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機構連續24個月增持中國債券說明了什麼?

2020-12-07 經濟日報

□ 近期,外資機構連續增持中國債券,顯示出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

□ 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有助於增加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產品供給,豐富海外市場投資渠道,擴大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繼而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近日,外資機構購買中國債券的熱情持續高漲。12月2日,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發布的11月債券託管量(按投資者)數據顯示,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債券託管量大幅增長,11月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面額為27663.36億元,同比上漲47.88%,相較上年末上漲47.38%。至此,境外機構投資者已經連續24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債券通近期成交量也創下新高。債券通是指境內外投資者通過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機構連接,買賣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交易流通債券的機制安排,包括「北向通」及「南向通」。2017年7月,「北向通」開通。

債券通公司近期發布的債券通運行報告顯示,11月,債券通交易活躍,共計成交5895筆,總成交4850億元,創單月總成交歷史新高。截至11月底,債券通入市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數量達2307家,當月新增投資者68家,全球排名前100的資產管理公司中已有75家完成備案入市。目前,債券通服務範圍已經擴展至34個國家和地區。

外資機構連續增持中國債券,顯示出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當前,我國債券市場是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債券品種豐富,交易工具序列齊全,已經具備相當的市場深度與廣度。截至2020年10月末,中國債券市場餘額已達114.6萬億元人民幣,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共有877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我國債券市場,持債總量為2.98萬億元,佔我國債券市場總存管量的2.6%。我國債券淨融資規模佔社會融資總規模的比重,已由5年前的24.1%躍升至36.2%。債券交易更加活躍,年換手率由5年前的2.03倍上升至2.6倍。

在持續吸引外資機構「走進來」的同時,我國債券市場雙向開放有望迎來另一裡程碑式的事件。經濟日報記者獲悉,人民銀行正與香港貨幣當局一道,會同各方研究探討「南向通」的框架性方案。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國際團隊負責人常徵表示,在「北向通」成功運行的基礎上,推動「南向通」落地將有多重重要意義。

自2017年「債券通」開放以來,境外機構投資中國債券持債規模年均增速達40%。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債券通」累計成交量為7.66萬億元,佔同時期境外機構交易量的44.7%。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推進「南向通」開通的時機已經成熟。

業內人士認為,「南向通」開通後,將為內地投資者「走出去」創造良好的環境。當前,內地投資者對海外資產的配置需求客觀存在,但其投資渠道有限。目前內地機構投資者的境內資金可通過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和RQDII(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計劃下的基金投資香港的債券市場,但不能自主選擇債券品種、類別,以及買入賣出的時點。而「南向通」將允許投資者自主選擇多種具體的交易結算安排,構建便捷、可控的「走出去」通道。

常徵認為,「南向通」將為內地投資者提供又一個資產全球化配置的途徑,一方面有助於內地投資者利用香港市場在全球範圍內管理和對衝信用風險;另一方面,開通「南向通」將進一步提升內地債券市場結算登記、信用評級、信息披露等相關制度的國際化,也有助於促進其他中介機構,如諮詢機構、法律機構等的國際化布局,使業務範圍進一步和國際接軌,增強其滿足日益國際化、多樣化、系統化、高層次的服務需求能力。

從中長期來看,常徵表示,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有助於增加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產品供給,豐富海外市場投資渠道,擴大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這些因素均對人民幣國際化有重要推動作用。債券市場的開放將推動相關基礎設施機構各項準備工作落實,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和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框架也將不斷優化。這均有助於增加人民幣跨境使用場景,加大跨境資本流動,進一步拓展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經濟日報記者陳果靜)

相關焦點

  • 日本拋143億美債,卻增持53億中國債券!超2.7萬億外資也加速來華
    可以說,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恢復,已獲得了大部分國際權威機構的充分肯定,而在此基礎上,中國債券也獲得了外資的青睞。拋售143億美債後,日本增持53億中國債券!美媒12月9日消息,日本財務省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日本基金淨買入中國債券85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3億元),2020年累計淨買入505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17億元)。市場分析指出,日本基金對收益率極為敏感,在疫情導致本國政府財政狀況惡化,及本國債券利率下降之際,選擇大幅增持中國債券,可有效規避風險。
  • 外資對中國債券「買買買」 看好中國經濟大趨勢
    外資機構增持中國債券的步伐不停歇,並且託管量大幅增長。根據中央結算公司最新公布的債券託管量(按投資者)數據,11月份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面額為27663.36億元,同比上漲47.88%,相較上年末上漲47.38%。這是境外機構投資者連續第24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 境外機構買賣中國債券成交活躍
    外資加碼中國債券的熱情持續高漲。12月2日,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發布11月債券託管量(按投資者)數據顯示,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債券託管量大幅增長,11月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面額為27663.36億元,同比上漲47.88%,相較上年末上漲47.38%,境外機構投資者連續第24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 鄂永健:境外機構增持境內人民幣債券將進入平緩期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高級研究員鄂永健主要觀點:多種因素共同促成境外機構連續大舉增持境內人民幣債券。截至9月底,在中債登託管平臺的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債券餘額達1.44萬億元,佔平臺總人民幣債券託管餘額的2.57%,較上年末提高了0.66個百分點。但從近幾個月的情況來看,6、7、8、9月每月的增持量分別為871億、582億、580億、302億元,勢頭有所放緩。本文認為,綜合考慮的各種影響因素,特別是在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未來境外機構的增持行為或趨於放緩。
  • 人民幣國際化獲新加坡助力,外資連續21個月增持中國國債
    來源:金十數據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東協10國近期也正頻頻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助力。外媒周四(9月17日)最新消息顯示,作為東協國家之一的新加坡,又將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活力。新加坡證券交易所和基金管理公司周四表示,由於外資對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中國債市的興趣激增,規模最大的純粹投資於中國債券的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將於下周在新加坡上市。據新加坡交易所稱,由資產管理公司CSOP管理的新加坡第一支中國債券ETF將於下周一(9月21日)開始交易,原始資金為6.76億美元(約合45.8億元人民幣),由機構和散戶投資者提供。
  • 債券市場雙向開放步伐加快 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外資機構連續24個月增持中國債券、「南向通」漸近——債券市場雙向開放步伐加快近期,外資機構連續增持中國債券,顯示出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信心。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有助於增加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產品供給,豐富海外市場投資渠道,擴大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繼而助力人民幣國際化。近日,外資機構購買中國債券的熱情持續高漲。
  • 是什麼讓外資買買買
    今年,中國經濟快速企穩復甦,而各主要經濟體資產收益率卻在下降,這讓中國債券市場成為外資的「避風港」。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發布的數據,在美國國債收益率領跌的情況下,外資持有的中國國債已飆升至創紀錄的1.79萬億元。  另一組數據顯示,11月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面額為27663.36億元,同比大漲47.88%。
  • 機構:中國經濟明年將增長10%,中國債券或比美債更有吸引力
    我們查詢彭博終端監測的數據顯示,境外投資者持有中國在岸債券的金額首次突破3萬億元人民幣,且大部分的購買模式為長線投資。在高收益和人民幣升值的吸引下,外國投資者以創紀錄的速度增持了中國的主權債券。貝萊德智庫在12月8日指出,不論是出於分散投資,還是因迴避美債低利率回報的考慮,都將視中國國債視為戰略投資組合中的核心部分,數據顯示,截止12月10日,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大部分國家的主權國債在扣除通脹數據調整後,真實利率均為負值,但相比較之下,中國的國債真實利率卻非常高,目前,中國10年期政府債券對同期美國國債的溢價已升至250個基點,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 日本拋售143億美債後,開始大幅增持中債
    可以說,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恢復,已獲得了大部分國際權威機構的充分肯定,而在此基礎上,中國債券也獲得了外資的青睞。拋售143億美債後,日本增持53億中國債券!美媒12月9日消息,日本財務省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日本基金淨買入中國債券85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3億元),2020年累計淨買入505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17億元)。市場分析指出,日本基金對收益率極為敏感,在疫情導致本國政府財政狀況惡化,及本國債券利率下降之際,選擇大幅增持中國債券,可有效規避風險。
  • 人民幣升值"雙刃劍":外貿企業利潤縮水 外資狂買債券
    2021年1月7日,中央結算公司發布的2020年12月債券託管量,最新數據顯示,當月境外機構的人民幣債券託管面額達到28848.44億元,較2020年11月環比增加1185.08億元,同比漲幅達到53.7%,這是境外機構投資者連續第25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 上海:金融開放「引力」十足 外資金融機構接連落戶
    外資機構也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人民幣資產吸引力進一步顯現。外資金融機構加快布局中國步伐今年一季度,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大韓再保險上海分公司、羅素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五家外資機構在上海舉行了一場特殊的「雲開業」儀式,拉開了2020年外資金融機構布局中國的序幕。
  • 外資不只大量購買人民幣債券,中國財政部歐元債首次負利率發行
    財政部官網顯示,11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順利發行40億歐元主權債券。其中,5年期7.5億歐元,發行收益率為-0.152%;10年期20億歐元,發行收益率為0.318%;15年期12.5億歐元,發行收益率為0.664%。此次發債是2019年重啟歐元主權債券發行後連續第二年發行。
  • 金融市場開放越來越敞亮 外資擁抱「中國機會」
    有關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永豐銀行南京分行、韓國釜山銀行南京分行等18家外資銀行保險機構的籌建申請獲銀保監會批准;澳門國際銀行杭州分行、永豐銀行成都分行、大華銀行中山分行、約旦阿拉伯銀行上海分行、富邦華一銀行重慶分行等15家外資銀行保險機構的開業申請獲批。
  • 中國連續4個月再拋美債63億美元,金邊債券為啥都不再香了?
    來源:江瀚視野美國財政部11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日本所持美債規模降至1.2762萬億美元,中國持倉規模也降至1.0617萬億美元。日本9月減持美債22億美元至1.278萬億美元,仍為美國第一大債權國。
  • 你若盛開,外資自來!境外主體大手筆增配中國股票債券,央行:繼續...
    來源:證券日報近年來,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越來越多的外資到中國資本市場淘金,股票和債券成為境外主體增配人民幣資產的熱門選擇。這組數據背後傳遞出了什麼信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小編表示,從境外主體不斷增持中國國內資產看,一方面體現中國經濟發展有韌性,國內資產具有保值增值功能,在世界範圍內是優質的資產;另一方面體現出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度也來越高,市場越來越規範且與國際接軌,包括一些成分股納入明晟指數,意味著境外投資者開始接受中國企業的資產,並加大投資以獲取新興市場紅利。
  • 15樓財經 外匯局:境外資金青睞人民幣資產 二季度增持境內股票232...
    7月1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人民幣資產在全球範圍內還是有非常好的投資價值,今年以來,境外投資者持有境內股票和債券的餘額總體上升,其中二季度境外投資者增持境內股票232億美元。
  • 債市開放再提速 取消境外機構單幣種投資匯出比限制
    21日晚,央行、國家外匯局發布《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統一債券市場資金管理和外匯風險管理,取消單幣種投資的匯出比例限制,取消即期結售匯限制,將銀行間債券市場外匯風險管理政策擴展至涵蓋交易所債券市場,以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規定》明確境外機構投資者可自主選擇匯入幣種投資中國債券市場。
  • 瑞穗銀行: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 對外資金融機構是重大利好
    在日本國內,擁有個人客戶約2,400萬,可以說每五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是瑞穗的客戶。與此同時,瑞穗目前為70%以上的日本上市企業提供服務。此外,瑞穗在海外40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約120個網點,Forbes Global 200除日資企業外的客戶覆蓋率也達到80%。符合瑞穗代表日本在全球展開業務的綜合性金融集團的定位,亦是瑞穗的優勢之一。
  • 路透:人民幣匯率腰杆越來越硬 中國外匯儲備連續上升到四年新高
    中國小康網9月8日訊 老馬 儘管中美關係仍存較大不確定性,但隨著人民幣匯率彈性明顯增強,加上監管層對匯率波動容忍度上升,動用外儲對匯率進行幹預的概率不大,後續外儲規模也很難再現大幅變動的情況,而偏強的匯率會吸引更多資本流入,給外儲規模帶來更多回增的基礎。
  • ...聯合發文,外資這一資金匯出限制被取消,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再獲提升
    來源:券商中國時隔僅20天,兩項便利外資投資中國債市的重要規章出臺,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再提速。9月21日,央行、國家外匯局發布《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下稱「《規定》」),統一債券市場資金管理和外匯風險管理,取消單幣種投資的匯出比例限制,取消即期結售匯限制,將銀行間債券市場外匯風險管理政策擴展至涵蓋交易所債券市場,以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