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北宋甚至整個中國文壇的風雲人物,雖說他在文壇的造詣頗深,但是,這位大文豪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那就是對中國美食也頗有研究,甚至將粽子吃出了新花樣
一提到蘇軾,大多會想起他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畢竟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及神宗朝改革的反對派。
但是,要說到對美食的偏愛,他不僅遍嘗美食,並且還吃出了新花樣,也真可謂是千古風流人物了。並且,不管是逆境還是順境,都不會影響這位大文豪享受美食的愉悅心情。寓食於詩,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蘇東坡與鮮美的東坡肉
其實,蘇東坡不僅文學方面造詣頗深,還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吃貨,就像和他齊名的東坡肉一樣,其實,那也是有故事的,那時正值東坡同志官場逆境,不幸被皇帝貶到黃州,如果是一個新奇很高的官僚或者文人,絕對是一路失意。
但是,這位大文豪卻心胸豁達,特別是在看到黃州人不喜食豬肉,而為了改變這一窘境,蘇大學士又發明了新的吃法,史載:"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當這種吃法流傳到黃州城後,當地百姓頓覺味美湯鮮,後人也將這一創意發明稱作東坡肉。
變廢為寶,羊蠍子的雛形
說道羊與美食的關係,作為現代人的大家,經常想到涮羊肉甚或羊血,而作為北宋一朝的美食家,除了那碗著名的東坡肉,"羊蠍子"也成為了蘇東坡美食製作的招牌,此時,黃州的東坡肉已經名揚天下,而羊蠍子則成為惠州,甚至整個林南地區的一盤神菜。
說來也很奇怪,每當蘇東坡官場失意,總能在美食領域大顯身手,要知道,北宋時期的惠州,可謂蠻荒之地,發配到那裡,與坐牢也相差無異,但就是這樣的惡劣環境,再次激發了蘇大學士製作美食的靈感。
而羊蠍子在蘇軾的手中仿佛別有一份情致,不僅鮮湯可以解饞,尤其是將羊脊椎骨撈出來再澆上黃酒,再經過一番烤炙,則別有一番風味,能有這樣的美味,蘇大吃貨可謂功不可沒。
粽子新吃法,經久不衰
粽葉香飄十裡,對酒攜樽俎,對於蘇東坡而言,不僅能製作肥而不膩的東坡肉,和湯鮮味美的羊蠍子,對於清爽可口的端午佳品粽子,也是信手拈來,並且,這粽子在大文豪的手裡也頗有些創新。
按傳統的做法來說,用糯米、白糖,再用荷葉進行包裹,也真可謂飄香四溢,甚至清爽可口,而蘇東坡的做法更加別具一格,他將楊梅鑲嵌進去,真的算是甘甜怡人。
俗語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蘇東坡不僅自己親手製作美食,還給這些美食很好地做了一回推廣大使,不僅使得東坡肉、羊蠍子名揚天下,更是讓荔枝在楊貴妃後又火了一回。
要知道,廣東地區溼熱氣候,如果沒有水果的加入,那可真是一件遺憾的事情,而有了這些水果,再配上蘇軾精湛的廚藝,更是美不勝收。
新鮮野味,增加情趣
除了嶺南的荔枝,豐湖也是蘇軾最為心儀的地方,如果說嶺南多水果,那麼,豐湖則成為了大文豪野炊的不二選擇,"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蓴羹",也體現了野味情趣,特別令蘇軾感到記憶猶新的,便是豐湖的一位老婦人做的那香甜可口的環餅。
這老婦人也可真將環餅的工藝製作達到了極致,此餅不僅勻細、色鮮、酥脆,還仿佛勾勒出了美人環釧的形象,而蘇東坡的"縴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更是體現出了他身為超級吃貨的文藝範兒。
與黃庭堅爭魚,鬥嘴
當然,作為北宋的第一吃貨,除了上述美食以外,東坡魚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說到東坡魚,則必要提起他和黃庭堅的一段趣事。
一次,蘇軾突然心血來潮下廚做了一盤紅燒魚,而更為巧合的是,魚剛做好,黃庭堅仿佛約好了似的就來了,當然,面對來蹭吃蹭喝的老朋友,蘇軾第一時間將這盤烹製好的魚藏了起來,而黃庭堅也察覺不對,進門就道:"敢問蘇兄,蘇軾的蘇字怎麼寫?"
蘇軾則巧妙地回答:"上草左魚右禾",彼時的"蘇"字是寫作"蘇",因此黃庭堅又接著問:"那這個魚放到右邊可以嗎?"蘇軾則回答:"也行啊"黃庭堅又再接再厲:"那魚放到上面可以嗎?"蘇軾則回答:"哪有把魚放到上面的道理?"
而此時黃庭堅終於將蘇軾揭發了:"既然如此,蘇兄還要將魚放在上面?"蘇軾也只能尷尬的一笑,將魚擺上桌,和黃庭堅一道分享了這道美味。
吟詩赴宴,博採眾長
還有一般說來,宴會往往是古代文人墨客爭相展示才華的地方,而對於蘇軾這位大文豪兼吃貨來說,更是一個展示自己的大好時機,那時,蘇軾年方弱冠,也算初出茅廬,而此時有六個自命不凡的進士很瞧不起蘇軾,便決定以請客為名決定戲弄蘇軾,不知情的蘇軾欣然赴約。
宴席還未正式開始,一舉人便提議行酒令,且酒令中必須要有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如果回答得好,就能獨吃一盤菜。其中一位年長的舉人首先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就將一盤魚自行解決了。
第二位緊接著就是一句"秦叔寶長安賣馬",於是一盤馬肉也被他大快朵頤了;第三位一句"蘇子卿貝湖牧羊"一盤羊肉也隨之被消滅;那盤骨頭也被一句"關雲長荊州刮骨"而被第五位舉人搶走。
就連那盤綠油油的青菜也在"諸葛亮隆中種菜"中,成為了第六位舉人的口中食,而此時剩餘的菜已經不是很多,並且,還伴隨著幾人譏諷的眼神。蘇軾卻不慌不忙,直接一句"秦始皇併吞六國"!,說完接著道:"諸位兄臺請了!"
然後就將前面的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身邊,這一舉動可謂技驚四座,也讓六位舉人呆若木雞,從此也領教了蘇軾的才情與高超的智商,而蘇軾也經過此次宴會,名噪一時。
蘇東坡與養生之道
當然,吃貨往往也是懂得養生之道的,而蘇軾對於美食的熱愛,則是他對生活的一片熱情,畢竟民以食為天,也只有心情愉悅,才會對生活富有情趣,也更利於自身的養生,而蘇軾作為一個吃貨達人,他又是怎樣養生的呢?
據《東坡志林》記載,一次,蘇軾的好友張鄂,與其一起討論養生之道,而蘇東坡則給了他四個建議"一曰無事以當貴,二曰早寢以當富,三曰安步以當車,四曰晚食以當肉。"
其實這句話簡單概括一下就是,一個人應該淡泊名利,並且要有良好的起居習慣,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身體垮掉了,再好的事情也做不了了,並且在飲食上務必要做到"飲食有節",即常說的"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而在快節奏的生活,也正需要蘇軾的這一劑良藥,雖然苦口但是能夠治癒我們的亞健康。
結語
蘇軾這一輩子雖然文採斐然,又幾乎遍嘗中華美食,但是就人生際遇和官場仕途而言,卻真的頗為坎坷。不過這些坎坷遭遇,並沒有讓東坡先生一蹶不振,反而因為自己豁達的心胸,以及卓越的文採,使得他在詩詞歌賦以及美食之間徜徉。
而那些以東坡命名的著名菜譜,也讓那時甚至現在的人們讚不絕口,成就了不一樣的蘇東坡。誠然,人生不如意之處十之八九,而處於快節奏的眾人,應當有著像蘇東坡這般恬淡的心態,來應對世事的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