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貨幣種類及演變史(九)

2020-12-15 歷史知識點

唐肅宗時,因對付安史之亂,財政緊張,軍費短缺,於是鑄大錢。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十月,鑄行「乾元重寶」當十錢,錢徑7.7釐米,重5.97克,每千文重10斤,法定重寶一當開元錢十文。次年又鑄「重輪乾元重寶」,又叫「重稜錢」,徑3.5釐米,重11.94克,每千文重20斤,法定一當開元錢50文。大幅的減重鑄幣和嚴重貶值,造成物價狂漲。

乾元重寶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把開元錢增為一當十,將「重稜錢」降為一當三十。民間把兩種乾元錢稱為「虛錢」,稱開元錢為「實錢」,從而產生虛價與實價兩種物價。

重輪乾元通寶

同時史思明在洛陽鑄行「得壹元寶」和「順天元寶」,徑一寸四分,重約21克,一當開元錢百文。實質上這是一種嚴重貶值的軍用貨幣。

得壹元寶

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改重輪錢和普通乾元錢一當三文開元錢,乾元小錢一當二。後改為大小錢均是一當一。於是私鑄又改為私熔,每千個重稜錢可熔得銅20斤,能改鑄開元錢3200枚,獲利三倍多。

順天元寶

大曆年間(公元766年至779年),因安史之亂結束,朝廷採取種種開源節流的措施,使得物價趨於平穩,但幣值仍低於安史之亂前,因感錢數不足便又增鑄「大曆元寶」和「大曆通寶」。

大曆元寶

唐德宗建中(公元780至783年)初年,鑄「建中通寶」和「建中元寶」。以上兩種錢都是減重的劣質小錢。

建中通寶

建中年間還曾採連州白銅鑄開元大錢,一當十文用,徑4.5釐米,重16.8克至18克,在此後的60年,因通貨過少幣值低,發生一次通貨緊縮,到唐武宗時才寬鬆。

建中元寶

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廢天下佛寺,熔銅佛像等器物,在各地增設錢坊,大鑄「會昌開元」錢,該錢製作不精,大小輕重不一,一般徑為2.3釐米,重3.4至3.5克。錢背刻有地名,計22處,分別為京、昌、洛、益、梓、藍、荊、襄、越、宣、洪、潭、兗、潤、鄂、平、興、梁、廣、福、丹、桂。第二年又下令全國只準行用新錢,但舊錢並未回收,通貨緊縮稍微緩解。

各種會昌開元

到了唐宣宗(公元847至859年在位)時期,推翻武宗的政策,熔新錢再鑄佛像,但效果不大。

鹹通玄寶

唐懿宗鹹通十一年(公元870年),鑄「鹹通玄寶」錢。

大齊通寶

唐武宗以後各代多仿鑄會昌開元錢,一直到唐朝滅亡。唐朝末年,黃巢攻取長安,建國大齊,改元金統,鑄行「大齊通寶」,此錢存世不多。

終唐一代,開元通寶錢鑄造發行了300年,且通寶樣式在唐代以後的1000多年中,始終不衰,這是絕無僅有的。唐代的幣制屬於多元化的,以通寶錢為主,金銀絹帛糧食同時使用。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貨幣種類及演變史(三)
    在秦國統一中國之前,各諸侯國之間的各種布錢刀幣形制漸漸趨向統一,圜錢的廣泛流通也滲入各諸侯國。公元前336年,秦惠文王決定集中貨幣發行,統一貨幣價值標準,鑄行秦圜錢,以兩為單位。並在錢面上刻印秦王朝的標誌,為日後統一全國幣制打下了基礎。
  • 中國古代貨幣種類及演變史(三)
    在秦國統一中國之前,各諸侯國之間的各種布錢刀幣形制漸漸趨向統一,圜錢的廣泛流通也滲入各諸侯國。公元前336年,秦惠文王決定集中貨幣發行,統一貨幣價值標準,鑄行秦圜錢,以兩為單位。並在錢面上刻印秦王朝的標誌,為日後統一全國幣制打下了基礎。
  • 中國古代貨幣種類及演變史(二)
    刀曾經在上述地區是普遍流行的漁獵工具,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被用作交換媒介,慢慢地形成為一般等價物,最終演變成貨幣形式。刀幣體系大體包括三種類型:一、齊刀。俗稱「大刀」,由齊國鑄造發行。著名的有六字刀、四字刀、三字刀。
  • 中國古代貨幣種類及演變史(七)
    直到公元439年統一中國北方,與南朝劉宋對峙。北魏初期,生產力低下,經濟落後,過著物物交換或以谷帛牛羊為交易媒介的生活,全國上下並不使用錢幣。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開始鑄造「太和五銖」,該錢重3到4克。銅質粗惡,文字湮漫,強制全國通用。
  • 中國古代貨幣種類及演變史(十五)
    阜昌元寶在金國,白銀、錢幣和交鈔三種貨幣同時流通,此三種貨幣既無主輔幣關係,也無一定比價及調控規定。承安寶貨交鈔也是金國的主要貨幣之一,共發行了九種。海陵王貞元二年(公元1544年)設交鈔庫,發行「貞元交鈔」,與遼宋錢並用。
  • 中國古代貨幣種類及演變史(二)
    刀曾經在上述地區是普遍流行的漁獵工具,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被用作交換媒介,慢慢地形成為一般等價物,最終演變成貨幣形式。刀幣體系大體包括三種類型:一、齊刀。俗稱「大刀」,由齊國鑄造發行。著名的有六字刀、四字刀、三字刀。
  • 中國古代貨幣種類及演變史(十五)
    阜昌元寶在金國,白銀、錢幣和交鈔三種貨幣同時流通,此三種貨幣既無主輔幣關係,也無一定比價及調控規定。承安寶貨交鈔也是金國的主要貨幣之一,共發行了九種。海陵王貞元二年(公元1544年)設交鈔庫,發行「貞元交鈔」,與遼宋錢並用。
  • 中國古代貨幣種類及演變史(八)
    在此基礎上,清除北周北齊和梁陳的貨幣積弊,實施通貨緊縮政策,建立了穩定的貨幣形制,發行符合標準的「開皇五銖」。
  • 中國古代貨幣種類及演變史(十二)
    元符重寶宋徽宗鑄錢種類繁雜,錢制混亂,引發了數十年的惡性通貨膨脹。宋徽宗時期鑄國號錢兩種,分別是「聖宋通寶」,該錢極為罕見。
  • 「中國貨幣史話」見證3000多年貨幣發展演變史
    人民網北京8月9日電  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辦的「中國貨幣史話」系列圖書新書發布會暨中國貨幣文化學術座談會8日在京舉行。 「中國貨幣史話」系列圖書包括《錢幣史話》《金銀幣史話》《紙幣史話》《貨幣文化交流史話》四部專著,由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中國錢幣博物館研究信息部主任王永生副研究員創作完成。該系列圖書被列入「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中國史話」叢書,是中國錢幣學界近年來推出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優秀學術成果。
  • 中國古代貨幣種類及演變史(十九)
    這是中國最大型紙鈔,用桑皮紙做鈔料,一貫鈔約長一尺,闊六寸(即36.4釐米X22釐米)。其形制花紋等均仿宋元鈔。
  • 不僅僅是「數字貨幣」——細數中國古代貨幣演變史
    2020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正在穩妥推進,並計劃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以及未來冬奧會場景內封閉試點測試,無論這一改革舉措未來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毋庸置疑,一場新的「貨幣革命」正悄然到來,那麼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貨幣究竟是如何演變的,又發生了哪幾次
  • 「鳳袍霞帔鴛鴦襖」:中國古代女子嫁衣演變史!
    提到中國古代女子的嫁衣,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鳳冠霞帔」,但實際上中國古代女子的嫁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經歷過一段漫長的演變過程。本文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古代女子嫁衣的演變史。周朝:純衣纁袡(xūn rán)。一種纁色衣緣的黑色深衣,黃而兼赤為纁。
  • 中國古代文化知識——貨幣篇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商品生產和交換範圍逐漸擴大,客觀上需要一種特殊商品固定地充當一切商品的一般等價物,這就是貨幣。我國古代貨幣,按質地分,有貝、銅、銀、金、紙等類。在個別地區和時間,還有過皮幣、鐵錢和鉛錢。後來,由於金銀等貴重金屬最適宜於充當一般等價物,因而貨幣就逐漸固定在金、銀上了。
  • 2019年英語六級翻譯熱點預測:中國古代貨幣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9年英語六級翻譯熱點預測:中國古代貨幣 2019-06-05 07:14 來源
  • 2018年英語六級翻譯熱點預測:中國古代貨幣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8年英語六級翻譯熱點預測:中國古代貨幣 2018-12-05 14:32 來源
  • 《命運2》貨幣種類及作用怎麼樣 貨幣種類及作用介紹
    導 讀 在《命運2》這款遊戲中,有很多的貨幣,有些在遊戲中的獲取相當容易,還有一些就比較稀有,獲取有一定的難度了
  • 2017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題庫之中國古代貨幣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作文>正文2017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題庫之中國古代貨幣 2017-08-21 11:50
  • 從古代貨幣看中國與緬甸的友好關係
    亞洲古代史上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也就是現在人們通常說的所謂古代「絲綢之路」有三條:第一,從中國西安出發經中亞內陸乾燥地區而抵達西亞地中海的著名的北方「絲綢之路』,第二,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經由南中國海馬六甲海峽向西抵達亞洲的印度洋沿岸地區的東南「海上絲綢之路』,第三,從中國成都出發經雲南、緬甸而抵達印度以至中亞的「西南絲綢之路」。
  • 中國古代貨幣-古錢幣
    古錢幣指古代貨幣。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在原始社會末期最早出現的貨幣是實物貨幣。一般來說遊牧民族以牲畜、獸皮類來實現貨幣職能,而農業民族以五穀、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充當最早實物貨幣。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豬頭和下顎骨,表明豬和陶器在原始社會後期曾起過貨幣財富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