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另一位越南新娘楊金美就曾遭遇這樣的經歷,她告訴記者,她曾在2008年前後被人從中越邊境的雲南境內拐騙,後再輾轉「賣」至胡家。胡家當初支付的3.5萬元「彩禮」,自己一分錢都沒拿到,都被背後的人販子拿走了。
為了了解事情真相,近期雙峰縣公安局分別對全縣16個鄉鎮的派出所進行調查,並向記者證實,拐賣人口進行婚姻中介以牟利的情況在當地確有發生過。據介紹,去年9月份以來,全縣共接到2起類似情況的報案,並排查出4名外省女子通過中介與當地農民同居。
其中去年杏子鋪鎮派出所接到一名自稱來自柬埔寨西伯縣的女子報案,反映其被人拐賣至該鎮一農民家。由於這名女子沒有攜帶身份證件,當時無法確認其真實身份。縣公安局以非法入境案受理,將女子遣送至雲南省瑞麗市公安局打拐辦。
梓門橋鎮是此次坊間流傳「越南新娘」集中失蹤的主要地區。梓門橋鎮負責政法工作的幹部彭衛斌告訴記者,全鎮有68個村,當地黃石村、水洲村曾傳出類似消息。「但流傳所說當地有『兩百名越南新娘』,這個數據肯定是誇大了的錯誤信息。」
一些鄉鎮幹部介紹,一些離過婚或年紀偏大、家庭經濟條件不佳的農村男子,花費數萬元中介費用從外地找老婆的現象確實存在。但究竟具體人數有多少,政府部門很難掌握。鄉鎮幹部彭衛斌向記者解釋,一是由於這些某種程度上存在「買賣關係」的婚姻,多數並沒有到民政部門登記註冊。二是由於農村戶籍管理比較混亂,承擔戶籍管理的鄉鎮派出所受警員嚴重緊缺制約,對農村人口的調查了解滯後於實際情況。
由「越南新娘」引發的「騙婚」事件並不少見。近年來,農村騙婚案件不斷增多,而受害人多為農村大齡男性,由於擇偶心切,他們成了騙婚者的首選目標。據報導,從2004年6月到2005年8月,在內蒙古土默特左旗的善岱、把什、陶思浩等鄉鎮的十幾個村,接連發生婚姻詐騙案件,幾十名來自四川、甘肅、寧夏、貴州、青海等地的「新媳婦」在婚後逃之夭夭,騙走當地男青年170多萬現金。但懊惱的丈夫們並不敢報案,因為他們自己也涉嫌人口販賣,加上沒有結婚證和戶口,自然難以討回自己的媳婦,最後落個人財兩空。
一些專家分析,目前這種基於買賣關係的婚姻已經滋生了許多新的社會問題:一是外籍非法新娘處境艱難,二是當事人買賣婚姻違法,三是中介通過騙婚獲利涉嫌詐騙犯罪。如何妥善處理這些問題是對當地政府的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