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生長在溶洞頂壁的鐘乳石石花(7月3日攝)。近日,有網友發微博稱雲南省昆明市下屬的安寧市一個採石場內開山時炸出溶洞,洞內大量漂亮的鐘乳石被附近村民瘋狂盜採,引起廣泛關注。 新華社記者 陳海寧 攝
雲南省安寧市龍洞採石場的工人們沒想到過,有一天,這個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採石場,會成為關注的焦點——事情緣於他們施工時,挖出了一個內有鐘乳石的溶洞。數天後,關於「洞內石頭遭瘋狂開採販賣」的消息,迅速被多家媒體和網絡報導,並引起各界熱議。
真相到底如何?開採販賣溶洞內的石頭是否違反規定?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溶洞面積不大 鐘乳石晶瑩剔透
3日,記者來到了位於安寧市白土村的龍洞採石場。整個採石場就是一座呈半環形的石頭山,記者在這裡只看到了兩輛挖機和三四名工人,由於不少地方都堆著石頭,根本看不出溶洞在哪裡。據了解,1日媒體報導此事後,相關部門即對溶洞進行了封閉。
為了了解溶洞內鐘乳石的損壞情況,在兩名採石場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入了洞內。溶洞不大,最外面的一個洞有一些觸手可及的鐘乳石,經過一個異常狹窄和低矮的通道,就到了一個高度能夠讓人站立的洞。洞內既有石筍、鐘乳石,也有捲曲石,大都呈純白色;裡面有幾個小小的水潭,鐘乳石上落下的水不時地滴在潭中,整個溶洞顯得晶瑩剔透。
記者估計,前後走了約四五分鐘、經過了四五十米的距離,洞裡最高的地方3米左右,矮的地方不到1米,總面積數百平方米。在洞裡,能看見地上有一些斷落的石柱石筍,上面有一些鐘乳石明顯被切割過,只剩下了小半截,地上一些粗壯的石柱也是同樣的遭遇。
安寧市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介紹,根據判斷,其中有部分鐘乳石是自行脫落的,有些已經在地上「生根」。
是否盜採有待界定
安寧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徐春華說,目前初步判斷這是一個天然形成的洞,在山體裡一直呈全封閉狀態,初步排除了有人類活動居住的痕跡。這個洞在石灰石巖層中,洞體裡的石筍、鐘乳石結構還是屬於石灰石。安寧市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科付科長說,沒有見過新開溶洞的人會覺得很新鮮,但溶洞一旦打開,時間長了鐘乳石等就會氧化、風化、發黃、發黑,石頭花也沒法保護。「如果要保持原狀,只有完全封閉起來。」
採石場管理人員劉先生說,6月28日採石場在開採過程中發現了這個溶洞,當時就停止了開採,但沒有封存。6月30日幾名採石場的工人進到溶洞裡,拉了電線,用電鋸鋸了一些鐘乳石拉出來。「有的人是看著石頭好看,想放在家裡當擺設。」帶著記者進入溶洞的一名工人對記者說:「我們不知道有什麼規定,沒有人說不能採,就有人採了帶回家。」他還說,這些工人多為周邊村子的村民。
徐春華介紹,6月30日國土資源局得到了消息後馬上趕到現場,看到裡面有四五個人正在採鐘乳石,有的帶著電鋸,也有的帶著小鋸子。「我們立即制止了他們的行為,讓他們撤出洞去,然後封堵洞口。」徐春華說,通道太狹窄,所以大的設備也帶不進去,同樣,就算切下了大的鐘乳石,也運不出來。
記者從安寧市公安局採訪了解到,6月30日派出所民警接到報警後也趕到了現場,當時沒有看到有大規模哄搶、盜採的情況,約有5人在溶洞裡,都是採石場工作人員。警方透露,這是一個私人採石場,各方面手續齊全。目前國土部門已經對此事進行初查,「盜採行為是有法律界定的。待調查後如果確係盜採,可移交公安機關處理。」
專家判定溶洞開發利用價值不大 法律法規仍需完善
徐春華介紹,這個採石場的手續齊全,按照國家行政許可準許其開採石灰石。如果開採過程中採出其他礦種,如金、鐵等,則需重新申報,經過批准後才能開採。徐春華說,如果認定這個溶洞確實有地質、科研等方面的價值,礦產資源屬於國有,政府可以按照規定進行規劃和保護,待時機成熟再開發利用。如果不具有價值,採石場便可以自行處置。
付科長有著近30年的國土從業經驗。他說,安寧市的溶洞很多,比這個溶洞大的也不少,有的已經發現了但至今沒有對外開放:「不是每個溶洞都能開發或利用,要看溶洞的開發利用難度和價值。」從這個溶洞看,至少不具有旅遊開發價值,因為其面積較小,且氧氣明顯不充分:「如果有二三十個人進去,肯定會缺氧。」
7月4日,安寧市國土資源局、安寧市文體廣電旅遊局分別邀請了雲南省國土資源廳、雲南省地質環境研究院、昆明市文體廣電旅遊局等部門及有關專家進行實地調查。
經初步調查,專家認為該溶洞為雲南較為普遍的石灰石溶洞,約200平方米,洞內有部分鐘乳石、捲曲石、石花等,具有一定的科研價值。由於規模小,開發利用價值不大。下一步,相關部門將繼續對溶洞洞口實施封堵,並加強日常巡查檢查,防止無關人員入洞。
記者還了解到,在礦產資源等開發過程中,挖掘出文物、地質遺蹟等有專門的法規進行規範,但對於其他類似情況,如發現了以後向誰報告,報告、勘察、認定的程序都缺乏相關的法律規範。「是否向主管部門匯報,很多時候只能靠當事人自己的判斷。」徐春華說。(記者 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