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張冰清 何麗娜 張苗 通訊員 王蕊 徐尤佳 應曉燕 於偉
除了漂亮的雪景,下雪天還帶來了麻煩事——容易滑倒。
今天一大早,杭州幾家醫院的急診科、骨科就陸續送來了摔傷以及骨折的病人,根據錢江晚報記者的了解,不到中午,浙江省人民醫院就接到了7位摔傷病人,其中2人骨折;浙江省中醫院接診了2位骨折病人;杭州市中醫院今早接診兩個小時,就已經有12個摔傷的市民前來就醫,其中6個病人開出了檢查單,在等待進一步檢查,病房收治了兩例;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一上午已經接收5、6個骨折病人,急診科副主任王成醫生說比平時翻了一倍了,原本打算出去開會的他不得不推後了開會時間。
另外,錢報記者也從市一醫院、市二醫院、市三醫院、市紅會醫院等了解到,雖然目前接診到摔倒骨折的市民還不多,但憑經驗,經過今天一天的積雪以及晚上的冰凍後,明早出門時路會更滑,摔倒的概率會更高,提醒大家要注意防範。
雨雪天氣,地面溼滑,稍不留神就容易摔倒,年輕人坐個「大屁蹲兒」可能沒什麼,但是對於本身就有骨質疏鬆症的老年人來說,這種外傷是非常可怕的。
在浙江省中醫院急診室,錢報記者遇見了兩位滑倒而骨折的市民。
50歲的陳女士,左手託著右手,小心翼翼走著,嘴裡還跟護士嘟囔著自己的不幸。「早上起床,我就到門口倒了下垃圾,刺溜一下人就滑倒了,你說是不是太背了。」護士聽後拿起X光片看了一眼,然後安慰她說:「阿姨,你是右手手腕的地方有輕微骨折,還好不太嚴重,好好休養很快就能好起來的。」
而同樣是在家門口滑倒後摔得手腕骨折,77歲的熊奶奶就沒這麼幸運了,她左手已經打上了厚厚的石膏,據接診的骨科專家呂寶榮醫生介紹,光石膏她就得打一個月,等拆了以後再休養2個月的樣子,真的是「傷筋動骨一百天」,老太太聽後後悔莫及。因為她愛鍛鍊,今早跟往常一樣5點起床,沒想太多就出門鍛鍊,結果一走出門,人就滑倒了,本能得伸手去撐了一下,「咔嚓」就骨折了。
下雪天該怎麼走路防跌倒?微信群裡流傳著這樣一份攻略:
骨科醫生告訴你的走路防跌倒攻略:
1,雙手不能插在口袋裡!雙手在外面可以保持平衡,萬一跌倒可以用手撐著,不容易把腿跌壞。畢竟上肢的外傷比下肢的外傷好處理,預後也比較好。
2,走路時身體略向前傾,如滑雪狀。
3,走路時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這樣底盤大,重心穩。
4,走路步幅宜小。邁大步走路容易跌倒。各位親們,冰雪天路滑,請各位親們各自保重!
這攻略靠譜嗎?錢江晚報記者專門請教了浙大一院骨科主任林向進。
先來看第一條:雙手不能插在口袋裡!雙手在外面可以保持平衡,萬一跌倒可以用手撐著,不容易把腿跌壞。畢竟上肢的外傷比下肢的外傷好處理,預後也比較好。
林向進:這條說的沒錯,雪天走路時可以用雙手保持平衡;
再看看第二條:走路時身體略向前傾,如滑雪狀。
林向進:一般在摔倒時,人都會向後仰,所以身體前傾有利於保持平衡,不過幅度也不要太大,略微前傾就可以。
接著是第三條:走路時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這樣底盤大,重心穩。
林向進:這條寫得不對,兩腳不用與肩同寬的,分得那麼開,走不穩。
最後是第四條:走路步幅宜小。邁大步走路容易跌倒。
林向進:這條說得對,雪天地滑,步子邁得小一些,就能走得穩一些。
如果沒有掌握這樣的走路攻略,還是摔倒了該怎麼辦?
摔倒時,正確的做法有兩個:
一、順勢滑:雙手收回或平伸,順著力量向前滑,順勢向前滑。
二、縮團滾:雙手護住頭面部,縮團,順著力量向前或向後、向左、向右滾。用身體整個側面來著地,增加受力面積,減輕摔傷的程度,儘量不要用手直接來支撐地面。
最後提醒大家,如果不慎摔成外傷,不要自行用紅花油、膏藥等治療,因為紅花油等藥物雖有活血的功效,但使用不當會加重腫脹,不宜在外傷早期使用。
摔倒時的正確做法
摔倒後,老年人如果不幸骨折了又該怎麼辦?同德醫院關節外科的骨科醫生和護士給大家支招:
老年人跌倒姿勢多為臀部著地或手掌撐地等,跌倒坐地出現一側髖部或對側髖部疼痛,應考慮為髖部骨折(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最多見);若跌倒後臀部著地出現腰背部疼痛,應考慮為胸腰椎骨折。
若同時出現肩部、肘部、腕部等疼痛不適並伴有活動受限等情況,都應該得到相應重視,不可忽視橈骨遠端骨折以及肱骨近端骨折、肩關節脫位等常見的上肢骨折。所以,老年人一旦摔跤,我們都應該檢查這些部位,詢問有否外傷史,是否骨折及脫位。
同德醫院醫生給肩關節脫位的患者復位
發生骨折,家屬及患者先不要慌,如果患者沒有大出血、心腦血管疾病等,一般不會危及生命,但需要緊急處理。不要隨意牽拉骨折部位,或者用木板、竹子等墊上面部或毛巾,後用繩子綁住固定、但不能綁得過緊,以免肢體缺血壞死。如果懷疑胸腰椎骨折應該平臥位,防止二次損傷導致癱瘓。家中、戶外發現骨折在自己處理的同時,也要撥打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