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央視綜合頻道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手推出了一檔節目——「秘境之眼,不被打擾的相逢」,給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該節目用隱藏的紅外相機和遠程攝像頭拍攝,以短視頻、原生態的方式,把大家帶入祖國大江南北的高山、密林、溼地、荒漠的秘境之中,讓可愛的精靈們動物鮮活地走到了我們面前,實現著不被打擾的相逢。
今天要說的秘境之眼,是中國現存的兩處絕美的自然景觀,一個是川西的格聶之眼,另一處就是深藏於崑崙山腳下阿拉爾溼地深處的惡魔之眼,主題雖然和動物保護無關,但其實質是相同的,那就是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格聶神山位於川西理塘縣熱柯鄉境內,在川藏線沿途,主峰海拔6204米,是一處面積有500多平方公裡的一個風景名勝區,近幾年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格聶神山是藏民心中的神山,周圍環繞著雪山、原始森林、草原、湖泊、溫泉、寺廟,是川西的一個風光絕美的世外桃源。
格聶之眼,一個秘境之眼,就像地球上的一滴眼淚,靜謐地躺在格聶神山的懷抱中,一個讓無數戶外愛好者嚮往的超級冷門景點。
格聶之眼,就在那茫茫的高山草甸之上,周圍的水草點綴其中,讓這隻秘境之眼瞳孔分明,在蒼茫悠遠綠草如茵的大地上,一隻水汪汪的大眼睛,就這樣深情地凝視著天空,展現了一個讓人盪氣迴腸的美景,大家給她起了個好聽的名字,都稱她為「天使之眼」,一個「通往天堂的眼睛」,既神秘又極具風情。
格聶之眼位於川西高原深處,路途遙遠,許多戶外愛好者翻山越嶺,長途跋涉數百乃至上千公裡,就是為了看她一眼。
格聶之眼和格聶神山一樣,並非一個遊人如織的熱門旅遊目的地,是一個罕為人知的遺世美景,戶外愛好者的天堂。
讓格聶之眼名揚天下,源於一場對美景的肆意踐踏。
去年的「五一」期間,一個所謂的戶外越野車隊,不顧景區再三勸告,擅自將越野車開到格聶之眼,行駛在生態極為脆弱的草地上,對格聶之眼周邊的草地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網傳視頻顯示,5輛越野車圍繞著「格聶之眼」不斷轉圈,湖邊草原被碾壓出黑色印記,車上人員站在車旁、車頂,在歡呼、雀躍,一個無知、甚至無恥的行為就這麼發生了,景區管理部門通過博客對此事公開曝光並譴責了這種行為,肇事者後來公開道歉並承諾恢復被破壞的生態。據專家講,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生態環境極為脆弱,像這種被破壞的植被恢復起碼需要10年以上,一個稀世美景就這樣被踐踏,真的讓人極其痛心,在旅遊熱、戶外熱的今天,真希望所有戶外人士多點環保意識,多一點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來一場不被打擾的相逢,讓格聶之眼,這個美麗的天使之眼永遠留在人們的視野中。
大自然是奇特的,無獨有偶,在距離格聶神山2000多公裡之外的柴達木盆地茫崖市,還有一個被稱為「惡魔之眼」的地方,這就是位於青海海西州茫崖市38公裡處莫合爾布魯克村的「艾肯泉」。
和格聶之眼「一汪秋水」般的深情凝視完全不同,這個「艾肯泉」看起來不僅動感強烈,而且還有一點猙獰可怖,難怪被稱為「惡魔之眼」。
關於「艾肯泉」的形成,有地質專家分析認為,泉眼之下可能存在一條低溫暗河,遇到地層斷面導致河水旋轉而出,形成頻率不規則的凸湧奇觀。
這是一個奇特的溫泉,對著泉眼大喊,聲音越大泉水越洶湧。
因為泉水裡的含硫量極高,漫長歲月的沉澱,把泉眼周圍的土壤染成了紅褐色,泉眼的周圍是一片沼澤,而且寸草不生,連鳥獸都望而生畏,因而才有了可怕的「惡魔之眼」的稱謂。
此泉能查到的最早的記載是130多年前,當時一個俄國探險家曾經到當地考察,並在他的考察報告中記載過此泉,那時候當地人稱之為「艾肯泉」。在蒙古語中,「艾肯」代表著「可怕」的意思。
一直到2015年11月,「艾肯泉」才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一個戶外愛好者無意中發現了此泉,至此,艾肯泉才被當地的宣傳和旅遊部門所關注,「艾肯泉」的神秘面紗才被慢慢揭開。
和觀賞格聶之眼一樣,無人機的視角才更震撼而且是不可替代的。無人機在空中俯瞰,一幅斑斕而且很蒼涼的畫面在鏡頭中出現,「艾肯泉」就像一隻在不停流淚的眼睛,猙獰而且帶著一種詭異般凝視著天空,令人震撼,據說景區考慮到「惡魔之眼」不好聽,就把「艾肯泉」命名為「天使之眼「,但無論怎麼看,這個「艾肯泉」好像都跟」天使之眼「不貼邊。
從2020年7月19日開始,「艾肯泉」景區正式對外營業,也意味著」艾肯泉「作為一個收費的景區正式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中,對於稀世的自然景觀,收費也意味著管理,也未必不是好事,希望「艾肯泉」成為收費景區後能夠更好地得到保護。
無論是「天使之眼」,還是「惡魔之眼」,都是大自然無私的饋贈,是世界留給人類最後的視覺盛宴,願大家一起呵護和保護。
秘境之眼,一個不被打擾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