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常常是一個城市人間煙火氣最濃重的地方。
有一家水果攤,旁邊也賣鮮花,罕見品種的蔬菜被一排排精心陳列,隔壁攤的海鮮在花團錦簇裡躍躍欲試;有不止一家可以解決吃飯問題的攤位,去隊伍最長的一家便不會出錯;熙來攘往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叫賣聲,有趣又治癒。整座城市的性格、脾氣一點也不矯情地全展示在這裡了。
也許是因為遇到一枚微笑,便有了固定會光顧的心頭好。
帝都的三源裡菜市的報導前陣子鋪天蓋地,幾乎是地標性的存在,全世界的食材似乎都能在這裡找到,五湖四海的吃貨都在這裡聚集。遺憾的是,國內傳統的市集越來越少了。很多人渴望一個完整的市集體驗,於是選擇飛到倫敦,巴黎。
馮唐說:「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而博物館、書店、咖啡館、古董店、市集是一個城市的美觀所在。」 在英國,市集與博物館的地位不分伯仲。
英國的《金融時報》曾經報導過,倫敦街頭正興起的市集正在取代超市在「城市紳士化」中的地位,主要街區的市集數量在不斷增加。說也奇怪,英國人明明矜持禮貌卻喜歡喧譁熱鬧的市集。
千年市場已經成為倫敦的一張名片。倫敦泰晤士河南岸有的Borough Market,世界各地觀光客在這裡感知倫敦的跌宕的歷史;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東區的Old Spitailfields Market才更是包羅萬象。
一個偉大的市集一定與所在城市的命運相互交織的。新移民的到來,也總潛移默化地改變城市。
18世紀的愛爾蘭人將Spitalfields建成教區;19世紀,這裡成為歐洲最大的猶太社區之一;20世紀,孟加拉的文化和商業蓬勃發展。最開始這只是一個簡單的農貿區,只在周四、周六發生交易。
1893年,羅伯特·霍納(ROBERT HORNER)將一個農產品自由貿易區改造成市集。
1991年,由於空間不足,批發水果和蔬菜的市集被迫搬到東倫敦的Leyton。
2005年,Spitalfields再生計劃完成了,也就是今天的模樣。
現在,這裡已經成為整個倫敦最具活力的地方之一。
Old Spitalfields Market有150個攤位,餐館和街頭小吃攤販可以在所有的天氣條件下運作。內部是熱鬧的小型個體戶,外牆則是被知名品牌門店裝飾。
這裡還是非常有名的「周四古董市集」。從掛牆式的古老時鐘,古董手杖或老式航運地圖,到古董珠寶,成千上萬的倫敦人和遊客都沉浸其中。
集設計、藝術、食物為一體的OSM更像是各國生活文化集合的博物館,從東歐的橄欖做法百科庫,東南亞的香料展示大會,到精緻的法國甜點。這裡的攤位租法很靈活,因此能見到更多不同的人展示自己滿意的食物。
「ASIAN FOODs」
「全世界都愛亞洲菜」這件事情應該跟「英國無美食」的認知度相同,所以OSM是擁有亞洲美食最多的倫敦市集,一點也不意外。英國人吃生煎更多像是在探索「包體」奧秘,「這一口下去能否有汁液肆意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吃麵條更像是在一場與筷子的博弈;還有一些亞洲血統的融合菜,也意外很好吃。由倫敦東區厲害的神秘廚師組織精挑細選了十家最好吃的食物,入駐市集心臟地區「THE KITCHEN」,其中就有兩家是亞洲食物,一家賣生煎包,一家臺灣餐廳。
生煎包的外形做得差強人意,肉餡卻一言難盡,愛吃生煎皮的朋友可一試。雖然模樣尚可,但味道騙不過我們剛正不阿的中華魂,再想念中華美食,也不願放棄對包子的期待。
JIABA呷
「呷」是臺灣餐廳命名的高頻字,是閩南話中「吃」的意思。大部分攜帶此字的餐廳都至少擁有一道地道臺灣菜,當然風格不出意外地透露出臺灣淳樸的民風。但在所有帶「呷」的餐廳,CIS最好的一定是JIABA,放在臺北也可以這麼說。
顏色是「藍染」的微帶綠調的藍,單靠顏色便可散發出布的質感,還有匠人手下的那股聰明但一絲不苟的拙勁兒。臺灣小吃三巨頭:鹽酥雞,滷肉飯,牛肉麵,都可以在JIABA找得到。就像他們的Slogan:臺北到倫敦,也不過一餐飯的距離嘛。
▲ JIABA茶凍
提前一天醃製好的雞肉,裹著一層薄薄的面衣,丟進金黃色的油鍋裡,看著JIABA小哥哥掐了一下表,便開始靜靜地看著高溫和面衣迅速地結合成香脆的保護屏障。錶停,小哥哥飛塊地將他們撈起,並撒好特製的調味粉遞給你。這薄薄脆脆的金色脆皮難以掩蓋滑嫩雞肉的滋味,令身處在一個大型吃雞國度也實難抵抗誘惑。
▲ JIABA鹽酥雞
精緻的米食來自亞洲,英國這片土地對每一種新引進的米類食物的態度都很積極。滷肉飯的性格是粗獷隨意的,一碗白飯,鋪上一層五花肉丁,肥而不膩出餐快,恰好與英國人粗暴的飲食習慣一致。
一碗滷肉飯,自足而完整,滷汁的哲理深蘊其中。臺北巷口小店門庭若市的奧義就在於滷汁的比例。JIABA小哥哥說自家滷肉飯的比例精確至每一克醬油,每一粒米飯都會被醬汁包裹,並用在異國難得的家常醃菜做點綴。
另外兩個黃金配角是滷蛋和臺式烤香腸,功能是可以搭配四海八荒的一切吃的。對於胃口小的女生來說,臺式烤腸是你能買到的最小的單位肉,不需要因為卡路裡超標而有壓力。
▲ JIABA滷肉飯
YIFANG
手搖飲料的發展已經快要發展到「珍奶拯救世界」的程度了。同樣也是來自臺灣的一芳在本市集的銷量幾乎超越咖啡,一杯杯來自異鄉的味道被讚美,被認可,一芳在倫敦的發展藍圖日益清晰,中國城的新門店已經蓄勢待發了。
也許,一芳水果茶可能會代替各位「意見領袖」手中的咖啡,手拿水果茶的街拍會成為詮釋effortless fashion的新方式。
▲ 圖片源於微博
推薦幾種喝過的飲品的最佳狀態:
一芳水果茶:三分甜/去冰/無粉圓
粉圓鮮奶茶:五分甜/去冰/小粉圓
埔裡百香果:三分甜/去冰/無粉圓
甘蔗鮮奶:無糖(甜度就夠)/去冰/無粉圓
黑糖粉圓鮮奶:甜度固定/去冰/小粉圓(中國城新店新品,推薦)
「WRAP AND PITA」
相較於漢堡炸魚薯條等,Wrap屬於輕食類,受限於麵餅面積,「胖人於無形」的醬料與起司的含量都是很小的。擁有「墨西哥雞肉卷」的童年一去不復返,來到英國也只能接受Kebab佔領歐洲的事實。對於豐富的「餅卷肉」食物,各國人民的創意都發揮得淋漓盡致。
OSM最暢銷的兩家:一家來自來自印度,另一家來自中東。
NAAN WRAP
印度食物跟他們的國度一樣神秘,首先這個傳統卻機智的烤爐是從何而來,就吸引了一大批好奇的觀眾。加上,餅的外形跟新疆的「饢」十分神似,又倍增親切感。質地鬆軟,嚼起來有澱粉淡淡的甜,推薦大家單獨購買餅。也可以塗抹萬能義大利巧克力醬,Nutella。
當然可以選擇卷雞肉或者羊肉,更加神奇的是,還可以卷米飯。
BERBER & Q
▲ 羊肉Shawarma
這是一家中東燒烤店。基本上傳統的阿拉伯美食元素都能找得到。傳統鷹嘴豆泥是阿拉伯國度居家必備的良品,每一餐幾乎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著名的中東麻醬拌茄子,還有以各類燒烤為配料的餅類主食,作為「阿拉伯食物初體驗」是不錯的選擇。
其中排在菜單第一位的就是羊肉Shawarma(沙瓦瑪),如圖,大概也是這家店最暢銷的事物。廚師並沒有替客人將內餡捲起來,而是它們大方地展示出來,也方便先可以把一些異味配菜拿出來。
「DESSERT」
Babelle
這種看起來外焦裡嫩的小蛋糕叫做「可麗露」,相較眾多法國fancy的甜點而言,它很醜可是很溫柔。外衣薄脆焦香,內心細膩溼潤,小小一顆,甜而不致於膩。法國最傳統的可麗露內餡配方有朗姆酒,像是裝滿朗姆酒的迷你酒桶,令人陶醉。
OSM的這家Babelle在倫敦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只販賣Canele,有兩種尺寸以及超級豐富的口味可供選擇。購買的時候可以請店員分別介紹口味,再結合它們頭頂豐富的造型做出選擇。
小島車輪餅
這樣子蛋香味的脆皮與爆漿內陷的組合在日本叫做「今川燒」,在臺灣叫做「車輪餅」或者「紅豆餅」。在英國小有名氣的小島團隊在上月末也入駐了這間Market,一周七天都可以Trading,有傳統的紅豆口味,經典的奶油口味,最受歡迎的巧克力加香草口味,以及我的首選抹茶口味。
剛出爐的餅身最香,最吃好,建議大家趁熱吃掉。
除了這些,OSM的入駐商家還有最美味的紐約漢堡 Bleecker Burger; 倫敦最受歡迎的街邊小吃之一yum bun等等。
有咖啡和牛角麵包的清晨,
也有生蠔和啤酒的夜晚;
與朋友相聚,與相愛的人接吻;
為吃到熟悉的家鄉味而感激,
為一小塊甜點而驚喜。
「塵世之美,像果實包著核,光傾進夜。」
這樣一個世俗愉悅的市集每天都在為城市而歌。
文/婉婉
圖/源於網絡
//
OLD SPITALFIELDS MARKET
地址:
OLD SPITALFIELDS MARKET
16 HORNER SQUARE
LONDON E1 6EW
營業時間:
MON TO FRI: 10AM — 8PM
SAT: 10AM — 6PM
SUN: 10AM — 5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