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山東經濟實力雄厚,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山東積極探索發展新模式,通過「走出去、引進來」「雙招雙引」等措施,使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攀升,展現出更加強勁的發展勢頭。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這就是山東」大型系列報導,從重大工程、行業發展、平臺建設、夜經濟、生態環境、旅遊美食等多個方面,為您展示那些讓人心動的山東人、山東事、山東景。
這就是山東系列報導(183)
內藏乾坤的「八寶布袋雞」,終極秘密就一個字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範明昱 記者 謝瑋 趙業超
位於天橋區清河北路188號的易和居食府
魯菜,素有「中華八大菜系之首」的美譽,因其味鹹鮮、火候精湛、善烹海味、精於制湯而聞其名,「八寶布袋雞」則是其中一道極具有代表性的菜品。該菜創始於清代皇宮,是流傳民間的御膳,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以脫骨雞肉為布袋,將8種山珍海味填入其中蒸製而成。成菜體型完整,造型美觀,剖開食之,口感軟嫩鮮香、湯汁濃鬱回甘,實屬極品美味。8月6日上午,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了位於濟南天橋區清河北路的易和居食府,發現這裡雖地處偏僻,卻靠著「八寶布袋雞」這一金字招牌,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光顧。對食客來說,這道菜餚品嘗到的不僅僅是鮮美,還有那蘊藏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魯菜味道。
整雞出骨且滴水不漏 大廚5分鐘做出「布袋雞」
廚師用刀自雞頸處開口,一點一點往下剔至
剔骨成功的布袋雞,灌進水後是滴水不漏的
八寶布袋雞本身的最大特點,是將尋常的食材精雕細琢後,以華麗的姿態再次登場。這是一道傳統手工魯菜,展現的是廚師的精湛刀工。
此菜關鍵是整雞出骨,刀法需要細而準,雞全身不能剔破。用刀自雞頸處開口,沿著紋路一點一點往下,剔去骨頭,摘去內臟,切去翅梢。對於易和居食府的廚師長張健來說,只需5分鐘,一隻無骨的布袋雞便可以完好地呈現出來。然而在這嫻熟的手法與刀工下,需要付出的是大量時間的磨鍊與耐心。這樣的「解剖」過程,他已經練了近17年。
「剔骨成功的布袋雞,灌進水後是滴水不漏的。」這是製作八寶布袋雞的第一步,也是最艱難和最重要的一步。「雞骨要剔除,雞皮要完好無損,這樣裝入餡後才能保持雞形不變,宛如一隻全雞。若雞皮稍微剔破了,則會露餡兒影響外形美觀,整隻雞也就廢掉了。」張建告訴記者。
鮮味之源靠「八寶」 地道「清湯」讓食物鮮上加鮮
新鮮的「八寶」餡料
熬製的清湯為布袋雞的「提味增鮮」畫上點睛之筆
五味的調和裡,人們往往對「鮮」充滿了更多的期待性。八寶布袋雞中的「八寶」,則淋漓盡致地闡釋了「鮮味」的全部涵義。
海參、鮑魚、蝦仁、乾貝、蹄筋、蓮子、松茸、翅絲,帶著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大火翻炒,極高的油溫給「八寶」餡料染上了一層晶瑩透亮的色澤,滋滋的聲響逐漸觸動起最原始的味蕾。釀入布袋雞,濃鬱的鮮香瞬時沁入雞肉中。封口、定型、擺盤,接下來,易和居廚師們精心熬製的「清湯」,將要為這道美食的「提味增鮮」畫上點睛之筆。
從熬製2個小時以上的老湯裡提取三分之一後,繼續用牛肉餡、雞脯肉餡等進行煨制,至少歷經4遍工序才可「吊」出最澄清鮮醇的湯汁。再利用中國傳統「蒸」的烹飪手法,讓不同的鮮味發生疊加效應成倍增長,45分鐘的蒸製時間裡,美味正在慢慢醞釀。
全雞完整內有乾坤 湯鮮肉嫩營養翻倍
雞腹內的八寶餡料與雞身外的清湯充分融合
這是一次華麗的變身。蒸好後的八寶布袋雞沐浴在黃金般色澤的雞湯汁裡,蒸汽彌散開來,濃鬱醇厚的香氣不停縈繞在鼻尖,令人慾一品其美味。
小勺淺嘗一口清湯,鮮味兒頓時充溢整個口腔。用刀將布袋雞從中劃開一道口,雞腹內的八寶餡料就與雞身外的清湯相混合,融入了海參、鮑魚、蝦仁等八寶料的複合香氣,使得湯汁鮮香倍增。雞肉軟嫩不柴,貝類鮮嫩肥厚,湯汁濃鬱回甘,頗有鮮、香、嫩、滑之滋味。
「八寶布袋雞是魯菜裡面的一個名菜,歷史悠久。除了細膩的刀工和講究的清湯之外,這道菜的營養價值也是非常高的。」濟南民俗專家張繼平介紹道。大自然食材萬千,用高妙的烹飪技法和突出本味的營養搭配,呈現出魯菜最好的味道,這也是易和居食府一直在秉承的原則。
1天最多做26隻布袋雞 百年美食靠匠心傳承
易和居多道魯菜菜品都被評為山東名菜
如今魯菜雖顯得不那麼潮流化,但依舊具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和文化內涵。這道已有100多年歷史的八寶布袋雞,經過易和居的匠心鑽研與傳承,已經成為被廣大濟南人和外地食客稱讚的地道美食。
據了解,易和居1天曾最多做過26隻八寶布袋雞,食客也以40、50歲往後的老濟南人為主。「做餐飲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畢竟我從小在濟南長大,一直都被魯菜的味道和文化深深吸引和影響著。」7年前左右,易和居總經理吳季澤從父親手裡接手了飯店,對於他來說,這個歷史悠久、技法豐富、最見功力的菜系,值得年輕人重新拾起升華,並將其發揚光大。
美食的傳承是傳統烹調技藝的延續,更是後人對先輩孜孜於庖藝的敬仰與膜拜。以匠心之名,充分展現濟南傳統菜品的味覺特色和文化魅力,易和居將繼續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