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點頭條】金鄉70歲退伍老兵拆掉老宅,耗資300多萬元建紅色博物館

2020-12-18 澎湃新聞

【壹點頭條】金鄉70歲退伍老兵拆掉老宅,耗資300多萬元建紅色博物館

2020-07-03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從偉 康巖

在金鄉霄雲鎮鮑樓村有一座紅色抗戰博物館,裡面陳列著一千多件革命戰爭時期的「老物件」,免費向公眾開放。這座博物館的館長就是本村村民馬金朋,作為一名退伍老兵,就想著建一座紅色文化博物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抗戰精神,這不僅是政府的事,老百姓也該積極參與,我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和老黨員,更應該擔負起這份責任。孩子們也都成家立業了,有生之年能為社會和下一代做一點有益的事,沒有白活,也對得起曾經穿過的軍裝。」

花三百多萬收藏上千展品

每件展品都如數家珍

7月2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金鄉縣霄雲鎮鮑樓村村東頭,一處牆體通紅的住宅格外顯眼,一面紅旗插在房簷一角,牆體上寫著「讓歷史告訴未來」七個大字,與周邊的民房形成鮮明對比,這裡就是馬金朋的紅色博物館。

推門進去,一座解放軍的雕塑映入眼帘,刀槍、炮彈、侵華日軍用的手銬、腳鐐等各式戰爭年代的收藏品整齊陳列著,把人帶入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馬金朋正拿著雞毛撣子小心翼翼地擦拭展品上的灰塵。「現在這裡的展品有一千多件了,都是兒子從世面上一件一件買來的,大約花了三百多萬了。」馬金朋告訴記者,每一件收藏品對於他來說都如數家珍。每搜集到一件,自己都查閱資料,探究每個老物件的「底細」,「只有這樣,我才能準確地給來參觀的人講解。」

家裡傳下來的紅纓槍是館裡的第一件展品,到現在的千餘件展品,開館兩年多來,館裡的藏品越來越豐富。「這個校徽是去年從湖南一個賣家手裡買到的,是我們湖西中學的。」馬金朋指著一件收藏品說,湖西中學是金鄉一中的前身,1944年遷到鮑樓村,培養了大批革命志士。

掏出家底拆掉老宅

舉全家之力建起博物館

1950年出生的馬金朋,從小深受叔叔馬洪運先進事跡薰陶,立志成為像叔叔一樣的優秀軍人。1969年在濟南軍區工程兵6082部隊112團入伍參軍,在服役期間,他向黨組織提出了入黨申請,並於1970年6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六年後,馬金朋轉業到地方,在金鄉糖廠任職,負責糖廠技術保障工作,之後在魚臺縣二中任保衛科科長,堅守軍人本色、立足本職崗位,多次得到學校表彰。又在鮑樓先後任副隊長、計劃生育專員、村委副書記等,帶領父老鄉親脫貧致富。

抗戰時期,馬金朋的家鄉鮑樓村為湖西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區,是蘇魯豫邊區黨政機關的駐地。1938年5月,侵華日軍曾在金鄉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山東「八大慘案」之一「金鄉慘案」,共有三千多人被屠殺。「黨和人民經歷了長期的革命鬥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才取得了革命鬥爭的勝利,然而這段塵封的歷史我們很多人並不了解,絕不能讓這段歷史塵封在課本裡。」馬金朋說,為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抗戰精神,自己和家人商議後,決定建設一座免費開放的抗戰博物館。

他把家裡唯一的老宅拆掉,用於博物館建設場地用地,把自己省吃儉用的30多萬的養老積蓄和孩子們的支持資金共計320多萬,用於場館的建設和文物徵集,自己則毅然放棄城市安逸生活回到農村負責場館的日常管理。場館建設期間,為了把資金用在徵集文物和觀眾參觀體驗上,馬金朋儘量控制預算、節省費用,除了直接從廠家預定裝修材料,在身患高血壓、冠心病的情況下,能自己幹的活他都自己幹。

為了讓參觀者不白來

全天候都在這守著

馬金朋的辦公室裡放著一個厚厚的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登記著來訪者的姓名和聯繫方式,有的是一個人,有的是三個人,還有的是團隊來參觀。「6月30號一天就來了4個團隊,都是來這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馬金朋說,博物館自開館就免費向公眾開放的,有的是附近村的村民帶著孩子,有的是學校裡的學生,還有的是企業組團來參觀學習。

馬金朋告訴記者,自己的孩子們都在外地上班,只有自己一個人在這打理。雖然身體上感覺有點吃不消,但是每次有人來自己就感到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記得有一次自己打算帶著嶽母去看病,剛走到嶽母家就有人給他打電話說是來參觀的,撂下電話就往家趕。兩年來,像這樣的情況,不計其數。「只要有人來,我就得在這靠著,咱不能讓人家白來。」

「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抗戰精神,不僅是政府的事,老百姓也該積極參與,我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和老黨員,更應該擔負起這份責任。孩子們也都成家立業了,有生之年能為社會和下一代做一點有益的事,沒有白活,也對得起曾經穿過的軍裝。」馬金朋如是說。

原標題:《【壹點頭條】金鄉70歲退伍老兵拆掉老宅,耗資300多萬元建紅色博物館》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閆虹訪談|馬金朋:建設紅色博物館,讓歷史告訴未來
    一位七旬老人,為何對紅色文化情有獨鍾?拆掉自家老宅,建設復興紅色文化博物館,有人說他異想天開,為何還要苦苦堅持?一件件文物,怎樣述說侵略者的獸行和殘暴?一件件文物,又是如何見證中華民族的勇敢堅毅和威武不屈?辭舊歲,迎新年之際,2021年第一期《閆虹訪談》,欄目組走進金鄉縣復興紅色文化博物館,共同感受紅色文化。
  • 【壹點頭條】金鄉縣92歲老兵孫希周兩次入朝作戰,炮彈碎片至今未能...
    92歲的孫希周是一位共產黨員,也是一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兩次入朝作戰,兩次負傷,每一次都是與死神擦肩而過。7月2日,在老人家,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聆聽老人光榮的革命生涯。
  • 95歲老兵和他的「彩虹眷村」
    因為一位老兵的偶然靈感和創作,臺灣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上的「彩虹眷村」逃脫了被拆掉的命運,卻成為當地最熱門的景點之一。   今年95歲的退伍老兵黃永阜年輕時來到臺灣,獨居眷村60年。幾年前,當地對幾個眷村進行拆遷,黃永阜懷念眷村裡難忘的歲月,拿起油漆桶和刷子在老舊的房屋上描繪可愛的人物、動物和眷村故事。
  • 「退伍不褪色」,老兵在一線「戰疫」
    「你現在就別出去走動了,在家安穩點!」老伴一邊責備,一邊給林得勝拿來口罩。   林得勝是甘垛鎮平勝社區副主任,同時,也是一名退伍老兵。   「現在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群眾的安危最重要。出門後,我會保護好自己。」戴好口罩,林得勝拿著厚厚的宣傳標語出了門。
  • 那位省吃儉用資助300多名學生的老兵走了
    1926年,羅榮躍出生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打響24歲的他參軍入伍戰場上他是一名電話員戰爭結束後他又當了4年海軍>是海岸炮兵部隊裡的裝彈員「電話員都躲在碉堡裡面打不到我但是很多戰友都犧牲了我們排長一共8次負傷」他覺得自己太幸運了退伍後要為社會做點貢獻
  • 老兵們平均年齡超70歲,他們已義務演講紅色故事220多場
    老兵們平均年齡超70歲,他們已義務演講紅色故事220多場 澎湃新聞資深記者 陳伊萍 通訊員 丁藝婕 2020-06-17 14:34
  • 拍合影、包餃子、茶話會……一名武警老兵退伍前的24小時
    11月30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走近武警濟南支隊特戰中隊退伍老兵孫敏輝,了解他軍旅謝幕時光。  9:00 距離退伍還有24小時 籃球場  落葉紛紛,初冬的濟南,寒風裹挾著留戀,楓葉鐫刻著不舍。老兵孫敏輝和戰友一起託著皮箱,整齊列隊等待點驗。孫敏輝,江西樟樹人,2011年入伍,在武警部隊服役8年。
  • 【紫牛頭條】蘇州退伍老兵關停燒烤店去抗洪,網友暖心叮囑:平安回來
    這個場景剛好被路過的網友拍成視頻發布在短視頻平臺上,網友紛紛留言為他們點讚,並暖心祝福:一定要平安歸來! 7月25日下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見到了剛從鄱陽縣回到蘇州的燒烤店老闆之一——退伍老兵李雷,他表示:「不盡這份力感覺過意不去。」被問及關店是否會影響收入,他直言並沒有想那麼多。
  • 開封六旬男子退休後「閒不住」,自掏腰包20多萬創辦「老兵之家」
    河南商報記者 吳智星/文 受訪者供圖退伍後,自己拿出20餘萬元,武玉江回開封老家創辦"老兵之家"。在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武玉江和當地老兵自發種樹、走上街頭打掃馬路、巡邏、維護治安。此外,他們走進校園,宣講國防教育。截至目前,老兵宣講團已為3萬餘名師生上了一堂又一堂的愛國課。
  • 臺灣95歲老兵臺中創作「彩虹眷村」 成熱門景點
    因為一位老兵的偶然靈感和創作,臺灣臺中市南屯區春安路上的「彩虹眷村」逃脫了被拆掉的命運,卻成為當地最熱門的景點之一。  今年95歲的退伍老兵黃永阜年輕時來到臺灣,獨居眷村60年。幾年前,當地對幾個眷村進行拆遷,黃永阜懷念眷村裡難忘的歲月,拿起油漆桶和刷子在老舊的房屋上描繪可愛的人物、動物和眷村故事。
  • 堅守防汛大堤 退伍老兵續寫軍人本色
    中國江西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袁昕、記者鍾良報導:連日來,受長江上遊強降雨影響,彭澤沿江大堤和內湖水位在極速上升,嚴峻的防汛形勢牽動著許多人的心,同時也牽動著彭澤縣6名待安置轉業士官的心。退伍老兵巡堤查險(彭澤縣委宣傳部提供)剛出部隊 又上堤壩「前兩天在電視裡看到有武警部隊官兵駐紮在我們棉船鎮,感到汛情很嚴重,作為今年的轉業士官,我想我們有義務參加今年的防汛工作」。轉業士官劉波自豪地說。他在群裡提出想法後立即得到了其他幾個戰友的支持。
  • 伊川縣開展關愛退伍老兵義賣義演公益活動
    9月20日下午,由伊川縣民政局主辦,洛陽承宇珠寶承辦,百納瑞汀時尚酒店、中州商務酒店、來爾佳暱、豆豆故事、時尚G點、洛陽明熙空間設計、碧桂園餐飲文化有限公司、正林廣告有限公司、崑崙石油、滙豐鳳山公寓、碧生堂名媛會所、洛陽鉅惠商貿有限公司等十四家愛心企業、愛心商家協辦的「關愛退伍老兵千件商品義賣義演活動
  • 八旬退伍老兵登《讓夢想飛》舞臺 與退伍女兵同唱《歌唱祖國》
    齊魯網濟南9月30日訊近日,七位八旬老兵登上山東電視生活頻道《讓夢想飛》的舞臺,和《讓夢想飛》年度亞軍胡藝春同唱一首歌《歌唱祖國》。七位老兵儘管都已經年事已高,年齡最小的近80歲,退伍最晚的也接近30年了。但是他們唱起來依然中氣十足,敬起軍禮來,軍人氣概立馬顯現。
  • 老兵李國強自籌資金建國防教育基地
    說起抗洪,李國強又告訴記者:「今年8月份超強颱風『利奇馬』來的時候,我和裕民天成的十幾名退伍老兵組成突擊隊衝在最前面。因為救人,我的越野車在洪水裡趴窩了,至今還沒修好。車再貴,不過是交通工具,鄉親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才是最最寶貴的。」2000年退伍後,李國強憑著在部隊養成的吃苦耐勞和踏實肯幹的優秀品質,一步步走到了企業領導崗位,現在已經是淄博萬松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
  • 退伍不退志!泉州老兵堅守抗疫第一線,保一方家園平安!
    在當前戰「疫」一線,許多退伍老兵挺身而出,投身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用實際行動詮釋「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德化縣上湧鎮曾坂村的賴發談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名有著6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年近九旬,不服老的他依然有著軍人的錚錚鐵骨和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這一次,賴發談積極衝在一線,嚴防死守保衛一方家園的平安。
  • 大別山下,革命老區,退役老兵,自創「退伍基地,軍旅主題餐廳」
    退伍老兵,退伍不褪色,繼續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優良傳統,進入社會創業也是好樣的。。。退伍老兵叫周文全,自部隊退役後,一直在社會打拼,現如今的他已是全國14個省市30多家加盟連鎖店掌舵人。2012年正式成立「退伍基地軍旅主題餐廳」,以燒烤、海鮮、火鍋、炒菜為主的特色主題餐廳。
  • 點讚邯鄲人·戰「疫」先鋒 | 邯鄲退伍老兵王禾田:堅守武漢的...
    點讚邯鄲人·戰「疫」先鋒 | 邯鄲退伍老兵王禾田:堅守武漢的「擺渡人」 2020-02-27 0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那位資助300多名學生 省吃儉用的老兵走了
    幾年間,他一共向天平小學捐了7次,捐贈數額從最開始的2000多元逐漸增加到現在的10000元,總額共計4萬餘元,超過300名優秀學子收到過他的助學金。他就是羅榮躍,來自成都市龍泉驛區西河街道天平村的一名老兵。2019年1月23日,記者曾對羅榮躍病中捐款的事跡進行了報導,隨後,央視新聞、人民網、新華網等國內知名媒體相繼轉載。
  • 8名退伍老兵:離別之際,再踏海防巡邏路
    離島前夕,退伍老兵執行巡邏任務。李 駿攝海域風急浪高,班船延期,南部戰區陸軍某旅海防連8名退伍老兵——離別之際,再踏海防巡邏路■曾梓煌 李 駿9月3日清晨,北尖島驟雨初歇。海畔一隅,一雙雙作戰靴相繼踏過一片片礁石水窪,留下淺淺的足跡。
  • 七星關區野角鄉:看望慰問退伍老兵
    畢節試驗區網訊 近日,七星關野角鄉沙拉槽村雙擁工作聯絡員和村委一行看望慰問了村裡的退伍參戰老兵周祖明,送去黨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