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超級不景氣的2018年總算到年底,多數企業盤點一年業績後,發現利潤不夠高,難免會裁員省點年終獎。
非核心業務部門這時候顯得不是特別重要,自然成為裁員的重要指標貢獻部門。諸如產品經理、品牌運營人員、業績不好的業務員以及不得新領導重用的技術人員等,都面臨被裁的可能。此外,不服管的職場老兵也不能倖免。
作為一個運營部老人,恰好又換了領導,自己又對很多業務保留自己的意見,我被離職了。一朝天子一朝臣,類似的職場的殘酷見多了,離職自是不怨天尤人,不為n+1不尋死覓活,跟東家好聚好散。於是,準備回老家休息一陣子,擇日重出江湖。
東家是一個有夢想的企業,想在智能家居領域大有作為,特意引進BAT的員工出任高管,寄望給剛起步的智能家居業務插上網際網路的羽翼,展翅高飛,一鳴驚人。
企業決策者有夢想,有危機意識,求變求新固然是好事。我打心底欣賞這種勇於闖新路子的企業。
可是見公司自從迷信網際網路企業那套方法論和虛頭晃腦的思維後,我卻掉隊了。
「這還是那個求真務實,腳踏實地搞技術研發的技術驅動型x—wei嗎?」我完全看不懂公司的組織架構和人員配置。
從0個產品經理,唰地一下組建了五六人產品經理組,軟體產品經理、硬體產品經理都齊了。本是好事,誰不期待產品經理帶著大家開發一些牛逼的產品,帶領公司業績突飛猛進?可大半年過去,除了看到一套又一套的產品需求文檔,群裡一張又一張產品腦圖,自嗨的競品分析和功能copy的建議,只出了一兩款毫無優勢可言的產品。有的產品經理甚至兼任公司讀書分享會導師,做讀書分享,小米戰地筆記啊,華為狼性文化啊,甚至佛學……
公司確實一下子充滿了活力,老闆也找到了知音,不再孤獨寂寞。各種產品文檔都看不過來了,每周被拉去開兩三個產品腦暴會,各種嚴謹而規範的工作溝通郵件和工作報表。有事沒事一堆產品經理去報告好消息,老闆也有了眾星捧月的感覺。於是,似乎除了這波人懂老闆,其它部門可有可無。
當然了,傳說中的核武器產品最終並沒有卵用,業績出現了持續下滑。核武器都造出來了,業績不好的原因肯定不是出在研發部,他們每天忙得像狗,鞠躬盡瘁地開發產品,問題一定在網際網路思維和工作模式沒跟上的市場部和品牌運營部了。
於是,公司時不時地調整人事,一批不會溜須拍馬、隨聲附和以及做好表面文章,被長期邊緣化的老員工,就首當其衝被炒了。
我走的那天,窗外夕陽絢爛多姿,充滿詩情畫意。如此美景,必須配以良辰,才不辜負那些詩歌的意象。會議室裡,我和領導的談判也如眼前的景,稍縱即逝。
「+1對你也沒什麼,就n吧!這是我能爭取到的賠償上限。」
「+1對個人沒什麼,對公司更沒什麼吧?!這個人情我想賣給老闆。」
最後,各讓一步。彼此少些計較,少些套路上的偽善,好聚好散,連裝逼都省了。
其實,沒什麼好談的,我也早就看不慣網際網路的虛偽,也看不慣公司新出現的小團體的溜須拍馬。當然了,也不願繼續在邊緣化中煎熬。
在職場,情結也許能順利地開始一段緣,緣分盡了錢最能善後。
如今離開了,時不時會懷念昔日一起徒步的同事。那時大家都很單純,盡職做好工作,周五下班隨便吆喝就能組團徒步。哪裡需要假裝加班,等老闆前腳剛走,新領導班子再走,大家最後走。
遺憾的是這些老同事才知道的美好一去不復返了。何況也沒多少在崗一年以上的同事,大約還有25%吧。算不算動搖了公司根基呢?
雖然如今我已處江湖之遠,公司與我無關,但還是希望公司事業蒸蒸日上。所以,最後想跟老闆說的是:經濟形勢不好,穩定壓倒一切。公司業務模式如何創新,一定要把根留住!!!別太迷信那些才入職不到半年的BAT流寇。
如果你是企業員工,請好好工作,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成長,讓你更有價值!如果你是老闆,請珍愛陪你創業的員工,能用的儘量用,掉隊的儘量按勞動法規定足額遣散他。或許你覺得他能力跟不上了,他也意識到,他出於忠心或不舍不好意思主動辭職,你要主動!畢竟拖著對誰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