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鞭炮聲聲中,在辭舊迎新的祝福聲中,時間來到了大年初二。拜年的腳步依然匆忙,過年好依然響徹中國大地!
都說「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除了吃麵,我們還有些什麼風俗呢?對了,那就是回娘家。
在我們山東,各地的風俗差不多,但是也略有不同。比如,濟南,淄博,東營,濰坊,威海,濟寧,泰安,濱州,菏澤,都是初二回娘家。而青島,煙臺,萊蕪,德州等地則是初三回娘家。當然也有例外的,像棗莊,臨沂是要正月十六才回娘家。
在過去,老一輩人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而今天早已沒有這種舊的觀念。在今天「生兒生女都一樣」,過節不論在男方家還是女方家,都是一樣的。
今天回娘家,大都要拎上禮物,這禮物可是要有講究的。像青島地區,新婚的女婿在第一年去老丈人家,那是相當的隆重。必須要帶上一刀肉(六斤),六斤魚,六個花饅頭,六盒點心,酒等等,總得來說就是取「六六大順」之意。
當然作為女方的娘家可不能失了禮數,給閨女留得過年餃子必須端上來,給女婿準備的六個荷包蛋,更是不能少,要知道這可是對女婿的「最高禮遇」。
姑爺登門,尤其是在春節期間,可是大事,準備迎接也是相當隆重,雖說各地有所不同,但是卻也大同小異。
正月初二,濟南嫁出去的女子們回門,首先要到正房,對著祖先的牌位叩頭,給父母拜年。姑爺們也不能落下,要正經八百的給嶽父嶽母拜年,外孫輩的更是要給姥姥姥爺磕頭。過去的五彩糖果,今天的壓歲錢,統統收入囊中!
拜完年,就是最為熱鬧的開席了。姑爺們可是「貴客」,是要坐首席的,還要有內兄內弟作陪。至於桌上的美酒佳餚自不必說,要有雞有魚,四個盤子八個碗。
當然這都是過去的習俗,那時因為生活條件大都不行,做女兒的
一年到頭很少回娘家,而今天,我們還在根據風俗辦事,也已經不再那麼嚴謹了。今天的我們隨時可以回家,隨時都能吃到父母的手藝。姑爺不會再因為住在嶽父嶽母家,就成為「倒插門」。
在威海,人們也是初二娘家,帶上「四個餑餑」「八個蓮子」,寓意「四平八穩」,這是必不可少的,其餘的禮品倒是其次的。
過去有句話說「先看姑,後看舅,丈母娘靠最後」,可見孰重孰輕。在今天這種關係早已變了,其他關係可以靠後,丈母娘家必須要去,因為「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
也有不一樣的,像臨沂是在正月十六回娘家。在正月十六這一天,丈夫們會陪著媳婦帶著孩子們去丈人家。不論平時去過多少趟,這一天是必須要去的。
有一個習俗是大家都一樣的,那就是當女婿的來到老丈人家,坐在席上,自然而然成為「眾矢之的」。尤其是新女婿,絕對是焦點,大有不醉不休之勢!即使是在今天大家都不再勸酒了,可只要新女婿到了,就必須「放倒」!
大年初二,本就是一個高興的日子。大家聚到一起,互相拜年,互相祝福。不論身處何處,陪著妻子回娘家,看看父母,這是一種風俗習慣,也是一種幸福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