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員》上周末開播,王自健出演的《我是餘歡水》片段,贏得了滿堂喝彩。
人到中年的餘歡水在丈母娘家始終沒有尊嚴,迎來中年危機的他不僅中年失業,還收到了身患癌症、命不久矣的檢查報告。
可是當他拿著病曆本站在全家人面前,想要跟家人告知病情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理他。
坐在門口石臺上的餘歡水,打電話給朋友交代自己的後事,聽到電話對面的朋友答應會幫忙照顧老婆孩子,餘歡水帶著嘴角抽搐的應和,真切地詮釋出這個中年人的心酸境地。
在座的導師均為之動容,章子怡對王自健的演技給出了堅實的肯定:你沒有演過太多,你沒有所謂的套路,也沒有所謂的框架,但你給的都是最真摯的表演。
觀眾在讚嘆王自健演技的同時,恍然發現當年實紅的脫口秀演員王自健小王爺竟銷聲匿跡了這麼多年。
因《今晚80後脫口秀》而被觀眾朋友們熟知的王自健,開創了國內第一檔純美式脫口秀。李誕、王建國、池子等如今脫口秀界的全壁江山都曾是《今晚80後脫口秀》節目的幕後編劇和助演。
紅肯定是徹徹底底的紅過,自2012年開播,在《今晚80後脫口秀》最紅的那幾年,王自健接受楊瀾採訪被問道:「你什麼時候覺得這個社會,給你特別大一個教訓,或者當頭一棒?」王自健的答案是:「沒有。」
而從2016年開始,《今晚80後脫口秀》節目收視率頻頻下降,失去了贊助商的支持,節目被迫停播。
停播後的王自健在事業上幾乎銷聲匿跡,圍繞其身的是被前妻家暴的負面新聞。
曾在2017年發微博指證前妻瞞著他變更法人名字,轉移財產,與前妻各執一詞,正面開撕。而當時王自健的社交平臺上分享的日常也都處於萎靡不振的狀態。
直到今年因為《安家》中的王子健一角,重回大眾視線。這次再以演員的身份站在《我就是演員》的舞臺上,回憶起低谷時期,大膽地講述了自身抑鬱症的經歷。
因為深度抑鬱症的困擾,他不僅生活狀態低迷,甚至把敬仰的張國立老師微信刪掉了。
那會兒的王自健每天刪掉微信通信錄裡的一個人,刪完了或許就計劃離開這個世界。當他的微信裡刪到只剩三十多個人時,是依靠藥物控制住了情緒,逐漸得到了康復。
從絲毫嚴肅文學的內容都不敢去看的狀態,已經到可以遊刃有餘地從餘歡水這類帶有悲傷情緒的角色中自如地抽離,王自健的抑鬱症在積極配合治療的狀態下得到了康復。
王自健在節目中的大方分享,不僅得到了網友們的熱切關注,也得到了同樣深陷抑鬱症困擾的網友們的提問。王自健大方地講述自己的痊癒經歷,呼籲大家積極地面對治療,同時耐心地回復網友們在評論區的提問。
每個人的身體會生病,情緒也會。抑鬱就是情緒生病的表現。
對於能通過傾訴和表達、心理疏導而解決的,醫學上更傾向認為是抑鬱情緒,就像普通小感冒一樣,能夠自己痊癒。
而長期的心理壓抑、疲憊、體內腎上腺素一直處在一個高水平狀態,導致大腦內的激素分泌紊亂,抑鬱情緒就已經積累成抑鬱症,單純靠心理疏導、跑步等方式已經不能得到治癒,必須要靠藥物拉回。如果確診為抑鬱症,必須要遵醫囑吃藥。就像身體其他器官出現病變一樣,需要及時用藥,控制病情。
曾被抑鬱症困擾的熱依扎
在王自健自述抑鬱症的微博下,有大量同被抑鬱症困擾的年輕人積極詢問,交流病情,抑鬱症在當下已經成為得病率非常高的精神類疾病。
抑鬱症越發普遍化的成因與社會壓力、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壓力,以及越發普遍的亞健康狀態息息相關。
社會大眾對抑鬱症這個精神類疾病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大家開始注重對抑鬱症的了解,加大抑鬱症患者的包容性。但自殺、情緒失控等極端的抑鬱症報導也給抑鬱症患者群體帶來了不小的誤解。
科學理性地去認識抑鬱症,以及了解抑鬱症的治療方法成為一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抑鬱症是一種心境障礙,確切地說應該把抑鬱症稱之為抑鬱障礙,這種疾病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情緒的消沉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
深度患者的自罪觀念加重,繼而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而嚴重者還可能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丈夫得了抑鬱症》
醫生表示:「重度抑鬱症會改變大腦的邏輯。一旦復原了,你抑鬱時的思維也會變得無法理解。」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被悲傷和恐懼情緒捆綁的時候深陷情緒的泥潭,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情緒穩定後再去回想當時的心境,難免覺得當時的自己小題大作。
抑鬱症患者在發病時的邏輯思維,並不在自己的可控範圍內。
範曉萱
因為經受不同的社會壓力,名人患抑鬱症的機率更高。而每個人在經歷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創傷時,都有可能被抑鬱情緒找上門。
和其他疾病一樣,抑鬱症當然也分患病的程度,所以並不能以為每一個抑鬱症患者都是極端到想死,而帶有有色眼鏡看待;也不該把抑鬱症患者的情緒潦草地歸結為矯情掉以輕心。
抑鬱從來都不該是一件羞恥的事,就像所有的疾病一樣,生病了需要看醫生、需要吃藥、需要被照顧。
不管你是正經歷著抑鬱情緒,還是已經深受抑鬱症的困擾,都可以嘗試找到值得信任的人求助。家人、朋友或者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都能成為你情緒的傾訴對象,暴露自己的脆弱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可怕的是長期的心理壓抑帶給自己的傷害。
我們呼籲大眾重視抑鬱症,更加推崇面對抑鬱症時不要過分焦慮。不管是你自身還是身邊的人深受抑鬱症的困擾,都有機會贏來康復的那天。
抑鬱症值得關注,但它並沒有那麼可怕。通過心理輔導和積極的自我療愈,你的內心就能夠越來越強大。
編輯:船哥
助理:張張、Ryn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