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圖集
隨著疫情的穩定,國內旅遊呈現顯著回升。旅遊復甦也成為服貿會上的熱門話題,相關企業展示的一系列新技術應用受到觀眾熱捧。業內認為,新技術、新模式以及政府的幫扶紓困為旅遊復甦增添了動力。
「縱觀全球,旅遊的限制措施正逐步放寬,境內旅遊也顯著回升,逐漸復甦的趨勢傳遞了大眾對旅遊的渴望。」9月5日,世界旅遊經濟論壇副主席兼秘書長何超瓊在服貿會期間舉辦的2020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上這樣說。
隨著我國疫情逐步穩定,經濟加快恢復,國內旅遊行業正迎來復甦。「在剛剛過去的暑期,國內遊已經呈現明顯的復甦趨勢。隨著各省區市疫情防控形勢持續穩定,秋季國內遊恢復情況將持續向好。」今天,馬蜂窩旅遊研究中心負責人馮饒對《工人日報》記者說。
在業內專家看來,國內旅遊的快速復甦,得益於及時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在此前提下,政府對行業的紓困和幫扶、新技術在行業的不斷應用、企業的模式創新無疑成為打開旅遊業復甦之門的鑰匙。
紓困旅遊業助企業渡難關
「旅遊業恢復和復甦的前提和基礎是,各國普遍採取了積極幹預的措施。其中對旅遊業有決定性影響的是兩個方面的決策:幫助行業維持運營,也就是救急、救困措施,以及平衡經濟重啟和疫情防控方面的措施。」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杜一力在2020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上說。
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表示:「針對旅遊行業的困難,我們推出了一系列紓困舉措。例如,暫退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協調解決退票退費問題,出臺金融扶持和減稅降費政策,保護導遊勞動權益、保持導遊隊伍的穩定等等,力爭將疫情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點。」
為旅遊業紓困,各地出臺了一系列舉措。以遼寧為例,今年以來,為支持旅遊企業復工復產,該省下達財政資金1.2億元,其中省財政投入0.5億元。資金重點投向受疫情影響嚴重且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具有「冰雪旅遊」概念的企業和旅行社,通過有效解決防控物資採購、支付企業人員工資、償還貸款利息、改善硬體設施條件等急需問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今年8月,針對重點項目的提質升級、市場拓展,該省又下達資金0.8億元。
在疫情防控形勢好轉之後,我國積極促進各行業復產復工,各地積極發揮消費券撬動作用,推動旅遊市場消費復甦。比如,今年「五一」期間,從5月1日零時至5月5日24時,在短短5天的時間裡,昆明市旅遊券核銷3.2萬張,有效促進了旅遊行業回暖。近期,全國多地重啟或延續「派券」熱潮,以激發旅遊、餐飲等消費市場新活力。
技術應用助力智慧旅遊發展
「此次服貿會展示了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旅遊行業的應用,讓我們認識到智慧旅遊、『旅遊+』給行業以及遊客體驗帶來的變化。比如,『旅遊+科技』賦能旅遊體驗,『旅遊+新工具』提升運營效率等。」在中國旅遊集團展臺前,中旅風景(北京)旅遊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竇毅對記者說。
「遊客通過網絡購票,先預約再出遊,先測溫再入園,『刷臉』進入景區已成為遊客出行的標準流程。同時,『無接觸服務』在旅遊行業大量應用,不少景區利用機器人無接觸測溫、售票、檢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表示,疫情發生以後,智慧旅遊的價值和作用進一步凸顯。
在服貿會旅遊專題展區,記者注意到,參展商馬蜂窩通過現場大屏實時顯示基於馬蜂窩北極星大數據服務系統的在線旅遊資產指數(TPI)。「該系統通過大數據挖掘並分析平臺用戶的旅遊消費決策過程,可獲取前瞻性數據結論,幫助遊客高效地進行旅遊消費決策。同時也能夠幫助各大目的地和景區進行智慧旅遊營銷、高效積累旅遊線上資產、服務質量提升等。」馬蜂窩工作人員介紹說。
除了提升旅遊行業的運行效率,新技術同時也在豐富遊客的旅遊體驗。在長白山展區,一個高度仿真的VR熱氣球模型前,觀眾已排起長隊。參觀者戴著VR(虛擬實境)設備,就可以身臨其境體驗長白山360度全景。
旅遊直播、隨心飛等助力模式創新
「疫情對行業帶來很大影響,但只要轉變經營思路,適應市場需求,企業生存的主動權可以掌握在自己手裡。」眾信旅遊副總裁王春峰在2020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上說。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旅遊企業通過旅遊直播、雲旅遊、「白菜價」預售、推行「隨心飛」等不斷進行模式創新,促進行業復甦。
魏翔對記者表示,今年直播成為支撐旅遊行業復甦的關鍵詞,在給遊客帶來全新體驗同時,也助推產業優化升級。受疫情影響的景區、商家通過直播保持與用戶互動,一方面可直播銷售旅遊產品提振「現金流」,另一方面也可積累線上資源。
例如,攜程集團董事局主席梁建章的「直播帶貨」頻頻引發熱議,25場「Boss直播」GMV(成交總額)累計已達13.9億元。
此外,今年,各大航空公司推出的隨心飛產品也頗受消費者歡迎,這也為旅遊業快速發展注入了動力。據悉,多家航空公司相繼推出「周末隨心飛」等機票優惠套餐項目,花兩三千元就可以在指定時間內享用多次國內旅行。不少業內人士指出,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此外,還應看到,疫情給旅遊行業帶來了很多變化,比如周邊遊、自由行、定製遊受追捧,安全問題受關注等。這就需要行業企業繼續創新,為遊客帶來更好的旅遊體驗,以促進行業全面復甦。」魏翔說。(記者 楊召奎 杜鑫 竇菲濤 蘭德華 吳凡)
責任編輯: 高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