育電視臺通過《全國教育新聞聯播》播發教育信息化相關的消息、專題和簡訊等主要報導共71篇。
  • 《你好生活》央視主播播報抗疫大考中的「中國答卷」
    在昨晚上線的第五期節目中,康輝、李梓萌、張蕾、撒貝寧、尼格買提回到大學校園,在廣院的課堂上「重返18歲」,再度感悟對待廣播電視行業的那份初心。回歸學生時代,他們進行了表達、發聲等專業課訓練,還在新聞播報課上,進行了新聞課堂模擬。節目組緊跟時事,在新聞播報課上用心地選擇了一篇《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內容為「疫情的阻擊戰交出了一份中國答卷」。
  • 雲端課堂花樣翻新,進來看孩子們怎麼學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北京的中小學師生們迎來超長寒假,原定的開學時間延期,取而代之的是首次亮相的「雲課堂」。雲端開講,字面上是上課地點變了,其實內核也悄然發生變化。如今,學校、家長和學生們一同在「雲」中摸索成長了一個多月,一些雲裡的故事耐人尋味。
  • 移動5G為疫情大考提供堅實通信保障
    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荊楚,牽動全國。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是一場與生命競速的大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移動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切實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勇擔央企責任和使命,全力以赴做好通信保障、服務保障、防控保障。
  • 疫情之下,信息化手段助力高校打好防疫「阻擊戰」
    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時期,首都高校師生藉助信息化手段,不但保證了線上教學、論文答辯等常規工作的如期順利開展,更積極以「雲講座」「雲課堂」等方式展現高校師生的正能量風採,普及傳播科學知識,向世界講述中國的抗疫故事,為全球抗疫貢獻力量。
  • 36氪首發|以課堂教學切入教育信息化行業,「十六進位」獲3000萬元A...
    36氪獲悉,K12教育信息化企業十六進位(HexFuture)正式宣布獲得3000萬人民幣的A輪投資,由信天創投領投,藍象資本、飛圖創投、學大教育跟投。此前,十六進位曾獲得藍象資本天使輪投資。創始人劉丹峰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市場推廣和產品更新迭代。
  • 2020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 美育雲端直播課堂心得體會
    昨天美育雲端課堂已經進行了開幕式,在接下來的幾天會不間斷的有直播課堂,大家可以免費上網觀看。而下文中為大家分享下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心得體會。  美育雲端課堂觀後感心得體會  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觀和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 2020年的疫情大考 煙臺認真答卷的樣子真美
    原標題:2020,不可錯過的煙臺精彩丨疫情「大考」 煙臺答卷很認真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突如其來的危機,也是一次需沉著應戰的大考。它考驗著一座城市的意志與擔當,也記錄著一座城市的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合力與共識。
  • 築造教育信息化新高度,知名高校打造雲端教學新模式
    教育信息化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是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同時也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雙一流」建設的戰略部署,這要求處於發展期的中國高等教育,在深化高等教育內涵、提升自身育人質量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