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傳統村落之南安觀山:深山古厝散發時代新韻
充滿異域特色的番仔樓,絕對是觀山村古大厝裡一枝獨秀的存在。東南網記者 林婕 攝 僑鄉大厝藏風情 百年以來,南安便有俗語云:有觀山富,沒觀山厝;有觀山厝,沒觀山富。 建於宋元時期的觀山古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四面青山為屏,中間綠水為帶」的山水格局滋養了這片古老的土地,2000多名村民依山傍水而居。
-
泉州傳統村落之南安漳州寮:琵琶古厝彈奏家風新調
南安市自然資源局 供圖東南網1月15日訊(本網記者 謝玉妹 林婕)白石基底,紅磚外牆,燕尾翹脊……提起閩南傳統建築,古樸典雅的蔡氏古厝群便會浮現眼前,深刻雋永。這片位於南安官橋鎮漳州寮村的恢弘古建築群蘊藏著最傳統、最純粹、最典型的閩南,一磚一石都留下了時代的印痕,訴說著崢嶸歲月,也傳承著熠熠生輝的家風文化。
-
南安有個閩南民居大觀園,20多座百年古厝集於一村
在眉山觀山村中,移步有厝,厝厝不同,難怪流傳著這麼一句民謠。觀山村,地處群山環抱中,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風光,素有「閩南民居大觀園」之稱。村內共有二十多座百年以上古大厝,除了閩南古大厝,南洋風格建築隨處可見,還有閩南風格的燕尾脊。
-
福建泉州再添9個「中國傳統村落」(圖)
加上前三批公布的10個村落,泉州已有19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本報記者 王金植晉江梧林社區的華僑建築(網圖) 中國傳統村落 具有啥特點 中國傳統村落是指保留了較大的歷史沿革,即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
-
南安這個小鎮,光看照片我就醉了
「我喜歡慢生活慢時光,更喜歡把這些紅磚古厝用畫筆描繪下來。」當記者來到觀山村古大厝時,恰逢遠道而來的畫家王先生。他告訴記者,一到眉山就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青山、綠水、古厝,果然美不勝收。「下次時間充裕了,一定要再來一次,把古厝都走一遍。」他期待地說道。
-
泉州南安豐州百年古厝變「共享空間」 無人看管一切免費
原標題:南安豐州百年古厝變「共享空間」 無人看管一切免費 空間裡的標語很溫馨 拋磚引玉為保護老宅 「拯救老屋行動」正醞釀 「做共享空間,我們最大的想法是拋磚引玉,讓大家都來保護老房子
-
安溪:山村創辦公益閱讀中心 孩子周末有「古厝樂園」
據了解,該中心雖然才開放一個多月,但已經吸引周圍村莊的不少小學生前來看書、學習,南安、廈門等地誌願者也在周末前來輔導孩子,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這裡成為山村孩子周末的樂園。中心食堂陳振發師傅則煞費苦心地買來製作麵食的模具,教孩子們動手揉面,壓制麵食…… 記者了解到,寶蓮堂公益閱讀中心位於龍門鎮觀山村,有圖書室、休息室、廚房等。這裡原來是一座古厝,安溪縣龍門鎮寶蓮堂公益協會將古厝裝修了一下,通過動員社會力量,在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共接收到捐獻的幾千冊圖書,並成立「寶蓮堂圖書室」,無償向社會尤其是少年兒童提供。
-
泉州傳統村落之惠安西頭:書香古厝湧動文化氣韻
他們兼具向海而生的豁達與儒家傳統文化的內秀,在沿海村落中氣質卓然。西頭村的規劃格局以香山、田園、聚落、水係為序列,近海而不靠海,山水掩映間生活著2600多名張氏村民。雖一族一姓,但村裡仍分布著多座古宮廟,白蓮寺、萬善宮、文安宮……以民間信仰為核心的宗教文化頗具閩南特色,將族人凝聚一起,賦予了他們從善向上的力量。
-
福建南安旅遊情報
英都天之飴麻餈糕點6、 洪瀨永利源老字號食品7、 水頭東星石材工藝禮品8、 霞美金霞生物科技珍草典系列9、向陽賢芳佛手茶10、東田瑞濤辣木緣禮盒鄉鎮1-2日旅遊特色線路龍山宮)——李剛紀念館東田黃巢山風景區——玫瑰小鎮——霧湖山莊金淘葉飛故居(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朵橋土樓——文殊院石井鄭成功紀念館——奎霞村——菊江村水頭五裡橋——水頭下街——英良石材五號倉庫眉山觀山村
-
南安豐州百年古厝變「共享空間」 無人看管一切免費
這一行為,也受到南安豐州鎮政府的關注和支持,一項政府主導的「拯救老屋」的「燈塔計劃」正在醞釀…… 百年古厝變「共享空間」 沒有管理員一切自便 走在豐州古鎮燕山路的石板上,或新或舊的古厝錯落有致。這裡原是武榮郡古官道,至今巷弄仍保留著古官道時的尺度。
-
行走泉州|探尋古村落,別樣的詩情畫意
泉港塗嶺鎮樟腳村+金鐘潭樟腳村裡有一株年齡為700多年的大樟樹,人爬到樹上俯瞰,村子如在腳下一般,故得名樟腳村。山坡上一層層上下重疊、一幢幢首尾相連的「石頭厝」,儼然是一座古城堡。洛江虹山鄉石獅永寧古衛城夢回千年古衛城,它位於著名僑鄉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其歷史底蘊深厚,人傑地靈,是一座具有六百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鎮,有著「濱海千年古鎮、東南第一衛城」之稱,與天津衛、威海衛並稱中國三大衛。
-
泉州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提升鄉愁仍在 古厝未老
雕梁飛簷、紅磚白脊,秋日裡的華山村古厝群,掩映在青山綠野間,令人驚豔。隨著首期古民居修復工作完成,這個位於石獅市靈秀鎮的中國傳統村落,風貌重現、氣質卓然。 「華山村大部分古民居為清代、民國時期建築,核心區現存閩南傳統大厝41處、番仔樓7處、石頭房29處。」
-
晉江梧林傳統村落開放核心區部分線路
昨日,記者從晉江新塘街道獲悉,今年國慶節期間,一直處於修繕中的梧林傳統村落將正式開放核心區部分線路。屆時,結合「百年閩僑梧林軼事」主題活動,梧林傳統村落將以沉浸式體驗的方式,帶領大家體驗梧林「家國情、醉閩南、意南洋」的獨特魅力。
-
探村泉州南安|霞美古村,陳氏民居古厝風韻靜美
福建泉州,南安,霞美古村。一個寧靜美好的閩南傳統村落,村落南靠紫帽黑峰,山環水抱,至今保存著為數不少的紅磚古厝,更有一座陳氏民居聞名遐邇。進入村落裡,田野畔古厝滿見古色古香,寧靜美好。有的古大厝,裝飾古樸,門口有對聯為「為名新厝增高屋,重見故鄉起壯圖」。村落裡,霞美陳氏民居是必須探訪的一站。作為華僑名人建築,建築風格與金門、臺灣有許多相互類似,是傳承閩臺古建築的代表作,也是中西合璧建築的代表作。建築的主人是著名菲律賓僑商陳迥遼、陳迥月兩兄弟。兄弟熱心公益事業,捐資助學,修橋造路。
-
泉州全市42個「中國傳統村落」掛牌亮身份
(謝曦 攝)山水相依、古厝留韻,美如詩畫的傳統村落,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像一首綿長的古曲,從歷史深處發出嫋嫋餘音,令人沉醉。為了更好地保留住這歷史文化的「基因密碼」,今年以來,泉州市對全市42個「中國傳統村落」實施掛牌保護,與鄉村振興戰略統籌規劃,增強傳統村落的生命力,留住鄉村歷史記憶。近日,記者隨市住建部門工作人員一起,探訪古村新姿。
-
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單公布 保護傳統村落助推鄉村振興
日前,住建部官網公示了第五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通知》要求,在各地推薦上報基礎上,經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審查,並向社會公示的。
-
走進中國傳統村落貴州省貴陽市鎮山村大寨
石板鎮,是一個擁有400多年歷史的布依族村寨,是典型的屯堡文化與布依文化相融相生的傳統聚落。1993年,鎮山村被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民族文化保護村,1995年被列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列為首批貴州生態博物館之一。2012年,鎮山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有「閩南周莊」譽稱的水上傳統建築古厝村落,堪稱一絕
#埭美古村,是個魅力獨特的村落,卻鮮為人知。古村四面繞水,古榕遍地,景色優美,被稱為閩南「水上古村落」。已有300多年歷史的一株跨河古榕,仍然鬱鬱蔥蔥、枝繁葉茂,發大水時曾因「一橋飛架南北」,成為了村民口中的「救命樹」。埭美古村,是「閩南紅磚建築群」的典範,擁有堪稱一絕的古厝群,雖歷經570多年的風雨剝蝕,至今仍保存完整。整體古厝都是紅瓦白牆,窗子和門都是木頭做的,具有特別淳樸的歷史感。
-
鄉村振興2020田園報告——古厝村落:穿越與重生
傳統村落被譽為民間文化生態的「博物館」「活化石」,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傳統村落面臨困境,如何守護我們的文化之魂呢?福建省南平市巨口鄉,被譽為「國家級生態鄉」、擁有8個國家級和省級傳統村落。巨口村是鄉政府所在地,為了整治環境,突出傳統村落特點,政府將對臨街鋪面進行統一改造。鄉裡為他們家換了面積大一倍的店鋪,並幫忙辦理好各種手續,到此,事情得以妥善解決。
-
福建省泉州市扶持發展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
為了積極推動新時代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的決策部署,泉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印發《泉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工作方案》《泉州市推進歷史文化保護利用新提升工作方案》,以重點扶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為重要抓手,大力推動歷史文化保護工作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