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哪裡都是人人人,高速公路上尤其熱鬧。車隊排起長龍,啟動「慢速播放」模式,服務區內女廁所門口排起的長隊,更是讓不少人難忍內急帶來的尷尬。這不,假期裡,一組某高速路服務區「男女同廁」的照片上了熱搜,再次引發討論。
男廁所人不多,女廁所不夠用,其實是個老話題。每每遇到假期,人流量增大時,商場、景點、服務區等等,這一問題都會反覆出現。女廁所爆滿,等不及的女性朋友無奈之下借用男廁所行方便,於是,男女同廁頻頻上演。有人說,這種現象不文明,但更多人則表示理解,畢竟內急是真的,這個問題等不起。
面對女性如廁難題,增加公廁女廁位比例是重要的解決方案。住建部網站曾發布標準,將女性廁位與男性廁位比例提高到3:2,人流量較大地區為2:1,以緩解女性廁位緊張的問題。在知乎上也有不少關於「男女廁位比例」的討論。有人建議,服務區要增加女性廁位,但服務區人流在節假日和平時差距較大,一味擴建公廁,恐怕會帶來日常閒置和養護困難,並不是最佳方案。一些地方根據人流量變化,靈活增設廁位,做出了一些探索。比如,廣東高速新增600個臨時移動廁所,同時增加約300個潮汐廁位,實現男女廁位的靈活轉化;比如,溫州高速蒼南服務區的智慧生態公共衛生間,對男女廁位進行靈活切換,等等。這樣的靈活做法,既不增加平時的負擔,又能在人流量增大時解決如廁之急,值得其他地區服務區借鑑。
國慶假期期間,我省一些服務區因為好風景在朋友圈刷屏,被稱為「最美服務區」。有人說,服務區的內核是「快行慢享」的理念,即高速上要讓車輛快速通過,在服務區可以讓旅客停下來看看風景、享受慢生活。筆者認為,服務區的本質還是「服務」,好風景以好服務為前提,需要圍繞旅客的需求,增強硬體、做強服務,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讓女性享受如廁的便利。倘若內急問題都得不到解決,又何來看風景的心情?說白了,採取靈活措施,提供便民服務,讓旅客舒心,也是一道看不見的風景線。(楊麗)