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關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們一直在行動!恩施州婦聯高度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導恩施州啟航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多次開展關愛青少年活動,以家庭教育講座、專家諮詢、一對一輔導等方式,將家庭教育送進校園、企業和社區。以實際行動助力家庭幸福!關愛下一代成長!
壹
家庭教育講座進社區
今年以來,恩施州啟航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的老師走進140餘個社區(村),開展服務活動,7000餘人參加並受益。
教師從「家庭、家教、家風、家訓」等方面,就如何處理好婆媳、夫妻、父母、子女、妯娌、鄰裡之間的關係,有效發揮婦女在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獨特作用,增進家庭關係融洽、促進家庭和諧,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作了講解,引導廣大家庭培育良好的家庭風氣,促進家庭文明新風尚。
貳
家庭健康教育進企業
9月以來,以「關愛家庭」為主題的公益講座活動走進30多家企業,約1000餘人參加並受益。活動中,授課專家的以詼諧幽默的話語,通過案例演示,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親密關係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營造良好的親密關係等,把家庭教育和文明理念傳播到廣大家庭中。
通過開展家庭教育知識講座,使大家充分認識到家庭中交流的重要性,學習了和諧家庭關係建立及維繫的基本技巧,為發現幸福、創造幸福,有效提升家庭幸福指數奠定了基礎。
叄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進學校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活動走進12所學校,上千名學生和家長參與活動。老師們講述了學生如何疏導自我的不良情緒,如何進行自我預防,講座深受同學們的喜愛。
皇倉華鑫學校
清江外國語學校
三岔中學
思源學校
虎民路小學
州技工學校
童欣幼兒園
肆
一對一家庭輔導
人們對社會和生活的認知參差不齊,每個家庭的困惑不盡相同,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也都是不一樣的。集體授課能夠提高認知,但是家庭和孩子的特殊困惑還需要一對一的交流溝通。通過交流溝通,了解家庭成員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的根源,定製專業的家庭成長計劃。
滑動查看更多
通過專業老師輔導的家庭在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家庭幸福指數得到提升。
不僅僅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廣大群眾的心理健康問題
我們更不能忽視
心理健康的三大標準
01
體驗標準
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要有良好的心情和恰當的自我評價。一天當中心情平靜,能開心一笑。另外,不要老認為自己特別了不起,更不要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02
操作標準
最重要的是效率,工作學習的效率。比如別人1小時能完成的,有些人要用3小時,效率不一樣的背後,是心理健康的程度不一樣。
03
發展標準
每個人都有向上發展的動力和可能性。前面兩個標準是每個人都必須有的,發展標準不是每個人都有。
有人認為現狀挺好,有人考上博士了還要做院士。動力不一樣,要求也不一樣。
再具體來說,有六個方面的標準
1.智力正常
智力不正常的人可能難以體會痛苦、擁有常人感受。
2.情緒穩定
不見得是一天都特別開心,而是一天穩定平靜,而非情緒瞬息萬變。
3.意志品質
要有一定的意志力、控制力。意志,強調的是延遲滿足的能力。
4.建立積極和諧的人際關係
做到主動交往、肯定對方、樂觀熱情、有獨立人格,人際關係一定能處理得當。
5.要學會跟環境打交道
「山不過來你就過去」,這是一種能動的適應。
6.保持獨立人格
心理完善最終的目標就是要塑造或者重建我們健全的人格特徵,人格是一個人行為方式的總和,你以什麼方式來表達自己,這就是你的人格特徵。行為方式好了,人格就比較完美。
若遇到心理問題怎麼辦?
第一、面對現實,接受現實,不論什麼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我們只能選擇面對、接受,然後再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二、了解自我,悅納自我,學會喜歡自己。
第三、調整心態,控制情緒,情緒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同時情緒也是可以傳遞的,情緒激動時處理問題的辦法往往不是最優的辦法。
第四、接受他人,善與人處,要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
第五、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有自己喜歡做的事。
第六、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比如遊泳、跑步等。
第七、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比如一些志願者活動等。
第八、就是尋求情感交流和心理援助,找親戚朋友聊聊或者尋找心理諮詢師。
不僅如此
12338婦女維權服務熱線
用心用情為您服務
與
你
分享
婦女維權專線
今天小編就為您詳細介紹「12338」
一、「12338」是什麼
「12338」婦女維權服務熱線是由全國婦聯設立的全國統一號碼、統一規範的婦女維權熱線,主要為婦女兒童提供法律、婚姻、家庭、心理等方面的諮詢,並受理有關婦女兒童侵權案件的投訴。
二、恩施州「12338」熱線服務範圍
1、受理有關婦女兒童侵權投訴,提供熱線諮詢、面詢等法律服務;
2、開展婚姻家庭調適服務;
3、進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
4、其他有利於維護婦女兒童權益服務的工作。
三、「12338」服務熱線時間
工作日8:30-12:00;14:30-17:30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家家幸福安康 | 人人身心健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