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堂文化自古有之,從《水滸傳》中看古人是如何洗澡的

2020-12-18 熱愛歷史的貓

《水滸傳》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所寫的小說,背景在北宋末年的徽宗時期。前後相差近三百年,但古代生產力低,生活水平發展緩慢,許多生活習慣其實相差的並不大。

今天與各位讀者聊一聊關於宋代的沐浴文化。在洪太尉準備去請天師時,有原文「眾道士起來,備下香湯,請太尉起來沐浴。」;在王進借宿史家莊準備休息時,有原文「莊客點上燈火,一面提湯來洗了腳。」;在薛霸想要坑害林衝時,有原文「薛霸去燒一鍋百沸滾湯,提將來傾在腳盆內」。請各位讀者注意,這裡的「湯」可不是我們現在平時生活中所說的可以喝的米湯、麵湯、蝦仁湯的那個湯,而是溫開水,用來洗漱的。其實,這樣的用字習慣在日本仍然保留著,讀者若有機會去日本,看到日本大街上掛著帘子,上面寫著「湯」字,或者招牌上寫著「湯」字,各位可不要誤會了,那不是賣稀飯賣飲料的,而是澡堂子。

有趣的是,古人因為生活條件所限,不是每天都能洗澡,大概五六天洗一次,時間長了,都形成了習慣,索性大家都統一五天洗一次澡,古人稱之為「休沐日」,就是休息洗澡的日子。等於我們現在的節假日。《漢律》中有記載:「吏員五日一休沐」。到了唐代,國土面積大了,百姓人口多了,官員的事物也就變多了,休沐的時間便從五日一休延長到了十日一休,當時被稱為「旬休」,一旬,即十日。這個制度一直延續到宋代。

與唐代不同的是,宋代的節假日更多,除了正常的旬休之外,還增加了節日放假,不僅是春節、中秋這樣的大節,還有很多小節日也放假。距宋代的筆記《文昌雜錄》記載「元日(春節)、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天慶節(皇帝生日)、上元節、天聖節(皇帝母親生日那天)、夏至、立春、人日、中和節、清明、七夕、末伏等也都放假。」照這樣算的話,每個月都有節假日和休沐日可以休息,一年下來假日能達到七十四天,加上三十六天的旬休日,一共一百一十天,和現在的法定節假日總數也非常接近了。比起之後元明清取消了旬休,有減少了很多節假日比起來,真的是幸福的多啊。

雖然古代條件有限,但開封、杭州、泉州等這樣的大城市比起小村莊來,畢竟好的多,有很多開澡堂的,門口也掛「湯」字的帘子,或者掛一個加水用的大水壺,當時的人稱為「香水行」。裡面也是設施齊全,不僅可以洗「香香」,而且有搓澡的,有按摩的,真不比現在的澡堂差,不,可能現在的澡堂還比不上嘞。大文豪蘇東坡在裡面洗的舒坦了,還不禁作詞一首,詞曰:「水垢何曾相愛,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比起講衛生的蘇軾,也有個別不講衛生的,那難免會像現在一樣被其他人調侃。比如仁宗朝與歐陽修齊名的「慶曆四諫官」之一的于靖,因為長時間不洗澡,身上都有味兒了,被仁宗在後宮調侃:「都不敢走近了吸氣。」;再比如名相王安石,因為長時間不洗澡臉都發黑了,同事們還以為他生病了呢,拉他去看醫生,結果醫生無奈道說:「回去拿澡豆洗洗就好了。」

最後,小編和各位讀者嘮叨一句,《水滸傳》中也不是所有的「湯」都是在說洗澡水,比如小旋風柴進請林衝吃飯的時候有說:「且將湯來吃。」。那自然便是正經可以吃的湯。所以,讀者在讀的時候自然要結合著上下文來理解,別鑽了牛角尖,鬧了笑話。

相關焦點

  • 澡堂文化席捲全國,關於洗澡的那些事兒
    澡堂文化席捲全國,關於洗澡的那些事兒前兩天小編看到了一篇文章,教大家如何科學的洗澡。從水溫水質的應用原理,到洗澡順序是應該要先搓身體還是要先洗頭,從洗澡的時間到用什麼姿勢各個細節都來論證了一遍。身為北方人的小編看完覺得就圖個熱鬧吧。
  • 疫情期間,沒有了大澡堂,北方人如何在冬天洗澡?
    南方的朋友喜歡自己洗澡不過根據小編的與一位海南同學的相處過程中發現南方人確實是天天的洗澡的,每天的夜晚他都會準時端著洗漱用品離開寢室。不過南方人洗澡時不喜歡呼朋喚友,他們喜歡一個人洗澡,因為小編上的大學是在北方,所以洗澡的地方是是大澡堂子時的,很多人一起洗澡,一開始我的南方同學們去洗澡時對此表示十分震驚,他們甚至穿著泳褲去洗澡,這又讓小編等一系列的北方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 古代人沒有沐浴和香皂,如何洗澡?皇帝泡溫泉,老百姓用啥
    導語:古代沒有沐浴系統和香皂,古人是如何洗澡的?皇帝泡溫泉,老百姓怎麼辦?不能只用木桶,古人很有智慧!我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洗澡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那就是所謂的沐浴文化,許多神話故事中都有沐浴,例如《山海經》記載的羲和浴日、常羲浴月以及帝俊沐浴於從淵,還有天女下凡沐浴等故事,正是通過沐浴,孕育了日月星辰和太陽,這就是世界來源的神話傳說。神話歸神話,我們回到現實中,古代社會沒有那些現代設備,人們是怎麼洗澡的呢?
  • 北方人洗澡為什麼喜歡去澡堂子?看完總算明白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家家戶戶基本上都安裝了熱水器,方便在家裡面洗澡,但是在北方很多地方還保留著原來的傳統,就是很多人一起去澡堂子洗澡,為什麼北方人喜歡去澡堂子呢?首先,跟氣候條件有關係,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以前大家都住在平房裡面,洗個頭髮在屋子裡面都會結冰,更不要說洗澡了,但是去澡堂子的話,溫度相對來說好一點,所以人們都會去澡堂子洗,避免生病。
  • 從「洗澡」看一個民族的文化氣質
    「洗澡」的文化烙印  文化的烙印是獨到而深刻的。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文化氣質,小到普通民眾的生活細節,文化都如影隨形。  數年前的盛夏,中國電影《洗澡》(日文譯作《心之湯》)在日本熱映。  電影《洗澡》展現了中國新舊文化的碰撞與融合,瀰漫著絲絲懷舊情緒。京味十足的《洗澡》,日文譯作「心之湯」似有讀解過深之嫌,但英文譯名「SHOWER」則不免流於膚淺。  回想第一次在日本泡澡,至今仍覺膽戰心驚。撩開大書「男湯」兩字的門帘,匆匆脫衣鑽進蒸汽瀰漫的浴室,稍作猶豫便跨入名曰「金湯」的浴池。巡視四周,幾位老者頭頂白毛巾,微微動彈一下,隨即恢復打坐姿勢。
  • 土耳其的「共浴文化」,陌生男女一起洗澡,澡堂成了相親場所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文化比較含蓄婉約,而其他國家就比較開放了,就比如日本一年一度的「裸祭」,上萬名男性只穿著兜襠褲搶一塊寶木,讓很多女遊客尷尬不已,還有尼泊爾山區的「一妻多夫」,泰國的人妖文化等等。這些都是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造成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土耳其的「共浴傳統」。去土耳其旅行過的人應該都知道,他們相當重視洗澡,並且流傳著「共浴傳統」。
  • 日本妹子在東北澡堂洗澡,剛進去就直呼:太開放了
    ,但是有些文化還是不盡相同的,所以以一位日本的妹子在我們的東北澡堂洗澡,剛進去就直呼:太開放了!小夥伴們對此是不是有理解也有疑惑的呢?對此疑惑的小夥伴們是不是想要知道這位日本遊客會說出這種話來呢?那接下來就讓小編來告訴大家答案吧,對這個事情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就跟著小編我一起將文章看下去吧,小編相信各位小夥伴們一定能從文章中找到你們想要的答案。
  • 你在大澡堂子洗澡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尷尬的事?
    網友回答:其實去公共澡堂也有挺尷尬的時候。在男澡堂還好點,尷尬的事相對少點。女澡堂就不一樣了,第一,可能諸位看新聞也都看到過,有個女的帶孩子一塊去洗澡,還是男孩,都十歲左右了,她把孩子一帶進去,裡面一片驚呼,然後紛紛指責孩子的母親把那麼大的男孩子帶進來,可是孩子母親一臉無所謂,於是乎其他人紛紛穿衣走人。
  • 古代人沒有沐浴和香皂,如何洗澡?皇帝泡溫泉,老百姓用什麼
    我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洗澡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那就是所謂的沐浴文化,許多神話故事中都有沐浴,例如《山海經》記載的羲和浴日、常羲浴月以及帝俊沐浴於從淵,還有天女下凡沐浴等故事,正是通過沐浴,孕育了日月星辰和太陽,這就是世界來源的神話傳說。
  • 時代的更替,溫暖的延續:《洗澡》(還記得你家附近的澡堂嗎?)
    長子大明離家南下多年沒歸,身邊只有傻二兒子二明,加上澡堂子生意日益冷清,老劉生出無限悽涼,好在,他還有一幫離不開澡堂子的老夥計。 某日,大明突然歸來,令老劉錯愕不已,原來他是收到二明寄發的明信片誤以為父親病逝才匆忙趕回。而面對安然無恙但已到遲暮之年的父親、什麼也不懂的傻弟弟和破敗的澡堂子,大明毫無久留之心,只想速速返程。
  • 澡堂文化不是北方專屬 長三角澡堂密度與東北旗鼓相當
    澡堂文化不是北方專屬 長三角澡堂密度與東北旗鼓相當近日,「澡高峰」「洗澡也要帶手機」「洗澡比吃飯貴」「澡堂文化不是北方人專屬」等話題在社交媒體引發熱議。從洗澡時間和性別來看,中國人洗澡時段比較集中,洗澡效率男性比女性低。
  • 夫妻倆去澡堂洗澡,發現鏡子有驚人秘密,想想都讓人後怕!
    夫妻倆去澡堂洗澡,發現鏡子有驚人秘密,想想都讓人後怕!哈嘍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尤其是到了冬天,很多人都喜歡去澡堂裡洗澡。澡堂裡面比較緩和,也非常的方便。去了澡堂之後很多人都喜歡單間,畢竟自己的身體也不想讓別人看見,單間就起到了這個作用。要是在單間裡發現有一個觀察孔你們會不會擔心呢?前段時間山東一對夫妻去一家澡堂洗澡,發現了一個秘密!那麼到底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據了解,當時受害人李先生和他的妻子去一家澡堂裡洗澡。
  • 從澡堂戀愛改成兄弟情丨揭秘《沐浴之王》
    易小星斷定,既有生活氣息又有無比樂趣,同時還有文化上的差別,搓澡是適合拍成一個電影的,於是就有了今天上映的《沐浴之王》。 【劇本】 又不能拍女澡堂,乾脆就拍男人戲 洗澡是件尋常事,誰都不陌生,但洗澡題材的影視作品卻並不多見。
  • 一群女子公共澡堂洗澡被人偷拍裸體視頻(圖)
    寧某和丈夫的兩部蘋果手機被摔碎  中安在線訊 據大江晚報報導, 女性們到公共澡堂洗澡需要注意了,當心被人用手機偷拍照片、視頻!由於近日天氣寒冷,林小姐和姐姐決定不在家裡洗澡,到公共澡堂裡洗澡要暖和一些,於是兩人一起來到綠地小區的一個公共澡堂。洗澡之後,她們發現澡堂裡有名30歲左右的女子,洗完澡後在那裡拿著手機玩。當時林小姐等人在穿衣服,都沒有在意。
  • 《洗澡》:北京胡同裡的澡堂子,上演一出出人情世故與人生百態
    哈嘍,大家好,我是餛飩,今天我要給你們講老北京的澡堂子,劇情來自一部紀錄片《洗澡》。上個世紀末,京城某個胡同有家澡堂子,每天人來人往,經營澡堂的是老劉和他的患有智障的小兒子,二明。澡堂子不大,人數不多,但擁應有盡有,除了洗浴還有推拿、拔罐兒、理髮、修腳等服務。
  • 大眾澡堂蹤跡難覓 城市普通群體遭遇洗澡難
    老人告訴記者:「以前家門口有個大眾浴池,價格很便宜,每周都會約幾個澡友一起去泡澡。其實洗澡在其次,關鍵是能跟老夥計們聊聊天,下下象棋。」然而,2007年的時候,老人經常光顧的平價澡堂被裝修豪華的高檔洗浴會所取而代之。當然,「浴資」也頗高。不得已,老人只好另覓他處去找尋洗澡的樂趣了。  誰知今年冬天開始,二三十元的澡堂也蹤跡難覓了。
  • 為什麼北方人洗澡要去澡堂,這其中有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有一次路過瀋陽的一個洗浴中心,看到外邊幾根大的羅馬柱和豪華的裝修使我震驚,瀋陽的洗浴中心是多麼受人歡迎。我問過好幾個北方的朋友,問了他們為什麼北方人喜歡去洗浴中心洗澡而不是在家洗呢?我是一個南方人,完全理解不了這是為什麼。
  • 平城舊曾諳之澡堂子
    平城舊曾諳之澡堂子任翔宇各個地方都有關於人生的幾大總結,吃喝玩樂遊山玩水掠美縱情音畫詩文之外,洗澡也是繞不開的雅俗共樂之選。大同,京畿之輔,又挾茶馬出關之地理,洗澡這事兒有講究有派頭,也曾經是市井裡有趣的文化,這文化因為時代而時不常的改良,改來改去,人們從澡堂子回了家,又隔三差五從家裡再來澡堂子,來來回回之間,檔次和文明提高了不少,可原本獨樹一幟的特色,少了更多,放之四海都差不多的經營模式和裝修風格倒是少了許多陌生感,可是曾經老大同親切獨有的勁氣,越來越少了。
  • 中山大學為解決學生洗澡難建公共澡堂 南方鮮見
    冬天洗澡成為困擾許多高校學生的問題。近日,中山大學出奇招為學生建公共澡堂,力求解決學生冬天洗澡難問題。澡堂,在北方高校是遍地開花,而在南方高校卻甚為鮮見,如今中大要開建,不禁引來議論紛紛。有學生感嘆:「不是吧!這裡是嶺南,嶺南呀……」微博:「磚房」引發遐想17日,網友「盜火者Howell」發布了一條「宿舍樓下修建澡堂」的圖文微博。
  • 日本的澡堂文化:日本人為什麼這麼愛進澡堂?
    全世界,可能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一樣重視洗澡。我們在日本的影視劇中,常看到日本人和家人、朋友一起進出澡堂的情景。儘管個人家庭都有浴室,但是日本人還是喜歡去公共浴場。那麼,日本人為什麼會如此熱衷於進澡堂呢?一、日本澡堂文化的歷史日本是一個溫泉眾多的國家,日本全國有2600多座溫泉,人們很早就發現了溫泉的治療作用,這是日本澡堂文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