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們平均年齡超70歲,他們已義務演講紅色故事220多場

2020-12-18 澎湃新聞

老兵們平均年齡超70歲,他們已義務演講紅色故事220多場

澎湃新聞資深記者 陳伊萍 通訊員 丁藝婕

2020-06-17 14:34 來源:澎湃新聞

「升國旗,奏國歌!」伴隨著雄壯激越的旋律,年逾古稀、身著迷彩軍裝的老兵朱渭民和王一傑,和泗涇實驗學校的孩子們,一起深情地注視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莊嚴地舉手敬禮。

日前,上海松江「老兵講故事」宣講團走進校園,老兵們通過講述親身經歷的紅色故事,告訴孩子們「五星紅旗為什麼這樣紅」。

松江「老兵講故事」宣講團宣講現場。  本文圖片 受訪者提供

這支團隊目前由9名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退役老兵組成。周繼奮,是新四軍老戰士周奮烈士之子,「繼奮」的名字,就是為了繼承周奮的遺志;王一傑,去年被評為松江區最美退役軍人;趙建忠,其父十二歲加入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九死一生;謝魯淮,父母都是老革命,他本人當過十年坦克兵……年齡最大的是78歲的團長朱渭民,身為鐵道兵老戰士的他,曾出版了兩本80萬字的戰友回憶錄《難忘鐵道兵》和《鐵道兵中上海兵》。自2015年成團至今,這支宣講團深入社區、單位、部隊、學校義務演講紅色故事220多場,聽眾超過五萬人次。

聽故事的人中,既有黨員幹部,也有很多群眾、青少年。

「四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故事團成員熱情高漲,最近又在重新備課了。目前,宣講團共準備了十八個紅色故事,全部是他們自己或父輩的切身經歷。一支遠去的兵種——鐵道兵、坦然面對生與死、懷念母親桂真一、人民解放軍解放大上海的故事、無盡的思念……18個紅色故事真實生動,每一場演講都觸動人心,成為松江區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最生動的題材和廣受歡迎的課程。

聽故事的人中,既有黨員幹部,也有很多群眾、青少年,有人在現場把演講視頻、圖片細心儲存,也有人把聽來的故事講給更多人。

家住松江區方松街道的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生陳玲曾在學校裡聽過一次老兵的演講,最近聽說宣講團來到社區講紅色故事,又專程來聽。「為修建全中國52條鐵路,其中包括被聯合國譽為『人類再生大自然』的成昆鐵路,鐵道兵隊伍8314位戰友犧牲。戰士們一次次歷險境、破萬難,只為一句『聽黨的話,當黨的兵』。這段歷史是我之前不知道的,第一次聽到內心感覺十分震撼。作為年輕黨員,要補好歷史課,堅定理想信念,奮發有為。」

泗涇鎮青松居民區黨支部黨員顧櫻俏日前在聽完故事後,寫下了自己的心得。她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作為新時代的年輕黨員,在學習「四史」的過程中感知到前輩們為新中國的成立、發展、壯大而作出的重要貢獻,我們要從歷史中汲取紅色力量,傳承紅色精神,堅定紅色立場,讓奮鬥的青春在新時代中閃光。」

朱渭民和王一傑(左一)。

在朱渭民的記事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最近的宣講日程安排:6月18日下午,邵斐斐前往中山街道黨群服務中心主講紅色故事;6月19日,朱渭民到石湖蕩市場監管所,王一傑前往區人社局;20日到27日,葉榭鎮還有三場宣講……

「6月份要宣講14場,下半月有9場,可能還要增加。」朱渭民堅定地說:「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們要努力把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要講好故事,對老兵來說不論是記憶力還是體力,都面臨挑戰。有時一場演講長達一個半小時,他們堅持全程站立並且脫稿。「年紀大了,背稿是最苦的,那就是早晨念,下午念,空了時間就念。」宣講團成員王一傑如是說。邵斐斐家住浦東,每次來松江都要倒兩班地鐵。

為了增強「四史」學習效果,他們還在演講中融入多種形式。有時來一段戰疫朗誦,鼓舞大家團結一心、戰勝疫情的信心;有時講到興起處,老兵們會唱起嘹亮的軍歌:「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背上行裝扛起了槍,雄壯的隊伍浩浩蕩蕩。你要問我們哪裡去呀, 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老兵們還收集了當年自己用過的和戰友留下的物品、畫卷等,帶到演講現場,讓聽講者能有一個更直觀的感受。「有一種信念在支撐我們,作為老兵,我們有責任把堅忍不拔、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革命精神一代代傳遞下去。」朱渭民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四史」學習,上海松江,老兵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錦州老兵24年自籌100多萬 義務放映電影6000多場
    說話的是錦州老兵義務電影放映隊的隊長劉成金,今年已經70歲了。因為疫情的關係,放映隊的工作暫停了一段時間,隨著疫情的不斷好轉,最近放映隊接到的邀請也在逐漸增多。為了放映這場電影,劉成金和他的7名夥伴,開車3個多小時從錦州趕到了瀋陽,電影散場後他們還要驅車返回,不在當地吃住,為的是不給大夥添麻煩。
  • 2020年國內馬拉松男子70人破220,平均年齡24歲!
    2020年已經進入倒計時,日前世界田徑官網更新了2020年世界馬拉松賽事成績數據,中國大陸地區男子跑進2小時20分大關的人數達到了70人,跑進2小時30分的也達到了141人。由於世界田徑僅統計世界田徑認證賽事數據,非認證賽事創造的成績不在討論之內。
  • 四兄弟退休後重拾樂隊夢 平均年齡超70歲
    四兄弟退休後重拾樂隊夢 平均年齡超70歲 2020-11-24 10:39:48  來源:安徽衛視
  • 「暖新聞」南京首個紅色助老餐廳開業,老兵創業服務高齡老兵
    千張結燒肉、清蒸龍利魚、滷水大雞腿、筍瓜肉片、包菜雞蛋……剛到11點,在餐廳門口,20多位老人及附近居民正排隊選擇自己喜歡的菜餚。1937年出生的老兵施丕石,是原南京軍區體工隊的籃球健將,曾培養出中國奧運單場籃板王——胡章保。
  • 平均年齡近70歲的一群老人又騎著自行車自駕遊去啦
    這群可愛的老人平均年齡接近70歲,他們的騎遊隊「常青苑社區健身騎遊隊」成立已經5年。  今年4月,騎遊隊的8位隊員還完成了一次計劃已久的騎行之旅——沿著京杭大運河從杭州一路騎遊到北京。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用在他們身上,再恰當不過了。
  • 邯鄲籍老兵穿梭武漢街頭義務接送病人
    連日來,武漢市邯鄲籍老兵王禾田毅然告別妻兒,驅車往返於各個社區與醫院之間,不顧個人安危義務接送新冠肺炎患者和疑似病人,用滿滿愛心溫暖了千家萬戶。主動請纓爭做志願者王禾田今年46歲,邯鄲市涉縣西達鎮後匡門村人,1991年在河南許昌服役,1993年調入武漢,2003年轉業分配到武漢市黃鶴樓公園工作。
  • 銘記老兵榮耀 傳承紅色記憶-南昌軌道學校舉辦紅色文化教育進校園
    為激勵我校廣大師生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銘記老兵的優良傳統,傳承紅色記憶,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2019年5月22日南昌向遠軌道技術學校在學生文娛活動中心舉辦了主題為「銘記老兵榮耀·傳承紅色記憶」的紅色文化教育進校園活動。
  • 平均年齡接近70歲 四個親兄弟退休重拾樂隊夢
    這支樂隊叫港生兄弟樂隊,樂隊成員平均年齡接近70歲,滿頭銀絲,懷揣少時音樂夢想,每到周六下午,吹拉彈唱自得其樂,也感染五湖四海遊客,成為沙坡尾這個網紅打卡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這個周末,本報記者走近「港生兄弟樂隊」,聽一聽老樂手們的音樂,了解他們的故事。 周六下午,陽光正好。
  • 日本高齡女僕咖啡店開業,平均年齡高達70歲!
    為了慶祝「長者之日」,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在此期間開設了一家不一般的快閃女僕咖啡店,這間咖啡店內的女僕平均年齡竟高達70歲,其中最年長的有77歲。不過這些老奶奶們可是個個身懷絕技,精通茶藝茶道、刺繡縫補、舞臺表演等等。
  • 援老抗美老兵義務任春運聯防員列車上說唱安全(圖)
    他們曾參加過援老抗美戰爭,如今,他們義務擔任春運列車聯防員。 屈麗霞 攝圖為站臺上,聯防員引導旅客上車。 屈麗霞 攝中新網太原1月15日電 (記者 屈麗霞)15日,春運第三天。在太原站七站臺上,6名戎裝老戰士胸前掛滿勳章,在進站旅客中格外顯眼。他們曾參加過援老抗美戰爭,如今,他們義務擔任春運列車聯防員。「8到16車廂這邊走,7到1號這邊走。」
  • 老兵義務電影放映隊走進歇馬夜市 「點亮」夜瀋陽
    他們是老兵,更是義務電影放映隊。錦州老兵劉成金和戰友們24年來一直踐行著「只要群眾需要,就永不停機」的承諾,弘揚著「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老兵精神,被譽為精神文明火種的傳播者。作為一支牢記本色、一心向黨、無私為民的先鋒團隊,錦州老兵義務電影放映隊全部為退役軍人,清一色的黨員。20多年來他們活躍在遼寧各地,行程30多萬公裡,播放電影6000多場,觀看群眾300多萬人次,同時利用電影載體為廣大群眾送去科學致富的信息。
  • 聽夏美玲講述沙海老兵的傳奇故事
    92歲的沙海老兵董銀娃向記者介紹當年的情況。 章佳禮 王茜攝新華網和田7月19日電(記者 張慶水)近日,參加「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網絡主題活動的新華網、光明網以及新疆兵團的媒體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四十七團,聽夏美玲講述沙海老兵的傳奇故事。
  • 平均年齡64.5歲 16位老人將騎單車重走紅軍路
    (供圖/王火團)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黃雪燕 通訊員 許長忠) 有這樣一支小分隊,他們平均年齡64.5歲,加起來有著1032歲高齡,他們的「工具」是自行車,打算於4月23日從廈門出發,計劃用33天「騎遊」紅軍長徵路。這支16人小分隊由廈港街道沙坡尾社區騎行隊、廈門騎緣自行車隊聯合組成。
  • 【壹點頭條】金鄉70歲退伍老兵拆掉老宅,耗資300多萬元建紅色博物館
    【壹點頭條】金鄉70歲退伍老兵拆掉老宅,耗資300多萬元建紅色博物館 2020-07-03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聽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讓偉大抗戰精神代代相傳
    這一天,從抗戰烽火中一路走來的陸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組織官兵參觀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重溫抗戰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抗戰老兵史保東、抗戰烈士遺屬高碧英,給家人講述抗戰英雄的故事,緬懷抗戰先烈……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傳承著偉大抗戰精神。  記者走近這些參與抗戰的部隊和老兵,以及抗戰烈士遺屬,聽他們講述槍林彈雨背後的故事。
  • 【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聽夏美玲講述沙海老兵的傳奇故事
    92歲的沙海老兵董銀娃向記者介紹當年的情況。章佳禮 王茜 攝  新華網昆玉7月19日電(記者 張慶水)近日,參加「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網絡主題活動的新華網、光明網以及新疆兵團的媒體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四十七團,聽夏美玲講述沙海老兵的傳奇故事。
  • 日本開設高齡女僕咖啡廳 平均年齡高達70歲
    今年4月28日是日本的「長者之日」,而為了凸顯老人就業的問題,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就開設了一間為期3天的女僕咖啡廳,店內女僕的平均年齡竟然高達70歲,年紀最大的還有77歲。
  • 平均年齡60歲以上 他們是重慶最棒的業餘管樂團
    11月20日下午,渝北區龍山街道龍華社區的排練室裡,重慶市錦繡管樂團正在此進行緊鑼密鼓的排練,這一群平均年齡已過花甲的老人們,樂在其中。現場由團長謝偉成指揮,每一位演奏者都坐得筆直,他們精神抖擻,全神貫注的進行著排練。
  • 挖掘紅色家譜!海軍某防空旅尋訪40餘位年過古稀的老兵
    這些舉措讓該旅紅色家譜更加完善,也為旅史豐富補充了更多感人的歷史細節。二「上世紀70年代,海島交通閉塞、環境艱苦,當時的官兵常年吃不到新鮮的綠色蔬菜。老兵張健全說,他永遠忘不了當年入伍後第一次吃到青菜的經歷。那一天,炊事班為每個班都準備了一碗青菜。然而,這碗青菜從班長傳到副班長,從老兵傳到新兵,大家都捨不得吃,都想讓給別人吃。
  • 【抗美援朝70年·老兵】李德印:做插進敵人心臟的「尖刀」
    編者按:70年前,他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70年後,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們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仍然精神矍鑠、充滿勁頭。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映象網記者來到抗美援朝老兵的身旁,聆聽他們的抗美援朝故事,還原那段戰火紛飛的浴血歲月。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致敬英雄「老兵」。映象網記者 楊增強 實習生 陳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