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

2021-01-19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漁父亂彈,ID:yufuluantan】

「揚州雄富冠天下。」(《新唐書·高駢傳》)

「江淮之間,廣陵大鎮,富甲天下。」(《舊唐書·秦彥傳》)

繁華富庶的揚州,不僅吸引商賈富豪,更吸引文人墨客,他們紛紛慕名而來,或寄情山水,或尋訪友人,或為功名拜謁諸侯,同時也寫下大量詠吟揚州的優美詩篇。

據揚州大學李坦先生主編的《揚州歷代詩詞》所載,僅唐代便有158位詩人共計435首詠吟揚州的詩篇,其中著名詩人有駱賓王、張若虛、孟浩然、王昌齡、李白、高適、劉長卿、韋應物、孟郊、盧仝、張籍、劉禹錫、白居易、李紳、徐凝、張祜、杜牧、溫庭筠、皮日休、韋莊等幾十位。

杜牧應是詠吟揚州最多的唐代詩人,他至少為揚州寫下《揚州三首》、《題揚州禪智寺》、《將赴宣州留題揚州禪智寺》、《寄揚州韓綽判官》、《贈別二首》、《遣懷》、《隋苑》、《隋宮春》等十多首詩作。最為我們所熟悉的詩作,當數以下幾首: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贈別》)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遣懷》)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枚(803-約852),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西安)人,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被稱為「杜十三」。因晚年居長安南郊樊川別墅,又稱為「杜樊川」。杜詩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以別李白與杜甫。

杜牧出身官宦之家,祖父即中唐政治家、史學家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杜佑歷任濟南參軍、江淮水陸轉運使、戶部侍郎、嶺南節度使、淮南節度使等職,貞元十九年(803年)升任司空、同平章事(宰相)。杜佑著有《通典》二百卷,創立史書編纂的新體裁,開中國史學史之先河。父親杜從鬱,貞元末年因父功遷太子司議郎。元和初,轉左補闕,因為宰相子,不合為諫官,乃降授左拾遺,後再改秘書丞,終駕部員外郎。杜從鬱仕不如父,才不及子,一生默默無聞。

據繆鋮《杜牧傳》載,杜牧曾先後兩次來揚州。第一次是大和七年(833年)四月至大和九年(835年)年初或年中,兩年左右。第二次是開成二年(837年),從初夏到秋末,大約半年。

揚州城裡,還有沒有你這樣的好朋友

杜牧第一次來揚州,與李白、孟浩然等人不同,他們或慕名而來,或寄情山水,或尋訪朋人,或為為功名拜謁諸侯。杜牧來揚州,純屬工作調動。

大和二年(828年),26歲的杜牧進士及第(唐代凡參加進士考試者均稱「進士」,考中者稱「進士及第」),授職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同年十月,杜牧隨江西觀察使沈傳師(769-835)去洪州(今南昌),任江西團練巡官。杜家與沈家,不僅是世交,而且是姻親。沈傳師之妻,是杜牧祖父的表甥女。大和四年(830年)九月,沈傳師調任宣歙觀察使,杜牧亦隨其去宣州(今安徽宣城)。

大和七年(833年)四月,沈傳師被內召為吏部侍郎。恰好,前宰相牛僧孺(779-848)出任淮南節度使(治所揚州),他不僅與杜牧相識,更欣賞杜牧才華,便以淮南節度使之名徵召杜牧。於是,杜牧來到了揚州,先任節度推官(負責案件訟訴的小官),後任節度掌書記(類似現代的機要秘書)。

事實上,杜牧來揚州任職之前,就已經受沈傳師之命,來揚州拜候過牛僧孺,時間是大和七年(833年)的春天。因為杜牧這次在揚州時間很短,且不久之後便來揚州任職,一般都忽略不計。

揚州不愧江淮繁華之地。《太平廣記》載:九裡三十步的長街(杜牧詩言「春風十裡」,已近寫實),娼樓林立。每到傍晚,萬盞紅紗燈齊明,輝煌的燈火照亮整個天空。珠翠滿身的妓女,摩肩接踵,擠塞路口,遠遠望去,宛如仙境。詩人張祜來揚州時,目睹此景,禁不住讚嘆道:「十裡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縱遊淮南》)

初到揚州的杜牧,而立剛過,正值魅力大叔年紀。生性風流、精力充沛的杜牧,每天工作一結束,便去長街消磨。當然,每次出門,杜牧都會避開牛僧孺的視線。畢竟公職人員,經常去那種地方,影響不好。

大和九年(835年)年初或年中,杜牧被朝廷任命為監察御史。赴長安任職前,牛僧孺在節度使府中為杜牧設宴餞行,並告誡他說:「以你通達處事的氣概,一定能走上坦途。然而,你風流不羈的性情,卻讓我憂慮,或許也會對你的身體有所傷害。」杜牧連忙分辨道:「所幸我平常能檢點自己的行為,還不至於讓您擔憂吧。」牛僧孺聞言,笑而不答,讓侍從拿來一隻小書箱,在杜牧面前打開,裡邊全是街頭巡卒關於杜牧行蹤的密報,多達一百幾十張。上面都這樣寫著:某晚,杜書記去某家,沒有不安全情況。某晚,在某家赴宴,情況與上次一樣。杜牧看罷,慚愧不已。(《太平廣記·杜牧》)

原來,牛僧孺發現杜牧總是流連娼樓妓館,既不想掃他興,又擔心他出事,便專門派出三十名士卒,改換服裝,悄悄跟在他身後,暗中保護,以防不測。如此兩年下來,杜牧竟全然不覺。

這個牛僧孺,看來還是個搞情報工作的高手。牛僧孺去世後,杜牧曾為他寫過墓志銘,極力稱讚他的美好德行,想必是報答他的知遇之恩吧。

牽掛你的人,是我,還是我

杜牧有個弟弟叫杜顗(807-851,字勝之),比他小四歲。

大和八年(834年),宰相李德裕(787-850)出任鎮海節度使(治所潤州,即今江蘇鎮江),27歲的杜顗被召為巡官。杜牧得知後,特意為他作《送杜顗赴潤州幕》一詩:「少年才俊赴知音,丞相門欄不覺深。直道事人男子業,異鄉加飯弟兄心。還須整理韋弦佩,莫獨矜誇玳瑁簪。若去上元懷古去,謝安墳下與沉吟。」杜牧深信才華出眾的弟弟一定能勝任其職,並告誡弟弟不能急躁、不能消沉,更不要驕傲。關愛之情,溢於言表。(韋弦佩,《韓非子》:「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緩之;董安於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玳瑁簪,《史記·春申君列傳》:「趙使欲誇楚,為瑇瑁簪,刀劍室以珠玉飾之,請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見趙使, 趙使大慚。」)

太和九年(835年),李德裕被貶至袁州,杜顗移居揚州。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欲徵召杜顗。杜顗因牛僧孺和李德裕是異黨,且李德裕正在貶謫中,不願有負李德裕,便拒絕了牛僧孺的徵召。

這裡,先簡單介紹一下晚唐時期最重要的黨派鬥爭,即牛李黨爭。

牛李黨爭,即以牛僧孺、李宗閔等為領袖的牛黨與以李德裕、鄭覃等為領袖的李黨之間的爭鬥。鬥爭從唐憲宗李純(805-820年在位)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李忱(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846年-859年在位)時期結束,持續時間近40年。唐武宗時,李黨達到鼎盛,牛黨紛紛被罷免;唐宣宗的前期,李黨紛紛被貶謫到地方為官。最終,以牛黨苟延殘喘、李黨離開中央而結束。唐文宗李昂 (826年-840年在位)面對牛李黨爭,曾無奈地發出「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的感嘆。

杜顗自幼有眼疾,成年後非但未愈,反而不斷加重。開成二年(837年)春,已調任東都洛陽(東都由隋煬帝始建,唐初廢,唐高宗復建。武則天在位時,曾常住洛陽,一度改名神都)的杜牧,得知杜顗眼疾惡化的消息後,非常擔憂,便告假南下。為給弟弟治療眼疾,杜牧還特意請同州(今陝西大荔)著名眼醫石公集與自己一同去揚州。

開成二年(837年)的春末或夏初,杜牧和石公集到達揚州。

杜牧本以石公集能治癒弟弟的眼疾,不料他對弟弟的眼疾竟無能為力。

或許因為弟弟眼疾的緣故,二到揚州的杜牧,雖說故地重遊,卻再無昔日豪情興致。所居之地,亦非繁華鬧市,而是城東郊外的禪智寺。每日所見,不過是青苔、白鳥、暮靄、斜陽:「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題揚州禪智寺》)

唐代制度,「職事官假滿百日,即合停解」。為照顧弟弟,杜牧無法回京復職,只得放棄監察御史一職。

這年五月,牛僧孺由淮南節度使調任檢校司空、東都(洛陽)留守,而繼任者則是李德裕。杜顗原是李德裕的幕賓,於是又被李德裕召為淮南支使,兼監察御史。然而,杜顗眼睛已經失明,無法就職。

雖然杜牧做過牛僧孺的幕僚,杜顗做過李德裕的幕僚,但兄弟二人都無意參與黨爭。或許正因為如此,即便杜牧才華比其弟更高,李德裕還是不願用杜牧。逗留在揚州的兄弟二人,等於都已失業。所幸當年杜牧參加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崔郾的弟弟崔鄲,此時正在宣州任宣翕觀察使,杜牧便給他寫了一封信,並獻上自己近期詩作。崔鄲收到信後,隨即召杜牧為宣州團練判官。於是,杜牧便帶著杜顗和眼醫石公集,由揚州前往宣州。

離開揚州時,杜牧寫下《將赴宣州留題揚州禪智寺》一詩:「故裡溪頭松柏雙,來時盡日倚松窗。杜陵隋苑已絕國,秋晚南遊更渡江。」(杜陵,即西漢宣帝劉詢陵墓,位於西安市三兆村南;隋苑,隋煬帝所建,即上林苑,又名西苑。《一統志》載:揚州隋苑,在江都縣北七裡。)

江湖落魄,十年一夢

開成三年(838年)冬,杜牧遷升左補闕、史館修撰。杜牧將赴長安任職,最不放心的還是弟弟。恰好,堂兄杜慥任江州刺史(治所潯陽縣,即今九江市)。開成四年(839年)春,杜牧將弟弟和眼醫石公集送至江州,委託堂兄照顧,隻身北上長安。

此時,杜牧人近中年,回首半生,不免為自己蹉跎時日、沉迷聲色的生活而悔恨,於是寫下《遣懷》一詩:「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杜牧先後兩次來揚州,時間至多不過三年,詩中的「十年一覺揚州夢」,是否與「二十四橋明月夜」一樣,只是虛指?

「十年一覺揚州夢」,雖非實指,也非虛指,而是代指。從大和二年(828年)十月隨沈傳師去江西洪州,到開成四年(839年)春由宣州回長安,除去中間一年多在長安和洛陽任監察御史外,杜牧做了整整十年的幕僚。杜牧曾在《上刑部崔尚書狀》中言:「十年為幕府吏,每促束於簿書宴遊間。」

「十年一覺揚州夢」,其實就是「十年辛苦幕府吏」的代指。

如果因為《遣懷》,便以為杜牧只是一個沉緬酒色、胸無大志的花花公子,那就太冤枉詩人。如果我們讀過杜牧的《阿房宮賦》、《過驪山》、《感懷詩》、《史將軍二首》以及《聞慶州趙縱使君與党項戰,中箭身死長句》等詩文,就會發現他其實更是一個憂國憂民、志向遠大的熱血男兒。

杜牧不僅文學才華出眾,政治才華也相當出色。杜牧十多歲時,正值唐憲宗討伐藩鎮。讀書之餘,他開始關心軍事,曾專門研究過孫子,寫下十三篇《孫子》註解。二十五歲時,寫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表達他對藩鎮問題的見解。然而,晚唐牛李黨爭、藩鎮割據的混亂局面,杜牧縱有報國之心,亦難有所作為。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杜牧不過是用放浪形骸的表象,掩飾了孤獨苦悶的內心。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杜牧因病離世,年僅五十。

相關焦點

  • 喬吉與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
    各人心裡有各自的揚州,淮左名都,竹西佳處,青苔滿階,白鳥遲留。這座城承載了江南太多的風韻,二十四橋邊的紅藥年年如舊,讓兩個時代的文人,穿越空間的桎梏,因一場揚州夢而相逢。喬吉作為同張可久齊名的散曲家,書就了亂世之中獨特的愛恨離合。而正是由於他對杜牧的敬仰,讓他在筆下,為偶像構造出一幅緩緩開合的《揚州夢》。
  • 十年一覺揚州夢,十首杜牧古詩詞!
    前言靜品杜牧之詩,清麗俊逸又有卓越含蓄之姿,是以,最愛他筆下的江南煙雨,青山隱隱水迢迢,帶來片刻的美好安寧。江南之外,有哲理,有情深,無論哪一種都別有一番韻味,也永遠不忘,揚州三生杜牧。此詩屬於杜牧的古近體詩,在借景抒情中帶上歷史的慨嘆,飄渺的幻想與追憶,寓含憂念現世之情懷。全詩含蓄蘊藉,語言精煉,值得人細細品味。《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杜牧: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04十年一覺揚州夢談杜牧,不能不談揚州。這個城市因為兩句詩而著名,一句是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另一句便是杜牧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了。揚州是當時最繁華富庶的商業城市,而杜牧在揚州度過了樂不思蜀的十年。
  • 十首杜牧經典古詩詞,十年一覺揚州夢!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1、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4、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遣懷》揚州十年的縱情聲色,好像一場夢,醒悟回頭,卻在青樓女子這中落得一個薄情的名聲。5、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贈別》這一首著重寫惜別,描繪與她的筵席上難分難捨的情懷。
  • 杜牧,低級趣味的揚州夢
    就拿杜牧來說,他26中進士後雖在朝廷做一些小官,但並未墮落。壞就壞在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職,杜牧到揚州生活。時年三十餘歲的杜牧到揚州後喜宴遊、好青樓,他在揚州一呆就是九年多。杜牧在《遣懷》中講的非常清楚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首先,我杜牧來到揚州是落魄了,並且一落魄就是十年,怎麼落魄的呢?
  • 杜牧《遣懷》:一個滄桑綽約的煙雨揚州夢,卻被誤解為豔情詩
    《遣懷》詩歷來被人誤解為豔情詩,以為觀涉杜牧在揚州時的放浪生活。詩說: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詩中說「十年一覺揚州夢」,此「十年」當非指在揚州的日子,可能的解釋是距揚州的日子已經十年,則此詩實為對揚州的回憶。842年,杜牧受李德裕排擠,出京任黃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北黃岡; 844年,杜牧轉到更為偏僻的池州任刺史,治所在今安徽貴池,前距揚州之時約十年。
  •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風流倜儻杜牧之
    杜牧排名第十三,可見家世不僅顯赫且家族龐大。作為一名官宦子弟,杜牧少時條件可謂得天獨厚。自幼便飽讀詩書,可謂滿腹經綸。20歲的年紀,杜牧已深諳用兵治世之道。杜牧23歲作《阿房宮賦》,此文一出便名揚天下。25歲時更是寫下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從杜牧的策論諮文裡,其軍事思想可見一斑。「牧剛直有奇節,不為齪齪小謹,敢論列大事,指陳病利尤切至。」
  • 十年一覺揚州夢,一座讓你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揚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古便有無數名家書寫很多關於揚州的詩詞,其中有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等等千古流傳的佳句,至今依舊在耳畔迴響。
  • 春風十裡揚州路,十年一覺揚州夢.
    看白日揚州街道上肆意遊走著春的氣息,暖風微醺,春日漸漸;看夜裡千年的古月亮城裡一輪明月的皎潔,月照千古,月映千年;做一個塵世外的人,看一個塵世中的揚州,慢的恰到好處。可謂逍遙揚州城,好過做神仙。這是揚州的曼妙之處。
  • 關於揚州四首詩,把揚州美寫得淋漓盡致,千百年來,唯杜牧一人
    揚州,從當年隋煬帝為觀賞瓊花而修了那條大運河開始,就成了「煙花繁盛地,溫柔富貴鄉」的紙醉金迷場,就成了「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錦繡繁盛地。騷人墨客為揚州寫就了無數的名詩佳賦。如果把揚州和詩詞聯繫在一起,那就不能不說杜牧。
  • 十年一覺揚州夢:略去浮華後的寧靜與深邃
    其實江蘇的揚州就是我心頭的一座值得回味的城市。依舊是距離近的原因,我已經幾乎玩遍了江浙滬的城市,揚州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城市,可以排在前十名。以前只認識詩詞的揚州:如「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今日更來憔悴意,不堪風月滿揚州」,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親自走了一趟,我眼裡的揚州,沒有感覺那麼風月,但是安靜悠閒的小城在夜晚春雨中確實楚楚動人。
  • 十年一覺揚州夢,欣賞衛星地圖上清晰可見的地標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通過衛星地圖看看,廣陵揚州,清晰可見的地標。揚州明月湖圖為:衛星地圖上清晰可見的揚州明月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文昌西路與國展路交匯處,周圍分布著揚州市圖書館,國畫院,曹寅像景點,揚州國際展覽中心等建築。
  • 忘不了那些積澱深厚,又讓人感慨的描寫揚州的古詩詞
    提到揚州,就會想到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還有杜牧的「十年一覺揚州夢」,特別是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人生難得糊塗」,被很多人視為經典,也常在掛在嘴邊加以懷念和模仿。3、遣懷 杜牧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佔得青樓薄倖名。4、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晚唐杜牧一首送別唐詩鮮有人知,但是最後14個字卻讓人印象深刻
    一提到晚唐詩人杜牧,我們就會想起他的「霜葉紅於二月花」、「春風十裡揚州路」、「豆蔻梢頭二月初」、「玉人何處教吹簫」。上述的這些古詩是杜牧最為出彩的七絕。作為晚唐和李商隱相提並論的重要詩人,杜牧的詩詞成就是很突出的。尤其是他的那些膾炙人口的七絕唐詩,不精雕琢卻散發著獨特的意境之美。
  • 唐詩:杜牧七絕10首,篇篇精彩,千古流傳
    詩人杜牧 杜牧(公元803-公元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 杜牧回憶江南的一首唐詩,其中寫到了一個著名景點
    當我們在題目當中把杜牧和江南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想到揚州。對於晚唐的杜牧來說。揚州代表了太多的內容。那裡有他生命當中最美好的時光,也有他生命當中最落魄的時光。因為得不到重用一身落魄,他才會到揚州城。但是在這裡,他過著沒心沒肺、倚紅偎翠的生活,人生倒也瀟灑了幾年。
  • 常說:煙花三月下揚州,在唐代詩人眼中,揚州是什麼樣的?
    1.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杜牧在晚唐詩壇上的地位,以及詩歌成就可以堪比杜甫。因其人生經歷以及詩歌風格皆與杜甫相似,所以後人才稱他為「小杜」。在此景此景的映襯之下詩人杜牧,突然想到了那個曾經為教他吹簫的美人。她現在又在何方教何人吹簫呢?《遣懷》是一首七言絕句,也是杜牧比較擅長的寫作手法之一。詩人通過這樣一首短詩,或者說寄給揚州韓綽判官的一封「簡訊」。表達了自己對揚州美景與美色的懷念。作為一首寄情於揚州的佳作,這首詩堪稱杜牧「揚州詩」中的上乘之作。
  • 小學生必背丨杜牧最著名的詩不是《清明》,還有很多都是千古絕唱
    杜牧是晚唐著名詩人,他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既有晚唐時代風格的烙印,又有鮮明的個人特色,在晚唐詩壇中獨樹一幟,是晚唐詩歌的一座高峰,取得了很高的文學藝術成就,一向享有盛譽。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欣賞杜牧和他的詩
    杜牧看了好一會,激動地說:「這個女孩子真是天姿國色,先前的那些真等於虛有其人啊!」 杜牧對這對母女說:「不到十年,我必然來這裡作郡守。如果十年不來,就按照你們的意思嫁給別人吧。」女孩的母親同意。杜牧便給了貴重的聘禮。杜牧四十一歲時,獲得湖州刺史的職位,此時距離當年約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經出嫁三年,生了三個孩子。
  • 他被稱為「揚州的代言人」,他的一首詩,讓揚州這個景點名揚天下
    杜牧的近體詩,在唐代詩壇中是獨具一格的。清人李調元說:「杜牧之詩,輕倩秀麗,在唐貢中另是一種筆意,故學詩者不讀小杜,詩必不韻。」比如這首詩: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看題目,便知道是小杜「以詩代柬」,寫給在揚州做判官的老朋友韓綽的。韓綽生平已不可考,他同杜牧的交情不淺,因為杜牧以後還有《哭韓綽》詩表示對他的哀悼,足見兩人並非官場上的泛泛之交。正因為不是泛泛之交,這首詩就沒有泛泛的客套,而是象老朋友促膝談心,特別顯得親切有味。詩一開頭就是追憶揚州舊遊,暗中帶出過去一段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